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最早在台湾任职的官员——总兵董果
        丰南第一个在台湾任职的官员叫董果,是丰南董各庄人。他生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故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乾隆二十六年考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甘肃游击(从三品)、荆州参将(正三品)。董果深谙兵法,武艺超群。乾隆三十七年(1772),聚居在四川大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发动叛乱,分裂国家,董果跟随大将军阿桂参加了四年平叛,屡战屡胜,生擒匪首。当时人们以董果与北宋的无敌将军杨业相比,称董果为“今之杨无敌”。叛乱得到了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也促进了边疆的发展。
        因董果战功显赫,乾隆四十二年(1777),调董果为台湾挂印总兵(正二品)。所谓挂印总兵,就是既管军事,又管行政。当时台湾本属福建省,称台湾府,一般知府最高的是从四品,其武官也就是五品,可是当时清政府居然把府一级的台湾当成了省级对待,可见台湾的重要和政府的重视。
        据《董氏家谱》记载:董果调任台湾时,其母已过七旬,台湾与大陆又远隔300余里,董果有些犹豫,其母深明大义,对董果说:“我费尽了千辛万苦把你养大成人,今皇恩浩荡,给了我们家那么多封赏,应尽力报效国家,何必犹豫?”董果考虑海上风大浪急,怕老母不能渡海,决定让老母留在福建省城,自己定期看望。
         但其母怕分散董果的精力,在台湾不安心,决心跟随董果渡海赴台,虽经过十几天的风吹浪打,老太太竞安然无意地到了台湾。
到台湾以后,董果巡视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加紧训练士兵。他还整顿吏治,清整财政,惩治贪官。在任三年,台湾岛内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海防巩固。董果任内,足迹遍及全岛,他亲手绘制了台湾全境图、军事要塞图,一直保存于董各庄董氏祠堂,“文化大革命”期间,视其为“四旧”,被查抄,不知去向,实在令人痛惜。
          附:
奏報查閱營伍(番社)地方情形及出巡回署日期摺
福建壼灣鎮總兵官奴才董果
謹奏:烏恭報查閱營伍地方情形暨出巡回署日期。
        仰祈睿鑒:事竊照薹灣海外民番雜蓖,南北兩路均馬緊要,茲屆冬成之候,正巡察之期。奴才先於本年十月初八日,輕騎滅從,自台灣府城起行,由城守營右軍前往北路諸羅、彰化、竹塹、上淡水地方遍歷巡查,於十一月初一日回署。復於初六日,前往南路鳳山、下淡水、山豬毛所轄營汛,遍加巡察,隨由城守營左軍之崗山一帶,於十一月初九日巡回。考閱南北各協營,操演陣勢俱皆合式,其官兵技藝內有純熟者,奴才當場分別獎賞,以示鼓勵;間有一二生涑者,亦即貴懲,以昭勸戒。至軍裝、器械逐一點驗,俱皆鮮利無缺。奴才仰蒙聖恩,諄切誨,感激無地,惟有勉竭駑駘,實力整飭。伏思鑰胞一項,馬軍中之利用,奴才於上年抵任後,即嚴飭水師陸路各營將備督率弁兵勤加訓練,務使一律精純。嗣承督臣楊景素飛檄訓飭,又蒙部行欽奉諭旨,嚴飭弁兵演習準頭,奴才益加嚴切,時飭練習。今考閱奴才標下中左右三營、城守營及南北兩路水師各營弁兵打靶,皆有六七分不等,仍飭將備加意教導,務期十分,俾海疆稍有裨益,以仰報我皇上高厚於萬一。至所到各處民番樂業,地方敉寧,各社通事、土目、番黎以及讀書番童,照例分賞銀牌、煙布、紙筆等物無不歡樂。合將奴才考閱營伍弁兵巡查地方情形及出巡回署日期恭摺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知道了(注:此三字为乾隆皇帝御批)
        乾隆肆拾參年拾壹月初拾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