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武
商震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三期,于1933年10月正式开 学,校址在北平船板胡同18号“肃王府,o当时是称为陆军三十 二军军官教育团和三十二军军官团。第三期学员1936年初毕业于 河北省邢台。
一
1931年,蒋介石与其他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争权夺利的战争暂 时得手之后,立即调集大军,开始向江西南部的苏维埃革命根据 地的中心地带进行《围剿”,企图消灭中国工农红军。日本帝国 主义乘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力事变,军事占领了东北。中国共产党当即号召全国 人民奋起抗日,爱国群众运动迅速掀起高潮°蒋介石面对日本帝 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东北军将领张学良 不要抵抗,退回关内。对国内的抗日爱国运动竭力镇压,对红军 加紧军事进攻。1933年,在察北组织抗日同盟军的冯玉祥将军孤 军抗日,蒋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多方迫使冯玉祥下野,抗日同 盟军终吿失败。抗日将领吉鸿昌(共产党员)在天津被引渡后, 惨遭杀害。由于蒋介石的倒行逆施,长城抗战不利,长城各口相 继失陷,参战的三十二军商震部守卫的冷口很快陷落。就在国难 当头的情况下,蒋介石反而加紧其独裁统治,借抗日消灭国军内 部“杂牌军”的意图更加露骨。具有爱国思想的商震将军,在内 忧外患的形势下,坚持抗日。为加强其队伍的战斗力,提高军官 的素养,改善部队的素质,继河北军事学校第二期(又称黄寺军 校)后,又招考了第三期学员,以培养下层军官的新生力量。该 期学员筹考之时,正是蒋当局大搞军事独裁,不准各省及非蒋嫡 系部队成立军校之际,因之该校门口挂的是陆军三十二军军官教 育团的牌子。到1934年夏,为对付亲日派何应钦,又改为三 十二军军官团,以示这只是对部队中军官轮训补充教育之所 在。
二
该校组成和教育内容如下:
校长由当时三十二军军长商震(上将)兼任争副校长由副军 长李竟容(中将)兼任,教育长由周思诚(少将)专任。下设有 第一(学生)大队,大队长阮震球(中校)> 第二(军官)大 队,大队长先后由任行健,樊光普分任3第三(军士)大队,大 队长为姜锡之(中校)I晚期开办的军事情报队,队长为李鸣皋 (少校)•
第一(学生)大队情况:学员是1933年9月由河北保定、正 定、河间三地初、高中生中招考来的,连同在北平考取之一小部 分,共130余名。这些学员被编为三个区队。1934年在北平招考 的60名学员,编为第四区队,总数约为200余名。这是该校第三 期学员的主体。
其学制、课程安排是按正规军校步兵科三年制的养成教育进 行的,有当兵入伍至班,排,连的步兵科目的讲授,还有实兵操 作,演习,指挥等理论原则的讲授,以及实地' 沙盘、图上各种 作业指挥的演练,一丝不苟,循序渐进。在课程方面,包括战术 学、筑城学、交通学、战役学、军制学、兵器学、战斗纲要、战 史、炮兵,工兵、通讯、卫生、辎重等各主要教程,均采用南京 军校教材。基本(制式〉教练,采用德式操典,劈刺采用日式教 范。关于国际红十字会条约和外语(主要是英,日语),为国际 战争军官之所必需,均有较充分的讲解。其它如游泳、马术、拳 击等科目,也都很受重视,如游泳场租用中南海游泳池;马术教 练所用的马匹是军骑兵团提供的训练之良马3拳击由东交民巷美 国拳击师训练。前半年(第~阶段)除军事基础训练外,增补有 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英、日语),另外三民主义也列入辅 助课。第一阶段期满后,学员分至部队基层连队实习,当兵一个 月。第二(军官)大队情况:大队长由任行健、樊光普先后分 任。学员系抽调军内初级军官和少数优秀军士,轮流施行3至6 个月不等的专业补充教育。从1934年开始,以提高初级军官军事 技能及指挥能力为目的。
