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创作动机簇群的理论探讨
第六章创作动机的簇群机制
        一 ■创作动机簇群的理论探讨
        创作动机是一个群体机制。创作动机由多种因素形成,具有多种 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因而构成了一个庞大 的簇群。创作动机不是单项和单向的,而是多层次、多项和多维的心理 机制,只不过有时是以一种主要的或重要的动机因素作为显现形式。 对此,许多心理学家有过重要的阐释。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 这样说:“动机的功能之所以分化为二,是由于活动必须成为多动机的 活动,即同时符合于两个或几个动机。"①可见,创作动机往往是“几种 动机混在一起”的,只不过表现为“某一方面或许占有优势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等人认为,复杂的活动是由几种同 时起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动机所推动的,这些动机构成“多分支的动机系 统”,因此他们提出了动机圈的理论。他们认为:“动机圈是一个复杂的 构造,它是以动机一需要区为中心,在它的周围排列着地位不同的各种 各样特征的完整结构。这些动机系列可以按内容、随意性、自觉调节水 平划分,也可以按稳定性的程度或占优势的程度划分,'②“在动机圈内 占优势的动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占优势的动机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 的。"当然“动机圈中任何一种动机系列占优势,只是说明什么样的动机 统领着动机的其它系列,并不意味着其它动机系统不存在或不起作 用气③这就是说,创作动机是一个圈体结构,各个动机排列组合,形成
        1.[苏]阿・尼•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李沂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第149页。
        2.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6页。
         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7页。

了一个圈状结构。在核心处的动机起主导的作用,边缘处的起次要或 渐次要的作用。这个排列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经常在起变化,即由外 缘向内核转换,或由内核向外缘转换。彼得罗夫斯基等人的动机圈理 论把许多动机置于不同的层次之中,认为是它们的合力构建了一个动 机动力系统。他们还指出了动机之间的关系,认为各个动机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并有主次之分。这显然有很大的合理性。
③         即使是强调“泛性论"的弗洛伊德的创作动机论也触及到了动机的 多元构成。他把实现的“未满足的愿望”视为艺术创作的动机。他认 为,这种愿望或是为推崇个人而效劳的虚荣心,或是情欲。因为对财 富、荣誉、爱情的热望才使人产生创作艺术的动机,正是这些动机使创 作主体的幻想活跃起来。他认为:“幻想产生于不满足和人的不幸。"他 指出,“幸福的人是绝不幻想的”,所以“每一个幻想都是星实现愿望,都 是对不能令人满足的现实的修正。幻想——愿望的动机是各式各样 的,带有个人的特点进而他又把创作动机的过程想像成这个样子: “艺术家——他首先是一个摒弃现实的人,因为他不能和让他放弃满足 欲望的要求调和:他在幻想的领域为自己自私而虚荣的意图开拓着天 地。"①在这里他也触及到了创作动机产生的多种原因,认为是外部世 界的限制使创作主体的愿望不能得到实现,因此便借助幻想即艺术来 实现自己的愿望。
        由此可见,创作动机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构成 的,这样就构成了动机簇群。这是因为创作主体有着生理和心理、物质 和精神的多种需求,因而也就成为创作动机簇群的多种构成因子。这 种由多层面、多维度、多向度的需求转变而成的创作动机的各种动因形 成了创作动机簇群中的子动机。这些子动机互相整合、纠集,为共同的 创作活动服务;有时又互相抵制、冲突,形成创作动机的复杂性。子动 机有着各自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出一定的审美倾向;但它们有时又集 合、积聚在同一创作目标里,成为一个相互牵制又相互影响的统一的整
        1.[苏]Ⅱ -T -列夫丘克:《精神分析学说和艺术创作》,吴泽林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6年版,第95 — 96页。
        体。创作动机就是在这种分离和整合的矛盾统一中进行和实现的。可 见,创作动机是在子动机的相互促进又相互干扰的组合中产生的。只 有这些子动机力量的聚变、化合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才能有创作动机 的产生。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