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煤矿见闻琐记
王振氏
         开滦煤矿是我国煤炭企业中大煤矿之一。它与东北的抚顺、本 溪、北票,山东的博山、枣庄,河北的井隆,河南的焦作,山西的 阳泉,江苏的贾汪,安徽的淮南和江西的安源等煤矿,都是全国闻 名的大煤矿。开滦矿开采之早,在我国煤矿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该矿在河北省唐山及滦县、丰润境内。矿区面积,东西约六十华里, 南北约二十华里。西起丰润县的胥各庄,东起滦县的卑家店。京沈 铁路横贯矿区,在矿区以内的火车站,即有胥各庄、唐山、开平、 洼里、古冶、卑家店等六处。全矿共有唐山、马家沟、赵各庄、林 西、唐家庄等五处釆煤矿场。我自1938年到该矿工作,至1949年脱 离该矿为止,前后凡十一年。我对该矿见闻所及,虽不全面,但我 亲身经历的该矿十一年间的变化情况,还是可以供作史料参考的。 兹将见闻事实,分别概述如下?
一、开滦煤矿的形成
         开滦煤矿本来不是一个整体,是由英商的开平煤矿公司和华商 的滦州煤矿公司合并而成的。清朝光绪中叶,帝国主义魔爪,早已 伸到我国南北各大城市,连穷乡僻壤也有他们的足迹。他们以传 教.游历为名,深入我国内地,凡矿藏所在,均默记而去。然后乘 机向清廷提出要求,攫取特权。唐山附近一带,地下煤层深厚,煤 质优良,遂为英帝国主义所垂涎。据开滦矿老职工所述/那时英帝 国通过大汉奸、卖国贼李鸿章的许可,取得胥各庄至开平一带的采矿权。遂即组成开平煤矿公司,在唐山及马家沟两地设置矿场,建 立竖井,开始挖煤。主其事者,悉为英人。机师、煤师则以法、比 两国人为多。而在阴暗的井下从事挖煤劳动的,则都是中国人。因 为获利甚厚,中国的官僚及资本家见而羡之。他们勘得滦县、古冶 镇周围,地下煤藏极为丰富,遂集股成立滦州煤矿公司,并在古冶 镇南之林西及镇北之赵各庄,先后设置矿场,建设竖井采煤。两公 司互相竞争,相持不下。开平公司唐山矿出煤率高,煤质优良,而 马家沟矿的煤质低劣。在市场上唐山煤畅销,马家沟煤几乎无人问 津。在此情况下,开平公司之马家沟矿,若继续开采,不独徒耗资 金,得不偿失,而且影响公司声誉。如只采唐山矿煤,又不足供 求,因而造成更大亏损;而那个华商滦州公司所属的林西、赵各庄 两矿,煤质甚好,但限于资金短幼,技术及设备均逊于开平,不能 大量生产。且因与开平竞争之故,也弄得奄奄一息,势难维持下 去。英国人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透了对方的弱点,于是向滦州 公司提出两公司合并的建议Q几经协商,终于达成协议,乃将两公 司改组为开滦矿务局。从此,四矿合而为一,便形成了开滦煤矿。
二、开滦矿务局及所属各矿的组织和设备
         开平、滦州两公司合并为开滦矿务局后,总局设在天津英租 界。由股东选出董事,成立董事会。由董事会推举中、英总理各一 人,统辖全局。又于采矿中心的唐山,设矿务局,置英国经理一 人,专管码头、筑港、船舶、运煤等事。并在上海、塘沽,香港, 伦敦等地设有分支机构,负责办理煤炭运输、销售和轮船的进出口 等事。最高权力机关为董事会。董事中、英各半,而实权则操在总 经理与矿区主管手中。凡属重要职务,均以英人为正,华人为副。 尤以执掌财权的会计长,均由英人充任。原开滦之马家沟矿,因煤 质不良,即将该矿煤井封闭,改为专制缸砖、缸管之造砖厂。生产 的缸砖,除供本局各矿自用外,也出售给其他各矿。又在古冶车站以东约三华里的唐家庄设新矿区,建立竖井采煤。这样,该局所 辖,就有唐山、马家沟(不产煤)、赵各庄,林西、唐家庄五了矿区 了。至于矿局所属各矿的组织,均分为井上.井下两部,各设管理 一人,统之以矿长。井上管理管矿场以内诸事,如发电台,绞车 房、风车房、锅炉房、磅煤房、镀灯房(管井下矿工用的矿灯),牌 子房(工人上下班领交工牌处〉,洗煤楼机械厂,铁木工厂,天桥运 煤场、炼焦场、窑柱场、缸砖窑、工程处、月煤处(专管发给全矿 职工每月的额定煤炭)、仓库以及场内外的铁路机车、车皮等均属 之。