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战士人民的诗人 ——郭小川诗歌论
        郭小川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曾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他的诗歌 被人们传唱至今,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留下了 辉煌的篇章。
        郭小川1919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原热河省)丰宁县凤山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 曾担任丰宁县教育局长兼小学校长。在父母的钟爱和细心的教诲下,他从三岁便开始识字 并习读古诗文,七岁入小学,八岁开始学写对联,九岁又念私塾,十岁左右就能写一笔好字。 他喜读诗文,尤喜诗歌,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诗经》中的许多篇目,对当时作诗的 工具书《清韵集》也谙熟于心,对平仄规律掌握得相当准确。儿时的传统教育,不仅为他打下 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对他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1933年春,日寇进攻热河, 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因付不起学费,他只好冒名考取了官费的北平蒙藏学校。 1934年春,他以郭恩大名考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1935年夏,考入该校高级师范班。1936 年秋,考入东北大学工学院补习班。郭小川从1935年冬就开始投身抗日救亡学生运动,还 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领导的“文艺青年联合会”活动,并且开始学习写 作,写下了《女性的豪歌》《夏》等抗日救亡的作品,发表在抗日救亡的报刊上,发出了“我们要 呐喊/我们要诉说/我们要战斗/我们要改革”(《女性的豪歌》)的呼声。1937年“七七”事变 后,郭小川由“民先”安排离开北平到达太原,同年9月20日报名参加八路军,被分配到120 师359旅o 1937年11月7日,郭小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359旅,郭小川生活了三年零三 个月的时间。前两年在山西,他随旅政治部的“奋斗剧社”到前线演出、宣传,并担任过宣传 员、宣传干事、连指导员、教导营的政治辅导员和政治委员。1939年秋,他随359奉命回到陕 北绥德地区,担任司令部的机要秘书,主要是协助旅长兼政委王震工作。此时的王震对郭小 川的影响很大,在他后来的诗篇《将军三部曲》中,他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大战前夜 的将军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将军的镇定、从容和他的诗情与风趣。这一时期他写了很多诗 作,如《濾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疯夫人》《我与枪》《我们歌唱黄河》《骆驼商人挽歌》《热河曲》 等。在这些诗中深刻地表现了复仇与反侵略的主题,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与斗志。如:“来 呀,/你们这和强盗厮杀的战士们,/和浪涛搏斗的水手们,/和土地拼命的农民们,/大胆地跳 上舞台! /我们唱出黄河的愤怒,/唱出黄河的悲哀,/我们的歌声/不叫敌人过黄河!”(《我们 歌唱黄河》)在一次战斗后,郭小川获得了一支日本钢笔,上面刻有“小川一郎”的字样。由于 他对这支笔珍爱有加,故开始使用笔名“郭小川在359旅,郭小川多次请求去延安学习, 但却因过不了封锁线而未能成行。给王震当秘书后他又反复申请,直到萧三在王震面前几 次赞扬郭小川有“文学才能”,王震才同意他去延安。1940年底,郭小川来到延安,先后进入 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三部等单位学习,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在这里,郭小川系统 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研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文艺理论 书籍和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安娜•卡列尼娜》《被开垦的处女地》《欧根•奥涅金》等,并 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尽管有这些多的学习和运动,郭小川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笔,以极大的 兴趣搜集陕北民歌。他不仅采录民歌,还学会了唱腔。每次开碰头会,他总要唱几首新采的 民歌。为了搜集创作素材,他还釆访了许多冀中干部,记下了大量的笔记。根据采访所得, 他创作了一组《冀中故事诗》,并写了一些短诗,如《一个声音》《草鞋》《晨歌》《毛泽东之歌》 等,•以及散文《生命的颂歌》。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指示,郭小川于1945年8月16 日离开延安,奉命北上,回到自己的家乡丰宁县,担任该县的第一任共产党县长,领导全县人 民展开对敌斗争。在这期间,郭小川无暇写诗,他只是利用战斗的间隙记录素材,创作了短 篇小说《端午节》《祝福》,并开始了长篇小说《潮河川的浪纹》第一部《变乱》的写作,洋洋洒洒 地写了 13章共7万字。1948年,郭小川进入新闻和宣传领域工作,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 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后,郭小川与报社部分人员 随军进关,组建《天津日报》,并担任编委兼编辑部主任,分管文学副刊。后来离津南下,1949 年6月来到武汉,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后兼文艺处处长。从1950年8 月30日,郭小川和好友张铁夫、陈笑雨开始在《长江日报》上开辟“思想杂谈”专栏,起名“马 铁丁",开始发表短文,“写下长江日报辉煌一页在武汉的这几年,由于工作繁忙,他几乎 没有写诗,只是把早年写得6首诗集合成诗集《平原老人》,在1950年2月出版,这是他的第 一本诗集。1953年3月,郭小川调中宣部理论宣传处任副处长,1954年5月起又兼任文艺 处副处长,主管电影工作,从此进入“文艺战线气1955年10月,郭小川调中国作家协会,在 此工作近七年,历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
