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与三十二军
朱静波
         国民党三十二军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封建 领地。当时中国处于国内新旧军阀混战,国外日本帝国主义侵凌 之际,匪寇滋扰,民不聊生,前途一片黑暗.惟有大江之南, 井岗山一隅燃起炬火,呈现了光明。有志之士,爱国军民,竟相 奔走于救国之途。三十二军生于斯时,处身于阶级斗争和民族斗 争的狂风暴雨之中,从其图存自立至毁灭的过程中,反映了中 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蒋介石是怎样排除异 己,吃掉三十二军的。
一、商震将军
         三十二军创始人商震,祖籍浙江绍兴,其祖父在保定官署为 文案。1886年商震出生于保定。商幼.年丧父,依母漂洗度日。少 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1908年,报效东北新军独立第一标朱子桥部。1909年在东北与第一 混成协营副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一同搞反清活动。1910年因 涉嫌参加熊成基在哈尔滨行刺宗室载洵事,遭清廷下令通辑。 1911年在山东烟台领导民军,被推为民军司令。民军失败后潜赴东 北,佐第二混成协兰天蔚,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13年任陆军部顾 问,因参加第二次革命,遭京畿执法处拘押,由众议院议员刘冠三 等力保获释。1914年6月随陕西都督陆建章入陕任团长,以剿白 狼有功,任陕北剿匪司令。陆失败后,1916年率部投阎锡山。1918 年任晋军第一混成旅旅长。这年陕西郭坚攻晋,被商击退。1924 年任晋军第一师师长。1925年河南樊钟秀进攻山西,阎锡山命商 迎击,樊败走,山西转危为安。1926年商进驻雁门关,阻止冯玉 祥部入晋,收复晋北十三县,阎任命商为绥远督统。1927年阎锡山 响应国民党北伐,1928年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左膝总指 挥,率晋军出兵黑石关,攻占保定、北平、天津、绥远、察哈 尔,军抵北平,出任河北省主席。商在北平成立了训政学院、党务 训练所和河北军事政治学校。此时,中共顺直省委派谷雄一同志 到河北军事政治学校以步兵三队区队长的公开身份,在一,二期 学员中开展了党的工作,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9年冬,商调任山西省主席,河北军校合并于山西军官教 导团。此时谷雄一调任中共山西省军委委员,仍领导河北军校地 下党的活动。1928—1930年在学生中发展了王兴纲、王启明等二 三十人入党,为后来三十二军的建党奠定了基础。
二、脱离阎锡山
         1930年阎、冯联合反蒋。阎、冯失败后,山西旧部编为四个 军:三十二军(商震)、三十三军(徐永昌)、三十四军(杨爱 源)、三十五军(傅作义)。阎去大连隐居,冯玉祥在临汾隐居。
         1931年7月,十三路军石友三联合韩复案、孙魁元、马鸿奎 反蒋,攻打张学良。商率领三十二军~九八旅、一九九旅由娘子 关出兵石家庄,腰击石友三,石部溃败。8月,商率所部驻防河北 邢台。商因在山西受阎锡山的排挤,深感无发展前途,从此便脱 离了阎锡山的羁绊,在冀南、豫北独树一帜。
         1931年8.9月间,三十二军进行整编,一九八旅,一九九 旅每旅增设一个补充团,另外成立了一个新兵旅和一个特务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入我东北,1932年冬又继续 向长城东段进犯。商震奉命率三十二军开赴平保备故。年底,三 个独立旅扩编为一三九、一四一、一四二三个师。三十二军的中 上层军官多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下级军官大都是河北军政学校 的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下级军官要求抗日心切。王兴 纲(此时任三十二军司令部副官,主管人事),王启明(任三十 二军司令部参谋)等共产党员,开始联络由山西军官教导团转到 三十二军的共产党员,开展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宣传活动。同' 时在三十二军建立了党的组织,由王兴纲领导。
商震本人因受其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他J方面接受张学 良的军火接济,另一方面又接受蒋介石的经济援助,在政治和经 济上与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为发展个人势力,八面驶风, 多方求好,在谁也不得罪中以求幸存,从而带来了他J生的艰难 处境。
三、国难当头,抵制内战
         1933年1月下旬,日军继续向长城义院口、界岭口、三义口, 冷口、喜峰口、古北口进犯。义院口、界岭口由东北军一个师 防守;三义口,冷口由三十二军(商震)之一三九师(黄光华)、 一四一师(高鸿文)和炮兵团、骑兵团防守.喜峰口由二十九军 (宋哲元)之一个师防守;古北口由二十五师(关麟徵)防守.