井下管理则负责井架以下诸般事务。如地下坑道的开辟,地下 铁轨的铺设,巷道煤洞的开挖和掘进,出勤工人管理,煤产量之掌 握,水、火,瓦斯灾害之防止,风泵、水泵之管理,井下各种车 辆、牲畜之管理,工具的收发、保管,爆炸及塌顶事故之防护及检 修,职工出勤的监督、考核等均属之。在井上、井下两个管理之下, 另外配置煤师、机师、电机师、工程师等各项专门技术人员,以及监 X,査工等各级员司,分掌井上下各部门事务。各矿区组织和设 备,除马家沟外,其他四矿虽不完全一样,但均大同小异。至于设 在唐山矿区的矿务局,是统辖五矿的总机构。除主管、副主管为五 矿的最高领导外,下设秘书,总务、劳工、机电、工程、通信,材 料、地亩、教育各处及银钱总账房一处,化学房一处,总医院一 处,分医院五处;并设中学一所,小学五所}另与启新洋灰公司合 办淑德女子中小学一所,专收职工子女读书。矿务局内各处,均置 有正副管理(后改处长爲综合各该处事务,并配置若干高中级、中级 及低级员司协助办事。秦皇岛和上海矿务局,均属天津总局,不归 唐山矿局管辖。其内外各部组织,虽不归唐山局所辖,但也各设若 干处科。统观整个开滦煤矿,其组织之庞大,即一个省政府的机 构,也不如它的规模。这还是1938年我初到开滦时的组织形式。后 来经过日宼的占领,其组织机构就越来越庞大了。办事员司,分为高 级,高中级、中级、低级四类。主管、矿长、管理等,则均属高级 员司,每月薪金都在二、三千元以上。此外,所有外籍人员及华人之负一部分专责的,人员均为高级员司。其次则为高中级员司。办 理日常事务的,则为中级或低级员司。高级员司之薪金,起码是六 百元至一千数百元。高中级员司则自二百元起码,中级员司则自六 十元起码。低级员司开始只有十余元至二十余元,后始渐次增至 三、四十元。总之,该矿对员司的待遇和管理的办法,完全采取英 帝国主义的一套,用逐年加薪的方法鼓励从业人员终生为该局服 务。这是对于员司的拉拢收买手段。而对于工人的剥削则是十分残 酷的。对工人的安全和福利,极为漠视,若非经过工人多次的罢工 斗争,工人工资的调整和福利设施是不会争取到的。只要看一看一 .个矿管理的月薪,足抵百名工人的工资,就可以知道该矿怎样来拉 ,拢干部打击工人的手段了。英国本是老牌帝国主义,阶级界限极 严。开滦主事的英人,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举例来说,如各级员司 用的办公桌椅,甚至厕所和出入的通道、门户,都有区别。高级员司 所用的高中级员司尚可通融,中低级员司即绝对禁止越级使用。局 内各部门相互间文件往返,均以英文为主。甚至华人与华人之间的 谈话,有时也以英语行之。
         在英人经营开平公司时,由北京到沈阳的铁路,尚未修筑。既 ,无铁路,也不靠海港。仅恃畜力车运送煤炭,是难以大宗运出的。
         后来,经向清廷要求,开了一条由胥各庄到天津的运河,并修了一 条由唐山到胥各庄(相距十八里)的轻便铁路。从此,开滦的煤就可由胥各庄运到天津,转运南北各地。后来,京沈铁路虽然筑成, 运河失去作用,但在解放前,这条运河的各段闸门,还是由矿局派 , 人管理启闭的。又因京沈铁路是单线的,运煤仍受相当限制,于是 又向北京政府要求,京沈铁路由天津到秦皇岛的一段,由开滦出 资,敷设双线。这样,开滦煤即可由各矿装车,直接西运塘沽、天 津,东运秦皇岛出口。秦皇岛有该局所占的矿区,修有很大的海运 码头,巨大的轮船,都能停泊。塘沽也有开滦的专用码头和轮船。
