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可能是省内保留文物古迹最少的县区之一。除寥 寥几株古木之外,地上文物已荡然无存。到邻近县市,见那 里保存完好的庙宇道观石桥古塔,许多人感慨系之,自愧弗 如——丰南地处沿海,文化遗存本不多,又都毁于无知与天 灾,就连仅存的两株银杏树,几十年前也横遭斧锯,失去了冠 盖如云的气势,着实让人惋惜。
但自然并冷落丰南。五十多年前,农村兴修水利,到处 开河挖渠,亘古未见天日的土层被一锹锹掘了上来。一日,东 田庄公社大吴庄大队的社员和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工地,挖 一道南北走向的河渠,以为排水灌溉之用。经过一个多月的苦 战,河渠挖近还乡河分洪故道。
奇迹就在这里出现了。当挖下两米多深的时候,铁锹忽 然触到一层碎石乱砖之类的东西,任你怎么用力,也挖不下去了。漠漠平川,壤壤黄土,这下面能是什么呢?人们小心翼翼 铲去浮土,蹲下来一看,无不目瞪口呆。原来那不是砖石瓦 块,而是巨大的贝壳。人们又往前挖,锹镐依然受阻,找来 钢钎,用力凿杵,“咔咔”然火星四溅。往前挖,还是这种庞 然大物。又挖出三十多米远,仍未见土层,全是大大小小的贝 )I 壳推挤在一起,不知经过多少万年的挤压,已近石化。贝壳大多两两成对,大的有二尺多长,小的也可盈尺,这些贝壳横插 竖穿,你拥我挤,没有丝毫缝隙。人们又钻探一般,沿着计划 中的河道隔一段距离,往下挖、钻,两米多深处,还是硬邦邦 的锹镐不入。无奈,这条河渠只得改道了。
挖河挖出“蛤蜥山”,四里八庄很快传开了,大人孩 子纷纷前来观瞧。大人们拿起一块又一块,掂掂分量,连连 称奇。小孩子跑来跑去,拣起一只又一只,拣着拣着,又 “哗”地扔到“蛤蝌山” ±o平日里,人们见过棉桃般大小的 蛇子,拳头那么大的海螺,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的贝壳,常年跑 海的渔民,也从未捞上过这么大的“蛤蜥” 。
这些表面粗糙的贝壳,侧看如一层层薄薄的石片叠压在 一起,因之,当地人又叫它“千层蛤”。后来,人们知道了这 是牡蛎的外壳。牡蛎,许多人都见过,但是现在见到的,个 头比这小得多。可以想见,这些古老的牡蛎,在遥远的年代 里,该是何其壮观。后经挖掘测定,东田庄一带的牡蛎贝壳 层宽约200米,1~4米厚,绵延达一公里,储量万余吨。再后 来,人们又叫它牡蛎矿,小规模开采。经粉碎加工为钙粉,用 作饲料添加剂,制药也少量用之。
由一种活生生的海洋动物,变为一种无生命的矿产,一 个“矿”字,让人想到沧海桑田的巨变。据碳同位素测定,这 些贝壳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一万年前,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汪洋大海,海岸线就在今日东田庄一 线。那时,汹涌的海水日夜拍击着这里古老的海岸,也将大海 深处的牡蛎们不间断地推涌过来。有的是生命已逝的贝体,随 波逐流,有的则是鲜活的生命(两两相对的贝壳即是证明), 被波涛裹挟而来。潮涨潮落,斗转星移,这些牡蛎渐渐堆积起 来。也许是那时海浪与潮汐强烈之故,才将远海这些巨大的软 体动物推涌到遥远的海岸。从贝壳粗砺的表面上,可以想见当 广时连天奔涌的巨浪,山峰般鼓噪着前进的潮水,其冲刷与磨砺 J站 是何等的厉害。
自然的力量总此消彼长。不知过了多少年,大海终于疲 惫了,慢慢向南退去。海退陆进,牡蛎们无法再乘飞旋的激流 返回蔚蓝的大海,永远地留在了这里。而后,西北风带着高原 黄土漫漫飘来,牡蛎层渐渐被黄土覆盖。
迄今为止大约200万年的时间里,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地 方,如此大范围的海陆变迁,共经历了八次。每次海水北归, 陆地上的生命都要经历一场劫难。然后是海退,重现陆地,一 切又从零开始。陆地与海洋,就这样对峙着互为消长。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沧田”。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人类对这种自然 变化的慨叹。但地球上的每一次毁灭,都意味着一次新生,当 最后一次海退(可能就是留下这些牡蛎们的那一次)之后,我 们这片土地又呈现出一派繁荣。广泛分布的沼泽地里,水草芋 绵,郁郁葱葱,大片大片的黄土地上,篙莱遍布,杂花生树。 空中又掠过鸟的身影,青蛙土蜂又在草丛里闹闹哄哄。许多动 物又从内陆走来,开始了新的一轮生存竞争,海陆更番进退,草木生生灭灭,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大 自然曾上演了怎样威武雄壮的话剧!
也就在最后一次海退之后,大片的洼沼之地被顽强的芦苇所占据,那无边的芦苇一直挺进到蓝色的海湾,兼葭苍 苍,一直点染于今。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丰南草泊面积还有48 亩。它广阔无边的气势,碧草连天的壮丽,岁岁枯荣带有原始 气息的顽强,都在无声地启迪着人们。一万多年以来,是地球 上生物进化丰富多彩的时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丰南的大片 陆地大体固定下来,而且成为人类早期活动的地区之一。在 1990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多处古文化遗址。其中小裴庄遗址, 发现有战国时期的陶片,也就是说,距今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拓疆土,建设家园了。此后,丰南就和广大中原地区一样,村舍相望,薪火相传。
地上文物诚然可贵,那是古人的创造,而今则是观光旅游的去处。在这方面,丰南确是自愧弗如。但和祖国许多地方 一样,我们这方土地,也同样古老。剧烈的地壳变动,壮观的 海陆变迁,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还有大海沉淀的生 命奇观,造化成就的茫茫草泊,都是大自然对丰南的慷慨赐 予。我们的故乡曾是辽阔的大海——想想大海吧,我们就是从 那里岀发的。
没有多少地上文物的丰南,同样精彩,只要想想我们脚 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