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 老城小说论
        老城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作家,也是一个有深度内涵的作家。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应 该具有心灵的富裕、精神的丰饶,思想的睿智,这样他的作品就不仅仅是世相的描摹,事件的 记叙,而是有了历史的命定,人生的归结,以致以形象的呈现来达到人类洞视历史、探求世 界、追寻未来的目的。老城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作家。他的作品承载了对历史的询问,对人 生的叩问,对灵魂的拷问,尤其是对家族繁衍生存史的追问。所以读他的作品,我们看到的 不仅仅是形象化的图景,而是深刻的哲学质量、丰厚的历史容量,丰富的文化含量。也正是 这样,人们记住了他的作品,也记住了他的名字 ——-老城。
        老城是作家的笔名,至于他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的笔名?他的挚友,文学评论家封秋昌 先生作了这样的解释:“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老里老气的笔名呢?我问他,回答是:那是我和 我的故乡。然而,当时我还是不明就里。后来.随着他的家族系列长篇小说的陆续出版,我 终于明白了他热衷于'老城'这一笔名的原因了 ”他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老城,正是他对故 乡人的怀恋、对故乡的热爱的情感所系,也是对人类精神家园追寻的意识所致,同时也是长 城子民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存意识,长城卫士们不怕流血牺牲、抵抗外辱的民族精神长 期影响所在。正是这种丰厚的历史积存和民族精神的承继使得他把写长城的子民的命运、 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成为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城家族小说所表现的“这群在长城脚 下生生不息的,子民们'的生存困境与文化品格就具有了更为广泛的象征意义。老城是借京 东人的命运变迁思索整个民族的命运变迁,借发掘京东人超越生存困境的韧性人格力量烛 照整个民族的韧性精神”室】。对于家族小说的创作,老城可谓费尽了心力、耗尽了心血,在创 作完《人祖》之后,他曾这样说:“初试写作之前,我就开始构筑这个家族的历史了,这部小说 的框架在二十来年中,总是在不停地拆了搭搭了拆的。这是个遥远的大家族,从遥远的地方 走过来,直到现在并且继续繁衍下去。以这个家族某个人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不只这一部, 其中许多人物有可能成为我其他长篇的主人公。但是,这部长篇处于我其他长篇的中心位 置,因此是令我不能有半点儿整体规划的疏忽。这是我迟至今日才拿出这部长篇的原因之 一。其次,长篇不仅仅是才华与实力的较量,也是耐力的较量。小说都有一个'点',长篇的 '点'几乎是不能含糊其辞的,写长篇的人找这个点就十分重要。可惜,我才找到'‘囱。我们 由此看岀作者创作家族小说的巨大付出和不懈努力。
        老城出生在长城脚下,世代为长城的子民。他自幼沐浴在燕风黎水之中,游乐于长城古 堡之中。蜿蜒于燕山之中的长城,既是他童少年时期的乐园,也是他心中最美的图景。他家 所居住的村庄,北靠长城,西邻东陵,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乡情浓厚。这使他从小就看惯了 燕山的巍峨、长城的雄伟,听惯了长城脚下流传着动人的故事和美妙的传说,以致这些后来 都成为他写作的资源。在老城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快乐,也有痛苦,父辈的艰苦依旧传 承在他的生命历程中,这使得他在故乡的生活充满了苦涩和艰辛,爬树摘野果,上山逮野物, 搂草砍枯枝,下水摸游鱼,童少年时期的他得和大人一样得为生活而奔波,为果腹而操劳。 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使他过早地尝受到了生活的残酷,体味到人生的艰难。望着绵延不 绝的长城,高耸入云的大山,他希冀着那一天走出山的屏障,看看外面的世界。1967年,刚 刚年满十七岁的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离别故土,告别亲 人,走进了军营。几年的军旅生活使他开阔了视野,敞亮了心胸,并触摸到了文学的边界,而 后他凭着自己坚韧和聪慧走入了文坛,转业以后便到了河北省文联工作,后来成为了一名职 业作家,遂以老城的笔名发表了大量的作品。