         日军先攻冷口,次攻喜峰口,后攻古北口。日军铃木旅团攻冷 口城外前进阵地时,七一五团(林作祯)连长孟占顺奋勇迎击, 激战至夜。次日敌向七一五团主阵地进攻,营长张克巽率部向敌 反攻,夺回失去的阵地。第三天,七一七团团长蒋纪珂带领加强 营攻敌侧背,迫敌后退,形成两军对峙。此次战斗,营长张克 巽、连排长孟占顺、王廷璧等十余人在反冲击中壮烈牺牲。2月 中敌进攻喜峰口,3月初进攻古北口,颇多死伤,被阻长城下。
         3月中旬蒋介石提出“先安内,后攘外”的口号,日军倾兵再犯, 长城各口先后陷落,蒋与日军协议停战。
         是年秋,蒋介石借日军之力消灭了冯玉祥在张家口的抗日同 盟军。商与冯素有旧交,便收编了抗日同盟军的余部,并释放了方 振武和共产党员吉鸿昌将军。蒋介石暗中派特务又将吉鸿昌逮捕, 在北平杀害。这时日军利用中国内部矛盾,深入华北。中共中央 发出了统一抗日的号召}蒋介石则极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 政策,企图彻底消灭共产党和其他一切异己力量。蒋介石采用了 一方面扩大嫡系部队3另一方面驱使非嫡系部队与红军作战,使 之两败俱伤,达到吃掉异己的目的。为此,以升官为诱饵,任命商震 为甘肃省主席兼绥靖主任(未实现),并任命商震率三十二军钳 制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企图让红军和三十二军互相削弱,蒋 介石坐收渔利。商洞察其奸,不为所动,借口部队行动有困难而 拖延入陕时间。此时日军侵华正急,三十二军才幸免西调。1934 年,土匪刘桂堂率5000之众流窜鲁西、冀南一•带,鱼肉人民。三十 二军将其大部追歼于磁县、彭城、南宫一带,为人民除了一害。
         1935年6月,日军深入华北,战火迫在眉睫。由于签订了 《何梅协定》,撤换了河北省主席于学忠,改任商震为河北省主 席兼天津市市长、津沽保安司令。此时日军诱迫商搞《华北自 治”,商震出于民族大义而严辞拒绝。日军复令汉奸赵雷一方面 包围驻守香河的三十二军一四二师王润圃连.一方面请王连长去 日伪军赴宴,逼迫王撤出驻地。王只身赴会,不为所屈。日军见 商震和其部属均不屈服,难为所用,对于实现“华北自治”甚是不 利,便要求南京政府撤了商的职务。商震和三十二军调出平津,移 驻冀中,改任商为河南省主席。而后,日军利用汉奸陈觉生、肖振瀛 包围逼迫二十九军宋哲元出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两省 和平津两市遂呈半独立状态,国事日非。在此期间,王兴纲(共 产党员)在三十二军积极宣传国共一致抗日、反对投降的活动, 蒋介石当局屡派特务监视、跟踪,妄图逮捕王兴纲同志,均为商 震保护下来,使三十二军共产党组织免遭破坏。
         1936年2月,红军东渡入山西,蒋介石迫令商震率部入晋剿共”,商借口与阎不和,拒绝入晋,蒋介石对此极为不满,遂 视商为眼中钉,于是愤恨之下,改派陈诚主持山西《剿共〃,并 调三十二军一四一师、一四二师予以协助。商无力拒绝,在部队 出发前商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中反复示意部队尽量避 免与红军正面接触,以保全实力。一四一师、一四二师入晋后, 到达平遥、介休、灵石等地,果然消极作战,与红军没有大的接触。 当一四一师七二一团驻韩侯岭奉命阻击红军西撤时,七二一团一 营营长王启明和一营营副刘义崑(均为共产党员)有意让开道路, 掩护红军通过。一四一师另二三百人携械投奔红军。到山西不久, 陈诚感到三十二军对红军的态度暖昧,便命令一四一师、一四二 师撤回河北。从此,蒋、陈下定决心,加速了吃掉三十二军的步伐。