师资及有关情况:兼校长商震,素来注重培养人才和对军官 的教育。北伐前办随营学校,北伐到北平后成立河北军事政治学 校。长城冷口抗战后,继续办军官教练团。在学员开学,毕业, 段落及校内重要活动时,商均亲自出面讲话,甚至亲自主持学员 的演讲会,视察上课及野外演习情况。教育长周思诚,可称办校 的核心人物,是商震托以重任的爱国将军,也是旧中国著名的军 事教育家。清末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蒋百里)成立时,周任第一 期少校队长,在第六、七、八、九最后四期中任上校战术教官。 他热心于军事教育,抱定不愿升官甘作教师之志。保定军校是清 末民初唯一的正规军校,因之蒋军中高级将领,多出其门下,故 周有桃李满天下之称。周此时办校,年已五旬,很受学员的爱 戴,大家都衷心地尊称他为老师。他不仅给我们讲授学术理论, 也常随我们野营演习作业,同吃同住,并曾亲自手把手地改正我 们的具体动作。
周思诚教育长积多年办学之经验,最深感受即是名师出高 徒。他深知军官员生学业质量取决于师资,故学校各科教师、教 官,均经他亲自审聘。例如战术教官即有名师董志杰、赵秉恒, 宋肯堂(三十二军参谋长),傅立平(参洪处长)、蒋希逮、王 学韬等陆军大学教授,保定军校教官多人。其它如兵器教官咸壮 韬,地形教官李东明,筑城、交通教官刘砚池,卫生及国际红十 字会条约教官章不凡(军卫生处长),射击教官鄒国仁,均具有 很深的学术造诣。选用阮震球中校任大队长(原十九路军军官, 南京高教班毕业),选拔三十二军优秀军官马正康、卢梦庚、刘 风翔、王风歧、邱复兴等分任大队副和区队长。
1934年,在当时北平军分会、宪兵团的监视下,我们校门口 的牌子不得不把三十二军军官教育团改为三十二军军官团。北平 当局一再向校方索要共产党人,这对教育长周思诚来说,是绝大 的痛心事。在不得已情况下,他连连放走翟兆民、马慕援、许东 哲等进步学生,批准同学武旋生的请求病退离校(为便于参加革 命活动)0周思诚在大敌当前,蒋介石消灭异己形势下,虽受压 受挤而未反共,也没有伤害学生的进步活动°当时第一大队中来 自保定二师、六中、育德、培德中学、河间三中等学校的学员 中,确有不少思想进步的同学。如:齐海周、王绍武、马骥(即 马千里)、向日升、王书多、高万祺等,然而他们都在周思诚教 育长的关怀爱护下,安然地完成训练课程。抗战爆发初期,周思 诚在南昌还集聚同学数十人,亲身带领大家高唱抗日革命歌曲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大刀进行曲》等。他不仅是官长, 更是大家的良师、恩师。1939年,周思诚带马千里等奔赴延 安。
第三(军士)大队情况:大队长为姜锡之(中校)。学员为 全军士兵中选拔出的优秀者,进行集中培训,以培养班级干部, 逐步改善部队素质为目的。后期于1936年在邢台又改办一期军事 谍报班,队长为李鸣皋(少校),学期半年。其目的是对付日本 帝国主义和抵制国民党的渗透。据说该班在开学前,无意中在邢 台城区发现一根无线电天线,顺线找到夫妇二人,査出一部电 台,是南京派来监视三十二军的。
三
我曾在第一大队受训三年,现将第一大队训练概况回忆如 下。
第一阶段教育的开始,正是国事日非,日本侵略迫进北平、 天津一带,中国人民满怀悲愤积极反抗的情况下开始的。一方面 当局惧日媚日,北平军分会由亲日派何应钦主持,监视华北抗日 军民,局势分外紧张。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于“九•一八”事 变后即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建立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一 切国力人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军官团中的这些刚 穿起军装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不满二十周岁,面临着亡国的危 机,毅然从军,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这些学生要改变学生的生 活习惯,学习军人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如各种典、范、令及军事 原理、原则和规定等,成为作战的指挥官,要经过一段艰苦的训 练过程。这就要身体力行,刻苦地训练、操作、演习,直至具备 青年军官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军事素养。这种紧张严格的军事生 活,的确疲累枯燥,但学员们深知,这是挽救民族危机、抗日救 国的必需,一定要坚持下去。