        郭小川转到文艺战线以后,立即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为新中国的 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放声歌唱。他的第一首政治抒情诗《投入火热的斗争》,就是他 献给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这首诗以磅礴气势、高涨的热情唱出了时代 的强音。随后在1955和1956年期间,他先后写下《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在社会 主义高潮中》《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等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组诗,创作进入了爆发期。 诗人在回忆这个时期的创作时这样说过:“当我因为走上文艺岗位而重新写作的时候……社 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号召已经响彻云霄,我情不自禁地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 姿态,写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简直就像抗日战争时期在乡村的上墙书写动员标语一样 ……我愿意让这支笔蘸满了战斗由于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 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 推动历史前进。热情,帮助我们的读者,首先是青年读者生长革命的意志,勇敢地'投入火热 的斗争这些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充满了昂扬向上的革命朝气与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执着的理想追求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并且在诗歌语言上也是铿锵有 力、抑扬顿挫,充满了美韵和动感,像战鼓像号角奏出了激昂的旋律,催人奋进。
        郭小川在诗歌创作中注意不断地从题材的开拓、思想内容的深化上,以及艺术形式的创 造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1957至1959年间,他先后创作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 《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严厉的爱》和《望星空》。在这些诗作中,诗人逐渐克服了用鼓 动性的政治语言去激动读者的直露式的抒情方式,而是从火热的生活中去提炼那种“不同凡 响的、光灿灿的晶体”,并通过巧妙而奇异的构思表现出来,给人以长久的回味和深思。这些 诗作不仅对诗人自己的创作而且对我国当代诗歌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推进。郭小川这 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充分显示出“他开拓思想境界,独立地观察、思考生活的趋势”⑵。但诗 人的这种探索精神及其实践却遭到了无端地指责,《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望星空》以 及当时尚未出版的《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都被批评为“思想感情不健康”,这种不公正的 批评使得诗人的“创作道路发生了极大的转向”,“从此以后,他几乎唱赞歌"⑶。
        I960年郭小川辞去了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的职务和《诗刊》编委的职务,1962年,他离 开作协调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虽然政治环境不如意,但在创作上郭 小川却进入了又一个高发期,诗歌从思想到艺术上日臻成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郭小川 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接触了各个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的不同人物,根据自己对不同工作岗 位的观察和体验,写下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林区三唱》《西出阳光》《昆仑行》《甘蔗林一 青纱帐》《秋歌》《春歌》《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他这个时期的诗歌,既 保持了原有的激昂慷慨,又平添了汪洋恣肆的气势,以深刻新奇的主题思想、对现实生活的 独特思考与见解,强烈地传达了时代的前进精神。这批诗歌富有时代的战斗精神,讴歌火热 的生活,颂扬劳动者的崇高品格,而且特别注重美的开掘及诗歌形式的创新。可以说,这些 诗表明郭小川的诗歌创作跃上了新的高峰,标志着郭小川的诗歌创作进入思想和艺术上全 面成熟的时期。”山
        在十年动乱期间,郭小川遭受了林彪、“四人帮”对他的无情打击、诬陷迫害,但他始终是 不屈从、不妥协,并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即使在歌喉被紧紧扼住的时候,他还握着自己 的笔,以刚直不阿的气概表达了革命战士不畏权势、不畏强暴的信念与誓言:“是战士,决不 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1970年,他随中国作家协会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锻 炼。1974年底,他从咸宁“五七”干校转移到天津静海县干校,并创作了他晚年最辉煌的诗 作《团泊洼的秋天》和《秋歌》。1976年10月因意外引起的火灾不幸逝世,终年五十七周岁。
        郭小川是诗人,更是战士,“是我们党、我国人民的好儿子”。⑴几十年的革命经历、生活 道路和创作生涯,赋予了他既有战士的性格,也有诗人的气质;既有与时代共鸣的纵情歌唱, 又流露出诗人在特定年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但这一切都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真实声音,因此 而享有“战士诗人''的美誉。冯牧认为,郭小川“是一个兼有革命战士和革命诗人的两种气 质,而且把它们融合得如此紧密的真诚坦荡的人”⑹。我们可以看到,在诗人和战士这两重 身份面前,他首先是一个真正的战士,然后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的。他曾这样讲:“诗人首先 是战士,要纵观整个时代,眼光应敏锐,唤起人们斗争。”在他的诗歌中充分表现出了一个革 命战士的威武不屈的性格,昂扬奔放的情感,严于律己的思想境界,勇敢迎接挑战的生活姿 态和开阔胸怀……所以,他的诗既是“颂歌",也是战歌。因此,贺敬之评价郭小川的诗是从 “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郭小川曾这样表达 自己的人生指向:''我们讨厌/那种看风转舵的船手,他心中没有方向盘/只懂得/跟在人家的 屁股后,/不,我们宁愿做个萤火虫/永远永远/朝着光明的去处走,/即使在前进的途中/焚身 葬骨/也唱着高歌不回头这光灿灿的诗句,恰好成了诗人光辉一生的写照。
