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皇岛开滦港口电厂兴建与发展的回顾
向予阳
        开滦矿务总局,是在原来两家华人官商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矿 务局的基础上兴办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中华民族 历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和侵略。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殖民 主义者,更是把我国视为一块肥肉,恨不得一口独吞,为了掠夺 我国的煤炭资源,二十世纪初叶(1912年),英国人在伦敦设立 了开滦矿业董事会,将开平、滦州两个矿务局合并为开滦矿务局, 置于该董事会统治之下.这个董事会名义上属联合产业组织,但 实权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由英国人任总经理,独揽行政大 权3而华人仅以当时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任督办,王绍廉为协 理,名义上代表华人官商,并无实权。另在双方的协议下,由比 国人任全矿的总工程师,所有工程技术大权,则由总工程师总管。
        为了把开釆的原煤及时运出去,他们利用秦皇岛的天然有 利条件,在这里修筑开滦港口,直属开滦矿务局管辖。自1906 年秦港开始建设至1915年港口码头初步建成;自1916年至1920 年,为组建码头设施装置时期,并开始从码头向外输煤出口销 曾。同时为了适应港口煤运的发展和改进港口作业照明问题,到 1920年,一座小型蒸汽发电厂建成了。到1925年开飴筹建南山 的开滦新电厂,老电厂随即卖给道北工商界资本家。我是1935 年由古冶开滦电厂调来港口电厂任总电气师的,对于开滦港口 新、老电厂的兴建过程及历史沿革了解一些,这里仅就个人记忆
所及作一简要的回顾。
一、老电厂的兴建
        从1920年前起,即开始了准备,彼时港口营运是靠煤油煤 汽供应照明,和小型蒸汽机车解决运输作业。当时港口领导中心为 经理室(即今之港口监察室大楼所在地)。经理室下设工务处管理 装卸;船务处负责港口船只运输、财务处负责财政,工程处负责 发电,为电厂的顶头上司。电厂本身不设行政管理机构,只设有 工程技术和生产领导人员。这时的港口领导是英人马康尼吉任经 理(外号马瞎子),工程处是由工程师朱捷三领导,据说此人是中 国人,由马经理从英国的南非洲殖民地调来的,是马经理在秦港 的一个心腹(外号朱瞎子)。老电厂,即由马、朱经手筹建,到1920 年工程即告完成。厂址设在现港务局材料科之西、老机厂之东, 锅炉房设有机车式锅炉三座,有两大一小,蒸汽动力装置架设在 锅炉上面,用皮带拖动发电机发电。小机供发直流电,电压110 伏,大机发交流电,电压500伏,其总出力为200 小机供通讯及电池充电,大机供煤厂码头照明和小型动力电机用电。为了 取得较好的锅炉用水,水泵房设在汤河上游的大桥东岸.另外还 有一间配电室,分发电机主盘及各线路配电分盘,以监护码头,煤 厂的照明和部分东南山外国人住宅的照明,对中国人用电则限制 很严。这个厂的所有设备,大都是从矿区调运来秦的,据说调来 的锅炉,原是和蒸汽机联合一体为大型起重机车服务的,到秦港 后就改为蒸汽动力装置了.
        厂中主要生产人员也都来自矿区。在生产管理上,设有总领 班一人,维修领班一人,维修工二人。由于锅炉房的工作较繁 重9包括司炉、运煤、上煤,全厂总计有职工40多人,到大修 时则从港口机修队抽调检修力量来协助.
        1925弟新电厂兴建后,老厂就跟着废止。由当时道北工斎 界的资本家蹇某为主与开滦港口协商,将全部设备买走了。在当 今电的食堂所在地,重新安装好发电,以供道北的一些小型工 商业用电,这个厂定名为秦榆电灯公司。这时道北市面显得比较 活跃了,如鞋帽、绸缎布匹、茶社、饮食业和娱乐场所等都有所 发展。后来由于用户增加,电流大增,电压下降,灯光暗淡,偷 电、断电事件日益增多,象私商性质的这个公司就无法维持下去 而停止了。这已是1935-1936年间的事了。在这以后,日伪冀 东自治政府成立,他们在秦皇岛车站对过建立起了一个500成的 小电厂,到1942年又扩大成为一个2000 的电厂了。拥有两座 3.5吨及三座5吨的蒸汽出力、13个大汽压的锅炉,一台500 B 和一台1500 ®的汽轮发电机,堪与道南港口新电厂并驾齐驱。 由于开滦港口电厂这时已处于日本军管之下,在日伪电厂撮合 中,还主持过两厂春节职工的联欢会,谁都懂得这是日本侵略者 惯用的富于怀柔毒性的伎俩。但是好景不长,到次年1945年8 月,它们随日军投降就滚蛋了.