四、平汉线阻敌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二二团 吉星文部向日军打响了第一枪。消息传来,三十二军的广大官兵 回忆起驻平津时,日本官兵随意打骂门卫,并在司令部门前便阚 的奇耻大辱,抱着“指日曷丧,愿与汝偕亡〉的激情,纷纷要求 开赴前线作战。商决定辞去河南省主席职务,亲赴前线作战。商遂 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二十集团军总司令。8月中旬率 所属三十二军、五十三军(万福麟)、十七路军(赵寿山)、独 七旅(鞄刚)、骑兵军(檀自新)在晋县、藁城、正定一带集结。 先是刘峙指挥五十二军(关麟徵)、第三军(曾万钟)、第十军 (李默庵)、第九十四军(朱怀冰)、五十三军(万福麟)、六十 八军(吴克文)在琉璃河、高碑店步步抵抗。没几天,保定等地相 继失守。敌军土肥原贤二之第四师团已进至正定、新乐一带,沿 平汉线继续南侵。三十二军在铁路线正西,其他部队在两侧阻击 敌人。10月5日,三十二军之一四一师(朱肯堂)、独七旅(飽 刚)、炮七团(张广厚)进入正定。一四一师除以七二一团、七 一五团、七二三团各以~部守城关外,其余部分和补充二团守城。 正定地处平汉、正太、石德铁路交叉点,敌人如果攻占了正定, 则可一路向西直取娘子关,攻入山西,一路南下略取中原。7日, 日军板垣师团凭陆空优势,在重炮200余门的掩护下,步坦协同, 向正定城防猛攻.一四一师全体官兵奋起抵抗,日军几次进攻都 被打退。次日,敌又增,援,集中所有榴弹炮,利用汽球居高观测, 摧毁了城东北角,敌人从塌角处登上城墙。补充二团团长王成桂 率兵一个连向敌人发起反冲锋,战死在城头上。这时全团只剩下 朱荣康连长和少数士兵,反冲锋没有成功。七二一团(徐鸿诚) 第一营营长王启明踏着王成桂的血迹,再次反冲锋。王左肩负伤后 仍率一个连与敌人近战肉搏,并令一个连从敌侧面搭人梯登城反 攻,但终未攻下。七一五团营长柳兰田在反击中阵亡,第三旅旅长 唐永良负伤,全师连以下干部死伤大半。激战两昼夜后,一战区司 令长官程潜鉴于一四一师伤亡过重,命令撤出正定。该师官兵大半 都是河北人,看到家乡沦落,无不痛哭失声。同胞见者亦皆落泪。
         10月9日,日军继续向石家庄进犯,商遂命三十二军一三九 师第二旅李兆镇守石家庄。商当面告诫李兆镇说,如无命令不准 撤退,违令者军法从事。商震乘专车在高邑指挥督战。100,李 旅在石家庄近郊与敌激战,战至11日上午9时,敌人冲进旅部, 商才命令李旅撤离石家庄。
10月11日,一三九师奉命在元氏阻击敌人。当时日军趾高气 扬,长驱直入,万没料到在距石家庄不到30公里无险可守的棉花 地里,会遭到一三九师突然袭击。日军颇多死伤,一度后撤。这 次战斗中,-,三九师七一七团第三营营长董哲(共产党员)及连 长李荫清壮烈牺牲0 13日,日军攻占元氏,在南关宿营。一四一 师七二三团迫击炮连连长都国仁(共产党员)只身夜入敌营,击 毙日军军官一名,获日军用地图一幅。
