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军旅诗人,峭岩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军旅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瞩目。 以致编辑家刘绳这样说:在军旅中“歌词有石祥,情诗看峭岩”。在他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留 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一部部厚重的诗集如他行进的坐标,坚实而美丽,耀眼而辉煌;《星星,母 亲的眼睛》《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的歌》《我的祖国》《放歌井冈山》《爱的双桅帆》《静静的白桦 林》《高尚的人》《遵义诗笔记》等30余部诗集成为他激情的灌注和心血的凝聚,读者耳熟能 详、广为传颂。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文学系主任、政治委员,他言传身教,倾尽心力,用诗之 火炯亮了莘莘学子的心路历程,用沸腾的激情点燃了时代骄子的创作热情。他以诗人特有 的博爱和情怀,以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培养了徐贵祥、石钟山、李鸣生、柳建伟、阎连科、王久 辛、辛茹、康桥等著名的军旅作家和诗人,创造了军旅文学的辉煌业绩。
作为解放军出版社、解放军画报社的副社长、编审,他倾心我军图书出版工作,不遗余 力,弹精竭虑,以最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出好书、出效益、出人才,坚 持理论上的拓进和题材上的拓展,主张摄影与文学联姻,为摄影文学这一命题的出现和完善 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之成为了具有审美质量、文学含量的新的艺术样式,经他创办的一些 栏目,历久不衰,沿用至今。
这样,峭岩不仅成为了全军的骄傲,也成为了家乡人民的荣耀,成为了从滦河边上走出 了一位杰出的诗人、作家、摄影家。
峭岩的成功,有赖于他“深厚的生活、渊博的知识、坚韧的意志”⑴。峭岩1941年12月 出生于唐山市郊区的前仁里村。他的童少年生活是坎坷而又多艰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 他从小就跟着大人颠沛流离、受尽苦难。解放后,虽日子有些好转,又因父母离异,他曾三次 过继给他人,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在别人充分享受花季般的生活的时候,他却苦熬岁月、 苦度人生。他在一首记叙他少年生活的诗中,这样写道:“我从十月的晨露中走来/我从腊月 的寒风中走来/我从布满野羨藜的田野中走来/我从滚烫的沙砾上走来/我没有鞋”;“妈妈改 嫁了 /从村东搬到村西/我和哥哥守着空屋子/凉炕上一头一个哭睡的脸/我没有鞋”;“一个 冷露刺骨的早晨/ 一位泪水满脸的妇人/俯下身子折了一根草棍/量了一双沾满牛粪的脚/我 没有鞋”。这真实地记录了峭岩童年时的凄苦生活。尽管日子艰难,但他对文学充满了向 往。他在读小学时就非常喜欢读文学作品,与文学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除课堂的书本外, 他还千方百计地买几本唐诗和鲁迅的作品,读这些书成为了他最大的享受,唐诗绝美的意境 令他心驰神往,鲁迅小说《故乡》《社戏》中的风土人情使他倍感亲切,《小英雄雨来》中的英雄 气节让他崇敬备至。这些书不仅使他明心启智、赏心悦目,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当作家 的愿望,他试着写了一些诗,其中一首《张老师脸上的疙瘩》被同学在班上朗诵,他的作文《路 遇》被老师当成范文向同学们推荐。从此,他如醉如痴地读文学作品,写日记,抄警句,并试 着往《中国少年报》投稿,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崎岖”,意味着他创作的道路崎岖不平。编 辑亲笔给他回了一封信,使他信心倍增,愈加坚定了当作家的信念。在他读完小学后因无钱 再上中学,只得到一个部队服务社当营业员。虽然没有踏进中学的门槛,但他决心走入文学 之门。在他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后,便买来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名著。下班后,他在宿 舍里如饥似渴地苦读,冥思苦想地创作,他曾将一首反映军民鱼水情的诗歌《夜半洗衣声》投 到《解放军文艺》上,并收到了回信,若干年后,他经过对照笔迹,发现是诗人纪鹏写的,可见 这封信他保存了多么长的时间。从服务社返乡后他求学的念头-直没有减退,他就近在一 所学费比较低廉的岳各庄农业中学就读。教语文的孟老师非常器重他,在文学上点播、指导 他。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也写了许多诗歌,被同学们在晚会上朗读。虽然 日子过得苦苦巴巴的,但他创作的情绪高涨,他经常在月夜下对着月光记日记,在田头铺开 纸张写诗歌。他试着给报社投稿,虽然多次投稿被退,但他创作的激情一点也没有减退,一 直保持到入伍。