        老城走入文学界以后,先后历任《文论报》《诗神》杂志理论编辑,河北省文学创作中心专 职副主任,河北文学院院长等职务,出版了《悠悠五十载》《魔界》《人祖》《家园考》《古神》《百 年野狐》等六部长篇小说,一部史学文化散文《中国书法经典》,发表了《长城的子民们》《红鬃 马》《死亡谷》《盘山道》《槐祖》等中篇小说和《老人与鸟》《如匪浣衣》等短篇小说,以及在《文 论报》《青年评论家》《文论月刊》《诗神》等刊物上发表随笔、文艺理论作品等约300万字。作 品曾多次获奖,其中《魔界》获河北省第五届文艺振兴奖,《家园考》获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 奖。他不仅潜心创作,还从事书画史学文化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先后在《书法》《中国书 法》《中国书画家》《中国政协报》《书法报》《散文选刊》《美文》等报刊发表《天下三大行书》《经 典的魅力》《三家门下转轮来》《中国书法十大恶俗》《这一曲变奏谁人和弦》等论著数十篇。 其中《经典的魅力》选入《2007中国年度随笔》,《天下三大行书》选入经典法帖跋尾。他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因他创作成就斐然,1999年河北作协等单位在石家庄 召开了“老城长篇小说研讨会”,河北电视台曾经摄制播出电视专题片《老城》,并于2000年 12月《中国河北》播岀“九五”期间有突出成绩的文化人专题片《老城的长篇小说创作》。他 的主要事迹也被收入了《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大辞典》等辞书中。这样,他就成为 了一名知识全面、底蕴深厚的学者型的作家。
        老城是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作家,也是一个有创作个性的作家。他从来不追逐新潮,也不 仿效他人,而是在深厚民族文化中寻找,在家族文化中追进,有坚定的创作主张,有独特的创 作定位。这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淡定中有深邃,朴素中有睿智,随和中有个性。正如文学评 论家雷达所说:“老城已经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有新的东西值得注意。他把历史 心灵化、主体化,他作品主要描写的是饥饿、食色那些边缘化的东西,融入了他对民族精神的 理解。对话写得很妙,写景也非常好,能看到作家的艺术功底。那些人物是生长在大地上的 民间的精灵,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智慧。老城是一个有独特艺术追求,也可以说是一个有鲜明 艺术个性的作家,是个有相当艺术功底的作家,他追求小说的文化品位。对家族文化的深 思,使他的小说形成了神秘的、奇异的文化氛围,我们很少见到的艺术意境。”⑷这就是说老城在写人的欲求时弘扬了民族精神,在写人的生存时凸现了文化品位,以致达到了一个较高 的艺术境界。老城创作从不心有旁鹫,改弦易辙,而是有自己的恒定的目标和既定方位,那 就是以写家族生活的变化,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彰显人类美好的天性。
        老城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不变自己的创作目标,由始至终地叙写家族生活,从而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家族系列小说,这在当下文坛中是不多见的。老城从开始创作至今共创 作了六部家族小说。
        为什么选择家族来作为写作的对象,这是老城经过长期准备和深刻思考所致。早在故 乡的时候,当他看到大山里一个个以家族为组成单位的星星点点的小村庄,联想到:无论环 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世道如何变化,它们世代繁衍于此,永不更移搬迁。寻求长城子 民生存和繁衍的原因,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正是老城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和寻找的目标。