         自10月10日起,商震即在石家庄以南平汉线列车上指挥作故。 石家庄、元氏失守后,在正面作战的部队一度离开了铁路线。商 震的指挥车暴露在镇内车站,敌先头部队冲到列车附近,部下几 次劝商南撤,商坚持不肯,并说]"我丢掉了河北,无颜面见河 北父老,这里就是我的坟墓。”商在危急之中,镇定自若,亲自 指挥司令部警卫连、工兵连、骑兵排、高射机枪连打退了敌人, 稳定了军心,指挥车才徐徐南撤。后又在内邱、邢台、邯郸、.磁 县等站指挥作战,由于商震的镇定的指挥,迟滞了敌人,使部队 避免了更大的溃退,10月18日,三十二军一四一师(宋肯堂)守彰德西南丘陵地 带阵地3 一四二师(吕济)奉命守彰德城;骑兵十四旅(张占 魁)在水冶镇活动。彰德为豫北重镇,早筑有国防工事,凡城墙 突角处均有永久性火力点,可构成严密的火网,护城河宽5米,水 深过人,这样坚固的城池,本应事先派兵固守,但国民党当局并 无此准备,而是命令从前方撤退下来的三十二军仓促就阵。先是 敌人强渡漳河向三十二军一四一师进攻,补二团被敌包围,团长陈 行先、团副阮成美、营长魏凤云、王葵在激烈战斗中牺牲。敌军冲过 漳河后,步坦协同,并在飞机的掩护下,向守车站的一四二师补三 团(王本善)的赵传壁、苏永刚营进攻。一四二师官兵不畏牺牲,和 敌人展开肉搏,有的士兵爬上敌人坦克与敌人厮杀。战至黄昏,车 站失守。敌人又连续向城内猛攻,激战两天两夜,彰德沦陷敌手。
         彰德战斗是继正定战斗的又一次激战。三十二军伤亡过重, 急需补充,但蒋介石拒绝拨给新兵,而是命令商震将已参战的三 个补充团补充到建制团去,从而取消了商震补充团的编制,吃掉 了三个团。
五、守卫黄河,参战台儿庄
         1938年2月底,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兼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奉命 担任黄河汜水、考城地区河防,下辖三十二军和二十三师(李 必藩)、九十一师(冯占海)、新二十三师(王劲哉)、五十三 军(万癘麟)、四十七师(裴昌会)、骑兵十四旅(王占魁), 防守重点为三义寨至贯台段。三十二军军部移驻考城何,庄。三十 二军之一三九师(黄光华),3月中旬奉命参加台儿庄会战。先 是在合儿庄东北地区进攻日军第十师团所属守备向城之敌,经数 次猛攻,克复向城,奉命调回原三十二军建制。路经宫县,适逢 日军向肖县迂回,一三九师临时接受防守肖县24小时的任务。该 师占领肖县城外阵地后,受到日军陆空炮火轰击,激战至夜,阵 地尽失,官兵死伤极重,乃退守城防.敌继续攻城,屡次突入均 被击退。但敌合围之势已成,该师于次日突破敌围,撤出肖县, 战斗中,参谋长邓佐虞、副旅长吕汝爽阵亡。
         一四一师(宋肯堂)、一四二师(吕济)和其他部队担任黄 河防务。5月中旬,山东荷泽之敌土肥原部增加兵力,守卫部队 为二十三师,荷泽一度失守。经三十二军税警旅(蒋纪珂)增援, 荷泽方失而复得。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为确保荷泽,命令三十 二军的一四一师和平射炮兵营(营长陈锐霆,共产党员)增援二 十三师协同固守。当时,日军气焰正盛,以陆空军猛攻荷泽。经 三昼夜的激战,城墙尽毁。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藩和大多数官兵为 国捐躯,军部作战处长武泉远,主动要求参加这次战斗,城池陷 落悲愤不已,跳城墙自杀。
         6月1日,三十二军又至开封掩护部队西撤。17日蒋介石命 令预备第二师(蒋在珍)在黄河花园口掘堤。24日,三十二军撤 出开封,调长沙休整。三十二军系北方军队,蒋介石却把它远调 长沙,意在吞食,不言而喻.