         在陆运方面,也有自已的铁路和机车、车皮。秦皇岛也设有矿务 局,局内分设各科,分掌港湾、码头,船舶、气象、运输、技术.工程、通信、装卸、工人管理等事务,规模仅次于唐山。由英人经 理统一主持。为了消息灵通,该局在唐山与秦皇岛,塘沽、天津及 各矿间,架设电线,联络通信。并设无线电台,可以收发无线电 信。至于各矿之间,更有高压线路,互相接通,作为采矿动力及一 切照明之用。总电台设在林西矿,但各矿亦各有发电台,以防电台 发生故障,即可互相支援,不至妨碍生产及照明。各矿内均有铁路 专用线,与京沈铁路接轨。矿区内除采矿所需的各种建筑和办公房 舍以及职工宿舍外,均修有水泥马路及自来水管、路灯等现代化设 备,并设有小商店。所以每一矿区,就象一个小城镇,且其整洁程 度只有过之。矿区以内除民刑案件外,中国政府向不过问,又象一 个小租界。该局为了在矿区搞市政建设,修马路、立路灯、开辟水 源,埋设自来水管及修筑下水道,就不能不涉及矿区以外的唐山市 区及丰、滦县境。有关市、县的人民不准埋设管道,起而与之斗 争。矿局慑于群众威力,只好答应在矿区以外的各重要街巷,也为 市民安装给水龙头和消防水拴,以缓和人民的反对。
         开滦矿局对矿区内能够自由调遣的武装力量是矿业警察总所。 该所的前身,叫作矿区保安总队,原由唐山市警察局长兼任总队 长。后因总队长赵某与矿局发生磨擦,经矿局呈准河北省政府,依 照矿业警察规程的规定,单独成立开滦矿业警察总所。将原有保安 总队名义撤销,员警改编。总所长由矿局推荐,省府加委。五矿各 设一分所,所长人选经申请矿局决定后,由省府加委。实际是省府 一切不问,凡薪饷、枪弹、服装,设备等等,均由矿局筹措购置。 矿警的全部成员,均作为矿局的各级员司。进退升降虽由总所长主 持,但必须通过矿局掌握实权的人事科才能办理。矿局既掌握了矿 区的全部警权,即可威福自恣,进而压迫工人,俨然成为一个小王 国了。
三、开滦煤的产销及井下矿工生产、生活概况
         1938年我初到开滦时,该矿已开采60年。闻老煤师云”尚能开 采40年,”可见其藏煤量之丰富。该矿在日寇侵占以前,最高年产量 约为600万吨。平均日产量四矿合计,约为18,000余吨(马家沟矿不 产煤除外)。计唐山矿4,000余吨,赵各庄矿7,000余吨,林西矿4,000 余吨,唐家庄矿3,000余吨。开滦煤的运销范围,在国内遍及华 东,华北;在国外,运销香港.伦敦。但在日寇侵占后的军管理时 期,因工人的爱国思想,不肯为敌人出力,产量不断下降。四矿每 日平均产量不足1,500吨,虽经日寇多方鼓励,但始终不能提高到 原来的数量。后来,又把已封闭几十年的马家沟矿废井打开,拟抽 干存水》继续采煤,终因地下水抽之不尽,未能实现。
         各矿场内均建有竖井,其中以赵各庄最多,共有三口。唐山有 两口(一口系日寇侵占后所建),林西也有两口。唐家庄只有一口。 挖竖井的方法,是先立好井架子及装置绞车房,然后由平地下掘, 掘至纵深二百尺外,即开始向一个方向横深掘进。随掘随用缸砖、条 石、窑柱、水泥等材料,修筑拱门,砌成窑壁,成为宽阔的隧道。 在掘进中,如遇有煤块,即随时清除,并铲平地面,成为马路,再 逐段铺上轻便铁轨。这样一条直线的隧道,不断向前延伸,工人们 把它叫作“行”(即巷)。这是一条总干线,再在这条总干线的左右两 边,勘定地段,作“非"字形的向内掘进。挖通的隧道,也是筑拱、 架顶,砌墙、筑路……这种较小的隧道叫作第X道石门。在各道石 门的左右两壁,再作“非"字形的掘进,那就是正式的采煤之处,叫 作第X号洞子。在洞里采下的煤炭,有大块、小块,碎渣、末子、 石块等,混合在一起,杂质甚多。将混合煤装在尖底三角形的煤斗 车内,推送上轻便铁道,运送至井架底下出口处,装上罐笼,由绞 车绞上天桥,再运至洗煤楼筛赤,除去杂质和砰子(煤中的石子), 才能分成机车煤(最好的块煤供火车用),块煤、头,二、三号末煤 及老亦(煤皮)等。除老粹(发给高中级以上员司作取暧用燃料) 不出卖外,余均分等定价,对外销售。在第一道行的煤层将要采完 时,即开挖第二道行。二道行的开挖,与头道行同F即由头道行的 井口再向地下挖掘二百尺,到规定深度时,向对面掘进。其巷道、 石门、煤洞等的修筑和一切设备,均与头道行同Q如此每开筑一道 行,即向下掘深二百尺,或向左右方,再行掘进,不使上下两道行 重疊,以防塌顶。我到开滦时,唐山矿的一号井,已下掘到16道行, 距地面的深度,已有3000尺了。在地下向外延伸的距离,已远离 唐山市区二十多里。当一个煤洞挖空,即将该洞填塞,防止塌顶, 但仍有塌项事故发生。因塌顶而赔偿土地、房屋和人畜等财产损失 引起纠纷的事,时有所闻。唐家庄矿即曾发生过大片塌陷的事故, 房屋倒塌多处,死伤多人。结果除从优抚恤死伤者外,并由矿局出 资,在矿区北面两三里的地方,购买大片土地,依照唐家庄的原样, 重建了一个新唐家庄,原有住户全部迁入,才算了事(现在的北 唐家庄,就是重建的新唐家庄)。
