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存
一、旧志诗赋
干 瘪 上 人 赞
(清) 董 崑
秋 风 黄 叶 寺,
金 粟 老 僧 身。
根 露 胎 难 脱,
丹 烧 骨 不 尘。
逃 名 留 本 面,
举 首 望 何 人?
自 问 非 遗 臭,
前 修 可 转 轮。
吊 干 瘪 上 人
(清) 孙赞元
思 陵 仙 驾 杳 难 追,
不 赴 禅 关 却 赴 谁?
剩 有 法 身 存 别 院,
忍 将 姓 字 著 残 碑。
平 原 枨 触 江 淹 恨,
故 国 尤 深 宋 玉 悲。
数 罢 牟 尼 尸 解 去,
斯 人 弗 出 果 何 为?
镇 海 台 望 海
(清) 罗景泐
登 台 极 目 望,
海 气 郁 氤 氲。
浪 浴 扶 桑 日,
潮 通 碧 汉 云。
仙 人 寻 鹤 伴,
渔 父 狎 鸥 群。
欲 济 求 瀛 岛,
风 声 不 可 闻。
观 海
(清) 谷文张
高 台 车 马 驻,
阴 气 郁 难 开。
饶 有 望 洋 兴,
惭 无 作 楫 才。
放 怀 时 琢 句,
举 火 夜 分 杯。
莫 讶 偏 风 雨,
潮 声 送 海 来。
渔 村 道 中
(清)王
踏 遍 渔 村 廿 里 遥,
短 衣 长 策 马 蹄 骄。
醉 归 犹 识 来 时 路,
疏 柳 寒 烟 旧 草 桥。
董 观 察 榕
(清)赵国华
西 江 明 月 照 吟 卮,
宾 从 当 年 世 所 知。
儒 雅 风 流 足 惆 怅,
夕 阳 下 马 董 家 祠。
咏 长 春 古 淀
(明)陈士元(滦州知州)
野 淀 空 传 红 粉 楼,
淀 边 衰 柳 覆 寒 流。
建 儿 车 马 那 经 眼,
异 世 松 云 尚 带 愁。
金 屋 谩 迷 沧 岛 阔,
瑶 台 犹 忆 翠 华 留。
可 怜 萧 氏 能 倾 国,
不 及 王 嫱 草 一 丘。
(清)汪 鑑
盘 马 弯 弓 莅 此 州,
边 庭 烽 火 几 春 秋。
至 今 遗 址 留 行 殿,
伊 昔 长 驱 恣 猎 游。
帝 业 遂 基 耶 律 相,
战 功 空 纪 冠 军 侯。
千 年 兴 废 归 陈 迹,
淀 水 苍 茫 日 夜 流。
(清)高 吉 昌
故 宫 鸱 瓦 纪 遗 楼,
野 淀 斜 阳 水 尚 流。
八 部 国 残 谁 有 恨,
十 香 人 艳 自 生 愁。
佩 环 似 听 松 声 在,
奁 镜 虚 疑 槛 月 留。
莫 叹 回 心 空 暑 院,
玉 环 飞 燕 总 荒 丘。
(清)吴 士 鸿(滦州知州)
山 海 西 来 第 一 州,
嵯 峨 行 殿 几 经 秋。
锦 衣 花 帽 天 魔 舞,
细 犬 苍 鹰 猎 骑 游。
元 代 楚 材 堪 入 相,
汉 家 曲 逆 枉 封 侯 。
独 怜 遗 址 长 春 社 ,
极 目 苍 茫 淀 水 流 。
(清)王 好 言
春 暮 适 单 袷,
淀 水 温 可 风。
马 蹄 踏 沙 去,
山 路 披 蒙 茸。
云 收 溪 练 白,
日 出 村 疃 红。
遗 址 翳 丛 薄,
见 说 长 春 宫。
眼 前 走 狐 兔,
金 屋 榛 莽 中。
春 色 年 年 镇 长 在,
玉 颜 一 去 无 遗 踪。
君 不 见, 姑 苏 台,
吴 歌 楚 舞 今 尘 埃。
往 事 分 明 在 人 耳,
