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阶段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一)第一阶段
1988 - 1989年。根据中央提出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和丰南的资源、区位优势,经过 深入调研和反复酝酿讨论后,确定了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战略目标和十大战略重 点。两大战略目标:一是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二是经过5年努力完善 城市功能、具备建市条件。十大战略重点是:建厂、种稻、植苇、栽树、养鱼养畜、修 路、通渠、办电、开港和强化通讯。由于两大战略目标和十大战略重点符合丰南实际, 深得人心,通过4年的努力,到1991年除建港由于资金不到位没能实现外,其他9项 已基本上得以实现。
(二) 第二阶段
1989~1990年,中央提出治理整顿方针后,提出根据农业以开发为主,工业以能 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实际,县委正确处理了治理整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投入 不断档、发展不停步、经济不滑坡”的指导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先后筹措资金8亿元, 投入经济建设,保证了全县经济持续发展。到1990年,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62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74元,被河北省评为“七五”期间综合经济发展“十强”县之 首。
(三) 第三阶段
1991年以后,中共丰南县委通过总结“七五”期间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了现有的 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聘请中科院地情研究所专家亲临指导,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 论证,制定了 “八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预计到“八五”末(1995年) 全县将提前进入小康社会,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 160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县委提出了 “开发兴县、开放兴 县、工业兴县、科教兴县”的战略,明确了在发展中调整结构、从管理上提高效益”的 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使经济沿着高速高效的轨道健康发展,跨入了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 力百强县行列,并在全省率先成为财政收入亿元县。1992年县委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确立了 “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双向开放;提高农业、优化工业、突出发展 第三产业”的新思路,力争到“八五”末进入全国经济强县前50名。1992年全县经济 进入了超常规的发展阶段,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6.27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0.52亿 元、财政收入11 582.7万元,人均纯收入农村达到1042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34.7%、 44%、6%和 14.8%。
(四)第四阶段
1993年以后,在1991年7月25日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上,县委分析丰南在全 省“十强”中的差距:从全省140个县(市)“七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比较, 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人均生活水平和对国家贡献4个方面19项指标在全省排 位情况看,丰南虽在“十强县”中名列榜首,但从“七五”期间年递增速度看,丰南位 次却远远落后。从19项指标在全省排位情况看,丰南只有两项指标排在第一位。就全 县17个乡镇看,通过这19项经济指标的排位分析,无论是综合位次,还是单项位次, 都与“十强县之首”不相称。县委认为,这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关键是取决于发展 意识。1993年5月31日发出《关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解决当前干部、 群众中妨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即“四个克服”和“四个增强”。其 具体内容是:克服松劲情绪、自满情绪,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克服消 极、畏难情绪,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竞争和拼搏意识,克服盲目急躁情绪,增强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科学性;克服慢慢腾腾、拖拖拉拉作风,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 展的主动性。行动口号是:学顺德赶寿光,确保在全省的领先地位。1993年完成国民 生产总值(当年价)26.3亿元,是1992年的161.5%,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 变价)43.4亿元,是1992年的130.8%,农村经济总收入57.09亿元,是1992年的 174.9%,农民人均纯收入(基层数)1110.5元,是1992年的110.8%,财政收入15 625 万元,是1992年的134.9%,实现了效益与速度同步,整个经济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势 头。
二、分产业制定具体的发展思路
为使全县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地发展,中共丰南县委除确定好总体发展思路外, 还因业制宜地制定了具体发展思路。
(一)农业方面
依据该县地处滦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水土资源丰裕、可开发利用的草泊草荒、 盐碱滩涂等非耕地多达64万亩的优势以及土壤类别,提出了 “广度开发不停步,深度 开发创新路”和“东治沙,西治洼,南部沿海搞开发,中部大搞园田化”的思路,制定 了 “统一规划,分级施工,多方筹资,逐年实施”,以及“工程规范化、开发规模化、 经营企业化、施工机械化、产出高效益”的“四化一高”实施方针。自1988年起步至 1993年,累计投资2.3亿元,先后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发稻田21万亩,发展沙地灌溉7 万亩,发展高标准淡水养鱼1.5万亩,建设“吨粮田10万亩,兴建规模养殖场110个, 造林13.1万亩。199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9亿元大关,达9.9亿元,比1991年 增长13.7%o 1993年又突破10个亿,达到103 271万元,是1992年的107.7%。1991年 粮食单产601.3公斤,总产31.5万吨,农牧副渔四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 57.93%o 1993年粮食产量较1991年略有下降,单产589.4公斤,总产31.2万吨。粮食 总产量连续6年创新历史记录。林业和渔业分别荣获全国和全省先进县称号。
(二) 工业方面
充分利用近邻重工业城市唐山的地理优势,主动接受辐射,实施“工业兴镇”战 略。提出了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效益”和“三为主”、“四转变”的指导方针,逐步形 成了冶金、建材、机电、食品、纺织、服装、化工、陶瓷、造纸、采盐、鬃毛加工等骨 干行业。“三为主”就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以集体企业为主、以规模企业为主。1992年 全县乡镇四级工业完成产值20.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8%;乡镇村办集体工业 完成产值16.09亿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79.8%o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 79家(其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4家),完成产值11.99亿元,实现利润9812 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产值、利润总额的52.3%和51.7%。1993年县属全部工业总产 值33亿元,其中乡镇四级工业产值占30.3亿元,分别为1992年的144.3%和150.2%。 乡镇办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26家,利润总额20 164万元。“四转变”就是由自发性发 展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转变;由单纯依靠外沿投入发展向外沿投入和挖潜增效并重 的方向发展;由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向高起点、高技术项目转变;由单一产品和多年一贯 制向名优特新系列产品转变。为实现这四个转变,1990年~ 1993年全县新上企业441 家,完成较大技改项目124项,新增固定资产5.12亿元,达到年增产值30亿元、利润 5亿元。1992年县属工业产值是1987年的3.3倍,比1991年增长66.2% ,实现工业利 润1.9亿元,比1991年增长131.2%o 1993年又建成了涤纶长丝厂、高速线材厂等投资 超亿元的大型企业。
