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几年前,村村有小庙。说其小,庙堂大多一间,占 地仅为一隅,那确是最小的庙了。
小时候,夜里睡得朦胧之时,忽听街上传来隐隐的哭 声,由远及近,父亲就说,是某某过去了,这是在送头遍 纸。又听了一会儿,待那哭声渐远,父亲就和母亲小声地谈起 这个人平素受的苦,不禁一阵欷歔。乡俗,送纸要送三遍。送 三遍纸的时候,天已亮了。就见一队穿白孝衣的人从家门口走 出,一路恸哭,一人提手灯在前,鱼贯行至小庙前,焚烧纸 钱。大抵是将亡魂引领于此,再从这里升至天国吧。平日里小 庙是乡村的冷僻之地,庙门洞开(或许就没有门),任凭风吹 尘落。
家乡小村的小庙在村子东头,后身是小学堂,对面是个 大水坑,坑沿上有一盘石碾。人们下地路过或在坑边推碾,对 小庙视而不见。小庙前是块宽敞的空地,孩子们常在那里玩 耍,但天一黑,却很少有人逗留。
小庙里边对孩子来说是个既神秘又有点恐怖的地方。而 惟其如此,越是想进去看个究竟。有一天,我乍着胆子迈进小 庙的门槛。只见庙堂内有一张炕席那么大,四壁无窗,庙里半 明半暗,靠着西墙有床板横在凳上。我知道,村里有人快不行了,家人就把这床板抬回家,停于堂屋,把将亡者放在上 面。我奶奶临咽气时,就静静地躺在这几块木板上。
没有窗户,墙上的壁画只是依稀可辨。虽只这么一辨, 就让你起一身鸡皮疙瘩——原来东西两面墙上画的尽是大鬼小 鬼,有吊死鬼、牛头马面,还有两个个子高挑,仿佛一口气就 能吹倒的黑白二鬼后来读鲁迅的书,方知那是黑白无常,以 后在哪岀戏里也见过。墙上画有被脱光衣服的人下油锅、抱 火筒的情景,旁边的小鬼面目狰狞,.受刑者惊恐万状。奶奶 过世后,我从家里的老板柜里翻到两本书,一本《四书》一 本《玉历宝钞》•,那是教私塾的爷爷仅存的遗物。.《玉历宝 钞》上画的和小庙墙上那些画图亠模一样。人说那都是在警戒 世人莫要学坏,否则死后到阴间受尽酷刑之后,"坠入万劫不复 的地狱。
小庙里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个青面療牙的厉鬼说的 那句话:“你也来了,正要拿你”.——这句话框在一个圈子 里,从那家伙的獴牙中用一个方框引出来。墙的最上方靠近 木梁柱的地方是一长串的人名,名字下写着“五元”、“拾 元” 一类的字样,那是村人出资修庙的记载。越往上越暗,字 迹几不可辨。很长时间内,我常想,村里人怎么会家家岀银 两,造这么些吓唬人的鬼怪呢?
放寒假了,我和一帮同学在街上玩够了,就跑到家中, 看大人脸色尚好,几个人就挤在炕梢玩起扑克。玩着玩着,为 几张“毛人”(一种小画片)的输赢争执起来,结果被大人轰 将出去。于是大家伸伸舌头,悄悄地出来,一溜烟跑到小庙 里,在那停死人的床板上接着玩。尽管大鬼小鬼在墙上龊牙咧 嘴,“你也来了”那吓人的话在头顶上悬着,可人一多气就 盛,就什么也不怕了。有一次,正是过年那天,我们四个半 大小子正在小庙里玩得高兴,被婶子看见。把我们叫岀来:
“大过年的,也不让鬼神安稳!”
好像自小庙建成以来,就没有认真打扫过,修整过,墙 上那些吓人的壁画早已斑驳褪色,小鬼们面目模糊,墙皮脱 落,更是面目全非。
鬼神迷信在农村根深蒂固,但也有的人不信这些。我父 亲就不信鬼神,当我婶子对他讲大过年的我还在小庙里惊扰鬼 神时,父亲只淡淡地说:“哪有什么鬼神。”
直到1959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村东头的小庙还在。星期 六晚上回家从那里经过,心里还多少有点发懼。人就这么不可 思议,明知世上本无鬼神,可走夜路过坟场经小庙时,头发根 子还发竖。这也许是小时候听来的那些鬼狐故事在潜意识中作 怪,抑或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恐惧吧。
“四清”运动中,小庙拆除了。后来,庄里盖的房子越 来越多,小庙那块地方也盖了房子,小庙的踪迹就彻底没有 了。如今,村里有人亡故了,送纸的旧俗犹在,没有小庙,就 在村头立起三块砖代替小庙,在那里焚烧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