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白鹤龄80寿诞之际,朝阳李建军赠联曰:“诗精文雅太白笔,鹤寿松龄君子风”。这幅 对联简洁生动地说出了白鹤龄一生的为人为文。穆一在《读鹤龄》的跋中更为详细地写道: “追忆他的工作都认为他敢为人先,有创新精神;赏析他的作品,都称赞富有真情,朴实无华; 品评他的人格,都敬佩他正义刚直,笃实真诚;记叙与他的友情,都同感待人坦诚,情深义厚; 感触他的性格,都觉得乐观豁达,和蔼可亲……我从鹤龄身上体会到,像他这样的人,先天本 性与后天禀赋是相通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是一致的,社会处事与自我要求是同一的,思 想理念与性格气质是一贯的。这才是一个真诚之人的本色。纵观全书,概而言之,我感悟到 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真'字。”⑴这里准确地道出了白鹤龄真情为文,真诚做事、真率待人的精 神世界。白鹤龄是承德老一代作家的代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 员,中国歌谣协会理事、燕赵诗词协会理事、承德市纳兰性德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承德市老作 家协会顾问,承德市郭小川研究会顾问,《国风》诗刊名誉主编。
白鹤龄于1931年8月8日出生于今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牛营子屯,这里是一个地灵 人杰的地方。关于牛营子的地名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早在清康熙年间,白鹤龄的 祖先从喀左南哨迁到义玛吐川居住,来时带有一大群牛,每天清早,营子里放牛,前面的牛已 经上了南山,排在后面的牛还没出圈,因此得名牛营子。那时此处是水草丰美之地,义玛吐 河由此自西向东流,河北面山上有鱼化石、鸟化石。白鹤龄从小在草原上游玩,在河里洗澡, 在山上挖化石,喜欢听故事,看皮影,读书,饱得大自然之灵秀和饱受古文化之熏陶。这使他 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十几岁的时便读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1949年,他在热 河省立二中简师班学习,毕业后回到牛营子教书o 1951年1月,他调凌源县总工会任宣传部 长,后调到热河省总工会和承德地委任秘书。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坚持文学创作,“志不在 官而在文”⑵。1964年,他的《降龙者之歌》在《诗刊》发表,引起反响、受到好评。在“文革” 中,他却因其诗遭受打击,组诗《还乡曲》被造反派说成是欢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反动诗,《送 书记》被诬为替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翻案而蒙冤,但他无怨无悔,并时常以诗明志、以诗抒怀。 进入文学新时期以后,他的创作激情高涨,先后在《民族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金 簪花》《华山道姑》《唐山君子兰》等散文,出版了诗集《野鹤吟》,散文集《迷宫神趣》,与人合作 出版了《承德的传说》《承德历代风景诗选》《避暑山庄楹联》《承德导游》《承德诗词三百首》 《王克东传》等书。其中《承德的传说》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承德导游》《承德历代风景诗 选》荣获承德金鹿奖。多年来,他累计发表诗歌300余首,散文100多篇,还有杂文、民间故 事、小说、剧本、文学评论等多篇。
白鹤龄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对承德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1980 年承德地区文联恢复时,他任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上任以后,他关心作家,给作家创作创 造了宽松的环境,他首先提出了作家“不坐班”的举措,成为促进文学创作行之有效的措施。 然后他进行了“三个大办”:
第一是大办刊物:他任文联主席之初,就提出了创办一个文学刊物的大胆设想,经与刘 章、何理等人商议,创办了文学季刊《燕山》,后来又创办了诗刊《国风》,并任《燕山》和《国风》 的主编。这两个刊物出版后,好评如潮,赞誉不断。因为“这在当时全国地级市中是绝无仅 有的。当时《国风》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全国很多有名气的大诗人如贺敬之、流沙河、雷抒 雁、田间等都对《国风》有过较多地关注,他们都曾在《国风》上发表过自己的诗作”⑶。这两 个刊物积极促进了承德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培养了一批新人。《国风》由此成为当时 中国诗歌界除《诗刊》《星星》之外最有影响的诗歌期刊,一时间曾有“南有《星星》,北有《国 风》”的说法。
第二是大办学术研讨会:1981年5月,他积极操办了由承德地区文联和河北省作协联合 召开了端阳诗会,对此,艾青来信祝贺,臧克家作了书面发言,田间等著名诗人与会并作了长 篇发言,诗会开得十分活跃,与会者畅所欲言,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热烈的讨论,并在避暑山 庄烟雨楼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反响强烈。1982年7月,《国风》诗刊又与河北省作协、丰 宁县文化局联合举办了“郭小川诗歌学术研讨会气臧克家、魏巍、张志民等及《文艺报》《文 学报》、中国作协创联部都来信祝贺。此会规模空前,别开生面。1983年,他提出了“创建山 庄文学"的口号,相继召开了“散文诗歌笔会”和“清代历史题材文学作品讨论会”,并牵头举 办了“中国承德国际民间艺术节”,这对“在国际上更好地树立承德形象,开辟国际窗口,促进 承德繁荣,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由。这些活动都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积极的现实 意义。
