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会应酬
婚 嫁
        青年男女在结婚前,由亲属长辈给些现金或实物,给男的叫“压腰”;女的叫“添箱”。
        机关团体职工、干部结婚时,本单位友好集资,赠送新婚夫妇纪念品,叫“凑份子”,结婚日赠送现金叫“喜敬”,本村赐给的现金叫“收庄礼”。结婚日男方设酒筵招待贺喜者,晚上以喜酒、喜面招待乡邻。女方婚后“回门”设酒筵款待女婿,酬谢“添箱”的亲友。
        建国后,虽提倡婚事简办不收贺礼,但贺礼的标准仍逐步升级,由建国初期二、三元到1985 年已提高到二、三十元,甚至上百元,使人有苦难言。
生 育
        生小孩后,男女双方亲友给产妇送“粥米”(红糖、挂面、鸡蛋、猪腿等),以娘家所送最为优厚。于十二天设酒宴招待送“粥米”的亲友,叫过“小满月”。产后一个月过“满月”。贺喜的亲友送一百个馒头,叫“蒸斗”,有的并送小孩衣服、手饰、贺幛等,过大满月者以送现金为贺礼,户主设宴招待。产后一百天过“百岁”,一周岁过“生日”。80年代以来,此风日盛,几乎成了人们的负担。
寿 诞
        通常由60岁开始祝寿,近亲厚友送寿幛、寿桃、寿面、点心前往祝寿,主人设宴招待亲友。过去有钱有势者祝寿,大造声势,广收寿礼,大排宴筵,趁机搜刮民财。解放后,大规模祝寿活动已很少见。
建 房
        建房在上梁之日,亲友和近邻送酒、点心叫“浇梁”。在唐坊地区建房,有送“喜幛”悬挂的习俗,户主于房屋建成后,设酒宴请“浇梁”者,以示答谢。
迁 居
        迁居时,近亲、厚友、近邻送些日用器皿,叫“添宅”,还有的送火柴(象征日子兴旺红火)叫“燎锅底”,也有送写有“乔迁志喜”的贺镜、挂图等纪念品的。
开 业
        解放前工商业开始营业时,俗称“开张”,当地同行业赠送“开市大吉”、“新张志喜”的对联、字画、贺镜等表示祝贺,业主设宴招待。有的同时宴请当地军政首脑、地方绅士、社会名流,以求庇护支持。
        解放后,随着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情况下,已抛弃了这一旧俗。自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以来,有的企业为扩大影响,增强对外联系,在开业时举行宴会,并燃放鞭炮,借此大吃二喝者有之。
升 迁
        旧社会陋俗:公职人员在职务升迁时,亲友前往祝贺“荣升”、“荣转”。主人宴请祝贺者。
        民国时期,对升学者沿用封建科举制的旧俗,亲友近支给以资助,叫“打秋风”。
        解放后“打秋风”的习俗已少见。有的在高考录取后,亲友前往祝贺,给以资助,亦设宴招待亲友。
参 军
        新兵应征入伍前,亲友、近邻前往祝贺,资助,送纪念品,户主设烟茶糖果招待、或设宴招待。
伤 病
        伤病时,亲友、近邻和工作单位送慰问品(糕点、水果、罐头等营养品),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对育龄妇女去作绝育手术或人工流产者,也由亲友赠送营养品表示慰问,但主人多不以酒宴答谢。
灾 祸
        遇有某种灾祸,幸免于难,亲友、近邻前往慰问,叫“道惊”,有的送些礼物,叫“压惊”,主人不作酒宴答谢。
死 亡
        旧俗,老年人死亡后,一般乡邻持一束“烧纸”去吊唁,也叫“吊纸”。同时交纳丧礼(现金)者,叫“随礼”,并享受丧主的宴请。对未成年人死亡的吊唁叫“道恼”,多不收丧礼。儿童死亡,多由亲友、近邻送馒头,叫“填坑儿”,其母到娘家稍住,叫“躲臊窝”。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