记得在开学不久举行的一次■纪念周”上,校长商震亲自讲 话。除讲解军人武德——智,信、仁、勇、严之类之外,又特别 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是蓄谋已久的,对中国这块 “肥肉〃它早已垂涎三尺。商震接着讲道:1927年,日本首相田 中义一在上呈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狂妄提出:为了征服全世 界,必须征服中国;为了征服中国,必须首先征服满蒙(即我国 的东北和蒙古)。这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这席 话,对于怀有满腔抗日救国热忱和斗志的青年来说,产生了很大 的鼓舞作用。
由于校址在北平市区内,校舍拥挤,课堂狭小,操场缺乏, 出操、训练均需另找场地。早操由肃王府跑步至东直门3基本(制 式)教练,到南小街陆军医院空地或东北城墙根空地3刺杀、器 械操,超越障碍教练,在附近警察所院内;筑城作业场地和射击 靶场在地安门外。凡靠近校址空地场所都尽量利用,以减少路途 往返占用正课时间。利用各种机会,时刻不忘训练、教育,这是 该校一大特点。忆及在上述场地训练,往返途经大街小巷时,大 家高唱激昂悲壮的抗日军歌,至今紫绕耳际。记得有两首歌词是 这样的:
男儿当自强
黑水白山,尽失陷,神明黄冑,将沦亡。投笔挥戈 从军去,复仇雪耻岂傍徨。告祥你母亲,莫悲伤,告诉 你爱人,莫惊慌。国家要亡了,谁能享乐在庭堂,民族 要灭了,谁能享乐在闺房。是男儿志在边建,是男儿葬 身沙场。但愿得,修奴杀尽,兌此身作个国残。古往今 来,无难事,铁血男兀当自强。
大好金瓯
大好金瓯将破碎,黑水白山尽慈魅。青年肝胆御风雷,健儿身手英雄队。捍卫民族舍我们其谁?奋起!奋起!努力求学新知培,养成实力大无畏。准备,准备!看我们十年后,发扬祖国的光辉。
紧张的训练生活,到星期夭也不放松,照样要进行擦拭武 器,整理内务,清扫卫生等。学员们在节假日外出时,目睹日军 士兵在我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及北平其它街市中身佩刺刀,横冲直 撞,霸道寻衅,深感遭人凌辱之耻。
1934年的北平盛夏,使人汗流夹背,酷热难忍。我们为争取 时间,加速锤炼,到平西戒台寺进行暑期训练。戒台寺山高庙 大,古树参天,昼间烈日当头,阶石火热,使人生畏。我们头顶 烈日,穿山越岭,通过古松翠柏,茂木丛林,穿梭于戒台、檀柘 各寺间。在暑期各科目锻炼中,时而赤日烤晒,时而风雨交加, 真是汗水雨水实难分,身苦心乐趣横生,炼得一身钢筋体,誓为 民族争牛存。
1934年的深秋,我们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开赴平西石景 山、磨石口一带,进行实地测板测图作业。在这里,常年可看见 往返门头沟运煤的骆驼群,能听到富有诗意的有节奏的叮噹、叮 噹的驼铃声。我们每天背起水壶、饭包,肩负标杆、三角架,腰 挎测板、测索及仪器,由帐蓬营地分组出发,依地形、地貌、地 物,进行测量绘图。此地的每个大小山头,溪水河流和沟坡村 落,我们都跑遍了。渴了,拿起水壶喝上两口,饿了,掏出干粮 吃上一块。虽然训练极为紧张,可当暇余,总有些人跑到山背沟 坡深处,寻找小小的水晶石块,留作刻章纪念。也有的三五成群 散步到山麓溪间,唱起《渔光曲》、《夜半歌声》等流行的电影 插曲,或掏出口琴,吹奏起《开路先锋》。这里的生活是紧张中 有悠闲,艰苦里也具乐趣。一天深夜,大家睡得正香,被突起的 狂风惊醒,尘沙打在营地的帐蓬上喇劑作响,无一人再能安睡。 霎时风沙又变为风雨沙石骤至,帐蓬处于飘摇之中。紧接着,蓬 桩被风拔倒,蓬布被刮得人拉不住,大有放风筝之虑。风雨沙石 打在身上,头上、脸上,痛痒难分,马灯刮灭,手电也不济事。 风也大,雨也大,人们奋力拉住蓬布,固定蓬桩,直到拂 晓。