        郭小川的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的开拓还是形式的探索方面,都为当代诗歌的发展做出 了积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鲜明的时代色彩,深刻的哲理内涵、真挚的革 命激情、多样的表现形式。
        鲜明的时代色彩。郭小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颂歌时代和政治抒情诗创作的最具代 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既是时代的颂歌,也是时代的投影。郭小川的诗歌精神充满了时代 精神,时代精神就是郭小川诗歌的内核。“郭小川是在中国革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诗人。他 的修养与气质均与这个他视为神圣的事业有关。他对中国革命的倾心和真诚,已经成为他 诗歌的灵魂”。“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对于他所生活时代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情感经历,他的 诗也因而成为那一时代的体现者作为一个革命战士,郭小川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 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为之放声歌唱。他总是努力使自己的诗歌成为时代的战鼓 和号角,用时代的声音鼓舞和激发人民积极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洪流中。他曾多次说过:“要思考我们这个时代,要体现时代精神”,要努力使自己的歌喉“发 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来”。他的诗与时代脉动合拍,与时代精神契合;他的诗是时代的话语, 时代的呐喊,高亢激昂,催人向前。如在《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把家乡建设成天 堂》《在社会主义高潮中》《人民万岁》《让生活更美好吧》《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的组诗中,就 充满了他对新中国公民的高度赞美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烈欢呼。他以饱满的热情,召唤 青年公民,“勇敢地,投入火热的斗争”,“走在时代的前哨”,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主义社会主 义建设高潮的到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天堂;他鼓励青年们在困难面前高昂“英雄的意 志”,让“青春的火光”在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事业里燃烧。在他的诗中强烈地传达了他所处 时代的精神,即使在短小的抒情诗中也都表现出对时代感的强烈追求。“正因为郭小川努力 深入和熟悉火热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在政治上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思想上同群众连成一 片,在生活上投入革命的激流,就使得他具有一个革命者、建设者的主人翁的姿态,使自己隐 伏于胸中的战士情感与澎湃的社会主义潮流一拍即合、一触即发,使自己的歌声同我们伟大 时代的进军步伐一道前行,成为我们阶级和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団如果我们按着时代的发 展纵观他的作品,使人感到既是在读诗,又看到了时代发展的历程。从《我们歌唱黄河》《投 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厦门风姿》《甘蔗林一青纱帐》《秋歌》《祝酒歌》《西出阳关》《昆 仑行》《团泊洼的秋天》《痛悼敬爱的周总理》等诗歌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了时代的发展和变 化。郭小川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所热爱的祖国。当然我们还要看到, 作为战士诗人的郭小川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对他所亲历的现实生活以及特定的时代精神 的独特把握,和同时代的诗人相比,还在于他具有更大的超越性。在那个思想和艺术都推行 标准化的特殊时代,郭小川保持了诗人最可贵的独立精神。在统一的意志和理念受到推崇 的年代里,进行独立的思考并通过独特的艺术予以表达的创造性劳动,其所要付出的代价, 是后人难以想象的”⑴。这样,就使得郭小川在那个年代里,堪称是一位能发出正确声音的 时代的歌者,也是精神的强者。
1.         深刻的哲理内涵。郭小川善将对人生、对社会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理解凝炼为哲理性 主题,这使他的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可以说,郭小川写诗的时候不纯粹是以诗人的 眼光来看待生活,同时也是以政论家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正因为如此,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非常深刻,反映到诗里就常常有一些含有精辟哲理的诗句像火花闪耀着光辉。他在50年代 写的名满全国的组诗《致青年公民》以至'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诗集《昆仑行》中的 一些诗,立意构思都充满了哲理,给人以很大启迪。然而,郭小川的诗又不是一般的哲理诗, 不像一般哲人所发的警句,而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诗句。”™ 他诗中的一些哲理性警句,不仅对于表现诗意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是革命者立身处世 的格言。如“斗争/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投入火热的斗争》)。“是战士, 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面对刀丛”(《秋歌》)。尤其 是他的《望星空》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内涵的长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个体的生命体验出发, 深刻思考了人生与宇宙、人生与社会、现实与历史诸多问题,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博大襟怀 和坚定信念。