第三是大办文学讲习班。他在任期间主办了三次文学讲习班。他一方面将外面有名的 诗人、作家、评论家和报刊编辑请进来承德给作者讲课,另一方面,组织新老作者走出去去外 地学习,在本地区内采风。后来把在承德各县区采撷到的民间故事编辑整理成册,分别出版 了《热河民间故事》《金龙潭》《灵芝草》《宝壶》《神笔》等8本民间故事内部资料集,后来正式 出版时为《承德的传说》。■承德的传说》是把人民群众千百年历代传承的口头文学用科学 的方法固定于书面,这也为永久保存民间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⑸因而产生了较大地 反响。他长期举办创作之家,给6名重点作者请了创作假,推荐青年作者进文学院大专班, 高等院校进修。同时,他针对蒸蒸日上的承德文学发展现状,提出了“'登上大报刊、闯进出版 社”的口号,这大大激发了承德作家的创作热情,名篇佳作不断出现,使得承德地区的文艺事 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为了加强与其他地市文联的交流沟通,他提出了加强全国地区文联 的团结协作精神,于1989年8月在承德召开了“全国地市文联联谊会”。全国共有14个省 市54家地市文联100多人齐聚承德,中国文联、省文联都派人参加了会议。这对于促进全 国地市文联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交流经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也进一步使承德地区文联在 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白鹤龄一生为官,无欲无求;一生作文,有滋有味。古稀之年自作打油诗云:“无私无欲 即是仙,岂有达人自找烦。笑口常开行善事,松龄鹤寿度百年。”他说:“在我同辈中不少人得 了高位、高薪,但我敬重而不羡慕。我追求的是高兴、高寿”。这种“平和自在,宠辱不惊,无 欲无求”⑹淡泊名利、豁达乐观实乃人生一大境界,非常人所能比。但他仍笔耕不辍,出版了 《闲云赋》,让我们从他“闲云不计程”的行笔中,“能品读出岁月久远的清香和人世代谢之 感”,“对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以及对大自然诚挚的热爱”邱相国在《老鹤夕阳唱晩 情——为白鹤龄老人八十大寿而作》中写道;''德才兼备,名利不沾。清心寡欲,心态平淡。 宠辱不惊,顺其自然。”这是白鹤龄现在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可谓:“心同野鹤逸, 诗俱朝阳情
白鹤龄于1931年8月8日出生于今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牛营子屯,这里是一个地灵 人杰的地方。关于牛营子的地名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早在清康熙年间,白鹤龄的 祖先从喀左南哨迁到义玛吐川居住,来时带有一大群牛,每天清早,营子里放牛,前面的牛已 经上了南山,排在后面的牛还没出圈,因此得名牛营子。那时此处是水草丰美之地,义玛吐 河由此自西向东流,河北面山上有鱼化石、鸟化石。白鹤龄从小在草原上游玩,在河里洗澡, 在山上挖化石,喜欢听故事,看皮影,读书,饱得大自然之灵秀和饱受古文化之熏陶。这使他 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十几岁的时便读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1949年,他在热 河省立二中简师班学习,毕业后回到牛营子教书o 1951年1月,他调凌源县总工会任宣传部 长,后调到热河省总工会和承德地委任秘书。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坚持文学创作,“志不在 官而在文”⑵。1964年,他的《降龙者之歌》在《诗刊》发表,引起反响、受到好评。在“文革” 中,他却因其诗遭受打击,组诗《还乡曲》被造反派说成是欢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反动诗,《送 书记》被诬为替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翻案而蒙冤,但他无怨无悔,并时常以诗明志、以诗抒怀。 进入文学新时期以后,他的创作激情高涨,先后在《民族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金 簪花》《华山道姑》《唐山君子兰》等散文,出版了诗集《野鹤吟》,散文集《迷宫神趣》,与人合作 出版了《承德的传说》《承德历代风景诗选》《避暑山庄楹联》《承德导游》《承德诗词三百首》 《王克东传》等书。其中《承德的传说》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承德导游》《承德历代风景诗 选》荣获承德金鹿奖。多年来,他累计发表诗歌300余首,散文100多篇,还有杂文、民间故 事、小说、剧本、文学评论等多篇。
白鹤龄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对承德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1980 年承德地区文联恢复时,他任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上任以后,他关心作家,给作家创作创 造了宽松的环境,他首先提出了作家“不坐班”的举措,成为促进文学创作行之有效的措施。 然后他进行了“三个大办”:
第一是大办刊物:他任文联主席之初,就提出了创办一个文学刊物的大胆设想,经与刘 章、何理等人商议,创办了文学季刊《燕山》,后来又创办了诗刊《国风》,并任《燕山》和《国风》 的主编。这两个刊物出版后,好评如潮,赞誉不断。因为“这在当时全国地级市中是绝无仅 有的。当时《国风》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全国很多有名气的大诗人如贺敬之、流沙河、雷抒 雁、田间等都对《国风》有过较多地关注,他们都曾在《国风》上发表过自己的诗作”⑶。这两 个刊物积极促进了承德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培养了一批新人。《国风》由此成为当时 中国诗歌界除《诗刊》《星星》之外最有影响的诗歌期刊,一时间曾有“南有《星星》,北有《国 风》”的说法。