千 秋 亦 复 令 人 哀。
长 春 宫 怀 古
(民国)张凤翔
辽 金 旷 代 己 千 秋,
衰 草 荒 烟 共 一 丘。
无 复 盛 宴 开 诈 马,
那 堪 往 事 问 鸥。
翠 华 曾 下 云 中 阙,
金 粉 难 寻 水 上 楼。
一 样 前 朝 飞 放 泊,
空 余 碧 浪 逐 东 流。
长 春 宫 赋
赵 建 邦
        不见夫衰草长堤,夕阳古驿,树老烟皴,苔荒雨积,环兽抛金,瓦鸳埋碧?如许荒凉,几多追惜:乾元殿冷,空悲女真河山;艮岳图残,莫问宣和花石。客日:此非长春宫之故址,而大金国之所经营者乎?余日:唯唯。想其拜天西苑,赏菊东明,草承凤辇,花拂蜺旌,霞蒸虹栋,日丽云薨。于斯时也,已觉春融阆苑,春满蓬瀛,如入化人之国,如游不夜之城。况复选伎征歌,称觞上寿。教坊则色绢簪花,武士则雕弓射柳。鹧鸪曲里,如闻长乐钟声;鹓鹭班中,也有长扬赋手。于斯时也,亦足以快意管弦,怡情诗酒,乐也何如,得未曾有。然而狎则生厌,习焉若忘。谓游豫可为候度,谓温柔别有仙乡,乃向离宫而驻跸,乃求倾国而专房。剧怜蓬岛瑶池,韶华骀荡,听到荷花桂子,逸兴飞扬。帐殿春浓,捧金杯兮手软;镜台春暖,斗翠黛兮眉长。又或毬场日永,猎苑风驯,盘马而绿初剃草,呼鹰而红不惊尘。毡帐悬来,共拜风流天子;月旗开处,应携自在夫人。豹子河避暑年年,不羡湾名消夏;雀儿庵从禽日日,何须阁结临春?无何紫薇宫圮,集庆宫倾,青磷夜照,碧草秋萦。而是官也,亦复垣颓粉剥,础没莓生。三十六殿之楼台,惟堪系马;百二十年之仕女,尽化啼莺。明月自来,空照当年游幸;翠华一去,更看何日巡行?予怀渺渺,客意忡忡,行歌落日,凭吊临风。歌日:春去春来春雨蒙,长春宫外野花红,行人莫当闲花采,曾入金源御览中。高歌未已,客意难穷,倚歌而和,古调相同。客歌日:舞榭歌台一曲终,繁华已逐晓云空。寒鸦毕竟多情甚,犹向斜阳觅故宫。
(以上均摘自民国二十五年版《滦县志》卷二·地理·名胜·古迹)
二、碑文选辑
越支场重立盐场碑记
元·徐世隆
        海上之国盐为宝。盖天地之富藏,邦家之巨产,民之所常食,不可缺者也。昔夙沙氏佐神农烹海水以食人,人始知味。厥后,帝王继作,因民所嗜俾恣取之,而无笼榷之禁。逮管子相齐,乃请桓公煮渠展之盐,征而积之,粜之梁、赵、宋、卫诸国,获成金无算,权其轻重以成霸业。由汉以来,废置不一。凡主国计者,必以管子致齐富强之书为言,时君多从之。岂非事之与古殊而度之倍百,与其加赋于民,孰若收山泽之利之为便,盐之有官其以是欤?幽州置盐始见于后魏,历唐以迄辽金,地属京圻,生齿既繁,炊镬益众。尝设提举司于宝坻,秩视五品,以重其选。所辖诸场越支课居其半,特除管勾一员以莅之。国初草创,盐政未立,任土之贡一付京官。时土豪张进辈被府檄,纠遗民数十户集越支之宋家营以居,复事煎造,聚落未成,京使已旁午。令大偿巨价债缗,鞭笞逼急,田野为之骚然。未几,以盐司隶征收课税所,众稍息肩。自鬻课之令行,提领诸路者既自诡增倍,镕山爨海搜罗殆尽。其征输入官者须厚贿乃获归,且以所费取偿于其属。大抵用只十钱之物尝估以当数十钱之属,而工本又稽时不给,给则克减,自是灶民困矣。
