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寿
李锡九是我的族伯,他和我的一家关系非常密切。我和大哥 李子逊,还有我父亲李振廷,都是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先后走上 革命道路的。遗憾的是,我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由于环境的限 制,对锡九大伯的革命活动了解甚少。解放后,又因忙于各自的 工作,也难得机会详谈过去。1952年,大伯逝世。所以我这篇回 忆,只能提供有关他的一些片断资料。
李锡九原籍河北省安平县任家庄,他生于1872年,本名李 永声,字立三,后因知与湖南李立三同志同名,登报声明:“河北 立三,易名锡九了
李锡)的青少年时代,正逢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使中国社 会一步步沦入黑暗的深渊。他自幼酷爱读书,善于思考,有正义 感,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心怀不满,逐渐有志于改造社 会,振兴国家。.他不满足于中国旧式传统教育,渴望新知识。出 于此,他、毅然赴日本留学。留日期间,他更多地接触到新的进步 思潮,更痛感中华民族受人欺凌、宰割,渐次发生了民族民主革 命的思强9正是在这种思想推动下,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 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归国后,李锡九在保定任河北大学学监。他积极追随孙中 山,努力开展革命活动,在保定发展了一批同盟会会员。辛亥革 命后,1912年,孙中山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李锡九任众议 院议员。后来,北洋军阀窃夺了革命成果,国民党人中也发生了 分化。但李锡九革命信念没有动摇,同北洋军阀斗争的决心更加 坚定。1917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皖系军阀段祺瑞把持的北 洋政府,提出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维护“临时约法。展开 了名震一时的“护法运动气同年7月,孙先吿南下广州之后, 召开了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了军政府。李锡九坚决拥护、支持 “护法运动”,并担任了非常国会护法委员。
李锡九不仅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而且,他能"适乎世 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气不断进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 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他对革命后的俄国非常关注,并开始研究马 克思主义,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又一次、也是更深刻'的一次转 变,即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杰 出的共产主义者李大钊同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他为之欢欣鼓舞,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全家。我们一家 人,特别是我大哥和我父亲,就是从他那里第一次知道了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并逐渐了解共产党的主张。1922年,李锡九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并受托参与筹建中共顺直省委(在天津)。
李锡九入党以后,除在平、津两地进行革命活动外,还积极 指导和组织河北其他一些地方的斗争。在故乡安平及饶阳一带, 他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发展了饶阳的韩子木、安平的李少楼 (我的堂叔)为共产党员,以后的饶阳,安平两县的首届中共县 委会,便是由韩、李及弓仲稻等人组建的。这期间,我大哥季子 逊在他影响下进步很快。当时,锡九大伯为革命奔波,行踪不 定,他每从外地回来,大哥便去找他。我那时巳十多岁,大哥有 时也带我一道去大伯家。他家藏书很多,并备有不少革命的进步 书刊。锡九大伯引导我大毒读书」学习,还亲自讲解革命道理。 1924年,经他介绍大哥加入了共产党。
李锡九在国民党内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参加共产党以后, 他仍保留国民党党籍。为了贯彻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 议,推进国共合作,他在国民党内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他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国 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他参加筹建并领导国民党直隶 省党部。在发展中共地方组织的同时,他又帮助筹建安平、饶阳 等地的国民党县党部,为巩固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革命统 一战线,支持北伐战争做了很大努力。
李锡九很重视在农民中进行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工作。1924 年以后,在国共合作推动下,农民协会、妇女夭足会等组织也在 安平一带出现。李锡九为了发展农民运动,由他本人筹措资金, 在我村创办了农民夜校和女校,(我父亲具体领导负责)。我记得 夜校和女校都设在本村小学校里,活动内容除识字外,主要是学 习革命道理。宣讲材料一般取之于《社会科学概论》等书及党刊 《红旗》上有关农运问题的文章,还有《莫斯科印象记》(胡愈之 著)、《苏俄考察记》(曹谷冰著)这类进步书籍。我大哥子逊当时 在保定二师读书,每当假期返里,也常去夜校讲课。
锡九大伯对青年一代特别关心。为了培养革命生力军,他常 邀一些青年学生到他家。青年们在他家可以阅读《马列初步》、 《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及进步的文学作品,他也常常向青年们讲 解。
由于李锡九的多方面努力,在我村农民和青年学生中发展了 不少党员,终于在1927年建立了中共任庄支委会(我父亲为支 部书记)。
李锡九平易近人,与乡亲们感情很深。每次从外地回来,他 总要去各家看望,一对生活困难的贫苦农民更为关心。遇有过年吃 不上饺子的,他便自己拿钱,交给支部,想方设法让乡亲们吃上 饺子。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很俭朴,他父亲李洛贺本来就比较开 明,进步,对于儿子的活动,包括不断拿出自己的家产资助革 命,从不阻止。不仅如此,在儿子的影响下,老人也过着俭朴的 生活,临死前特意留下遗嘱:“粗布衣裳柳木材,当天死了当天 理/给任家庄和邻近村子的人们留下了很深印象。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李锡九任监察院委员兼军事 裁判所所长。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李锡九坚决反对蒋 介石、汪精卫的倒行逆施。反动派对他非常仇视,总想逮捕他。 由于组织上的保护和党外朋友的掩护,他得以多次脱险。在白色 恐怖下,他革命意志十分坚定,一时一刻没有停止斗争。后来, 他在河南省以货捐局局长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曾被反动 当局逮捕。他毫不屈服,坚持斗争,不少党外朋友,包括国民党 内的进步分子和社会知名人士对他表示声援。最后,在强大的舆 论压力下,反动当局不得不把他释放。
抗战以前,李锡九到西北军冯治安(仰之)部活动过一段时 间。在冯任河北省主席期间,他曾主持办理过向内蒙五原地区移 民,建立了 “仰之新村”,借以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他 还利用这一条件,为去延安开辟道路。抗战爆发后,他几经周 折,终于到了延安。
1938年,为了争取地方实力派参加抗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李锡九奉党中央指示,回到河北,去孙殿英部工作,建立 了 “学兵团。借以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勢力。后来,由于孙 殿英坚持顽固立场,没有能把孙部争取过来,李锡九便把学兵团 中的进步分子转送延安抗大。
全国解放前夕,李锡九在北平活动,主要任务是做统战工 作。他利用同盟会时期的一些老关系,在北平国民党上层军政官 员中进行统战活动,为和平解放北平准备条件。这期间,他曾通 过耿毅先生做华北补给区司令耿右麟的工作,使其将一批军用物 资交给了解放军。当时,我党正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傅作义将 军。李锡九积极参与其事。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后,冀中行 署迁往保定,我任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局长。一次,上级通知我, 傳作义所派代表三人,要路经保定去平山县西柏坡,由我负责安 排接送。原来这三位代表就是李锡九,耿寿柏、杜斌丞。我和大 伯巳多年不见,这次不期而遇,谈及公事,他只简单告诉我“这 次出来是为商谈北平和平解放问题”,因事关重大机密,他未详 谈,我也不便询问。我派专人送他们去石家庄,再转赴平山。大 约一个月后,他们返回北平途中仍取道保定,还是由我负责接待 的。
建国之初,李锡九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河北省人民政府副 主席。当时,他年近八十。他终于见到他多年为之奋斗的理想巳 经或正在变为现实。1952年,锡九大伯不幸病逝,享年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