        选择家族小说作为创作的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中国是一个家族式的国家,而代表中国 小说最高水准的作品也是家族小说,如《红楼梦》《家》《白鹿原》等。所以,摩尔根在《古代社 会》中说:家族包蕴了“人类经验中的一切兴衰变迁”,是认识人类进展过程的珍贵标本,是民 族兴衰、社会变化、世道沧桑的重要参照。借家族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化,用家族 史表现国家、民族的历史,用个体的生命特征揭示世道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成为了老城的创 作动机。老城以小说文本为载体,从社会、政治和伦理等不同层面来审视家族现象,并以此 透视中国社会的变迁,探求历史发展的走向,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从而揭示出历史发展的 某种规律性,并给当下阶段的人们以心灵的启示和道德的感化。
        老城的家族小说往往是以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繁衍变迁为载体,多向度、多方面地呈现世 代的变化和国家的兴衰,具有丰富的生活容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具有其它家族小说所无 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如同文学评论家林为进所说:“老城无疑是追求个性化的以艺术审美 的表现为第一情趣的作家。他的创作不仅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艺术追求,而且不论是表现 内容,还是表现方式,都反映出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应该说在当前长篇小说创作中,老城 的长篇小说是很有特点的。老城的长篇小说并没有违反人物、故事,情节,场景这些小说的 基本规则,可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故事、情节的组合。形而上的思考和表现是老城长篇 小说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他的作品都有比较富有内涵。他创作所营造的对生命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情,尤其让我感到宝贵和难得,这种阅读感受除读古人游记、读梅里美、读屠格涅 夫的小说外,在当代作家中,或许只有读史铁生《务虚笔记》才能有相同、相似、相近的感 觉。”⑴文学评论家封秋昌也这样评价老城的家族小说:老城的“家族题材的长篇小说,可谓 独树一帜。它不仅在河北,乃至在全国与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位置。他 的作品既与河北作家惯用的传统现实主义写法相去甚远,又与先锋实验小说有所不同,自有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及其文化内涵”⑹。可见,“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历史的纵深感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老城家族小说的显著的特点。
        首先,老城的家族小说充满了对人类精神的深度探寻。一般讲来,家族小说的容量比较 大,往往纠缠于家长里短的琐碎细节和皮相化的生活纠葛,而作者却能够探究到生活和生命 的内层,并且站在人类的高度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和哲理化的表达,这样就是的他的家族小说 超越了家族的囿限而有了史诗般的意义和规律性的呈现。“从而使他的家族小说在某种程 度上超越了具体的'家族'而具有了 一种人类意识,他所讴歌、所张扬的,是一种'人类精 神⑵老城的家族小说在取材上,都是以故乡为背景的,但从他的作品的表现来看,是逐步 由实化转变为虚化,由现实走向心灵,由物欲提升为精神。他所苦苦追寻的是“人类精神”, 即对人类美好家园、人类诗意栖居的寻找。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不 能放在一个恒定的标准上来度量,但对“人类精神”追求却是一样的,如蛮荒时代的“方舟”同 舟共济的精神,陶渊明作品中的“桃花源”的其乐融融的同乐精神,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示范 区的和谐精神,都有着共通的精神内涵。但天灾人祸、战乱频仍使得人类千百年来苦寻、奋 斗的目标很难得以实现。所以这种精神家园的寻找和建构是异常艰难的。尽管上帝创造了 “天堂”式的精神家园,但对生活在世俗社会和艰难现实中的我们,未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可见,世上并没有可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现成“家园”,更何况是和谐文明的人类精神的家园。 