        中统元年改分十道,宣抚为外台,悉革前弊。然禁甚严,下之估罔利者阴虐无告,民犹为病。至元二年,诏以大中大夫礼部侍郎倪德政为中都路转运使,提领税司事,答木丁同知使事,宝坻盐使崔岩臣副之。倪公敦厚廉平,且练财谷稔知民苦。计会同僚公议,凡场户入盐即给,仍纯支宝钞不折诸物。其尤贫窭者预贷工资以周之,存恤百姓。于是富者起,逋者还,乏者足,惰者勤,担者车,步者骑,侨者籍,秤量平,牒诉息,狱犴空。倪公倡之,同僚和之,曾不三岁盐课以盈。席袋山积,瓦庐相连,牛马蔽野,熙熙然如在春台和气中。咸日:自再立盐司以来,几五百年未有如今日之安静无扰者也。
         耆老翟安仁暨士人数百,众口一辞,愿树监司石以纪政绩。介故人曹君世杰来乞文。余谓人知监司之贤,不知相臣择监司之贤;人知相臣能择人之贤,又不知天子能择相臣之圣。上下惟各得其人,故能利人之病,富人之贫,乐人之乐,忧人之忧。使诸路盐司皆能如倪公辈之心,将泽遍天下,又岂特越支一场而已哉。若是当有国家考绩之法,此不必喋喋,特采其廉平安宁与人称颂者为之书。
(摘自清光绪十七年版《丰润县志》卷之四·文苑)
干 瘪 和 尚 碑 记
(清) 董 崑
        县南富家庄药王庙西偏室,旧有干瘪遗骸一蜕。和尚名来秀,号涵宏,于康熙三十九年二月十八日圆寂。寺僧就其趺坐处置龛。逾二年余,烟火自发于鼻口中,光焰照彻殿宇。僧众惊救,烟火息而遗蜕完好如故,乃为位,奉其蜕于素所居之方丈,朝夕事之如生,迄今二百年矣。村中父老犹有约略言之者:和尚为云贵人,不知其姓氏。或曰,明末进士,直隶人,怀宗殉国,矢志不仕。至我朝顺治初,其同年友荐之,和尚乃避而远遁焉。又为州县所搜求,吏胥所讥谤,遂脱发为僧。厥后其妻携子遍寻于山林间,举无所得。将至寺之前日,和尚预知之,戒其徒严闭寺门不许一人出入。次日妻与子至,将从前所服之衣履及剃发一束,命人从墙上掷与之。妻与子绕寺号泣三日始去。呜呼!吾于和尚悲其志矣。使斯人出而仕也,必有可观之事业焉。不幸穷而在下,则传道授徒,阐孔孟程朱之绪,手著一书,寿之名山,传之无穷,使其言行为天下后世法。即不然或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如韩昌黎所云,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泯泯以没其世焉,是亦斯人之不幸矣。而奈何弃乃常道,变乃形体,销声灭迹,逃其身于空虚寂灭之中,若不稍自爱惜焉。岂洁其身而不顾行者耶?何矫矫若是也!崑于道光丁酉岁与翟子觐光读书寺中,顾瞻遗像,见其洒然趺坐,眼绽青莲,容辉满月,非宝相庄严金色微妙者乎?又时检其遗箧,有手著《法华》、《涅粲》等经解,及诗偈等稿,皆残毁不全,然于一言半偈之间,寻其理致,晶莹透澈,是能参最上之乘,传初祖之镫者矣。盖其心性高明,智慧坚定,任所向而皆可造极。设使寻常俗士当之,既能进士,必不能和尚;既能和尚,必不能圆成。识不真,守不固,斯声华夺之矣。有熊道士者,指一破鼓谓余曰:“此涵宏和尚手制也”。鼓围丈余,上有二孔,大者如碗,小者如拳,击之声隆隆闻数里外。又二十年,余至寺中,熊道士已羽化矣。寺僧谓余曰:“君犹记破鼓之孔乎?今已无矣。”余熟视之,旧革果暗相合而无迹可寻,抑何奇也。嗟夫!西山之薇蕨方荣,古寺之遗骸不朽,文章事业尽付菩提,日用彝伦变为衣钵,岂斯人之心哉!居今日缅想高风,惟存一蜕。得勿令人俯仰低徊,再三叹息而不能自已也耶?噫!