第二是大办学术研讨会:1981年5月,他积极操办了由承德地区文联和河北省作协联合 召开了端阳诗会,对此,艾青来信祝贺,臧克家作了书面发言,田间等著名诗人与会并作了长 篇发言,诗会开得十分活跃,与会者畅所欲言,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热烈的讨论,并在避暑山 庄烟雨楼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反响强烈。1982年7月,《国风》诗刊又与河北省作协、丰 宁县文化局联合举办了“郭小川诗歌学术研讨会气臧克家、魏巍、张志民等及《文艺报》《文 学报》、中国作协创联部都来信祝贺。此会规模空前,别开生面。1983年,他提出了“创建山 庄文学"的口号,相继召开了“散文诗歌笔会”和“清代历史题材文学作品讨论会”,并牵头举 办了“中国承德国际民间艺术节”,这对“在国际上更好地树立承德形象,开辟国际窗口,促进 承德繁荣,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由。这些活动都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积极的现实 意义。
第三是大办文学讲习班。他在任期间主办了三次文学讲习班。他一方面将外面有名的 诗人、作家、评论家和报刊编辑请进来承德给作者讲课,另一方面,组织新老作者走出去去外 地学习,在本地区内采风。后来把在承德各县区采撷到的民间故事编辑整理成册,分别出版 了《热河民间故事》《金龙潭》《灵芝草》《宝壶》《神笔》等8本民间故事内部资料集,后来正式 出版时为《承德的传说》。■承德的传说》是把人民群众千百年历代传承的口头文学用科学 的方法固定于书面,这也为永久保存民间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⑸因而产生了较大地 反响。他长期举办创作之家,给6名重点作者请了创作假,推荐青年作者进文学院大专班, 高等院校进修。同时,他针对蒸蒸日上的承德文学发展现状,提出了“'登上大报刊、闯进出版 社”的口号,这大大激发了承德作家的创作热情,名篇佳作不断出现,使得承德地区的文艺事 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为了加强与其他地市文联的交流沟通,他提出了加强全国地区文联 的团结协作精神,于1989年8月在承德召开了“全国地市文联联谊会”。全国共有14个省 市54家地市文联100多人齐聚承德,中国文联、省文联都派人参加了会议。这对于促进全 国地市文联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交流经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也进一步使承德地区文联在 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白鹤龄一生为官,无欲无求;一生作文,有滋有味。古稀之年自作打油诗云:“无私无欲 即是仙,岂有达人自找烦。笑口常开行善事,松龄鹤寿度百年。”他说:“在我同辈中不少人得 了高位、高薪,但我敬重而不羡慕。我追求的是高兴、高寿”。这种“平和自在,宠辱不惊,无 欲无求”⑹淡泊名利、豁达乐观实乃人生一大境界,非常人所能比。但他仍笔耕不辍,出版了 《闲云赋》,让我们从他“闲云不计程”的行笔中,“能品读出岁月久远的清香和人世代谢之 感”,“对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以及对大自然诚挚的热爱”邱相国在《老鹤夕阳唱晩 情——为白鹤龄老人八十大寿而作》中写道;''德才兼备,名利不沾。清心寡欲,心态平淡。 宠辱不惊,顺其自然。”这是白鹤龄现在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可谓:“心同野鹤逸, 诗俱朝阳情
二
白鹤龄的诗源于一种对生命可贵的深刻体验,发真感悟,取真景致,抒真性情,写真言 语,所写诗歌无一不是从心底里流出,诗语是他的心语表达,是他的人生写照,是他的生命表 达,可谓“五情发而为辞章”⑴。他将一生写就的诗歌,集结为《野鹤吟》,这可以称为他的诗 史,或他的心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心路历程和生命过程,感受到他感时忧世的火热情 怀和忧患意识,触摸到他生命的脉息和心灵的律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野鹤吟》中,他真情发溢,透过文本,我们见到了一个真实 的自我,听到了一个真诚的自白。罗丹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正因为其真, 才使我们能够感同身受、深入其中。在他的诗集中,最感动人心的是组诗《株连篇》,全诗6 首,写于1963年至1979年5月。是他为原承德地委书记王克东所做。如《送书记》写与老 书记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挽手相送的深情,颇似古代的“十八相送”和红军时期的“十送红 军”,感人肺腑、情深意长:
送书记,/送到松柏坡。/松枝轻抚书记发,/惜别的话从何说? /啊,多少青丝留塞北,/ —根白发一筹策,/长工屋内寻战友,/苦菜桌上定谋略,/就凭这/轻骑周旋斗顽敌,红旗指处 敌胆破。〃送书记,/荷花湖畔过。/湖光连拍书记影,/荷叶有情露珠落。看倒影——/魁梧 身躯不见老;/瞧脸上——/饱经风霜皱纹多。/一道道横纹——/换来层层梯田冲霄汉;/一 道道顺褶——/只为条条长渠泛清波。/就凭这——农林牧副齐发展,/家家过上好生活〃送 书记,/送过沙土坨。/布鞋的脚印多端正。/沙土印上深窝窝。/这脚印齐鲁平原塞北岭,/ 千条小道亲吻过。/步步踩在点子上,/急于民心相吻合。/就凭这——/摔倒了爬得起,/风 云变幻路不错。"送书记,/送过武烈河,/河水打漩望书记。/赠别的话儿书记说:/“关心人 们的疾与苦,永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7—语激起千层浪,/众人挥手眼发热。书记挥手微 笑去,/留下革命精神鼓舞我。 .