六、赣北会战
         1938年7月,三十二军由长沙週江西南昌,商任第九战区副司 令长官兼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和三十二军军长。但这时不让商直接 指挥作战,三十二军归兵团司令薛岳指挥。从此,搞掉了商的兵权。
         三十二军到江西后,先后参加了攻打麒麟峰战斗和守德安、 吴城、高安,奉新等战斗。特别是在麒麟峰和德安战斗中,给日 军以重大的创伤。麒麟峰地处庐山西麓,是通往九江之要冲,主 峰高达数百米。日守军为一O-师团所属联队,在山顶和山腰筑 有坚固的工事,火网上下数层,空军和炮兵构成拦阻地带,山中 道路皆被封锁,易守难攻。9月中旬,三十二军的一四二师奉命 攻打麒麟峰,截断瑞武公路,阻敌西进,以七二五团在正面由南 向北,以七二四团、七二六团在东西两面攻敌侧背,炮兵营长陈 锐霆以炮火支援。七二五团团长郑克已在进攻中头部中弹阵亡, 团副朱静波(共产党员)代团长突破敌阵,继续向敌纵深发展, 战斗异常激烈。营长王凤歧负重伤,连排军官死伤众多。当七二 五团攻入敌主阵地时,七二四团第二营营长刘义崑(共产党员) 带人由小路攻占主峰。敌向北撤退,在撤退前把重伤员集中火 焚,重炮炸毁,骡马被击毙,满山坡都是敌人遗弃的尸体、毛 皮、背包和高腰皮鞋等物,状极狼狈。一四二师取得了进攻战的 胜利。
         1938年10月,日军以主力沿长江南岸瑞武公路向武汉进攻, 并以一。一师团所部于10月上旬沿南得线进逼德安,威胁南昌。 守德安博阳河的三十二军一四一师补二团(阮振球)、一三九师 七二六团(柴敬忠)与敌搏斗十分激烈,团长柴敬忠阵亡。兵团 司令薛岳命令三十二军另派一个团由南昌连夜以汽车输送,增援 德安,以阻击敌人南下。三十二军派一四一师七二三团团长王启 明率部去德安阻击敌人。德安位于博阳河南岸,为九江、南昌间 重要城镇之一,七二三团到达后担任守城。日军的飞机不分昼夜 地支援其地面部队向博阳河守军进攻,守河部队伤亡惨重。敌突 破了德安城外阵地后,即围攻城防,团长王启明亲临火线指挥作 战,敌冲锋几次均被打退,死伤甚重。这时敌气急败坏,对守城 部队七二三团施放了毒气,下午敌人增援部队到达,由城西北攻 入城内,七二三团官兵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入夜,王启明率
魏宝昌营向敌发起夜袭,将突入城内之敌驱逐出城。第二天,战 斗更加激烈,敌人再次攻入城内。夜间,王启明又率梁华盛师派 来的増援部队向冲入城内的敌人实施反冲击,将敌再次驱逐出 城。第三天,情况愈加严重,敌人占领了城南增援部队的阵地仪 凤山。仪凤山距城南门只有三四百米,敌人在山上以猛烈的炮火 向城内轰击,守城部队死伤大半,王启明才奉命撤出德安。事后 因王启明作战勇敢,国民党当局授王启明/华冑勋章” 一枚,冯 玉祥将军写诗赞曰3 “王启明好团长,守德安打硬仗,苦战三昼 夜,无数敌人被杀伤“ 在德安战斗的同时,七二一团(团长张尊光)在鄱阳湖西岸 吴城镇与水路进攻的敌人展开激战,阻止了敌水上进攻。1三九 师第一旅(孙定超)在白槎以北杨家山参加了5天防守战后,又 奉命转攻德安城南的仪凤山。这次战斗,七二六团苏永刚营首先 攻占仪凤山一部阵地,其余部队亦先后向仪凤山展开进攻,掩护 了南潯线部队的撤退。
         三十二军虽然积极抗战,损失极重,但蒋介石并没有因此而 放弃吃掉三十二军的阴谋。1938年底,蒋命令三十二军取消旅的 编制,师由四个团改为三个团,军直属特种兵由团改为营。三十 二军地下党领导人王兴纲同志,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揭露蒋介 石的险恶用心,激起中下层军官对蒋介石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 组织共产党员展开反蚕食斗争,准备拉队伍东进敌后与新四军联 合抗日。经请示中共地下党组织,命令三十二军地下党组织团结 三十二军广大官兵,积蓄力量,待机起义。