1958年12月,峭岩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这时,在他眼前展开的是 一个平坦的康庄大道,是一片灿烂的文学前景。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以外,他把其余的精力 投放到了读书和创作上。他读了大量的马雅可夫斯基、泰戈尔、普希金等外国诗人的诗,也 读了许多现当代名篇,其中军旅诗人李瑛的诗对他影响最大,这不仅仅是军缘关系,还有地 缘关系。李瑛与他是同乡,以致后来他的诗风与李瑛很是接近。在部队,他先从写报道开 始,将一篇《连长理发师》投给《解放军报》,发表以后轰动全团。因创作成就突出,他被调到 团报道组,从此专门从事报道工作,这样他便有了充裕的时间搞创作。后来,他不仅成为了 一个十分出色的报道员,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成绩突出的作家。他的处女作《玉山复员到公 社》发表在1960年3月21日的《天津日报》上,以后他又相继在《天津日报》《天津晚报》《河 北日报》《河北文学》《北京晚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战士》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了许多诗作,以 后在部队里人们逐渐知道了“峭岩”这个名字。至于峭岩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这里边还有 一个小故事。峭岩入伍后,在张家口速成中学读书时遇到了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两个人志 趣相投,都喜欢文学。这个小伙子对峭岩说自己的笔名叫峭石,干脆你就叫峭岩吧,表示咱 俩的关系。峭岩结识峭石感到很荣幸,因为那时峭石已经是全军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回到 部队以后,两个人仍然书信不断,保持往来。后来,部队的一个业余作者来部队告诉峭岩,那 个自称笔名叫峭石的人是一个假峭石,因为真峭石已经是一个年岁不小的老同志。从此,假 峭石便消失了,但因假峭石引发出的“峭岩”却声名鹊起。1965年,他参加了全国青年业余 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当年的北京军区文艺汇演中,他写的话剧《五十大关》引起轰 动,受到了杨成武首长的亲切接见。1968年,峭岩参加了《解放军文艺》组织的写作组到井 冈山搞了半年釆访,写了许多散文和短诗。197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 《放歌井冈山》。以后他陆续出版了短诗集《放歌井冈山》《绿色的诗情》《繁花集》《星星,母亲 的眼睛》《爱的双桅帆》《这颗心,那颗心》《北京,十二月诗》《播种青春》《峭岩情诗70首》《峭 岩诗选》《峭岩短诗选》,长篇政治抒情诗《遵义诗笔记》,长篇叙事诗《高尚的人》《红星与黑 浪》《静静的白桦林》《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仰望》《他们感动了中国》,散文诗集《士兵的情 愫》《幽幽绿地幽幽情》《浪漫军旅》,传记文学《走向燃烧的土地——魏巍传》,散文集《被遗忘 的爱》《走进阿尔卑斯山》等30多部作品1994年10月经总政治部办公厅,接受德国电视台 采访,向国外宣传。在2001年10月在悉尼召开的“第21届世界诗人大会”,峭岩作为中国 唯一的一位军旅诗人而被邀请,由此可见峭岩在中国诗坛的位置。