诗人将送别的行程与书记在为官的历程紧密牵连,并将自然景观与书记的相貌描写相 互映衬,写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书记的敬重与怀念。 再如在《陪书记》写“四人帮”兴乱时批斗老书记,让“我”陪斗。诗人“带牌长街行,/昂首挺着 胸”,因为他感到“批斗陪书记,/义愤又光荣。”在《不悔》中,他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任 凭“千般围攻,/万种刁难,/恰好试肝胆。/至死不悔,/坚信历史公断。”尽管诗人因为老书记 鸣不平而遭受株连,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永远不变。在最后一 首《誓言》中他写道:"……仍未变,是何缘? /就靠党旗下面一誓言,/汹涛怒浪虽然猛,/历史 航向不会变。/革命理想万里路,心底无私宇宙宽。”这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 境界和博大襟怀。
白鹤龄乐于引画入诗,将诗情与画意相互融合,使得其诗情景交融,情趣盎然。如《岭根 小店》宛如一副水墨画,活脱脱地活画出山村小店喜迎客人的图景:"霜林环抱海青瓦,/绿柳 半黄掩店门。〃店幌飘飘像招手,/喜鹊喳喳迎客亲〃……大娘手拿新管帚,/扫去客身万里 尘,〃大嫂忙沏山茶水,香在嘴边暖在心。〃酒足饭饱炕头坐,/客中选出故事人。//祖国到 处有温暖,秋雁何必过霜林。”诗人运用了起兴的手法,由景引人,写招待客人的热情场面,表 现出了祖国到处有温暖、有亲人的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和谐社会的场景。如《菜队人家》写 得犹如一副水彩画,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美不胜收:“万畦菜,/千架瓜,/绿丛深处 露红瓦。/荆门里"长廊架,/条条青龙蟠玉柱,/翡翠叶下金钟挂。/花的海,/香的家,/蜜蜂 奏乐,/彩蝶飞上飞下,/蛔蛔清唱,/紫燕衔泥回家。”诗人把美丽的菜园景色和菜农喜悦心情 写得活脱自然、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可谓写“活”了。如《春天来了》写得好像一副油彩画: “大雁拉着春天,/春天真的来了。/大雁翅膀扇起春风,/小溪又尽情欢跳。/大地将一片葱 绿,/蜂飞蝶舞多么热闹。”这里采用了“扇起”、“欢跳”、“热闹”等传神的动词,运用了拟人、比 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将“春天真的来了”的春意盎然、春光灿烂的动感、美感写得栩栩如生, 美丽动人。
白鹤龄长于融场景于诗。他善于采撷和剪取生活或大或小的生活场景,用诗美的形式 显示出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冬猎》中的《暮归》将猎队满载而归的场景写得活灵 活现,充满生动的生活情趣:“民兵满载战果,/松缰任马回庄。〃随着马蹄响,/孩子们闹嚷 嚷。/有的争抢抬猎物,/有的争着要背枪。/小孩子这边逗闹,/姑娘那边品短长。/'这一枪 正中要害,准是咱们连长/——你的对象/姑娘们在笑声中追逐,/月儿悄悄爬上山岗”。 这是生活的真实场景的写照,极富生活情趣和人情意味。他的诗虽是生活的场景,但不拘泥 生活的原样,而是釆用各种艺术手法将其升华、美化,传达出诗意美。如《那达慕之夜》:“马 头琴一响,/一根弦拉来了男人,/一根弦拉来了女人,/男女交响诗开始了。〃一堆一堆篝 火,/气得星星闭上了眼睛;/一圈一圈的人,/像天上掉下无数个月亮。"这里通过“一”这个数 词的续接,牵引出美妙的草原之夜,同时全诗运用了美丽的比喻、生动的拟人、连续的排比, 将诗的意境烘染托出,令人回味无穷。
白鹤龄的诗善于托物言理。白鹤龄的诗摒弃了直白言说,而是多用托物言理,借物抒 情。如《蜜蜂》:“嗡嗡,嗡嗡,/室内,一只小蜜蜂,/一次又一次/向玻璃窗猛冲……〃呵,蜜 蜂,/你多么想在阳光下沐浴,/耗费了体力,/用尽了忠诚。〃眼前的光明确实是真的,/你哪 知此路不通! /可怜的小蜜蜂,/可怜的小蜜蜂。”这里诗人托物言理,用蜜蜂的命运遭际反映 了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人们所遭遇限制和束缚,表现了人们为打破牢笼般的束缚而向往美 好生活的不懈地拼争,但却难以冲破“此路不通”障碍。