矿井下的情形,向来是谢绝参观的。即本矿井上职工,一般也 不准下井。井下工人在下井前,必须身穿窑衣(用水龙布做的对襟 短大衣)头戴窑帽(用柳藤编的形似钢盔),足着高腰胶靴,提上 镀灯,或在窑帽上装上镀灯(由井上镀灯房预先灌好电的矿灯),方 得下井。因为井下遍地是水和煤泥,顶上也不断滴水,不穿窑衣和 胶靴就寸步难行。又因不时有落肝掉下,故须头戴窑帽,以保安全。 在井下还不时有瓦斯在空气中弥散,遇火即燃。所以井下严禁吸烟, 也不准带火柴、煤油等引火物。矿工下井,均须经过严密检査,防 止私带卷烟、火柴、打火机等物,以致引起可怕的火灾。而在各个 采煤的煤洞内,又异常黑暗,不能用马灯、油灯等有火焰的照明工 具,故必须随身携带镀灯,供以照明与保证安全。井下职工下井 时,先由天桥至罐笼门口,登上罐子。所谓雄笼'即装罐子的铁笼罐 子,亦即装煤的斗车。笼内可装罐子三层,每层装两个,共六个, 每槽可装煤四分之一吨,六罐共装煤一吨半。如以此罐装人,人即蹲在罐内。井下职工上下班,均乘此罐。罐笼有左右并列的两个门,. 共装12个罐子,六个在井上,六个在井下,一上一下,轮换升降。 下井的人和上井的煤,准备好后,用电铃通知绞车房,司机即开动 电机,两个罐笼内的12个罐子,一笼上升天桥,一笼下降井底……° 上下井除乘罐笼外,另辟有盘旋上下的马道一条,平时不准职工上 下,专供牵引骤马上下井之用。但在绞车发生故障,或井下发生特 别危险时,也可作井下职工逃生脱险之用。井下矿工,艰苦冒险的 劳动,要经过八小时方能换班。有的工人为了多得工资打连班,就 要劳动十六小时。
         开滦的全部工人总计约有五万多人。除了秦皇岛矿区的码头工 人和各种技术工人及杂工等,约有五千余人外,在各矿担任釆煤及 各项工作的里、外工人,约有45000多人。“里工”是由矿局直接自 雇的技术工人,如电工、机器工,铁泥木石工、炮工,测量工、火 车司机、司炉、汽车驾驶、烧砖工、炼焦工等均属里工。在井上的 更夫、马夫、看料夫、清洁夫等和由矿局自雇的各种杂役工人,也 在里工之列。里工的工资,不以日计,不以班计,基本为月薪制, 由银钱蘇房直接发放。这种工人以本地及附近各县的为最多。所谓 “外工”是不由矿局自雇,而由各包工公司(俗称包工大柜)代招,是 在井下挖煤或担负井下各种杂役的工人。此种外工又可分为长期工 与临时工两类。对于外工的管理,工资的发放,均由各大柜负责。 矿局只按各大柜所送的工人名册,将应发工资汇总发给大柜,至于 大柜如何发放,矿局不再过问。至于临时工人,今天干,明天散, 流动性很大,矿局更不过问。因此,工人还要受各包工大柜的中间剥 削。外工工资本来极低,经工人多次罢工斗争,逐次虽有增加,但 最高工资每人每班也只有八角,最低的只有四、五角。由包工大柜 代招的工人,以河南及河北大名人为最多,本省和其他各县和本地 人较少。故矿工在解放前有河南、大名,本地三派,互不团结。工 贼又在其间挑拨离间,矿局又利用其分歧,加以操纵,宗派主义极 为严重。井下挖煤的工人是分段分片劳动的。昼夜24小时分为三 班,每班八小时,轮流下井。每班的各组工人均在指定地点操作. 每组都有“二头子”(大组长)一人管理,再上则有监工及总监工监 视工人劳动。