1935年,连以下各级分队的战斗教练实兵演习基本结束,营 团以上的现地或图上战术作业已经开始。芦沟桥、旧宛平县城一 带是我们战斗教练和战术演习作业的熟悉场地,是我们攻、防, 追、退和各种战斗勤务演习常常昼夜不离之地。'在这些日子里, 就在我们的演练地区,日军乘坐装甲车,傲然地开来开去,学员 们看在眼里,痛恨在心头。实在怒不可遏时,大家便高唱:…… 是男儿葬身沙场,但愿得倭奴杀尽,凭此身作个国荡……等歌曲,以消心中的忧愤之情。
1935年,中曰签订了《何梅协定》。在这个卖国协定中,规 定中方撤走关麟徴、黄杰在华北的两个师及蒋孝先的宪兵第三 团,取消华北国民党党部(三十二军的特别党部亦被取消),成 立冀东伪自治政府(由汉奸殷汝耕主持)。国事垂危,蒋当局不 作抗日准备,高叫“攘外必先安内气大搞真反共假抗日,消灭异 己的卑鄙伎俩,投日方所好,撤走商震驻京、津的三十二军,由 宋哲元二十九军接替抗日前线防务。商震由河北省主席调任河南 省主席。
在情况日益紧迫的形势下,同年秋季,教育团由市区肃王府 移驻南苑营房。后来,在严冬的一个夜晚,教育团在战备状态 中,教育长周思诚亲领学员大队,冒着凛冽寒风从南苑兵营 徒步行军,星夜南奔,路经保定小住,随即南迁至河北邢 台。
部队南调时商震因病正在保定住院。保定当时是河北省府所 在地。我们途经此地小住几日,请求商震和我们见面,他答应 了。见面后,商震作了沉痛的演讲。他说:诸位学员,我的确 住进了保定思罗医院,但不是真病,正如报纸刊载的'政治病', 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头子土肥原,要搞'华北独立','华北 五省市自治',在天津召开华北有关首脑会议,签订协议,邀我 必须参加。我很明白,就答应了。到肘我未去。土肥原急了,电 话促问我何以未到?答复说病了。土肥原说:我坐飞机亲自去看 望。他果然来了,要到医院看我。护士告诉他,现在病得厉害, 不能探视。土肥原便跑到靠近病床的窗外,探听我的情况。我不 仅蒙头睡在病床上,而且还痛苦呻吟。诸位学员!那是什么会 议?签订什么协议?'华北自治'就是把华北变为东北第二。那 是卖国的会议!是丧权辱国的协议!我商某人是中国人,誓死不 能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誓死不做遗臭万年的卖国贼!刀他 的一番慷慨沉痛言词,羸得全体听众的赞许和敬佩,至今给我留 下深刻印象。
学校迁至河北邢台后,仍按计划进行未完的训练内容。国事 日危,时间愈感急迫,训练生活愈为紧张。教育团第一大队全体 经过三年的训练,于1936年春在邢台参加了毕业典礼,分赴各个 部队。
五
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学们多在部队中任中、少尉排长。三十 二军与日军首战的正定战役,可谓浴血抗战,官兵视死如归。仅 我所在补二团,团长王成桂为国捐驱,营连长均有伤亡。在同学 中,仅受伤、牺牲者计有胡佩布、王国屏、高及第、王绍武(伤) 等人。据1940年统计,全体同学200余人除伤亡者外,下余不过 五六十人。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利用《杂牌〃消灭《杂牌力, 以消灭异己的事实,使大家逐步认识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促进 了进步青年靠近共产党。不少进步学员先后参加革命,投奔共产 党,如早期参加革命者有林里、赵如卿、王绍武、郭士魁、马 千里、王希文、高万棋、王朝纲、王少斌、武旋声、崔学一、翟 兆民、许多哲、马慕援等。
建国前后投奔革命的有,刘冠雄、王尚曾、杨毓琳、贾克 诚、刘维藩、刘德纯、安寿星、马德民、耿光英、张宪声、李玉 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