此诗深刻地揭示了在生活中所存在 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困厄者难以挣脱的羁绊命运遭际的同情和慨叹, 充满了人生的况味和生活的哲理,能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的思悟和长考。再如《浪花颂》: “她不以幽香招游客,/她不以媚态献胸前。/她有她的硬性格,/她有她的生命观。/风浪越 大花越美,/岸石越硬花越鲜。/她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浪未 平千浪起,/一花未败万花现。/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诗人借浪花写人,以浪花的精神表现 人的精神,使之成为人的象征和楷模。不仅如此,诗人还常常借物明志,表达襟怀。如“平生 何所慕,青松与菊花。”又如“莫道污泥腐叶压白藕,严冬过去荷花照样红。”诗人在对松菊藕 荷赞美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乐观自信、达观向上的胸襟。
白鹤龄的诗喜于将音乐入诗。白鹤龄的富有音乐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耐 读易记,便与流传,颇具魅力。他善于用多种语言形式,“在古典诗词基础上创新,在民歌基 础上提炼⑵并将其有机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语体形式,就像一首交响曲,有的婉转,有的 明快,有的激昂,有的平静,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韵味。如有的像民歌:“燕山生你《燕山歌》,/ 朵朵葵花映日多。/苗不离田逢雨露,/心歌曲曲震山河"(《赠刘章二首》);有的像旧诗的长 短句,“一城牡丹,/半空桐花,/满天彩霞,/这是四月的洛阳,/留在我心中的图画”(《泡桐 花》);有的像古诗:“一峰突起傲苍穹,/不育森林不泛洪,/群鸦鼓噪欲推倒,/怎奈扎根万岭 中”(《磐锤峰》);有的像快板书,如“燕山着意迎远客,/热河欢歌诗人来。/迎远客,/诗人 来,/山庄湖色引豪情,/烟雨楼头集诗才,/引豪情/,集诗才,/诗魂歌魄人民志,/惊天动地撞 心怀,/人民志,/撞心怀,/端阳播下离骚种,/一代国风我们开”(《一代国风我们开》);有的是 对话体,如“'听姑娘说话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大娘您说对啦,我是北京人(《客 中问答》)。这种多种语体的运用使得诗歌灵动明快,变化多样,“如满天花雨,纷然四落,如 遍地珍珠,晶莹闪光”,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感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野鹤吟》中,他真情发溢,透过文本,我们见到了一个真实 的自我,听到了一个真诚的自白。罗丹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正因为其真, 才使我们能够感同身受、深入其中。在他的诗集中,最感动人心的是组诗《株连篇》,全诗6 首,写于1963年至1979年5月。是他为原承德地委书记王克东所做。如《送书记》写与老 书记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挽手相送的深情,颇似古代的“十八相送”和红军时期的“十送红 军”,感人肺腑、情深意长:
送书记,/送到松柏坡。/松枝轻抚书记发,/惜别的话从何说? /啊,多少青丝留塞北,/ —根白发一筹策,/长工屋内寻战友,/苦菜桌上定谋略,/就凭这/轻骑周旋斗顽敌,红旗指处 敌胆破。〃送书记,/荷花湖畔过。/湖光连拍书记影,/荷叶有情露珠落。看倒影——/魁梧 身躯不见老;/瞧脸上——/饱经风霜皱纹多。/一道道横纹——/换来层层梯田冲霄汉;/一 道道顺褶——/只为条条长渠泛清波。/就凭这——农林牧副齐发展,/家家过上好生活〃送 书记,/送过沙土坨。/布鞋的脚印多端正。/沙土印上深窝窝。/这脚印齐鲁平原塞北岭,/ 千条小道亲吻过。/步步踩在点子上,/急于民心相吻合。/就凭这——/摔倒了爬得起,/风 云变幻路不错。"送书记,/送过武烈河,/河水打漩望书记。/赠别的话儿书记说:/“关心人 们的疾与苦,永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7—语激起千层浪,/众人挥手眼发热。书记挥手微 笑去,/留下革命精神鼓舞我。 .
