唐山开平煤矿是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开办的。为运输煤炭,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提出了修铁路的主张,可是遭到了西太后为首的顽保派的拒绝,只准许挖一条运河运煤。在开挖煤河的同时,开平矿务局督办唐廷枢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修筑了一条轻便铁路,并建起了胥各庄修车厂,制造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行驶在唐胥铁路上。西太后得知情况后,极为震怒。开平煤矿被“奉旨查办”,唐胥铁路被“勒令禁开”。后来在李鸿章的积极活动下,允许开平矿继续开办,但对唐胥铁路采取了折中办法,不允许机车行驶,只准用螺马拉车皮在铁路上行驶。
开平矿务局督办唐廷枢心急如焚,他知道煤矿的生命线全在这条铁路上,他决心要打开朝廷对铁路的禁令。光绪九年(1883)秋,唐廷枢请李鸿章邀请朝廷大臣视察开平煤矿。这些大臣们视察完煤矿后,唐廷枢请他们登上一辆特制的花车(胥各庄修车厂特制的豪华客车),引大家向胥名庄煤码头参观。这种花车在一节火车底板上,特制一间宽大的房子,四周镶大玻璃窗,里面布置台桌、软椅,摆上香茶、点心、水果,大臣们一番寒暄之后,纷纷落座,谈论起煤矿的观感。而唐廷枢嘱咐工匠将机车挂上花车,在不知不觉中轻快地向胥各庄开去。当那些坐惯了轿子的大臣们发觉车子飞速行驶,顿感无比新奇和快意。
唐山矿距胥各庄18华里,坐轿子需行走三个小时,而坐车在谈笑间就到了胥各庄码头。下车后,大臣们先不看煤码头,而先看火车,手触眼观,连连称奇。一向反对火车的大臣们不解地问唐廷枢:“此物因何 而能走,因何能负重?”唐廷枢乘机向大臣们宣传火车的好处:“此乃蒸汽之功也。 ”他指着火车头上的锅炉说:“水储其中, 以煤燃之,蒸水化汽,汽由缸透人气筒,由气简分布机轮,一处受之则一处动,处处受之则处处动,汽之来不已,机轮亦动不已,火车因之能行也。”又有人好奇地问: “此火车能拖多少煤,较之马拉尤胜几何?”唐廷枢答道:“此机车牵引能力百 余吨,一车所拖之煤,抵25匹骡马往返25次所拉之煤,且时速快捷,故其效率能千百于人工矣!”
李鸿章见众人围住唐廷枢询问不止,乃插上来言道:“火车在世界各国均已盛行,只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开禁,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众大臣不禁连连点头,始觉眼界大开,同声说道:“铁路火车真乃世之一绝也。”
自此,朝中对铁路的非议逐渐转变。不久,朝中传下圣旨,允许机车重上铁路行驶,结束了马拉火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