(摘自清光绪十七年版《丰润县志》卷之四·文苑)
大清道光十七年重修二甲口石坝碑记
碑额:永昭来兹
        二甲口者,陡河分支也。陡河发源于迁安之馆山,至滦州西界与(板桥)、泉水、官渠诸河汇流,过稻地入县境。至董各庄向西,曲折而下,达涧河入于海。自雍正七年怒流奔驶,将二甲街古岸冲开,流入黄各庄之南散漫于泊,此二甲口之所由名也。奈水性就下,南流日狂,西流渐壅,而营田一带河水几同涸泽。至乾隆二十五年,经丰台主薄江公讳志观查明营田缺水,具文通详。蒙本州饬本县协同绅民董元普等劝捐修理。于是观地脉,相基址,非洩入分支无以杀湍流之势,必障归涧河乃能成润物之功。于是相势定基,从二甲口横筑石坝一道,长八丈,高一丈,底宽三丈,面宽五尺五寸,于乾隆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竣工。嗣于二十八年因续报坍塌,蒙州尊范饬修阅成。迄今七十余年尚利营田,沿堤居民咸沾惠利。虽间有修筑,小补而已。至道光十六年石坝倾圮,陡河断流。不惟公田无灌溉之资,而乡人渴害不啻心害。因此皆欲重修,绍先泽于既往,体众志之相同。有乡耆高敷霖等具呈禀案,先顺河道,后筑石坝,至十七年五月十四日具报工竣。计长十丈,高九尺。所有一切工费,自董各庄、宣庄以至王兰庄、涧河,铺商按户捐资若干,园地按亩捐资若干,凡七月而告成。或曰一带麦厂永息狂澜,此老农之庆也。或曰两岸春畦咸沾德水,此老圃之休也。不知营田稻地非筑坝无以资灌溉;永济库产非筑坝无以免旱干;抑且涧河一带建署屯兵非筑坝无以获甘饮。此上关国计而下济民生也者,休哉!洩水蓄水停流则同于汤池,公田私田润物应同夫惠泽。水利永沾于后,丰功追记于前。允宜刻碑勒石以记其盛,倘多历年所,将更有同斯志者踵而行之,庶如川之至莫不增云。
赐进士出身知丰润县事刘导海撰
廪膳生董初为书丹
董事人高敷霖等
李福勒石
裴 任 卿 先 生 纪 念 碑
         裴任卿先生讳廷楹,河北省滦县纪各庄人。生于前清同治七年,殁于中华民国十九年。享寿六十有三。先生殁后,海内知交及乡党戚友,或感施与之德,或念教诲之功,因集资建立纪念碑以传之。
        先生幼年苦读,光绪十六年入泮,后因家贫遂于各地设馆糊口。清末废科举立学校,先生独能应时势之所需,提倡新学,并于本村创立教师传习所,以期革新教育。宣统初年,先生更赴天津专攻小学单级教授之学,同时被选为顺直谘议局议员。时近畿荒馑,先生提议禁止酿酒以维民食。得大会通过实行,灾民因以得生者无算。后先生由津返县,为县立单级师范讲习所所长。小学教师得先生之指导,知以新法教授,县内教育因之一振。民国元年,先生改任滦县开平高等小学校校长,苦心经营,人才辈出,在职十余年,声誉闻于远近。民国十二年辞校长职,远赴吉林执教,旋因战乱退居乡里,乃又首办补习学社,继创男女民众学校,事务繁冗,经费困难,窘而不吝。至民国十九年秋,先生正计议续办民众学校事,忽得脑充血症,一病不起,志未竟而身已逝矣。先生生平勤俭好学,对于国语文法及国音字母等颇有研究,与人至厚,扶贫济难,惟恐后人。虽先生居乡之日多,然受先生之恩者,实不仅限于乡党也。先生有三子一女,长子作中,女名淑华,次子全中,三子文中。长次子皆弱冠殂谢,惟文中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研究地质学,年事虽轻,已驰誉于当世学者之林,桑梓之光实先生有以成之也。
        后之人亦将闻风兴起,持宁静以修身,励贞固而干事乎?则先生之生为不虚,而檀石之议,庶几有裨于后世也。
同邑族人 裴 绍 撰文
吴兴 钱玄同 书丹
中华民国二十年五月一日
刘印华烈士碑
        刘印华烈士是解放军9134部队驾驶班长,中共预备党员,河北丰润县北阳庄人。生于贫农家庭,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迅速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战士。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评为五好战士和安全行车标兵。1961年8月18日,因公途经隐贤村渡口,纵身急流,营救失足落水的八岁男孩郝玉生,他用尽全力把儿童托出水面,自己却不幸牺牲。部队党委追认刘印华烈士为中共正式党员,记一等功。
        刘印华烈士热爱人民、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刘印华烈士永垂不朽。
杨柳青农场
9375部队
1961年10月1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