诗人将送别的行程与书记在为官的历程紧密牵连,并将自然景观与书记的相貌描写相 互映衬,写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书记的敬重与怀念。 再如在《陪书记》写“四人帮”兴乱时批斗老书记,让“我”陪斗。诗人“带牌长街行,/昂首挺着 胸”,因为他感到“批斗陪书记,/义愤又光荣。”在《不悔》中,他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任 凭“千般围攻,/万种刁难,/恰好试肝胆。/至死不悔,/坚信历史公断。”尽管诗人因为老书记 鸣不平而遭受株连,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永远不变。在最后一 首《誓言》中他写道:"……仍未变,是何缘? /就靠党旗下面一誓言,/汹涛怒浪虽然猛,/历史 航向不会变。/革命理想万里路,心底无私宇宙宽。”这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 境界和博大襟怀。
白鹤龄乐于引画入诗,将诗情与画意相互融合,使得其诗情景交融,情趣盎然。如《岭根 小店》宛如一副水墨画,活脱脱地活画出山村小店喜迎客人的图景:"霜林环抱海青瓦,/绿柳 半黄掩店门。〃店幌飘飘像招手,/喜鹊喳喳迎客亲〃……大娘手拿新管帚,/扫去客身万里 尘,〃大嫂忙沏山茶水,香在嘴边暖在心。〃酒足饭饱炕头坐,/客中选出故事人。//祖国到 处有温暖,秋雁何必过霜林。”诗人运用了起兴的手法,由景引人,写招待客人的热情场面,表 现出了祖国到处有温暖、有亲人的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和谐社会的场景。如《菜队人家》写 得犹如一副水彩画,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美不胜收:“万畦菜,/千架瓜,/绿丛深处 露红瓦。/荆门里"长廊架,/条条青龙蟠玉柱,/翡翠叶下金钟挂。/花的海,/香的家,/蜜蜂 奏乐,/彩蝶飞上飞下,/蛔蛔清唱,/紫燕衔泥回家。”诗人把美丽的菜园景色和菜农喜悦心情 写得活脱自然、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可谓写“活”了。如《春天来了》写得好像一副油彩画: “大雁拉着春天,/春天真的来了。/大雁翅膀扇起春风,/小溪又尽情欢跳。/大地将一片葱 绿,/蜂飞蝶舞多么热闹。”这里采用了“扇起”、“欢跳”、“热闹”等传神的动词,运用了拟人、比 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将“春天真的来了”的春意盎然、春光灿烂的动感、美感写得栩栩如生, 美丽动人。
白鹤龄长于融场景于诗。他善于采撷和剪取生活或大或小的生活场景,用诗美的形式 显示出来,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冬猎》中的《暮归》将猎队满载而归的场景写得活灵 活现,充满生动的生活情趣:“民兵满载战果,/松缰任马回庄。〃随着马蹄响,/孩子们闹嚷 嚷。/有的争抢抬猎物,/有的争着要背枪。/小孩子这边逗闹,/姑娘那边品短长。/'这一枪 正中要害,准是咱们连长/——你的对象/姑娘们在笑声中追逐,/月儿悄悄爬上山岗”。 这是生活的真实场景的写照,极富生活情趣和人情意味。他的诗虽是生活的场景,但不拘泥 生活的原样,而是釆用各种艺术手法将其升华、美化,传达出诗意美。如《那达慕之夜》:“马 头琴一响,/一根弦拉来了男人,/一根弦拉来了女人,/男女交响诗开始了。〃一堆一堆篝 火,/气得星星闭上了眼睛;/一圈一圈的人,/像天上掉下无数个月亮。"这里通过“一”这个数 词的续接,牵引出美妙的草原之夜,同时全诗运用了美丽的比喻、生动的拟人、连续的排比, 将诗的意境烘染托出,令人回味无穷。
白鹤龄的诗善于托物言理。白鹤龄的诗摒弃了直白言说,而是多用托物言理,借物抒 情。如《蜜蜂》:“嗡嗡,嗡嗡,/室内,一只小蜜蜂,/一次又一次/向玻璃窗猛冲……〃呵,蜜 蜂,/你多么想在阳光下沐浴,/耗费了体力,/用尽了忠诚。〃眼前的光明确实是真的,/你哪 知此路不通! /可怜的小蜜蜂,/可怜的小蜜蜂。”这里诗人托物言理,用蜜蜂的命运遭际反映 了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人们所遭遇限制和束缚,表现了人们为打破牢笼般的束缚而向往美 好生活的不懈地拼争,但却难以冲破“此路不通”障碍。此诗深刻地揭示了在生活中所存在 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困厄者难以挣脱的羁绊命运遭际的同情和慨叹, 充满了人生的况味和生活的哲理,能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的思悟和长考。再如《浪花颂》: “她不以幽香招游客,/她不以媚态献胸前。/她有她的硬性格,/她有她的生命观。/风浪越 大花越美,/岸石越硬花越鲜。/她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浪未 平千浪起,/一花未败万花现。/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诗人借浪花写人,以浪花的精神表现 人的精神,使之成为人的象征和楷模。不仅如此,诗人还常常借物明志,表达襟怀。如“平生 何所慕,青松与菊花。”又如“莫道污泥腐叶压白藕,严冬过去荷花照样红。”诗人在对松菊藕 荷赞美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乐观自信、达观向上的胸襟。