诗的前两章表现了战斗者“我”面对浩瀚星空的瞩望中所展开的对人生、宇宙 的深沉的思考:“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 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后两章则转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歌颂和抒发投 身这伟大事业无比自豪之感:“当我怀着自豪的感情,/再向星空瞭望,/我的身子,/充溢着非 凡的力量”,“我们要把广漠的穹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我们要在地球与星空之间/ 修建一条走廊,/把大地上的楼台殿阁,/移往辽阔的天堂。/我们要在无限的高空,/架起一 座桥梁,/把人间的山珍海味/送往迢遥的上苍。”在这首诗中“既显出了对现实社会风貌的客 观描绘,也显出了对宇宙生态的灵性感悟,更显出了新生民族革命人生的浪漫豪情”,同时, 也表现了“人(革命者)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思索、把握和追求,达到了当代文学 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度,,[,1]0诗人明志言理从不空泛,而多是托物咏志、寓理于物。他善于把 政治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概念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如《乡村大道》就是通过 描绘乡村大道的长远而又曲折、宽广而又坎坷,来喻示人生道路既是曲折坎坷、又是长远宽 阔的人生哲理。再如《甘蔗林一青纱帐》,诗人通过感情的金线和丰富的想象把南方的“甘蔗 林”和北方的“青纱帐”两幅画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它们以壮美的象征意义和理想光 辉,使之具有深刻意义和深刻思想。
2,         真挚的革命激情。郭小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颂歌时代和政治抒情诗创作的最具代 表性的诗人”。他的诗饱含着对于伟大的党和祖国,伟大的革命事业,伟大的人民军队真诚 和挚爱的感情。无论是欢呼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他的诗都洋 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是他的诗灵魂所在。他认为,我们“处在一个意气风发、精神振奋的 前所未有的时代。”因而这个时代的诗歌要“造成一种雄浑而壮丽的气势,一种高昂的调子”。 如在《致大海》中表现了“我”投身于大海,与大海融为一体,创造辉煌人生的情感:“我要像海 燕那样/吸取你身上的乳汁/去哺养那比海更深广的苍穹;/我要像朝霞那样/去你的怀抱中 沐浴;/而又以自己的血液/把海水染得通红”。这是何等襟怀和气魄,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 战士献身革命事业、积极融入时代潮流的情怀,以及获得与历史相融的灿烂人生和实现人生 价值的自豪感。在《向困难进军》中充满了新中国的建设者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不仅用言词/而且用行动/说明我 们是真正的公民! /在我们的祖国中/困难减一分/幸福就增长几寸,/困难的背后/伟大的社 会主义世界/正向我们飞奔”。诗人运用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召唤和鼓励 青年建设美好新中国,抒发了“向困难进军”,积极“投入火热的斗争”的豪情壮志。在《秋歌》 中,洋溢着中国人民战胜三年的严重困难后欢欣鼓舞,满怀信心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喜庆 之情:“看呀看,近处的村镇、远处的边关,/处处哟,都是红旗一片、凯歌一片。//看呀看,近 处的田野、远处的高原,/处处哟,都是黄金一片、笑声一片。”在这诗化秋景中,表现了诗人对 大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无限欢歌和无穷乐趣。诗人抒情向来不是直露的宣泄,而多是 借景抒情,将情蕴于美好的形象之中。如在《团泊洼的秋天》中,诗人把对团泊洼的热爱之情 包蕴在团泊洼秋天的恬静之中,把团泊洼的秋景中写得活灵活现、美丽如画,把团泊洼的秋 天写得“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表现出了诗人对团泊洼秋天景色的深深爱恋,淋漓尽致地 抒发出了一个革命战士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多样的表现形式。郭小川对诗歌语言和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中外诗歌资源进行 艺术整合和创造。他说:“我在努力尝试多种体裁,这就可以证明我不想拘泥于一种,也不想 为体裁而体裁。民歌体、新格律体、自由体、半自由体、楼梯式以及其他各种体,只要能够有 助于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又有什么可怕呢?"皿」郭小川创作的过程,也是对诗歌形式不断 探索与追求的过程。在当代诗人中,郭小川创造的诗歌语体和艺术形式是最为多种多样和 多姿多彩的。这不仅形成了郭小川灵活多样的诗体形式,也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 诗体形式,为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首先是他对中国诗歌形式继承借 鉴,创造了新“民歌体”。郭小川努力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则取鲜活生动的口语入诗,多样化 地运用民歌的表现手法,釆用民歌的句式和结构,灵活巧妙地运用富有成效的比兴、重叠、序 列、对答等,进一步拓展了“民歌体”诗歌,使其“民歌体”诗较之传统的形式更加圆熟自然。 如《三户贫农的决心》《林区三唱》等,尤其是《祝酒歌》写得豪放自然:“三伏天下雨哟,/雷对 雷,/朱仙镇交战哟,/锤对锤;/今儿晚上哟,/咱们杯对杯! //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 话,/万言不赘;/今儿晚上啊,/咱这是瑞雪丰年祝捷的会!"这就像战友在酒席宴间的充满深 情的对话,酒酣意浓,感人肺腑。其次是他从古典诗歌和辞赋中寻求营养,创造了“新辞赋 体“这种诗体继承了中国辞赋中的铺陈、排比、重叠、对偶等表现手法,跟新的思想内容及 现代汉语词汇熔于一炉;诗行集短为长,采用半逗律,顿数整齐,气势一贯,节奏鲜明;句中使 用关联词,有助于繁复曲折思想感情的表达,诗中的语气词造成旋律的起伏,呈现一唱三叹 的情感;行行入韵,一韵到底,增强了诗的整体感。” 