         三十二军在德安战斗以后,稍加休整就又参加了永修、安 义、奉新战斗。1939年2月7日,二十集团军商震总部调往湖南 桃源,三十二军仍留在江西作战,从此商震总部与三十二军彻底 脱离。商到桃源名义上是负责洞庭湖及湘西一带守备任务,但该 区部队由副司令长官、蒋介石的嫡系霍揆彰指揮,商震只是个无 兵的总司令,只管一般的行政事务。
         1939年2月27日南昌失守,三十二军撤到临川休整。6月27 日蒋介石调一四二师到湖南茶陵整训,一0三九师、一四一师则被 调去参加上高、高安、铜鼓,修水战斗。1939年11月一囲一师奉 命开往赣北德安一带,配合冬季攻势,牵制日军沿江西进。该师 七二三团和一个地方大队在团长王启明的带领下,夜渡修河深入 敌后,一个月的时间袭击日伪军10多次,破坏了敌人西调的计 划。
         1939年底,三十二军调川东一带归第九战区指挥。12月,一 四二师虫茶浸调皖北归蒋介石嫡系李仙洲九十二军建制。从此, 一个师又诙蒋介石吃掉。蒋介石一面逐步蚕食三十二军,一面则 对商段歩歩"提升"o 1940年1月商调诠衡阳第六战区司令长 官,其实这不过是个虚职。衡阳的司令长官部是个预定要撤销的 司令部,商到任不到4个月,第六战区就被撤销了。7月,商震调 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不久,蒋介石又在湖北恩施成立了新第六 战区,命陈诚为司令长官,商震自然备尝其中苦味。蒋介石排除 异己的伎俩大皆若是。
         1940年7月,二十集团军中将高参周思诚(周毕业于保定陆 军速成学校,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的教官,历任三十二军的旅长、 军官团教育长)早在商震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时,就看透了蒋介 石要吞并三十二军的险恶用心。同时,王兴纲(当时在三十二军 任人事科长)积极对周进行启发,帮助他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 著作,提高其政治觉悟。周逐决心弃暗投明,参加八路军。由王 兴纲同志请示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经周恩来副主席允许,于 1940年7月,周率中校参谋封景光(后改名封致平)、少校参谋 马骥(后改名马千里)投奔了延安。
七、防守重庆大门
         1940年9月,三十二军调川东奉节、云阳、巫山整训,并担 任了巫峡两岸的国防工程构筑。此时,王启明已经离开三十二 军,在重庆陆军大学任教。王启明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领导 下,与三十二军的共产党员联络,开展团结群众的工作。这时蒋 介石发动了反共高潮,秘密命令军队缉査共产党地下组织,提出 ,宁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口号,许多共产党员被杀害。 此时,一四一师所在地巫山女子中学,有一地下组织,被国防部 二厅派到一四一师的谍报参谋侦悉,计划秘密逮捕。一四一师参 谋主任朱静波得知,经朱多方保护,使地下党组织安然撤离了巫 山。
         1941年4月19日, 一四二师的七二五团团长陈锐霆(共产党 员),同党派去的王兴纲同志共同策划下,以在政治上打击蒋介 石反共气焰和在军事上迟滞李仙洲部增援韩德勤为目的,在皖北 大营集西起义,投奔了新四军。在起义中,营长王国纯牺牲。