白鹤龄的诗喜于将音乐入诗。白鹤龄的富有音乐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耐 读易记,便与流传,颇具魅力。他善于用多种语言形式,“在古典诗词基础上创新,在民歌基 础上提炼⑵并将其有机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语体形式,就像一首交响曲,有的婉转,有的 明快,有的激昂,有的平静,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韵味。如有的像民歌:“燕山生你《燕山歌》,/ 朵朵葵花映日多。/苗不离田逢雨露,/心歌曲曲震山河"(《赠刘章二首》);有的像旧诗的长 短句,“一城牡丹,/半空桐花,/满天彩霞,/这是四月的洛阳,/留在我心中的图画”(《泡桐 花》);有的像古诗:“一峰突起傲苍穹,/不育森林不泛洪,/群鸦鼓噪欲推倒,/怎奈扎根万岭 中”(《磐锤峰》);有的像快板书,如“燕山着意迎远客,/热河欢歌诗人来。/迎远客,/诗人 来,/山庄湖色引豪情,/烟雨楼头集诗才,/引豪情/,集诗才,/诗魂歌魄人民志,/惊天动地撞 心怀,/人民志,/撞心怀,/端阳播下离骚种,/一代国风我们开”(《一代国风我们开》);有的是 对话体,如“'听姑娘说话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大娘您说对啦,我是北京人(《客 中问答》)。这种多种语体的运用使得诗歌灵动明快,变化多样,“如满天花雨,纷然四落,如 遍地珍珠,晶莹闪光”,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感受。
三
白鹤龄写散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真”,即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如刘章所说: “鹤龄散文的基本内容,可以说,都是写实的。山水是真的,事情是真的,人物是真的,感情是 真的。”5】他的散文集《闲云赋》就是“在叙家常、诉衷情、写风景、评时弊中无处不散发着情 感美和本色美,在通往善与美之路上奇妙融合和飞跃。在气象万千中体味闲云悠然,在色彩 缤纷中了悟深情挚意”,3】在散文集《迷宫神趣》中不仅有对全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承德 的山水风光、人情世态的描摹,更有对游历的观感,对历史的评说,对美好事物的赞扬,对先 进人物的歌颂,达到了客体与主体的美妙契合,外在与内在完美统一。所以,“他的散文和他 的诗一样,情更深,意更切,笔更锐,境更美”口句。他的散文是以生活的真实做基础,以人格 的真诚为主导,把对历史,社会、人生、生活、自然的深刻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 灵魂与个性的精神血脉,所以才能写出了这样优秀之作。
白鹤龄认为:“散文是美文,不是美在华丽,而是美在心灵。”他以情做墨,袒露心曲,呈现 思想。如《南游散记》,虽说是一篇游记,却也是一曲感人至深心灵交响曲。文中注重写沿途 景观,更注重在写与友人的情谊,景观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所映衬出的人心向度,读来开心 启智,特别是写到一些赏心乐事,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心灵所向,情感所依,不免心悦诚 服,钦佩之至。如《紫塞拾叶》通过写承德山庄河川、奇松采石、草滩花海、杏花红果这些景物 的描写,流泻出“风景这边独好"地由衷赞叹,表现出了对家乡和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再 如《赏月记》开始写他与老伴去离宫赏月,到了园中,寂寥无人,很是落寞;面对圆月,却引不 起兴致,反而觉得怅然所失;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作者道出了老伴此时睹物思人,心系异地的儿孙,此时月圆人不圆,倍觉遗憾之时,作者却生发开来,表达心曲:祖国也在怀念她的儿 女吧?什么时候能到台湾过一次中秋节呢?这两个追问使得意蕴深厚丰富,境界大为提升, 也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白鹤龄认为:“散文是美文,不是美在华丽,而是美在心灵。”他以情做墨,袒露心曲,呈现 思想。如《南游散记》,虽说是一篇游记,却也是一曲感人至深心灵交响曲。文中注重写沿途 景观,更注重在写与友人的情谊,景观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所映衬出的人心向度,读来开心 启智,特别是写到一些赏心乐事,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心灵所向,情感所依,不免心悦诚 服,钦佩之至。如《紫塞拾叶》通过写承德山庄河川、奇松采石、草滩花海、杏花红果这些景物 的描写,流泻出“风景这边独好"地由衷赞叹,表现出了对家乡和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再 如《赏月记》开始写他与老伴去离宫赏月,到了园中,寂寥无人,很是落寞;面对圆月,却引不 起兴致,反而觉得怅然所失;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作者道出了老伴此时睹物思人,心系异地的儿孙,此时月圆人不圆,倍觉遗憾之时,作者却生发开来,表达心曲:祖国也在怀念她的儿 女吧?什么时候能到台湾过一次中秋节呢?这两个追问使得意蕴深厚丰富,境界大为提升, 也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白鹤龄主张写散文应“任真率意”,即以意含的率真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快乐。他在创 作中实践了他的创作主张,使得他的散文“诚朴持重,没有华丽浓艳的辞藻,没有过多的排比 对偶,但是叫人感到亲切自然……他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用自己感觉到的情和景来感染 人” 他的散文无论记事写人、状物写景,都写的朴实真切,生动感人。如《华山道姑》,通 过华山“曹道姑”个人的悲欢荣辱折射出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兴衰荣辱,凸显出了“信仰的力 量是无穷的”这个极具精神含量的题旨。作品通过引起导游小冯对曹道姑的介绍,使得作者 产生了见曹道姑的心情,但却迟迟不得相见。先是在青柯坪遇到杨仙翁,接着在北峰邂逅郑 道姑,后来冒雨赶到镇岳宫,却意外地同曹道姑相会,可谓柳暗花明、曲折生姿,在结尾处卒 章显志写曹道姑怕出事故,不顾年事以高,“天天夜间10多点钟到路口接迷路的游人”,点出 她“除饮食清淡之外,既不清静也不无为”的修好向善的精神境界。这样,在平易自然、简洁 质朴的叙事中,表现了曹道姑的思想修为和人生境界。如《王青天的故事》,就是作者根据当 事人自述和他人口述的方式记录和整理而成的,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一位优秀共产党干部王 克东的形象。再如《迷宫神趣》中将落榜小姑娘和她表姐的形态写得质朴本色,简洁传神,但 却饱含真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周围的山水有了浓浓的情味。