口旳如《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一 青纱帐》等一批脍炙人口之作都使用了这一诗体,充分显示了“新辞赋体,,的大开大合、气势 磅礴而又灵活多变、舒卷自如的长处,表现出抑扬顿挫的旋律和汪洋恣肆之美。如:“南方的 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呵,北 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 地布满浓荫,/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呵,也一 地鸣奏嚏亮的琴音〃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 一样地脉脉情深,/那载着阳光的露珠呵,也一样地照亮大地的清晨”(《甘蔗林一青纱帐》)。 这是郭小川对中国新诗形式的一大贡献,如同冯牧在《郭小川诗选》的《代序》中指出:“他从 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吸取营养,创造了一种雄浑有力的诗体。 这种体裁,经过诗人长期 实践和运用,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征的风格,在我国诗歌创作上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5」再次他学习新诗,创造了“半自由、半格律式"(如《白雪的赞歌》等),自由体(《将军三 部曲》等),信天游形式(《秋歌》等)等诗体形式。除此,他还借鉴外国诗歌的经验,丰富诗歌 体式。如他成功借鉴了马雅可夫斯基创造的“楼梯诗”形式。对此,他从不是简单地照搬和 模仿,而是根据汉语的规律与特点予以改造,洋为中用,创造了适合中国人阅读习惯“楼梯 式''的诗体形式,如向《向困难进军一再致青年公民》等诗歌:“骏马/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 有时却不敢越过/湍急的河流;/大雁/在春天爱唱豪迈的进行曲,/一到严厉的冬天/歌声里 就满含着哀愁;/公民们! /你们/在祖国的热烘烘的胸脯上长大/会不会/在困难面前低下了 头? /不会的,/我信任你们/甚至超过我自己,/不过/我要问一问/你们做好了准备没有? / 我/比你们年长几岁/而且光荣地成了你们的朋友,/禁不住/要把你们的心/带回到那变乱的 年头。”诗人激情澎湃,巧妙设问,启人思索,富有气势。这种“楼梯式”的形式,巧妙融合了汉 语的特点,使诗的语言节奏外化为诗行,语调抑扬顿挫,抒情自然亲切。由于诗人的锐意探 索方式而形成了自由开放、潇洒自如、任情所致、不拘一格、恣肆奔放的“郭小川体”的诗体特 点,从而显示了诗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3.         郭小川在诗歌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攀援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思想和艺术的高峰, 因而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大我”与“小我”的统一。一切取得卓著成就的诗人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 创作,从而表现人民的意愿、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大我”与“小我”的统一。但这并不否定 个性化的诗情体验,因为如果“一味捕捉'大我'的人便会丢掉感人的艺术个性;只热衷于'小 我'的人便会忘记时代的使命。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诗人,在抒个人之情和抒人民之情的辩 证统一中,在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与诗人内心世界丰富性的辩证统一中,发挥诗歌的巨大鼓舞 力量和美感力量。'心幻郭小川诗中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竭力将个体主体性与人民主体性、“小 我”与“大我”完美地统一起来,但有时也表现出“小我”与“大我”的冲突,表现出了诗人对个 体生命与时代交融之间的矛盾与痛苦。如《白雪的赞歌》中的“人民群众的海洋的大波/一下 子就把我自己吞没”,“在这妇女群中也有一个我/我总是跟她们一起焦急和欢乐”的感伤。 此时的“我"的个体性已经淡化在“大我”的群体性之中。这是因为,在“在郭小川的身上,作 为战士的身份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气质是二重组合在一起的,一方面他是革命队伍中'一 名小小的兵将',另一方面又是情感丰富的知识分子。前者使他融入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 '大我'之中,后者又常常使他以'小我'的身份惆怅和反省„如他在《致青年公民》,怀着 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以“我”为抒情人称,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呼应时代 的召唤,投入火热的斗争,为建设祖国的山河做出积极的贡献,但诗人的个性表露并不鲜明, 基本是将个体感受消融到时代的情绪中。后来,随着创作的进一步深入,他才真正认识到了 “小我”与“大我”要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互相依靠。如在《致大海》他大胆坦露自己襟怀,表达 了“我要像朝霞那样/去你的怀抱中沐浴;/而又以自己的血液/……把海水染得通红”,以获 得大海般“灿烂的人生”。在《秋歌》中,诗人强烈地抒发了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情怀和“继续革 命”永向前的战斗豪情:“人民的乳汁哺育我长大,党的双手抚养我成人;/不是让我虚度年 华,而是要我参加伟大的斗争”。“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要革命,决不能 止步不前,哪怕面对刀丛。”这些诗都实现了“小我”与“大我”完美的统一,做到了人民主体性与个人主体性的有机结合。
        第二,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郭小川一贯强调写诗要做到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并 将此完美融合。他主张诗要有倾向性,用马列主义真理去教育人、鼓舞人,用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对现实生活进行尽可能透彻地剖析和探究。他认为:“对于一个诗 作者说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思考这个时代”,去“深思革命的发展,对于时代所提出的重大 问题不息地去寻求答案”,“要纵观整个时代,眼光应敏锐,唤起人们斗争气因此他总是能坚 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时代生活的广阔视野中选取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并努力通 过自己的艺术创造,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使人 民感奋起来,共同推动历史的前进。