         开滦局对于工人的住房问题,向不重视。各矿区虽均盖有工房, 但五矿合计起来,也容纳不下一万职工及其家属。因为该矿是照英 国习俗来为职工盖房子的。就是职员的住宅也只能容纳夫妇二人和 几个小孩子居住,没有职工的父母和成年儿女住的地方。工人住房 更是简陋,都是黄土筑墙灰慢顶的平房,每院只有三间,须住两户。 中国一般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大家庭,至少也有三、四 个人。这一间半屋子,如何容得下。因此工人中十之八、九都是 “跑家”的。(家住在市区,郊区或农村,每天上下班都要起早摸黑 赶路)并且井下的班次,早班是六点到下午两点,中班是下午两点 到晚十点,夜班是夜十点到早六点。这样,就更增加了工人生活上 的困难。
四、日寇侵占前后及日寇军管理时期的开滦
         1938年我初到开滦时,华北各省、市虽已先后沦陷,但开滦矿 区因属于英国的关系,日寇尚未侵占。这时,总局的主要负责人, 英人总经理为李逊,华人总经理为孙多饪;矿区正主管则为英人马 克飞,副主管则为华人魏臆。但大权仍在英人之手,各矿矿长大多 为英人,华人甚少。煤师则以比利时人为最多,几乎全是比国人。 其他如机器师、电气师、工程师、化学师、技师、医师等,则杂用 英、法、意、荷、葡、丹(麦)、瑞(典〉、俄等国人及华人充任。 他们都是高薪制的高级员司。薪水均以英镑计算。连他们来往的旅 费,接眷属的川资,安家时购置家具的费用,房租津贴(凡家住在 天津、北京等处的给房租津贴)均由矿局开支付给。住在各矿区的. 除发给豪华的住宅,无偿居住外,电灯、自来水完全免费供应。夏 天的电扇,冬天的暖气,以及锅炉、厨房用煤等等,更是无偿供给。. 尤其可怪的是,即使是很好的住宅或花园,只要英主管认为式样陈 旧不够美观,即行拆掉重建,糜费之大,实堪惊人。而对广大工人 及下级员司则锚铢必较。所以开滦尽管年年赚钱,并赚得很多,但 除正常开支及建设费用外,因糜费太大,股东每年分不到多少红 利,甚至仅能分到官利。大权既操于英人之手,华人虽居其位,无 异伴食中书,不敢非议。矿区主管马克飞,本是英帝国军队中的一 个预备役少将。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正打得难解难分, 马克飞也被征调从军。主管一职,就由秦皇岛矿务局经理英人齐尔 顿继任。他系水手出身,粗野无知,骄狂自大,对采矿本是外行,: 在其任内,企业无所改进。
         1941年12月30日,日寇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与英、美,法、苏 等国,都成了交战国。日宼便派兵开进开滦矿区,包围矿局及矿警 总所和各分所。12月30日半夜,先将总所及各分所的枪弹全部收 缴。继即接收矿局,进入矿场,实行军事管制,所有各级员司及矿警, 人等,均予监视。连唐山、古冶等火车站,也都严加封锁,由日宪; 兵及伪市警加以监视。凡属矿局人员,均不得自由离境。接着,日 寇又把天津矿务总局的英人,总经理李逊和唐山矿区英人主管齐尔 顿,以及津秦与各矿的英、法、比等国籍员司及其家属,一律押送 到山东潍县集中营拘禁。原来华人总经理孙多钛,则仍令其继续任 职。另由日军部派了一个名白川一雄的任最高监督官兼总经理,主 持全面工作。将开滦矿务局改为“军管理开滦炭矿局。”随后,又派了 一个中岛某某(忘其全名)任矿局局长,接替了原来矿区主管齐尔 顿的职务.把原来的华人副主管魏所改称处长。所有华籍人员,一 律不准辞职或请假,强迫照常上班工作。各矿井照旧出煤,不得停 产。并在每一部门,各派一名日籍,监督官”。这一群日寇监督官, 虽每日和全体工作人员同时上下班,但只是在办公室里静坐.既不 办公,也不说话。就是各部的主管人员遇事和他们商量,他们也不 表示意见,一切都由你自己决定亦理,好象他们都是一无所知似 的。其实他们是从旁观察,了解情况。过了半年,一切都已摸清。
         监督官名义改为副处长,他们便事事干涉,事事由他们作主,原来 '的正处长反而没有什么决定权了。