尽管人类一代又一代不断地与天斗与人斗,百折不挠地奋斗、坚忍不拔地苦求,但也很难实 现,并且常常遭突如其来的“横祸”而毁坏甚至消亡。这样就有了《人祖》中的赵氏家族的几 起几落,几度兴衰,有了《家园考》中的整个家族迁徙流浪、颠沛流离,有了《谷神》中大批的 “流民”流离失所、无处栖身。尽管这种努力在老城家族系列小说中几乎都以悲剧而告终,但 人们对精神家园的期盼和希望的努力从未止歇。如《谷神》中的环儿虽然掌管了吴家的大 权,成为了“家长”,但她依然锲而不舍地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追寻就成了这些人 的生命的支撑和精神的动力。如《悠悠五十载》中的人们在生命躲过浩劫之后,便齐心合力 修筑拦水大坝,那嚎亮的打夯号子传达出了他们建设精神家园,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家 园考》同样表现了,,灵魂无所依傍的现代迷失者在艰难地寻觅失落的家园,,,寻找使“灵魂得 以安放的永恒故园”的艰难过程时。所以,老城的家族小说“极为深刻地表述了一种重要的 历史观,那就是:历史虽然是由人来建造的,但人却总是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建造历 史;历史永远是一个不断建造的过程,而人对历史的每一次建构却不一定就能留下一座历史 的大厦或丰碑心〕。这样,寻找和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就是一个成为了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 也许正是因为对人类精神家园锲而不舍的追求、百折不挠的寻找,才使得我们的人生充满意 义、世界充满希望。这样看来,老城的对人类家园的深切找寻和对人类精神的深度探寻,正 是人类所共同追寻的目标和所一致倡扬的精神。
        其次,老城的家族小说充满了对美好人性的深切追寻。文学是人学,人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文学中的人性美是美的最高形态,文学终极价值的表现,人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也是人类精神的完美体现。老城的家族小说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尤其是人性、人情 的关系,写出了人性的深度。老城的家族小说通过不同家族的生命历程,深刻探索了家族与 民族、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男性与女性、生与死等一系列人类生存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尤其是人性问题成为了文本探求的主要问题。我们知道,人性从来不是空泛而玄虚的理念, 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历史语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也可以说,人性是由一定社会条件和各 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的本性,因而体现了人的本质。在老城的家族小说中很多是把人的 动物性与人性置放在一起来表现的。我们知道,人与动物的最基本的区别是人性,但这并不 能阻断人性与动物性的密切联系。马斯洛曾把人的生命层面分为七个部分,人的生命底层 最强大欲求是人的生理需求,而后逐级跃升,攀援到人性的高度,最后达到人性美,即弗洛伊 德所说的“超我”。如《人祖》就是从人的生理欲望写起,掘挖人性的深层土壤,从而达到对人 性的深度探寻。不管是赵祖武的雄性强悍,还是梓童的妩媚娇羞,从对人的生理本性写起最 终达到理性化的归结:赵家的衰落,不是性宣泄的过度,雄性的消减,而是人性的弱化和减 退,失去了人性的家族最终是要灭亡的。要想家族永存,就要保持人性。一个家族是这样,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小说的追问是发人深省的。而在《悠悠五十载》中 则表现了老城对美好人性的指认。这是由是五个中篇构成的长篇小说,其时间跨度长达五 十年,从而充分地显示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人性美的向度。如《白沙滩》中,日本侵略 者的入侵使藏山庄的村民们强烈的家园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性在这里集中体现为全 村人面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忤、视死如归的气势与之殊死拼搏、奋勇搏斗的精神。