所以在他的诗中充满了鲜明时代感和政治倾向性。从 他早期的《我们歌唱黄河》《平原老人》,到中期的《致青年公民》《投入火热的斗争》《鹏程万 里》《向困难进军》《保卫我们的党》《春暖花开》《厦门风姿》《甘蔗林一青纱帐》《秋歌》《祝酒 歌》《西出阳关》《昆仑行》《春歌》,再到后期的《团泊洼的秋天》《痛悼敬爱的周总理》……无一 不显示出诗人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他把自己的政治热情和艺术才能,全部献给了 自己所生活的激情岁月。但他深知那些具有时代精神和政治倾向性诗作,必须深深植根于 现实生活的丰沃土壤中,这样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诗性:“我们的文学应当去发掘我们的伟 大的人民的心灵之美,从而把这心灵的'火焰山'煽得更旺盛。我们的人民是勤奋而聪敏的, 朴质又乐观的,朝气勃勃又善于思考的。现在,又处于一个意气风发、精神振奋的前所未有 的时代,党的思想力量和社会主义精神已经掌握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诗作者可以从这里得 到无穷的启发,并且真正能够像普罗米修斯那样从这里取得了圣火,然后赋予高度的热力还 给人民。这样,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深心,他们读了,不止发生暂短的激动,而且引起长久的 深思。这里,核心问题是思想。而这所谓思想,不是现成的流行的政治语言的翻版,而应当 是作者的创见o,,[17]他认为,诗毕竟是诗,“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 民群众的生活的海洋,但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叫。因 此,他的诗歌都是对生活,多是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表达。这如同贺敬之 所说:“作为社会主义的新诗歌,郭小川向它提供的足以表明其根本特征的那些具有本质意 义的东西,这就是:诗,必须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事业。按照诗的规律来写和按照人民利 益来写相一致。诗人的'自我,跟阶级、跟人民的'大我,相结合。'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 诗人和战士的统一。”3】
        第三,抒情主人公形象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在郭小川的诗中大多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 形象,通常总是以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出现,如《致青年公民》《林区三唱》《投人火热的斗 争》《甘蔗林一青纱帐》《秋歌》等,即使不用“我”来传达也同样表现出了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 的挚爱之情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始终是一个革命者。在他的诗 中,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的表达常常不是通过客观现象的描述,而是通过对一个革命者精神 境界、感情状态的揭示,通过思考和探索革命者的生活哲学、人格情操直接显示的”"们。如 《望星空》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我面对宇宙星空时真实的心灵独语和对自身生命、意义、命 运的思考和理解,也歌颂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 代主题。这首诗既是诗人献给时代“颂歌",也是诗人对时代潮流的一种认同,同时也彰显出 了诗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色彩。《致大海》更是一首诗人大胆坦露自己襟怀的“真我”之歌。 诗人面临大海“广阔的心胸",深刻地剖解自己,决心以“圣洁的水''洗涤自己的“可耻的倦 怠"、“孤高自傲的癖性"“无病呻吟”和“残留着污迹的心灵”,以获得大海般的“勤奋和清醒”、 “大度和宽容”,并要将自己融入时代的大海,去开创“远大的前程”。
        诗中的这个抒情形象虽是以“自我”的身份出现的,却往往对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 题予以深刻的解答,对纷纭变化的时代风云给出明确的判断,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所以对 他抒情诗中的“我"是否是诗人自己,有人曾提出过质疑。“其实,诗中有'我',不在于字面在 于实质,诗中的'我',也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诗人自己,它不是'代名词',也不只是艺术表达手 段,而是诗的主宰和灵魂。抒情诗概括生活的关键在于'我'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的相通,在于 '我'的思想感情的净化、凝炼和升华一这就是抒情诗典型化的特殊方式。'心。在《山中》 《致大海》《向困难进军》这些诗中,我们听到了诗人的心声,触摸到了诗人的脉动,窥见到了 他的精神世界。如在《山中》,诗人回顾自己在战争年代在山中的战斗历程,以及和战友们结 下的血肉深情,深刻解剖了自己进城后在舒适生活中所产生的精神的懈怠,用过的枪“不知 在哪一座仓库里”,手中的笔也变得“迟滞”。他自感惭愧,决心从“山中"“走向喧闹的生活”, 并谆谆告诫自己:“永远永远也不能忘记/我曾经而且今天还是一个战士。”
        郭小川是一个时代的诗人,在他的身上体现着鲜明的人民性和时代性;同时他也是一个 战士诗人,在他的身上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他曾在《团泊洼的秋天》中这样抒 发自己的情怀:“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 杆挺直,青春焕发。〃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 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欺诈;/一切无稽的罪名,只 会使人神志清醒,头脑发达。〃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额外的贪 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战士的 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这可视为他心灵的自白、灵魂的写照,这种精神将 永远在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创造美好的社会人生而奋斗。