二、南山新电厂的兴建过程及投产后的基本情况
        新电厂筹建初期,仍是在英国人马经理时期进行的。据说, 这时在国民党势力的推动下,借矿区党部之名,在矿区和秦港口 成立了工会组织,英国人的走狗、负责工程处的朱捷三与港口 包工狼狈为奸,压榨工人,因而激犯了众怒,他原想假借东北驻 军何柱国的势力镇压群众,但由于工人力量的壮大,终未能如愿 以偿,被迫下了台,英人马经理也辞职而去.新经理由齐而登接 任,新电厂的兴建工程仍按原计划进行,工程处也进行了改组。 在这以前开滦港口的技术力量中已转来了一批归国留学生。在这 次改组中,刘润华被任为处长,邓灿熙为工程师,则全力貫注在 新电厂的建筑工程上。之所以要废老修新,是由于港口煤运业务 日益发展,老电厂运效日益低下,出力不足,难于应付许多新的 要求3首先要求增设电气机车两台,提高电气煤运效率;其次则 为适应耀华玻璃厂扩建用电的需要J再次是适应港口操作和机修 设施动力的增加;最后则是准备改善华人住宅和煤厂工人锅伙 (工房)的居住生活条件,以及煤厂码头照明用电的增加。总矿 及港口领导人,对所有设计规划、管理组织方面的工作,均由英 国人决定,并与比国人协商谋划订货事宜。
        1.在发电设备安装方面,按英比协议,由比国人负责汽轮 发电机、配电盘,及送配电室的结构装置(即高压开关装置和母 线结构)。锅炉系统装置,则由英国人委托一位荷兰工程师负责。 在具体施工力量上,则分别由总矿和秦港抽调了技术力量协同进 行。
        为了供给电气机车的用电,在新电厂运行后的1931年,一 台600 ®的交直流变流机,在送配电结构室下面安装好了,其直 流电压为1000伏,同年从火车房到码头的电线已安装完毕,到 年底电动机车作了试运。
        2.主要发电设备规范:
        ①葛伯克式4疗水管锅炉两台,出力各为9吨,汽压200磅/ 方吋,汽温360 P,英国葛伯克式锅炉公司产品。
        ②汽轮发电机两台,每台出力为1000既,电压3000伏,转 速3000转/分钟,50周波。汽轮机的汽压、汽温与锅炉相同,转 速与发电机相同。
        ③配电盘设备,主配电盘一套,包括一二机指示盘各一面, 另留有备用盘一面,还有主机调压器,3000伏送电、配电,母 线开关结构装置指示盘,厂用电设备等配电盘十八面,还有3000 伏母线开关室,开关档隔,前后各十三隔。
        ④汽轮机复水器,冷却水塔冷却系统各一组,共计两组.
        ⑤锅炉馈水系统设备和吸送风机设备各一组,共计两组.
        ⑥煤房及上煤系统J全套。
        3.电厂的领导与生产机构,
        开滦港口经理室工程处,是电厂的直接领导。技术方面,在 电厂建成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机电工程技术,全由古冶林西矿 的比国人机电工程师主管,定期或不定期地派比国技师或机器师 来秦厂监护检查,如有重大事故性检修事项即派专人来秦指导.
        发电管理组织——电厂本部,前期工程师一人,总领班一 人,维修领班一人,管理员一人.后期增加助理工程师一人,机 电设备及内外线九人,随后又增加三人,在所有运行岗位,监护 操作的共四十二人.有关机电炉主付机设备和厂房的检修维护, 电厂本部未设专人,皆临时从港口机厂调派专业技工进行。
        4.新电厂的供电范围,
        新电厂于1931年竣工发电后,开放了对道南地区的供电任务。
        ①耀华玻璃厂的初期用电需要,全由一个自备小厂来承担。 迨耀华扩建后,新增加的用电由新添小型交直流发电机两台供 给,各为50瓯,又100千伏安厂用变压器两台.
        ②道南区内工商户用电,最多不超过100戸,用电不算多.
        ③对美、英、法、日等驻军营房,总的用电也不算多,自此 开始正常供应了.
        ④港口自身供水用电,在迁移到汤河下游后,先建成两座水 泵房,加之供水易受海水污染,水量不足,后来又添建了两座水 泵房,名义上供电约为100 但实际运行供电不过50®.
        5.增设并调整了送配电线路,其分布情况如下:
        ①送配电线路,分3000伏有东南山的环型两路,耀华玻璃 厂的南北环型线两路,再由南延伸至西井水泵房(即今传染病院 西南方)一带的干线.
还有日本侵华时期,由四方主持修建了一条道南、道北两厂 的3000伏联络线.
        ②对煤厂码头的照明线,前期采用了 500/220伏“串联”的 500瓦的大灯泡供电,后期则改用了 600/220伏;并联,的500 瓦大灯泡供电,这是适应新电厂实际配电电压的需要而调整的.