进入21世纪以后,峭岩的诗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如《遵义诗笔记》就使其政治抒 情诗的写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诗长达5000多行,追忆了红色遵义的光辉历 程,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遵义的巨大变化,表现了对伟大的共产党和革命前辈的无比敬仰之 情。诗人在创作中,将全局与细部、历史与现实、情感与理性、场面与细节、发展与进步都进 行了全新的建构,为红色文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范本。峭岩成功了,成为了军旅诗人的领军 人物,军旅诗也因为有了峭岩而攀援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有人这样评价峭岩的存在意义: “他的存在,至少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种贡献。他从沉闷的生活中,提炼出一种在今人看起 来是幼稚可笑的'纯粹',他能把军人的刚毅与柔情结合起来,在精致婉丽中投射出倔强的诗 魂来,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峭岩成功了。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发表作品以来至今,诗心不老,激情永驻,依旧活跃 在诗坛,成为了诗坛的常青树。这在于他“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向往”,也在于他 对军队和祖国的忠诚,他用生命和激情在践行自己的神圣使命,用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书写讴 歌时代和人民的壮丽诗章。说到了他的成功,应该是理想与勤奋的合成,毅力与心智的结 晶,“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峭岩的理想之根正是深 深地扎在火热的生活中,延伸在战士的心里。他怀着为战士而写,为人民抒情,为崇高者礼 赞,靠勤奋的毅力获得了成功的硕果”,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歌者,一个真正的诗人。
峭岩不仅选择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题材,而且还选择了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题材。如 他的叙事长诗《高尚的人》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一部史诗。对于白求恩伟大的 国际主义精神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毛泽东早在《纪念白求恩》中就已经作了历史定位,而把白 求恩通过诗体形式和文学形象来表现还没有过,峭岩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为了写好白求 恩,他踏上了冀西大地,沿着太行山脉寻访白求恩留下的足迹。他在白求恩的故居前凝望, 在白求恩做手术的小屋前徘徊,在白求恩曾帮助群众碾米的石碾前沉思,在与白求恩接触过 的群众攀谈,在白求恩走过的道路上追踪。他认为:“一个伟大的灵魂,在这里长眠,他的足 下,燃烧着华夏的大地,他的头顶,闪烁着明丽的霞天,诗应该张开喉咙,为一位崇高者礼 赞! ”⑺他边走访,边釆写,采撷了白求恩最具有典型意义和最感人的事迹,作了诗意化的表 现,生动地诠释了白求恩的生命意义。诗中叙写了白求恩不远万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不怕牺牲、以身殉职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永久缅怀和诗人对白求 恩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诗化了白求恩在中国的生命历程,诠解了白求恩精神的伟大意义, 因而也使得此诗作为一种生动的历史存在而有了史诗意识。再如《中国99》是诗人以1999 年新中国50华诞为题材而写就的一部颂歌。他以诗情画意展现了新中国50年的风雨兼程 的辉煌历史,写下了一部新中国50年的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呈现出一部宏大叙事的艺术 气度■诗人的笔触涉及到了 50年中国跃进的历程,从“两弹一星”的研制到科技兴国、西部 开发的重大举措到农村土地承包、企业改制的改革开放的进程,无一不显示出共和国行进的 步履,时代发展的心音。以上这些作品的出现,其积极的诗学意义是不容低估的。诗人以深 刻的历史感怀和敏锐的现实思考,完成了诗意形象的塑造和理想精神的表达,在荡气回肠的 历史追忆和发人深省的现代感怀中,表现出了诗化对象深邃的历史意义和深厚的历史含量, 从而使得这些作品具有了史诗的意识和审美的品位,也为军旅诗的创作开拓出新的审美视 界与阐释空间。