         1941年8月,调三十二军到宜昌北部山区分乡场一带,防守 重庆大门,与日军相持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其间,参加 了宜昌攻势作战和策应浙赣、常德、豫西、湘桂诸次会战,其中 以宜昌攻势作快最为激烈。1941年10月间,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 诚组织了规模很大的宜昌攻势作战,以期夺回宜昌。宜昌有日守 军约一个师团。第六战区以三十二军和七十九军(何基洋)之三 十七师(吉星文)、三十八师(王长海)大部布防于宜昌北部山 区分乡场至当阳之间,钳制日军的堡垒封锁线,另以一部兵力部署 于长江南岸平善坝和宜都间,三十二军的一三九师即在长阳以北 地区和其他部队形成对敌外线包围,并以一四一师配合七十九军 进入荆门十里铺一带,阻止武汉江陵增援之敌。江防总指挥吴奇 伟使用主力第二军(李延年)、九十四军(李及兰)、六十六军 (宋瑞河)、十八军(方天)主攻宜昌.第九战区的二十集团军 在江北监利以北地区游击,配合宜昌攻势作战,计划将敌包围于 宜昌北部山区和长江三角地带予以歼灭。三十二军一四一师奉命 除留一部分在分乡场以南和长岭岗间钳制敌人堡垒群封锁线外, 师部和七二三团夜间穿过敌人封锁线挺进至土门坯阻击敌援,协 助主力突入宜昌市。次日晨,与从据点里出来的敌机动部队展开 战斗,敌被迫后撤。中午,敌增援部队一部到达,一四一师将敌 阻止于土门附近。此时,突入宜昌市的部队与敌展开巷战,攻占 了美孚油栈。当时,敌酋冈村宁次在汉口指挥,以两个师团及一 个骑兵团,利用水陆空支援宜昌,敌并使用了大量毒气。第二军 攻城部队受挫撤出,三十二军一四一师在土门母与敌战斗到下午 6时,越战敌人越多,一四一师不得不撤回原阵地。此次故役虽 未夺回宜昌,却打击了日军气焰。从此,三十二军与敌相持到日 本投降,敌终未敢继续西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军队开始整 编,军改为整编师,三十二军遂被改编为整编三十二师,只剩下 两个旅,每旅才有两个团。这样,三十二军先后被吃掉了八个步 兵团和五个特种兵团。
日本投降以后,崗震被任命为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去日本 参加审判战犯。内战爆发后,未回国,长期居住日本,晚年拒绝 去台湾。
八、起义失败及被歼
         部队整编后,内战开始。蒋介石又命三十二师北援被解放军 包围的孙连仲部,打通平汉线。先头部队一四一旅于1945年10月 30日进抵漳河南岸,奉命急速渡河,以解三十军、四十军之围。 一四一旅参谋主任朱静波借口需准备渡河材料和了解北岸情况, 建议次日渡河,推迟了渡河时间。次日晨,孙连仲之三十军、四 十军被解放军歼灭于漳河以北。
         1946年11月,王启明同志调回整编三十二师任参谋长,这时 三十二师驻防河南焦作市。王启明到任后,即分别召集三十二师 的共产党员,传达了策动起义的计划,同时派杨振海同志到解放 区与解放军取得联系。1947年1月,整编三十二师移驻河北大 名,师长唐永良去北京探亲,整三十二师由王启明指挥。王启明 计划借机与燃放军取得联系,强迫该师起义,但杨振海两次到解 放区都被民兵扣押审讯后逐网,失去了这次起义的良机。
