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在论及童年经验对创作的影响时,曾将童年经验分为丰富 性经验和缺失性经验两大类。“所谓丰富性经验,即他的童年生活很幸 福,物质、精神两方面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活充实而绚丽多 彩。"“童年的丰富性经验,在作家那里成为丰富性创作动机,创作是他 童年的绚丽多彩的生活泛滥,就像那春溪的水涨满,溢出河床,形成生 动的景观。''②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用这样美丽的语言描述丰 富性童年经验:
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说来和成年时代不同。 在童年时代阳光更温暖,草木更茂密,雨更滂沛,天更苍蔚,而且每 个人都有趣得要命。……对生活、对我们周围的一切诗意的理解, 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好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 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③
丰富性童年经验是诗,是歌,是画,是梦,它是产生丰富性创作动机 的温床,因为丰富性创作动机是指“以经验享乐,获得满足、理解和发
2. 贾兴安:《〈阖岚镇沿革〉写作缘起》,《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2期。
3.[苏]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李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现,寻找新奇,有所成就和创造这些欲望为特征的动机”①。可见丰富 性童年经验是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它使人充分感到童年生活的美 好,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它是引发丰富性创作动机的 “动力源”。如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 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菱白、香瓜。凡这些,都 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 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 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②这种对“旧来的意味留存”的“反顾",即作 者对童年体验中最美好时光的反•顾。这种反顾激活了作者丰厚的生活 积淀,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动机。这使我们看到了《社戏》、《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故乡》等作品中那快乐而美好的生活场面。又如刘绍棠饱 经磨难从乡下回到京城时,时时让他难忘的是童年那五彩缤纷、充满乐 趣的童年生活。因此他说:那“强烈的思乡情绪,时时在我心中骚动。 我常常回想起我在农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往事,而童年时代的生活最 令人幽思难忘,打鸟、摸鱼、掏螃蟹、偷瓜、过家家、认字方、花兜肚、滚喜 床……都涌上心头,历历在目;我仿佛看见童年的我,在村前村后,田野 河边,渡口路口,欢蹦乱跳地嬉戏''③。这一系列童年趣事,后来都引发 了他的创作动机,使他相继创作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渔火》等一大批以童年生活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在他的笔下,童年 生活既是一个生动美好、诗意盎然的客观世界,也是一个感人肺腑、充 满浓浓情味的情感世界。
丰富性童年经验不仅可以使人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更能使人得到 精神上的幸福快乐,它使人犹如生活在伊甸园中,到处充满情爱。这种 使人终生难忘,也使人永远感到温馨和幸福,成为一种永远不能忘却的 记忆的丰富性童年经验,也成为产生创作动机的强大内驱力。托尔斯
1.[美]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下册,周先庚等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387 页。
2. 鲁迅;《小引》,《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9-230页。
3. 刘绍棠:《我是一个土著》,见彭华生、钱光培编:《新时期作家谈创作》,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4年版,第145页。
泰出生在一个古老贵族的地主家庭里。他的母亲是一个受过很好教育 的人,会弹钢琴,还能用法文、德文、英文和意大利文书写。她把生活的 全部用于抚养孩子们,给托尔斯泰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的父亲也是一 个有教养、极为聪慧而学识丰富的人。他培养孩子们的文学兴趣,鼓励 孩子们的文学尝试。他还经常布置家庭作业,如文学、外语、音乐、历 史,数学等,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引导他们依照自己的天性和爱好发展。 这些为托尔斯泰以后成为伟大的作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给童 年托尔斯泰爱护的还有他的姑姑塔吉安娜。托尔斯泰说过:“塔吉安娜 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从我很小的幼年时代,她就给了我爱的精神方 面的快乐。她不是用言语教我这种快乐,而是用她整个的人,她使我充 满了爱。我看见,我感到她怎样喜欢去爱别人,于是我懂得了爱的快 乐。”①正是这种爱,使托尔斯泰心灵美好,对社会人生充满善意,并施 爱于人。因此,托尔斯泰打算尝试投身文学时,就是想用文学使“人们 达到自我完善”,同时也把创作当作“实现自己个人生活理想的手 段”②。这种用文学促使人们道德完善和促进人们普遍幸福的思想就 成了他的创作动机,在《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都可以体察 到这种创作动机。再如,沈从文的童年充满了温馨和美好,成为作家以 后,他总是用儿童般天真的目光去看待和打量故乡的人和事,在他的作 品中充满了温柔蕴藉、明净纯洁的诗意,显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和谐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
可见,丰富性的童年经验,不但会使儿童的天性得到和谐自由的发 展,饱尝爱的快乐,形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的性格,而且会成为以后创 作动机产生的基础。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儿童所有的动 力都源于接受和给予爱这个出发点。如果他得不到爱,他就没有能力 给予爱——无论是孩提时代还是长大成人都不能。”③所以,施爱也就 成为由丰富性童年经验所产生的创作动机的核心内容。
1.[英]艾尔默-莫德:《托尔斯泰传》第一卷,宋蜀碧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 版,第16页。