这就有了赵 老太爷说服村民从藏山庄撤退后自己与村庄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生死抉择,有了田庄媳妇 忍辱负重毒死岗村小队的英雄壮举。这些都是美好人性的生动显现。在《藏山庄》《长城的 子民们》《滞洪闸》中表现大跃进、三年困难和“文革”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生活。这是一个 人妖颠倒、荒诞不经的岁月,也是一个阶级性、政治性置上的时期,但书中的人们却没有泯灭 人性,而是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用美好的人性去超越困境、战胜困难。如《长城的子民们》在 与饥饿灾荒搏斗的岁月里,美好的人性使得平日宛如一盘散沙的藏山庄形成了一个战斗的 整体,有了巨大的合力。平日里土皇上般的支书赵望秋,此时却像一个被人驱使的奴仆,为 了“不让藏山庄饿死一个人”而律精竭虑地奔忙;泼辣厉害的河西吼,在灾难面前也表现出了 极大的宽容和善良。正是这样,才使得藏山庄在大饥荒中“没有饿死一个人”。可见,灾难不 仅唤醒了藏山庄人的美好人性,也使他们的精神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淬炼,灵魂得到净化,从 而将人性中淳朴、良善等美好的品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这些,就是老城在作品中所寻 找和张扬的人性,他希冀用这种人性凝聚和强化国民素质,疗救病态的社会。这种人性在当 下的语境中并没有过时,而是显得弥足珍贵,它同样可以成为我们建设和开创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一种不竭动力。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作者心性的张扬,民族精神的弘扬,美好人 性的张扬,因而这些作品也就成了净化心灵、纯化精神、美化道德的典范文本。这种寓教于 美的创作倾向在当前文学创作媚俗化的语境中也有着一种拯救文学自身的意义。
        老城家族小说是在一个较长的时空跨度内来表现历史、塑造人物的。作品几乎是用编 年史的形式记载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历程,是通过清朝末到民国初年,从抗日战 争到“文革,,中所发生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来展示人物命运的,这样就使这些人 物的性格有了多重性和深刻性,有了沧桑感和历史感,显得矛盾激烈而复杂,体现出了较大 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如《人祖》中赵祖武和梓童,《家园考》中的管介轩老汉, 《谷神》中的环儿,《悠悠五十载》中的赵望秋,《魔界》中的屠龙,《百年野狐》中的边少炎、何云 华……这些人物都性格各异,构成老城家族小说多姿多彩的人物画廊。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从人性的角度细腻深刻地刻画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对人物精 神世界全方位的透视剖析中,展现了罪恶下的良善;虚伪下的真诚;执著背后的犹疑;欢愉里 面的痛苦”,顷'〕从理性与非理性的人格层面上揭示了这些人超人层面和庸常层面,形成了人 物性格的多重组合。《悠悠五十载》中赵望秋便是一个典型。年轻时的他有理想、有激情,是 传统道德的反叛者,不顾一切地追逐自己所需要的爱情,但他又最终皈依到传统的道德规范 中,最终摄于爷爷的威严,娶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女人;作为村长,他恪尽职守、唯命是从,执 行上头的命令不打折扣,在大炼钢铁时甚至连“门板上的钉子也不放过”一颗;但身为村民的 父母官,面对饥荒与贫困,他又无能为力,只能苦熬岁月,在贫困线上挣扎。面对百姓的艰难 的生存状况和自己的盲从的所作所为,他不止一次地拷问自己;“这些年是昏了头”。但“文 革”起来后他又狂热起来,决心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二赵望秋究竟怎样做才是 正确的,我们也不会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这是因为时代的环境造成了赵望秋的复杂性格, 而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内在因素。在那个时代所造就的不是赵望秋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正是这样的环境的典型性才导致了他人性的复杂性。再如《魔界》三少爷屠龙也是因为环境 的复杂和家族的矛盾而导致了他人性的复杂和性格的变异。