         不久,三十二师移驻新乡。1947年3月初,第三次派杨振海 去解放区。個放军把杨送到了晋冀鲁豫军区,军区请示周恩来副 主席,才接上了联系。这时,党派王兴纲同志到第九纵队司令 部,负责与王启明联系,另外派郭世奎同志到新乡找王启明接 头。郭到新乡后,住在三十二师四二三团营长贾文奎的家里。当时 三十二师与八十五军及王仲廉兵团司令部都驻在新乡。由于郭世 奎训练过战俘,在街上被一个被俘过的军官认出,盯住了郭的住 处。王启明立即令四一六团营长林向荣派一排长带人把郭接到了 林向荣营,使郭脱险。1947年3月中旬,三十二师去鹤壁援救孙 殿英,王启明与解放军联系在预备指挥所设伏,拟包围师部,强 迫唐永良起义。夜间,通讯营副营长李聿成到预备指挥所架设电 话线,被解放军生俘。唐永良在村外闻警,便乘车逃脱,部队撤 回新乡。
         1947年3月下旬,三十二师守汲县,党派李俊臣同志传达 刘,邓首长的指示,令王启明在汲县策动起义。一天夜里,兵团 司令孙震、王仲廉召集驻汲县的旅以上军官及参谋长开作战会 议,王启明把朱静波叫出,指示朱立即告诉四二三团团长刘荣宗 (共产党员)准备起义,并规定喑号,夜里不准进入阵地,待解 放军到达后即行起义。这夜解放军未到达汲县。次日,王启明即 带朱静波到城外看地形,选定汲县城外较远的一带土堤作为阵 地。这个阵地正面宽大,与设防兵力很不相称,意在等解放军到 达一攻即破。同时约定四一六团团长苏永刚、四…五团团长王润 圃,等解放军攻城时统一起义。部队进入阵地两天,解放军仍未 到达。第3天,师长唐永良视察阵地,认为阵地离城太远,命令 部队撤到城郊构筑工事。又过了两天,解放军开始攻城,主攻方 向正选在四二一团正面上。四二一团团长是国民党中央军校学 生,甚为顽固。攻城未能成功,解放军放弃攻城计划。王启明同 志在接到党下达的撤出指示后,到四二三团刘荣宗处,让刘团单 独起义。刘因家属未安排好,不愿立即起义。王启明只好带参谋 王绍武、王书元和特工大队200多人起义,回到晋冀鲁豫军区。
         蒋介石感到三十二师越来越不可靠,立即下令撤换了认为不 可靠的师团军官,使三十二师官兵更加不濫。1947年7月,在鲁 西南与解放军一经接触就崩溃瓦解。师长唐永良被蒋介石关进监 狱。至此,三十二军不复存在。异己虽被排除,蒋家王戟也随即 告终。
         三十二军由产生到灭亡,经历了京杂曲折的道路。在民族战 争中,其广大官兵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牺牲;在三十二军长期 坚持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王兴纲、陈锐霆、王启明同志先后起 义,并在解放战争中担任了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为人民解放事业 作出了贡献.其他共产党人也先后回到了人民解放军就职。另外 有许多同志象周思诚、安霁光、刘杰三(义崑),马千里、封景 光、林里,郭世奎等十数人弃官投奔八路军。还有许多人不愿参 加内战,退出反动军队,自谋生路,也都起到了瓦解蒋军的作 用。
         商震本人在民族斗争中表现岀爱国主义的可贵品质;在紧要 关头两次营救了共产党员王兴纲同志。抗日战争结束,任中国驻 日代表团团长,嗣后长期隐居日本,唯求避开内战之咎,而止于 隔岸观火。幸而晚年拒绝去台湾,留日主动参加了促使台湾回归 祖国的活动。1974年,1975年两次回国观光,受到党和人民很高 的礼遇。1978年逝世后,骨灰送回祖国,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总算落叶归根,保持了民族气节。
三十二军虽然受到蒋的排挤,但在内战期间毕竟追随蒋介石 参与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最后被人民所消灭。由此说明,凡逆潮 流而动、与人民为敌的,终究没有好下场°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