         1942年,因闹大水,天津被淹,陆地可以行舟,低洼地区均没 入水中。总局大部人员,均随白川一雄,迁唐山办公。这时,日本 国内煤炭不敷军事上的急需,恨不能把开滦所产的煤,全部运往日 本。但华籍职工激于爱国思想,消极怠工,产量却逐日下降。另一 减产原因,则由于五矿四周,早已成为解放区。矿工十之八、九是 “跑家”的跑家工人,又大部住在解放区的农村,和八路军经常接 近。开滦的矿警也是土生土长的居多,并且任职年久,和工人们已 成为朋友。因此,就常把日伪军的动静,偷偷地告诉工人。工人回 家,又报告给八路军。日伪军外出扫荡,十、九挨揍,弄得丢盔弃 甲、狼狈而回。日寇宪兵队,疑心矿警1矿工传送情报,于是大肆 迫害。矿警、矿工常被传去问话。有的挨了毒打,有的有去无回。 职工人人自危,工作愈加消极,产量愈加下降。白川一雄了解到这 种减产原因,乃取得北京日寇最高指挥官岗村宁次的同意,禁止宪 兵队在矿区内直接捕人,如有可疑,必须通知矿局,会同调査,非 有确据,不能把人带走。这样才把人心渐渐安定下来。另外,又用 怀柔政策讨好职工。那时,粮食最为困难,特自设磨粉厂,磨成玉 米粉和面粉,无偿配给职工,鼓励增产,产量始稍见回升,但仍不 能完成产煤计划。于是在唐山矿増建二号竖井,并要恢复马家沟已 经废弃封闭多年的矿井,并在唐山矿酉北的範窑地方,拟再设一矿 区,另建新井。又因战略物资的主要原料钢铁的缺乏,需要增加铁 的生产,供应其军事上的需要。他们勘得附近地方可以开采铁矿 石,即在唐山西北半壁店,设一制铁所,筑高炉十座,炼制生铁。 这个制铁所也归矿局兼管。并在职工家属及附近各村农民中招收部 分临时工,为义劳动。既要建矿,又要制铁,就需用大片土地,而 这一带的土地,都是农民的耕地或坟地,农民不愿岀售。白川一雄 竟勾通滦县伪政府,以自己估定的地价,强行收买。农民联合起来 ;和矿局斗争,涉讼到伪法院。伪法院自然是袒护矿局地亩处的,结 果农民败诉。
         矿局为了防御八路军及解放区民兵的袭击,在这一带地区,修 筑了许多炮楼和各种防御工事。日军对于矿警是始终不信任的,对于 矿工更是怀疑。因此又特别成立一个防卫处,归日总经理直接指挥。 并派了一名日籍军官永见任处长,组成了一千数百名的防卫队。下 分三个大队,十二个中队,专负防护各矿区的责任。大队长虽由汉 奸充任,但下级军官和军士都是日籍军人。士兵则全是招募来的流 氓地痞。原有的矿警则仅负守卫矿局及各矿矿场内的一切建筑物之 责。
         至于采煤方面,虽用尽各种方法,产量仍不能提高,纵然打开 马家沟矿的废井,昼夜不停的抽水,但因井内的地下水太多,今天 抽出,明天又上来了,始终抽不干,仍难达到产煤的目的。他们便 又异想天开地把那荒弃数十年的马家沟砰子山扒开,想在里面寻找 余煤。他们把扒下来的砰子,送到塘沽海边去洗,把洗出来的仅有 的一些残煤,装船运往日本。把石子等杂质沉入海底。这样沙里淘 金,所得能有几何!但日寇也不厌其烦地这样去做,其国内煤荒之 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开滦经过数十年的经营,确是我国的大煤矿之一。日寇因要掠 夺我国的资源,强行以武力占领。八路军那时近在咫尺,如要破坏, 只要一举手,就可成功。但因该矿是祖国的重要财富,又关系着职 工和家属数十万人的生计,所以不予破坏。想不到远在重庆的蒋 匪帮政府,却于1943年夏季,派了三架轰炸机,到林西矿区上空, 摆成三角队形,轮番轰炸。其目的是想把五矿的总发电台炸毁。因 为总发电台一经炸毁,五矿立即瘫痪,地下水立即漫溢,淹没矿井, 三十年内休想恢复生产。因此,中国的资方着急了,英国的股东也 着急了,乃通过在重庆的大股东和英国的驻华大使,向反动政府进 行劝阻。以后,就没有飞机再来轰炸。