家族内部复杂的矛盾导致了他 性压抑,使得他性格乖戾、内向多疑,战争残酷杀戮导致了他人性的泯灭。他几乎是用一种 近似疯狂的复仇情绪屠杀日本人,残虐日本妇女。他所表达的只是一个朴素的信念一一以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想想我所受的折磨,我就要想方设法折磨鬼子”。从人性的角度 看,是强烈的复仇信念使得他人性逐渐丧失;在残酷的杀戮中,使得他的良善慢慢泯灭;但从 战争的角度看,痛击日本侵略者、血债还要血来偿的复仇行为,也令人同情。在这里,作者力 图通过一个人人性泯灭的过程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但在“不自觉中仍然给屠龙的行为涂 上了一层悲壮的正义色彩”。这些人物“亦真诚亦虚伪,亦善良亦残酷,亦高尚亦卑鄙的多重 性格层面”,也“使一种普通的价值评判标准陷入了 F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也就更为有 效地显示了 '困境'中的人性的丰富内涵”EL
        .作者不仅从人性的角度细腻深刻地刻画了多重性格的人物,也塑造了具有民族精神和 理想主义的或曰“人类精神”的坚守者。如《家园考》的岗桥村的管介轩老汉,他一生守护着 祖辈所辛辛苦苦创建的家园,有深切的家园意识和深厚的乡土情怀。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 植入和寄予了许多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色彩。管老汉钟情于他所生存和生活的土地,不弃 不离,就是死后也要化为泥土、长成麦子的土地情结,以及将开垦出来的田地留给后人的奉 献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传统农民偏狭、自私、吝啬固有性格的超越,显示出民族精神中 勤劳、善良、奉献的美好品性。土地是农民的命脉,生命的依存,但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土 地却不再神圣,这就导致了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弃农经商,二儿子造假卖假,三儿子异想天 开地研究脱离土地的科学种田法的不再固守土地的做法。管老汉对土地的守护精神和垦荒 行为已经唤不起下一代的同情和爱怜,但他依然以他的坚韧执拗来继承祖辈的基业,全身心 地在土地上劳作,虽然他个人的力量显得那样的羸弱,但坚守土地的精神却令人慨叹。土地 的根脉总是要延续的,管老汉身上所葆有的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的草根精神感动和带动了一 些年轻人,管家第四代的代表人物汶昌——这个抑郁浪漫而又多情的小伙子和具有乡野情 怀和浪漫气质的女诗人田晓琪积极地加入到垦荒事业中,就说明了土地自有后来人。不可 否认,由于世代因袭的劣根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管老汉的精神追求总是与历史惰性纠结,审 美理想总是和社会陋习并存。但作者通过他这样一个理想的坚守者,无疑是想表达这样一 个观念:只有“大地的永恒“,才会有人类的一切;失去土地,我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一切。
        这种理想主义的坚守不仅表现在管老汉这样的传统的农民身上,也表现边少炎这样的 高级知识分子身上■《百年野狐》中边少炎也是作者倾心打造的一个理想人物。边少炎是一 个传统型的知识分予,他拒绝世俗、躲避名利'、逃离喧嚣,甘于平淡、苦于平凡、乐于平静,他不被世俗社会中所发生人情世故所牵扯,也不为金钱、势利、声色所诱惑,甚至连自己的妻子 任副厅多长时间也不清楚。只是一心做学问,沉于书海,编辑刊物,担当知识分子的道义。 这个人物在当下有着一种拨乱反正的意义。当今的一些知识分子已不再固守“君子固穷”的 信条,而是急功近利地获取利益;不再远离政界,而纷纷凭一纸文凭走入官场。与边少炎形 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周围的人们都在一个心思地追求世俗的快乐,欲望的满足。高高达大学 毕业后去开酒店赚钱,郑一儒拿到硕士学历后去搞政务,即使他的妻子何云华在升了官后, 还不满足,另找新欢。这些人把享乐当成人生的第一要务,当作生活的唯一实在,沉迷于声 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状态中。所以,作者精心塑造了边少炎这个“潜心学术研究,追求终极价 值,呵护精神家园”的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人类超越物质、超越时间、追求永恒的理 想情结。表达了他对世俗化负面因素的警惕和对终极价值的坚守。