        郭小川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精神、审美理想、充沛激情、豪放诗风、创新 手法等都是构成当代诗歌的核心元素和坚实肌理。他的诗歌已成为新中国诗歌创作的典 范,并在一个时期内规定和导引了新中国诗歌的走向和趋势。所以,郭小川的“诗歌成就是 中国诗坛无可争议的瑰宝,也是新一代诗人取之不竭的财富"*幻他的诗歌是他战斗岁月的 留痕、生命旋律的交响,美好理想的畅想。他把对历史的思考、对生命的体验、对理想的追 求、对未来的向往都凝聚和投放在诗歌创作中。在他的诗作中充盈着荡人心魂的情感魄力, 闪现着醒人心扉的思辨力量,洋溢着飞扬灵动的生动文采。可以说,他的诗歌是他人生的诗 化,生活的美化,梦想的幻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容量、深邃的哲学质量、深刻的美学力量。可 见,郭小川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留有特殊位置,对当下的诗歌也有着一种拯救或 解救的意义。在目前诗界所出现的诗人信仰丢失、方向迷失、激情消失的境况中,用郭小川 的创作精神激扬疲软、颓废的诗坛,用他的创作激情振奋消沉、低迷的诗风,是有着重要作用 的。这正如贺敬之同志所说:“研究、学习、弘扬郭小川的诗歌精神和诗歌艺术,对于继承革 命文艺传统,促进新时期诗歌健康发展,发挥革命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 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 用郭小川充沛的激情来激扬当下诗坛低迷疲惫的颓态。郭小川是时代的歌者,他为 时代传递出了最强劲的声音,为时代谱写出了最壮美的诗章。郭小川的诗歌激情满怀,真诚 热烈。全然没有当下诗坛的虚情假意的空洞叫喊,没有搔首弄姿的卖弄风情,没有虚伪臆造 的无病呻吟,更不是一己悲欢的低吟浅唱、个体思绪的发泄舒张。他的诗情来自生活、发自 内心,出于笔端,真挚而自然,崇高而热烈,素朴而纯真,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对在诗歌创作 中如何表现感情,他有着坚定的美学原则。他认为在诗歌中要有浑厚的、炽热的、真切的感 情。他的诗歌气势宏大,激情灌注,感情激越昂奋,豪放浓烈,成为催人奋进的号角,读之荡 气回肠,激情满怀。在他的诗作中有对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歌颂,有对国内外反动 势力和阶级敌人的痛恨和仇视;有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无限缅怀和追思,有对林彪和“四人 帮”的愤怒揭露和批判;有对革命历程和战友的深情回味和追忆,有对美好未来的呼唤和向 往,其感情的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昂首浩歌,有时委婉低吟”,“有时像疾风暴 雨般激昂高亢,有时犹如行云流水般委婉多姿”可谓“七色纷呈,八音同列”。可以说, 郭小川的诗歌是诗人精神状态的真实记录,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主体情绪的自由舒张,因 而使得他的生命意识得到高扬,审美品格得到确证,他的诗也才能给我们以情感的激动、审 美的畅意、理智的启迪和生命的感怀。而现在的一些诗人抒情写意或是神经质般的梦人吃 语,或是无病呻吟样的忸怩作态,或是虚妄臆想式的空洞无物,或是堆砌词语作语言游戏,或 是用性意识写作而不堪入目。这样的诗歌消却了崇高精神和理性尺度,诗人的责任意识淡 化在个人欲望或无意识的宣泄上。更有甚者,将历史的艳奇、女性的躯体、本能的欲望作为 表述的对象。这就造成了诗歌精神和情感的严重缺失。而郭小川的诗歌恰恰可以填充这种 审美缺失,因为他的诗歌是充满了时代精神,高扬主旋律、赞美革命理想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壮丽诗篇,这正是我们当下所需要的。
        二、 用诗人坚定的信念来激励当下诗人茫然无序的信念。郭小川的诗有着崇高的理想 和坚定的信念,他将战斗历程和现实生活诗化为一首首精美的诗章,显现出一种锐意进取、 气势豪迈、昂扬奔放、积极向上的创作精神。他的诗歌不仅是社会的感应,时代的律动、人民 的心声,也是“心灵的诗,是灵魂的歌"(高尔基语)。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就一 手拿枪,一手拿笔,领导家乡人民向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事专 业文学创作以后,他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感应社会变革高潮的到来。呕心沥 血地创作了大量的鼓舞人心的优秀诗作。这些诗作积极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的要 求,以高昂的革命精神和理想的光辉照亮前进的道路,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崇 高的理想和神圣的使命。如在《望星空》,诗人以“新颖而独特”的角度来审视和观照走过的 历程和未来的前程,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在《乡村大道》中在高远、壮阔的艺术概括 中寄寓着自己崇高的理想:“哦,乡村大道,我爱你的明亮和丰沃,也不能不爱你的坎坎坷坷、 曲曲折折;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么开拓!"可见“乡村大道”是通向共产主义 的康庄大道,是诗人所希冀和希望的人生之路。他坚信这条大道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在“文 革”中,郭小川虽然遭受到严重的政治迫害,但他仍对党和国家的前程葆有充分的信心,他将 对政治形势的思考和认识,全部倾泻在他的绝唱《团泊洼的秋天》和《秋歌》中,总结了自己 “战士兼诗人”的一生。在郭小川一生的创作中,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峰巅,以战斗者和时代歌 者的身份投身生活、观照生活,歌唱生活,以主流话语倾吐着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表达着人 民的心声和愿望,抒发着对未来的畅想和瞩望,他认为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 是思考这个时代,而对于诗来说就“要考虑我们这个时代,要体现时代精神”'方。