峭岩作为一个时代的歌者,为什么他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这源于他的时代精神。 作为一个军旅诗人,表现时代精神是他的重要使命,也是他诗的精神内蕴。什么是时代精 神?黑格尔给定的答案是: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 共同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体现出 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峭岩用 澎湃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以关注现实和对艺术的尊重态度,始终不渝地挺立在时代的潮 头,讴歌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弘扬主旋律与重大社会事件……又经常以普通士兵的身 份体察生活中闪光的细节",⑶以强烈责任感讴歌战士们的英雄壮举以及由这种伟大实践中 迸发出来的时代精神,呼唤人类灵魂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因而创作出了一首首时代的颂 歌。如同他所说:“时代需要我这个颂歌手,我是诗人,这是诗人的责任”。如他的叙事长诗 《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的歌》不仅仅是抗洪英雄李向群的生命绝唱,也是时代精神的高扬。 在抢险抗洪中,他看到了李向群为了保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与洪水英勇搏斗、不怕牺牲的精 神,认为:"在李向群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的、军队的、时代的强悍与不屈、昂然正气、积极 向上、以国荣为己荣、以国耻为己耻、主动奉献牺牲的高尚品德”,31就是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峭岩深深为李向群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在短短的18天时间里就一挥而就写下了一部 3000多行的长诗,他“以诗的美丽与庄严,以燃烧的诗情和血泪,记下我亲爱的弟兄,记下20 岁美丽的风景”,表现了“黄继光加雷锋”式的“新时代造就的英雄"用生命践行了新的时代精 神。这首长诗,不仅塑造了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进取意识,高尚道德情操,无私的献 身精神的时代楷模,“也反映了军队和人民群众以生命结成的深厚友谊,以及由于军民团结 而形成的无敌的力量,谱写了一支英雄的颂歌和光辉的时代赞歌叩时。
在军旅诗的创作上,峭岩是勤奋而锐意探索的。他在继承发扬军旅诗优良的传统外,在 创作内容和创作手法上都有积极地创新和突破。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大多数军旅 诗还停留在惯常的抒发豪言壮语、表现雄心壮志的时候,因袭传统的创作模式时,峭岩就表 现出了超前的审美观念和创新的自觉意识,“有意识地将爱情和女人进入诗歌主题”,不再一 味地表现军人的“铁血精神",而是“让柔情走进军人们的精神世界”口句。如《达子香笑了》 《树是我,云是他》《你说,不要把我忘掉》《不忘那夜》等。真正代表诗人这方面审美自觉的是 他的两本诗集:《爱的双桅帆》和《这颗心,那颗心》,以及后来的《峭岩情诗70首》和《绿色的 情诗》。峭岩的爱情诗中对爱情的表达有的是“外露”的,如“任你的眼泪再多/也扑不灭燃烧 的情火/任你的哀怨再多/也阻不住情的脚步/任你的诅咒再多/也抵不住信鸽的飞翔/任你 的惆怅再多/也掩不了膨胀的思念”(《我渴望》);有的是内隐的,如“我说,决不把你忘掉/就 是花不红,叶儿凋/我的青春藤/也把你紧紧缠绕/我说,决不把你忘掉/就是水不流/我的爱 之清泉/也为你掀起波涛/我决不把你忘掉/就是天亦荒,地亦老/我的爱之炭火/也为你永远 燃烧”(《你说,不要把我忘掉》)。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借物传情,都显得情感真挚,情意缠 绵。这正如同峭岩所说,诗“不仅可以写现实战场的呐喊,也可以写月下的情思。刚也好,柔 也好,都是属于士兵独有的这是诗人对士兵的理解,这样写出的诗就是更真实,也会更有 艺术生命力。