在语言上,白鹤龄善用白描手法,自然洒脱,朴实无华,淡而有味。如《大滩风韵•摸鱼》 中这样写摸鱼的经过:“莽莽大草原,有曲曲弯弯一条小河,闪金亮银,真像碧空中划出的一 条闪电。小河也就两米多宽,在红柳根下漫漫流淌,河沿尚有残冰……当我摸到一条鱼时, 感到很滑溜,似动不动,很老实。因为水太凉,我也急忙甩出去。当我第二次伸进手时,又有 一条鱼游过来,就这样原地不动就甩出十几条……'‘写得既真实生动,又极富乐趣,让人在生 活窘迫的年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和对未来生活所所充满的信心。再如在《迷宫神趣》 写牧场的奶牛:“黑如缎,白似绸,黑白分明,在绿茵茵的草原上迎着朝霞,在吃露珠晶莹的嫩 草……”虽着墨不多,却简洁生动,显得灵动自然,充满生趣。
白鹤龄虽已是年过八旬,却如“晴空一鹤排云之上。站得高,看得淡,潇洒闲逸,一尘不 染”,〔’旳进入了他人生的最佳境界。他以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性格,平实的方式写文、绘画、 交友,进入了人生的最好状态。真可谓:“诗画有道循真谛,野鹤逸然勿作狂。夕阳晩霞情无 限,老骥千里更辉煌。
注释:
【1】 穆一∶《从《读鹤龄》所想到的》,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44 页。【2】 刘章∶《〈读鹤龄〉·序》,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2010 年版,第 1页。
在语言上,白鹤龄善用白描手法,自然洒脱,朴实无华,淡而有味。如《大滩风韵•摸鱼》 中这样写摸鱼的经过:“莽莽大草原,有曲曲弯弯一条小河,闪金亮银,真像碧空中划出的一 条闪电。小河也就两米多宽,在红柳根下漫漫流淌,河沿尚有残冰……当我摸到一条鱼时, 感到很滑溜,似动不动,很老实。因为水太凉,我也急忙甩出去。当我第二次伸进手时,又有 一条鱼游过来,就这样原地不动就甩出十几条……'‘写得既真实生动,又极富乐趣,让人在生 活窘迫的年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和对未来生活所所充满的信心。再如在《迷宫神趣》 写牧场的奶牛:“黑如缎,白似绸,黑白分明,在绿茵茵的草原上迎着朝霞,在吃露珠晶莹的嫩 草……”虽着墨不多,却简洁生动,显得灵动自然,充满生趣。
白鹤龄虽已是年过八旬,却如“晴空一鹤排云之上。站得高,看得淡,潇洒闲逸,一尘不 染”,〔’旳进入了他人生的最佳境界。他以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性格,平实的方式写文、绘画、 交友,进入了人生的最好状态。真可谓:“诗画有道循真谛,野鹤逸然勿作狂。夕阳晩霞情无 限,老骥千里更辉煌。
注释:
【1】 穆一∶《从《读鹤龄》所想到的》,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44 页。【2】 刘章∶《〈读鹤龄〉·序》,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2010 年版,第 1页。
【3】【5】 朱彦华∶《白鹤龄的民间文学情缘》,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版,第92 页,第 94 页。【4】 梁义∶《鹤翔留鸣——白鹤龄主席在承德地区文艺界的二三事》,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版,第 100 页。
【6】 李树伟∶《顺其自然,随意随缘———白鹤龄老师八十诞辰抒怀》,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版,第 113 页。
·品读白鹤龄与〈闲云赋>》,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7】【18】 哈占元∶《天 高意远云鹤闲年版,第 184 页,第 186 页。
【8】 晨光∶《心同野鹤逸 诗俱朝阳情——记白鹤龄先生二三事》,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版,第 107 页。
【9】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73 页。
【10】 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50 页。
【11】 白居易∶《与元九书》,顾学额校点∶《白居易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 960 页。
【12】【16】【17】 戴言∶《朝阳文学史》(节录),香港银河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34 页,第 131页,第131 页。
【13】 姚崇实∶《形象蕴藉 优美动人——白鹤龄诗歌的语言艺术》,香港银河出版社 2010年版,第 175 页。
【14】 刘章∶《真事 真人 真情——读白鹤龄散文印象》,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 年版,第 145 页。
【15】 薛梅∶《缱绻心情淡欲无 恰似闲云不计程——白鹤龄散文集〈闲云赋〉印象》,第 180 页。
【19】 喜容∶《贺白鹤龄兄八十寿辰》,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