        而当下的诗坛,一些诗人远离了时代,一些诗歌脱离了生活,因而导致诗坛的冷落和萧 疏,造成了文学启蒙的衰微以及道德的旁落。这样就使得一些诗作成为无聊无奈的个体抒 泄的工具,成为堆砌语言符号的条码,这与郭小川的诗歌精神是大相径庭的。郭小川在诗歌 创作中,将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度的人生体验、崇高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人'文精神,融 入抒情文本和思维模式,建构了具有坚定理念、丰富内容、独特意味的美学世界。他摒弃了 艺术形式的玄虚感和媚俗化,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探索和开创了新体诗的范式, 使其诗作具有坚实的现实精神和深刻的理性力量,达到了一种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同时也 具有一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诱惑力,而赢得社会的认同和民众的欢迎,受到读者的欢 迎和评论界的推崇,促进了诗与时代、诗与人民的结合,也使得他的诗走向了生活的深处,也 走向了生命的深度,这些诗在促进诗与时代、诗与人民的结合上都起到了典范的作用。郭小 川的现实主义的这种坚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表现方法,也是值得当下的诗人所 仿效和学习的。
        三、用诗人昂扬的斗志来激活当下诗歌萎靡消沉的风气。郭小川被誉为“战士诗人”,他 的诗歌被称为“时代的号角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都刚强坚毅,积极进取,奋 发向上,“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流言真笑料,豪气自文章”,表现出了昂扬的斗志和豪迈 的气概。他始终以战斗者的姿态冲锋在前,用笔打击敌人、歌颂人民、赞美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即使身陷囹圄,屡遭磨难,他都以豁达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从容面对,对 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真诚始终不渝,一生不变。他的诗歌始终洋溢着豪迈的革命气概和充 盈着浓郁的时代气势,成为了时代的战鼓和号角,如像《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等诗 歌气势豪壮,热情奔放,如战鼓催人奋进,似号角令人振奋,激起人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豪 情壮志,鼓舞人们去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因而他也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 人。而反观当下的诗坛沉寂,暮气沉沉,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得作为时代最强音的诗歌成为 了时代的病语和哑语。究其原因重要在于一些诗人意志低迷,精神萎靡,没有昂扬奋进的斗 志,没有活泼坚实的心灵,没有积极进取的意志,没有的新鲜敏锐的思想,这样写出来的诗怎 么能不浅近、平庸,又怎么能成为时代的主流话语?所以我们必须以郭小川为榜样,坚定意 志,坚强信念,坚实思想,坚持“三贴近”的创作原则,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从中汲取诗情画 意,发现生活的美好和表现时代的精神,以此来激励人们革命的斗志,激扬民族弱化的心灵。
        诗人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今天重温他的诗歌仍有很大的现代诗学价值和现实启示 意义。在新的世纪里,继承他所创造的辉煌壮丽的诗歌遗产,抛弃萎靡之风、消沉之气,创造 和繁荣现代新诗,是我们对诗人的最好的纪念!
        注释:
        [1]郭小川:《月下集•权当序言》,《郭小川全集》第5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 394 页。
[2]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9页。
        [3] 郭晓惠编著:《一个人和一个时代:郭小川画传》,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 — 120页。
        [4] 杨殆:《战士与诗人的足迹一政治运动与文学思潮中的郭小川诗歌创作》,诗人郭小川 纪念馆的博客,2008年9月13 H o
        [5] 胡耀邦:《论郭小川》,见郭小林编著:《一个人和一个时代:郭小川纪念文集》,作家出版 社,2009年版,第11页。
        [6兀14]冯牧:《郭小川诗选》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7] [9]谢冕:《郭小川的意义》,见郭小林编著:《一个人和一个时代:郭小川纪念文集》,作家 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 — 296页,第295页。
        [8] 杨匡汉、杨匡满:《战士与诗人郭小川》,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第6页。
        [10] 摘自张恩和:《郭小川评传•结语》,《郭小川评传》,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1] 黄子平:《郭小川诗歌中的时空意识》,《文学评论丛刊》第25辑,第8页,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5年版。
        [12][17][18]郭小川:《月下集•权当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3〕[16]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 — 133页。
        [15]巴•布林贝特:《论诗的个性化》,中国作家网2007年3月19 0 o
        [19] 贺敬之:《战士的心永远跳动》,《〈郭小川诗选〉英文本序》,见《贺敬之谈诗》,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4版。
        [20] 转引自《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复习资料第一章,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辅导网站 2006年10月18日。
        [21] 苗雨时:《在艺术的丛莽中开辟“新的新路”——试论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历程》,《走向现 代性的新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页。
        [22] 刘艺松:《战士诗人情——郭小川学术研讨会小记》,《人民日报》1999年11月4日。
        [23] 贺敬之:《贺敬之的来信》,《郭小川研究》第一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24] 冯牧:《郭小川诗选•代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5] 郭小川:《月下集•权当序言》,《郭小川全集》第5卷,第39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