2.[俄]B・布尔索夫:《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和创作方法>,1960年俄文版,第34 页。
3. [美]弗兰克-戈尔布:《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第53页。
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说来和成年时代不同。 在童年时代阳光更温暖,草木更茂密,雨更滂沛,天更苍蔚,而且每 个人都有趣得要命。……对生活、对我们周围的一切诗意的理解, 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好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 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③
丰富性童年经验是诗,是歌,是画,是梦,它是产生丰富性创作动机 的温床,因为丰富性创作动机是指“以经验享乐,获得满足、理解和发
2. 贾兴安:《〈阖岚镇沿革〉写作缘起》,《中篇小说选刊》2003年第2期。
3.[苏]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李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现,寻找新奇,有所成就和创造这些欲望为特征的动机”①。可见丰富 性童年经验是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它使人充分感到童年生活的美 好,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它是引发丰富性创作动机的 “动力源”。如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 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菱白、香瓜。凡这些,都 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 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 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②这种对“旧来的意味留存”的“反顾",即作 者对童年体验中最美好时光的反•顾。这种反顾激活了作者丰厚的生活 积淀,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动机。这使我们看到了《社戏》、《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故乡》等作品中那快乐而美好的生活场面。又如刘绍棠饱 经磨难从乡下回到京城时,时时让他难忘的是童年那五彩缤纷、充满乐 趣的童年生活。因此他说:那“强烈的思乡情绪,时时在我心中骚动。 我常常回想起我在农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往事,而童年时代的生活最 令人幽思难忘,打鸟、摸鱼、掏螃蟹、偷瓜、过家家、认字方、花兜肚、滚喜 床……都涌上心头,历历在目;我仿佛看见童年的我,在村前村后,田野 河边,渡口路口,欢蹦乱跳地嬉戏''③。这一系列童年趣事,后来都引发 了他的创作动机,使他相继创作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渔火》等一大批以童年生活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在他的笔下,童年 生活既是一个生动美好、诗意盎然的客观世界,也是一个感人肺腑、充 满浓浓情味的情感世界。
丰富性童年经验不仅可以使人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更能使人得到 精神上的幸福快乐,它使人犹如生活在伊甸园中,到处充满情爱。这种 使人终生难忘,也使人永远感到温馨和幸福,成为一种永远不能忘却的 记忆的丰富性童年经验,也成为产生创作动机的强大内驱力。托尔斯
1.[美]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下册,周先庚等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387 页。
2. 鲁迅;《小引》,《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9-230页。
3. 刘绍棠:《我是一个土著》,见彭华生、钱光培编:《新时期作家谈创作》,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4年版,第145页。
泰出生在一个古老贵族的地主家庭里。他的母亲是一个受过很好教育 的人,会弹钢琴,还能用法文、德文、英文和意大利文书写。她把生活的 全部用于抚养孩子们,给托尔斯泰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的父亲也是一 个有教养、极为聪慧而学识丰富的人。他培养孩子们的文学兴趣,鼓励 孩子们的文学尝试。他还经常布置家庭作业,如文学、外语、音乐、历 史,数学等,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引导他们依照自己的天性和爱好发展。 这些为托尔斯泰以后成为伟大的作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给童 年托尔斯泰爱护的还有他的姑姑塔吉安娜。托尔斯泰说过:“塔吉安娜 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从我很小的幼年时代,她就给了我爱的精神方 面的快乐。她不是用言语教我这种快乐,而是用她整个的人,她使我充 满了爱。我看见,我感到她怎样喜欢去爱别人,于是我懂得了爱的快 乐。”①正是这种爱,使托尔斯泰心灵美好,对社会人生充满善意,并施 爱于人。因此,托尔斯泰打算尝试投身文学时,就是想用文学使“人们 达到自我完善”,同时也把创作当作“实现自己个人生活理想的手 段”②。这种用文学促使人们道德完善和促进人们普遍幸福的思想就 成了他的创作动机,在《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都可以体察 到这种创作动机。再如,沈从文的童年充满了温馨和美好,成为作家以 后,他总是用儿童般天真的目光去看待和打量故乡的人和事,在他的作 品中充满了温柔蕴藉、明净纯洁的诗意,显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和谐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
可见,丰富性的童年经验,不但会使儿童的天性得到和谐自由的发 展,饱尝爱的快乐,形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的性格,而且会成为以后创 作动机产生的基础。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儿童所有的动 力都源于接受和给予爱这个出发点。如果他得不到爱,他就没有能力 给予爱——无论是孩提时代还是长大成人都不能。”③所以,施爱也就 成为由丰富性童年经验所产生的创作动机的核心内容。
1.[英]艾尔默-莫德:《托尔斯泰传》第一卷,宋蜀碧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 版,第16页。
2.[俄]B・布尔索夫:《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和创作方法>,1960年俄文版,第34 页。
3. [美]弗兰克-戈尔布:《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