        ③对道南港口地区的供电,包括华人职工在内,一律用220 伏的照明,唯对东山外国人居住区,则用110伏的线路供电,因 为110伏的线路安全性较高,在这小小的问题上,也反映了对华 人的民族歧视.
        6.新电厂发电以来发生的两次重大事故,
        新电厂在投产以后,经过一年半载的培训,虽然操作人员的 水平不高,但尚能保持一定的安全稳定。过二、三年之后,出现了 一些事故性问题。到后来,在日本军管下,对一般具体行政和生 产组织管理,大致仍维持原有状况,没有直接干预,唯独对设备方 面的破坏事故,则没有轻视与放纵.
        ①在锅炉方面3由于缺乏除尘装置,炉管外部灰垢积结严 重,又因锅炉进水水质不良,引起炉管内部腐蚀积结锈垢很厚, 造成炉管水循环平衡的破坏,严重震动作响,这是1934—1935 年之间的事情。当时从古冶林西矿派来一位比国技师(外号洋小 牛),除作一般清除积垢水锈外,还在炉管水循环上升至炉管前联 箱一呎之远的地方,加装一段约一呎长的炉管祓垫,认为足以控 制水流循环的平衡,不料引起了联箱和炉管更为恶劣的肿胀,而 炉管的震动响声仍未完全消除。后来还是将炉管的垫管撤销最 后仅仅是根据正常的维护炉管的工艺措施,对炉管内部涂上防腐 油层之后,暂先消除故障,然后再认真对炉水渗入水进行处理, 提高水质,使问题才得到解决.
        ②在汽轮机运行方面出现了一次重大的震动事故。事故发生 在1943年日本军管之际,开滦林西矿机电主管工程师比国人派
来的一位英国专家机器师凯尔赛,进行监察检修.他在检修过程 中根据从林西带来的平衡测试工具,经过了约两个月之久,完成 了全机的平衡任务。没想到再起动该机时糞动更加厉害,这位机 器师一时晕倒在地。无奈将该机送到林西矿彻底的检修,但结果 仍未修好,照样送回秦厂。又提出送日本东京检修的计划。我们 认为如果送日本东京检修,这台机器就会白白糟蹋了,不如我们 自己修还可能有个盼头。在全厂职工协商之后,都愿意联合作战 来苦干一番,还从港口机厂调来了几名骨干,一起来参加修理,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结果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园满完成 了这台机组的检修平衡任务。为此全厂职工莫不兴高彩烈,感到 扬眉吐气,民族自尊心为之大振。
        三、解放后港口电厂获得新生
        1948年11月底开滦港口的国民党管理组织,已受到解放军 先遣部队的威胁,国民党军即限令开滦港口的高级人员向天津撤 退。到1949年1月平津解放,49年2月所有逃津人员,受到解 放军的关怀,又都相继回秦,恢复了工作。从1948年11月27 日秦皇岛解放,开滦港口电厂受到留秦广大护厂职工认真监护, 一直得到维持发电。在解放军军管会的领导下,又得到军管工作 人员在各方面的帮助和护卫,这时整个开滦即恢复了比较正常的 营运状态,但海上陆上的交通,经过稍长的一段时间才转入正 常。M 1952年,在中央指示下,开滦港口由政府代管了,到 1953年又宣布道北、道南两厂合并成为秦皇岛市发电厂。道北 厂(即日伪冀东自治政府于1936年建立的电厂,原港口电厂卖 给道北工商界的老厂早已倒闭)称为第一发电厂,道南厂称为第 二发电厂。从此,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政府五十年之久的经营历 史就宣告结束了。现在回头看来,从国民党插手开滦以来,并不 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发展生产,而是与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 为国民党政权的生存,为帝国主义者的长期掠夺,甘心情愿将全 国各地的矿产资源,和铁路、海关等项国家主权,拱手让与帝国 主义者。如今解放了,从鸦片战争一百多年以来,我国所受帝国 主义者侵略掠夺的奇耻大辱,至此一扫而尽。我们这些老知识分 子、旧企业的管理人员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重视,我们感 到浑身都是力量。虽然经过十年浩劫的摧残,但现在一切都逐步 好起来了。过去开滦港口电厂系一自备电厂,无论在管理与技术 上,都长期遭受干扰,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现在在党的领导 下,积极开展了生产培训,并组织了技术学习,健全了规章制 度,并进行技术考核,全厂职工工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随之 而来的,通过贯彻执行大小修制度,又狠抓了安全作业规程防雷 措施,以及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控制,为全市和电厂本身的生产 和生活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港口开滦电厂修建时留下了一个 大机炉的空白位置,几十年一直没有填补上。到1955至年56年 期间,终于在电力部的批准和安排下,由东北调来了 一整套 3000 汽轮发电机和22吨出力的锅炉,安装在帝国主义留下的 空白位置上,然其主人,却是我们新中国的人民了.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