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包括军旅诗人在写作时,都离不开生命意韵的流露。当然某些诗 人可以偏重于自己的题材选择和艺术情感的表达方式。峭岩最然作为军旅诗人的角色,心 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的诗从生命感悟出发,不但走进天空、大地、荒原、绿野、山川、河 流,更让心灵、情感、生命的意识走进自己诗的世界。他出版的散文诗集《幽幽绿地幽幽情》, 收入“放逐心灵”、“生命意象”等三组散文诗,各个100小节组成,不仅不失哲理的阐释,对生 命存在意义的深度探寻,也有个性表达。这可以视为峭岩诗歌创造的亮点。他创作的“梦幻 系列":《天池梦幻》《吐鲁番梦幻》《圆明园梦幻》《故宫梦幻》《玉渊潭梦幻》《骊山梦幻》等,将 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自然、历史、意绪和对美的体验,都给人以空灵深邃的启示。他的诗对 心灵进行着燃烧式的透视和猛烈的撞击。在《生命散板十四行诗》的系列组诗中,用内心独 白的方式,写了生命的感悟。心灵是敏感的:“像风吹动树叶我的心颤抖成水花",而“从心灵 到心灵的路很长/不是为了什么也是为了什么/说不清的思绪里有说不清的思绪。”但生命是 坚强的:“在世界面前我始终青春勃勃/用年轻的眼光去抚摸苍白与孱弱/用爱心的博大去包 容天下难容之事。”“岁月可以染白童发也可令青山荒芜/都不能令我的灵魂匍匐在貌似的伟 岸。”这在世事多难岁月中的对自我生命的表达,让人产生许多遐想。这组诗中有许多精彩 的哲语,很是让人咀嚼玩味。如:“春天播种的希望不是希望/一切罪孽也许从善良开始。” “人类之外的行为诞生神话/神话变成真实也许就是灾难。”“守住金山银山总有终日/而真情 则任地老天荒。”等等,都充满了生命哲理的意义,且意味深长。这是思想和艺术的完美表 达。从总体上来讲,峭岩的爱情诗是“含蓄、内蕴、自制、温柔、敦厚,如煦煦和风,熨帖人们的 心灵,如潇潇夜雨,唤起人们对脉脉温情的惆怅中的追忆和向往。可以说,峭岩是从爱情的 侧面,给他们那一代人叙写心灵的自传的”“他把军人的刚毅与柔情结合起来,在精致 婉丽中透射出倔强的诗魂,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心句
峭岩对军旅诗的另一个贡献是摄影诗。他的摄影诗是诗与影的契合,真与美的融合,情 与物的结合,他的摄影诗升华了照片的意境,扩大了内涵,增加了美感。如他与摄影家唐俊 义合作的《中国西部摄影诗》就被刘白羽称为“一部充满人生与自然美的书在这部书中, “诗人尽情礼赞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深沉地诉说着对人生的体验,以及娓娓倾听着诗人的 衷情,激起读者无限的情思遐想”如诗人面对古老陈旧的水车永不停歇的勤劳而思绪 万千,写出了《古老的传说》。该诗通过具体的车轮物象而转化到历史的车轮意象,从现实的 存在延伸到哲理的命题,把普通的思绪升华为人生的意义,因而显得意境高远,意蕴深厚,耐 人寻味,引人深思:“一个古老的传说/转动在/宇宙的天庭/它从远古驶来/它从鲁班的斧下 走来/轧轧声/碾过/一代又一代/停在毡房前/和现代人/相亲相爱/它依旧勤劳/不停地转动 着躯体/声音嘶哑/解释着/ 一个简单/又简单的道理/只要转动/就有美的发现/只要歌唱/就 有舒心的歌曲/就这样/它在哲学命题里永远驾起/历史的车轮/今天依然驾起/不再运载/岁 月的苦难/却旋转笨重的身躯/为我们/打捞甘甜/为我们/生生不息”(《古老的传说》)。可以 说,这已经不是一般摄影诗,而是饱含历史和人生意义的哲理诗,“极具文化韵味的理念与精 神,使人在领略美的意境和享受的同时,悟到一种启迪和昭示” 峭岩的摄影诗不仅表现 对历史和自然题材的刻画上,也表现在对一些生活细部的描绘上。如他在反映女气象兵生 活的专题照片上配写了一首叫作《望穿那云涛阵雨》的诗中,这样写道:“一颗颗洁白洁白的 心灵/ 一双双闪亮闪亮的眼神/嫁给了,嫁给了北国冷酷的岁月/嫁给了,嫁给了气象迷人的 英俊/因为太爱云了 /梦里也驾云飞飘如仙降临/因为太爱雨了/日记浸满水的美意水的清 新”。此诗写得清新美丽,生动地表现了女气象兵们用“洁白洁白的心灵"和“闪亮闪亮的眼 神”全神贯注地忘我的工作,以及“梦里也驾云飞飘”的一心献身祖国的气象事业无怨无悔的 工作精神。它在给人美感的同时,也给人一种精神的鼓舞。
在摄影诗的贡献上,峭岩起步较早,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在《解放军画报》工作的十 八年中,利用画报这个阵地,把摄影诗这一体裁的优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几乎在每一 期画报上都会有峭岩的摄影诗,有很多读者是通过摄影诗认识峭岩的。峭岩的论摄影诗的 文章连续刊登在报刊上,表达了他对“诗画配”的卓越见地。这其中不能不说他与摄影家邵 华将军的“影诗合作在建国50周年前夕,邵华将军拟出版一部《我的祖国》大型画册,但 苦于身边没有诗人配诗。于是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几位,每人送她三张照片的配诗,最终她 选定了峭岩。这是因为邵华将军看了《树,在另一个世界里》的配诗而被深深打动的。