五、从抗战胜利到完全解放的开滦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日本侵略军即集结待命缴械。开滦煤 矿也受命全部交还中国政府。白川一雄就把全部日籍员司的工作停 止,听候遣送回国。撤销防卫处,解散防卫队,准备交代。把一切 日常例行业务,都交给事务主管魏月虬 暂为维持,等候接收。但是 那时重庆的蒋伪政府,因其军队都在大后方,对于办理受降及接收 事宜,均不能及时赶到办理,而又不许八路军受降,解放区接收。 日寇也不肯把武器交给八路军,把煤矿交给解放区所委派的朱其文 监督(即原开滦煤矿监督)。朱其文同志虽曾在开平镇召开了一次会 议,准备接收,矿上也曾派员参加了这一会议,但终未达到接收的 目的,而蒋匪帮反请求美帝派员到唐山代为受降。美帝遂于8月下 旬,派了一支不过二百多人的小部队,•由一名少校率领来到唐山, 并在矿局的洋客厅内设置司令部。部队也大部驻在矿区天主教会所 设的教养院内。小部开往林西矿区,开始办理日军投降事宜,接收 其官兵名册、枪炮、弹药和各种装备;至于对开滦煤矿的接收事 宜,则在日寇宣布投降以后,矿务总局副总经理王崇植,即飞往重 庆,接洽收回全矿的手续。到了9月初由重庆伪经济部派了一个叫 王翼臣的接收大员,和王崇植一起飞到天津,和总局方面商定接收 办法后,即转来唐山。继由日方代表白川一雄,把开滦整个组织, 全部交回。但一转手,即由王翼臣交与开滦代表王崇植。因为日寇 投降后,被拘禁在潍县集中营的英国人,虽已释出,但开滦的英总 经理和矿区英主管等,均未回矿,而直接返国。华总经理孙多保, 亦已辞职。董事会即推选副总经理王崇植任总经理,魏脾任矿区主 管。交接完毕,白川等一群日本人,随即被送到天津、塘沽两地, 等候船只,遣送回国。至此,开滦矿就又回到了中国手里,总局也 迁回天津旧址。
         这时工人的待遇,除工资外,每工作十一个班,就有一袋面粉的实物补贴,每个工人每月至少可得面粉三袋。打连班的工人,所 得更多,生活无虞,工作情绪很高。煤产量逐日上升,原可按照旧 时生产计划,达到年产量600万吨的指标。不料国民党反动派竟派 了一个名叫常介甫的中统分子,担任驻矿专员,专门破坏工人运 动,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工人,并胁迫工人参加国民党。前已说过, 矿工内部,因来自地区的不同,原分三个派别。常介甫就利用一些 工贼和落后自私的工人,组织伪工会,并在进步工人中间,利用派 别矛盾,挑拨离间,造成工人内部不和。一旦酿成纠纷,他再帮助 一方,压迫另一方。他并在其中收集各项情报,以达其统治全矿工 人的目的。闹得乌烟瘴气,工人不能安心生产,产量爱到很大影响。 同时,河北伪省府又派了一名郝佩曾的军统分子,来当唐山市伪市 长。这个特务头子,就职后的第一步棋,即阴谋夺取开滦矿警的警 权,借以控制矿局。他并厚颜无耻地向矿当局要求,给予他本人及 伪市府职员月煤,与矿局职工享受同样待遇(月煤本是矿局给予全 体职工的炊事用煤和取暖用煤,印有月煤票,每月随工资发给,需 用时可持票至月煤处无偿地领取票面所载数量的煤数。这种煤票, 在习惯上也可买卖)。矿局以伪市府人员并非矿局职工,不能开此先 例,断然予以拒绝。但为敷衍郝佩曾的面子,应允送给伪市长燃煤 若干吨。郝以不能满足其贪欲,于是事事与矿局为难,不断发生纠 纷,甚至诬指矿局教育处长吸食鸦片3派警到其寓所搜査。又捏词 将矿局测量处长扣留,几使矿局穷于应付。更因夺取矿警警权的目 的,未能达到,即派遣武装伪警列队开进矿区,布置岗哨,强占矿 局房屋,设置伪市警第五分局,市矿双方,几乎发生武装冲突。乃 由伪省府派来一位中将高参,开会调解,结果还是偏袒郝佩曾一 方,准其在矿区内设局布岗。原有矿警岗哨,一律撤离马路,到矿 场以内值勤。但郝佩曾的权力,也仅能限于唐山矿区,其他四矿 区,不在唐山市范围以内,他仍无法施展其权威。矿局为了应付郝 佩曾等一群特务,通过王崇植和伪行政院长宋子文的关系,把王的 一个留美同学潘白坚调来任矿警总所长,以对抗郝佩曾。潘就职后,他与郝佩曾虽同是接收人物,但彼此之间不断发生磨擦,明争 暗斗,十分剧烈。后来,1947年,郝佩曾因为一个谋杀案件的暴 露,在北京被捕。1948年潘白坚的总所长职位,也被蒋系要员陈诚 的亲戚方震宇夺取。这是未经矿局同意的变更,但矿局对此.也是 束手无策的。