(三) 外经外贸方面
提出了 “打好基础、改善环境、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全县路、港、 电、讯、水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环境日臻优化。1988年以来,先后投资 6124万元,修建柏油路、水泥路总计82.3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全 县水泥路总里程达到255.8公里,公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13米,居全省先进水平。投 资7200万元建成了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钱营煤砰石发电厂,投资2098万元改善县城 供电条件,电力量容135 075千伏;投资1232.5万元,实现了全县电话自动化,开通了 全国和国际程控电话直拨线路;3000吨泊位、年吞吐量40万吨的涧河港口建设已被列 入交通部“八五”计划。与此同时,投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718.1万元,修建 了水厂、完善了城区给、排水设施,新建了 7.4万平方米公用服务设施。县城已具小城 市雏形(1994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市)。此外,4.5平方公里的对外经济开发区和4个 乡镇星火技术密集区及18个乡镇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县委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对外开 放的优惠政策,截止1992年底,全县签约“三资”企业项目45个,合同利用外资5039 万美元。1993年已有帅溢针织有限公司、丰晓热溶胶有限公司等10家“三资”企业建 成投产,希丰灶具有限公司、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等12家“三资”企业在建或完成调试。 另外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 25个集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为一体的出口龙头企业,带动 了工业产品和对虾、肉牛、肉鸡、生猪、蔬菜、水果等10个出口基地建设,巩固和发 展了出口创汇企业242家、产品61种。1992年出口商品交货值达到1.8亿元,比1991 年增长28.5%, 1993年达到2.1亿元,为1992年的114.5%。
(四) 发展第三产业
长期以来,丰南县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所占比重很小,相对滞后于工农业生 产。1980年全县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仍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9.1%。1985年随着乡镇企 业的异军突起,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增加,1986年达到13.6%, 1991年三产值为8304 万元,也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1%;从业人数14 235人,占全县从业人员总数的 5.8%o为改变三产滞后于工农业生产的现状,县委于1992年6月8日至12日召开工作 会议,正式作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策。并于1993年5月31日发出《关于抢抓机遇、加 快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以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第三 产业”的意见。在具体操作中强调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本着“先放活后规范”的原 则,完善和放宽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关政策规定,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特别突 出发展个体联合体。在全县现有1018个联合体的基础上,到1995年发展到1.2万个, 到2000年发展到1.5万个。全县三产增加值到1995年争取达到7.91亿元;一、二、三 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3.7:50:16.3调整到21:58:21;到2000年,全县三产增 加值争取达到36亿元,一、二、三产增加值的比重调整到12:58:30。1993年,为吸引 资金发展三产,还采取了预售设施,招商自建、房地产出售、设施租赁等方法;并以县 城为重点,以商品集中产地为中心加快市场和流通网点建设,建成了县城全封闭市场、 丰南商厦、供销大楼和大新庄、钱营综合市场以及黑沿子水产品市场。同时发展了劳务 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运输市场等专业市场;大力兴办了金融和交通、邮电等服 务业。1993年三产值达到51 827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262 743万元的19.7%,比1991 年增加4.6个百分点;比1992年增加3.4个百分点。
(五) 突出重点抓住发展关键
1.解放思想强化发展意识。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等问题,县 委在全县上下大力提倡“四破四树”,即破除封闭思想,树立开放意识;破除僵化思想, 树立改革意识;破除小农思想和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因循守旧 思想,树立创新意识。为达到“四破四树”的目的,县委先后组织400多名县直有关部 门、乡镇村和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并陆续派出20多名县委领导干 部和企业厂长(经理)赴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进行考察、洽 谈项目,从而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在全县上下开展 抢抓机遇、加速发展、提前实现翻番致富奔小康大讨论,各村制定了奔小康的实施计 划,为加速经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拓宽融资渠道,主要融资渠道有:(1)利用农副产品和紧缺产品优势,吸引外 埠资金;(2)发展合作基金会、聚集社会闲散资金;(3)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增加 企业自我积累资金;(4)利用区位差、行业差、时间差灵活调拨资金;(5)采取以劳代 资、发行企业债券推行股份制等形式吸收群众资金。到1993年,累计共筹措资金9亿 多元,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实行过程中也有失误,如合作基金会一度盲目发 展,管理混乱。县委发现这些问题后,大部分被关闭停业。
3.重视科技发展。县委一是通过开展横向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引进新技术、新 设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先后兴建唐山贝氏体钢总厂、北京双合盛 五星啤酒厂三分厂、启新水泥厂丰南联营厂、唐山陶瓷厂黄各庄分厂、冀东水泥厂大齐 联营厂、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黄各庄分厂等一大批规模较大的联营企业。二是狠抓人才 的使用、培养和引进。几年来通过政策激励和组织动员,使160名县直机关干部到乡镇 企业挑起重担。以县职教中心为主体、以乡镇技校和企业技校为基础,以选送技术骨干 到外地代培为补充,使1.3万名县属企业职工得到系统培训与提高,从高等院校引进专 业技术人员300名。1993年全县工业企业已拥有5级以上技工1.4万名,各类技术人员 1000名,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100名,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智能基 础。三是推广与普及先进科学技术,如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水稻旱育稀植、养猪“一推 四改”、淡水鱼高产养殖等30多项农业技术,促使整个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迅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