诗是 这样写道:“腐烂的是没有灵魂的枯枝败叶/腐烂的是没有功德的行尸走肉/有生命的是不会 腐烂的,哪怕倒下/它生,郁郁葱葱轰轰烈烈/它死,静美如画坦然神圣/树,在另一个世界里, 又撑起一片天空。”看了这首诗后,邵华将军称赞说:“果然出手不凡! ”这部《我的祖国》摄影 画册共收进200多首配诗,被人们成为“合璧之作”。这个“诗画”展览曾在几个大城市巡展, 观众不仅欣赏到了邵华将军的高超的摄影,也记住了峭岩的美妙的诗句。画册出版后,轰动 了摄影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摄影报》都发表了评介文章,给予 了高度的评价,画册还荣获了“冰心摄影文学创作奖”。自此以后,邵华将军与峭岩合作,相 继岀版了《荷韵》《菊魂》摄影诗画册。每本都有百多幅神态各异的荷、菊,有百多首表现荷、 菊的诗。其难度之大、艺术之绝,是一般诗人难以为之的,可是峭岩完成了。峭岩以他高超 的诗艺、厚重的人生体验,为我们建构了一座五彩缤纷的艺术宫殿,并对摄影诗这一体裁进 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大力的发扬。
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写作,峭岩创造了显著的诗歌成就。他的诗是“发自心灵的吟唱", 是“对生活对生命的礼赞"3】。峭岩以他的诗人形象和他的诗歌作品,“在一定的深度上向 世人昭示着一种飞翔的姿态和生命的尊严,展示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诗歌前瞻和所向披靡的 诗性张扬”,由于他“诗性品格的形成臻于某种至高无上的完美境界的悄然融入”,興】也使得 他的诗歌形成了雄浑恢阔、澎湃昂扬的风格,在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中国当代诗坛确立了 自己的独特位置。当然,“峭岩固然不是一座高不可及的巅峰,但他所拥有的诗歌高度,却足 以有理由让我们去不断地攀登”,⑵]永远地伫望。
注释:
【1】【12】 《从绿色中找到了自己——诗人峭岩接受德国电视台记者采访》,《解放军艺术学院报》1994 年第1期。
【2】【14】 兰草∶《生命的绿叶——峭岩诗美谈》,《解放军生活》1995 年 5 月。
【3】 成贵民∶《理想·勤奋·成功——访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峭岩》,《唐山劳动日报》1986年3月 23 日。
【4】 兰草∶《德国电视台记者慕名来访诗人峭岩》,《文艺报》1994 年 4 月9日。
【5】 《峭岩散文诗茶座》,见胡世宗、白鸥等编选∶《峭岩研究专集》,香港银河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 页。
【6】 胡世宗∶《他把镜头对准跃动的人生——峭岩印象》,见胡世宗、白鸥等编选∶《峭岩研究专集》,香港银河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3 页。
【7】 白鸥∶《挎相机的诗人——访〈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峭岩》,《文学报》1986年 2 13 日。
【8】【21】 绿岛∶《攀登峭岩——著名诗人峭岩访谈录》,《西北军事文学》2004 年第 2 期。【9】 峭岩∶《答记者问∶我为什么写李向群?》,《军营文化天地》199年 12 月。
【10】 柯原∶《壮美的军人画卷——评峭岩的叙事长诗(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的歌>》,《中国人事报》1999 年 11 月 19日。
【11】 康平∶《夏访峭岩》,见胡世宗、白鸥等编选∶《峭岩研究专集》,香港银河出版社,2006年版,第 66 页。
【13】 白鸥∶《峭岩寻找白求恩的足迹》,见胡世宗、白鸥等编选∶《峭岩研究专集》,香港银河出版社,2006 年版,第131—132 页。
【15】 张志忠∶《诗神与爱神——〈爱的双桅帆〉简评》,《文艺报》1992年 5月 2日。【16】 牧歌∶《从诗情中汲取力量——读峭岩先生新著<他们感动了中国>》,《新国风》2010
年1期。
【17】 李瑛∶《生活的馈赠——〈中国西部摄影诗〉读后》,《人民日报》1990 年5月4日。【18】 远帆∶《富有魅力的诗与影——评〈中国西部摄影诗〉》,《中国文化报》1990 年 4月 15 日。
【19】 陈先义∶《发自心灵的吟唱——读峭岩诗集〈浪漫军旅〉》,见胡世宗、白鸥等编选∶《峭岩研究专集》,香港银河出版社,206 年版,第 112—115 页。
【20】 绿岛∶《崇高而又圣洁的诗性张扬——解读诗人峭岩和他的诗集<他们感动了中国〉》《新国风》2010 年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