         日寇投降后,原设在半壁店的制铁所,自然也交还了中国。高 炉无羔,建筑完整,本可继续生产。但矿局方面,以为制铁并非本 矿业务,不肯再为投资。伪政府又正忙于&劫收气分赃和准备内 战,也不肯接办,即将工人全部解雇。工人失业之后,生活无路, 呼吁无门,于是联合起来,将该所的高炉和其他建筑物,全部拆 毁,连附近的缸窑矿、洗煤楼亦破坏无余。但生活问题仍无法解 决,乃又自动组织起来,在马家沟矿区东边三、五里的矿有土地 上,开挖小窑。所谓小窑,即是用土法在平地上开掘煤窑,象挖水 井一样,深及三、四丈,即可挖到煤层,再逐渐向四面扩大9井口 设置辘将架,工人在井内采的煤,装入柳条筐斗,由井上工人拉住 长绳,由辘轿架绞上地面。因无安全设备,井下挖煤工人'常有被 砸被埋的危险。开出的煤杂质甚多,故取价极低,均卖与煤贩子。 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开小窑,但辛苦终日,所得的钱,.除必要开支 外,每人分到的也不过仅能糊口。但是矿局认为失业工人挖小窑采 煤,是侵犯矿权,就呈请反动政府査禁,并要求封闭各小窑。反动 政府基偏袒矿局的,即下令交警总队査禁填塞。这时,来唐山接受 日寇投降的美帝军队,已于1946年初开走。接踵而来的为蒋军62 师,也驻在矿区。到1947年,蒋军92师又来接替伪62师的防务,军 部即设在矿区教养院。而伪交警第12总队则奉命来保护开滦各矿, 其总队部也驻矿区的洋客厅。所属三个大队,则分驻于马家沟,赵 各庄、林西,唐家庄四矿。一时伪军云集,弄得矿区乌烟瘴气,到 处都是军人。交警总队驻在矿区正无事可做,忽接伪令,叫他们査 禁小窑,他们就知会矿局要求矿局派遣矿警和工人,携带镐歇,随 其部队,前往各小窑,禁阻工人挖煤,并将煤井填塞,井口封闭。 初在离马家沟矿区近处各小窑进行,小窑工人以矿局将他们解雇 后,既不给予生活出路,现又凭借武力封闭小窑,于是大家联合起 来,向矿局斗争。又联络解放区的民兵,以武力对待武力,把派去 封窑的交警部队和矿局人员赶了回来,交警开枪镇压,被民兵打得 望影而逃,矿局从此也不敢再去封闭小窑了。谁知这样一来,却给 交警队开一生财之道。他们不敢去窑上和民兵交手,却去必经道口 拦截从小窑来的煤车。并派人去和小窑的把头及拉脚载煤大车把头 接洽,要求每天给交警队一份例规,就可保护他们私拉私运。同时 威胁说”如果不给,就要在各路口派警拦截,作为私煤没收建小窑 把头和大车把头怕交警找麻烦,只好忍痛答应,免其时刻捣乱,影 响工人生活。矿局虽査知此事,因不敢得罪交警,也就装聋作哑, 听其自然了。这样小窑的挖掘,大概一直继续到解放为止。至于那 设在亂窑地区的小矿,虽然筑了个斜井,但产量不多,容纳的工人 为数有限,根本不能解决多数失业工人的工作问题。所以对小窑也 只可眼睁眼闭。其他各矿,除马家沟矿因抽水不干,在日寇未投降 前,即已自动停开外,唐、赵.林、庄(唐家庄)等四矿,胜利后, 产量本有提高趋势,又因常介甫等坏人掌权,倒行逆施,任意捕 人,弄得职工意志消沉,煤的产量反而不及日寇侵占时期了。真是 令人发指!
         抗战胜利后,蒋伪军虽然分驻于开滦矿区和附近各县、市、镇, 但其所控制的只有点和线。因为农村大片地区,早已成为解放区。 李运昌司令员的部队,和岳子章的滦西支队以及各县民兵,经常活 动于冀东各县和唐山市近郊。蒋伪军的所谓扫荡,常被打得狼狈而 回。到了 1948年,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继锦州战役胜利之后,即 长驱直入榆关,伪军望风披靡。12月12日,唐山即告解放。至此, 开滦煤矿,也就完全回到人民手中。解放后的开滦,工人们在覚的 正确领导下,团结起来大搞生产,产量蒸蒸日上。1949年底,我离 开开滦时,开滦煤矿已一切正常化了。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