在这个世俗化成为主调 的时代,这种坚守很容易招来怀疑甚至讥消,但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更是可珍贵的”口气 这样,边少炎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固守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不仅如此,在边少炎的身上不 仅有知识分子的纯正清高,同时还有人性中的善良仁义,他不是一个孤芳自赏、不食人间烟 火的孤僻人物,而是一个传统的谦谦君子。尽管他有一定的地位和名望,但对底层的事情总 是热心帮扶,甚至连老婆的同事闹离婚这样的事情都去耐心劝解;对单位里一些家长里短、 鸡毛蒜皮之事的也积极参与和调解,对此,他从来没有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冷面和有辱身份的 栽面。“在今天,社会地位如此高的专家名流,身上还葆有无论上帝还是中国的礼法都赞许 的传统,应该说是极其可贵的,恐怕是最后的坚守者了。”E」
        就是这样,老城描绘了多姿多彩、性格不同的家族小说人物画廊,小说中“所有的人物, 可以称之为好人的也好,坏人的也好,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特殊的品质,展现了人类中一部 分人的灵魂”,显现了各自不同的人性,也显示了老城的思想深度。
        四
        老城在家族系列小说的表现形式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他在无法中追求有法, 在无为中追求有为,建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又有普泛审美情趣的艺术世界。他以家族为核 心,运用辐射式的表现方法,涉及到了历史和现今,民族和国家,个体和群体,几乎无所不包, 无所不容,俨然成为了一部百年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表现手法上,他“有机地融合了近年 来我国先锋小说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创作技巧,大胆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叙事 策略,从而建造了完全属于老城本人的旦又符合民族文化心理的长篇小说文本”3七
        在结构形式上,作品釆用了多样化的叙述模式。一是釆用线性的结构方式来叙述故事、 穿连情节。这种线性结构即人物的行为过程与叙述的方式一线贯穿,形成一个通畅无阻的 审美流程,无有任何的拖沓和晦涩。这种近似话本的由头至尾的叙事形式,很适合大众的阅 读口味。同时在这种平实而又幽默的叙事层中又蕴含着一种丰富的意趣,让人中得到赏心 悦目、启心开智的阅读的美感。如《人祖》就是运用历时性的结构方式,从鸦片战写到抗日战 争叙写了赵氏家族百年的兴衰史,在《魔界》中也是由头至尾,表现了屠家少爷怎样在战争的 背景下由一个纨绪子弟而逐渐转变成专杀日本女人和小孩的强盗头子的,揭示了战争对人 心灵的戕害和创伤。即使像《悠悠五十载》这样的由五个中篇构成的“长城子民”系列小说, 也是按照时间的发展来结构的,因此成为了一部藏山庄的变迁史,一部赵氏家族的编年史。 这种历时性结构在有的作品中表现为单线流程,有的表现为“复合式”方法,或双线,或多线。 如以《谷神》就是三条线索相互缠绕,形成合力,推动情节的发展。第一条线是主人公环儿人 生历程,第二条线是吴二少爷宗泰与柳林松的矛盾纠葛,第三条线是吴家的兴衰发展过程。 这三条线者齐头并进、互为因果,有力地表现了个体、家族和国家的命运。同时也给人一种 “柳暗花明”、曲折婉转的审美感受。当然,在叙述方法上,作者也并非恪守单一的模式,而是 釆取多样化的形式,如《百年野狐》就是釆用了横截法,截取了边少炎短短一百天的生活,细 腻而又传神地表现了他丰富的人生和情感历程,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当下芸芸众生的 世俗生活,透视了当今物欲膨胀、精神萎缩的社会矛盾,揭示了人文知识分子在这种生存状 态中的尴尬境遇。除此,他还釆用悬念设置、情节突变的戏剧化叙事结构,利用纷繁复杂、离 奇多变的情节来推动小说故事的进展,以扩大叙事的张力,将不同特点的家族故事反复交 叉、穿插、融合,使得家族的爱恨情仇,生命个体的坎坷经历,急剧变化的时代风云交织共融, 成为一幅中国百年命运的斑斓画卷。
        在叙述话语的运作上,老城家族小说“精心构置了一套极为独特的话语秩序,这样的话 语秩序除了客观地、真实地描绘和传达作用外,还特别注意话语的节奏性、空间感以及时空 超越性。多方面发挥了语言的艺术建造功能”口句。如《人祖》用的是第三人叙述,采用了全 知全觉型的审美视角,这就全景式地展现了历史发展和社会壇变的过程。但小说在叙述过 程中又常常把第三人称的叙述转移到第一人称,调换叙述的视角,即以作品主人公的视角和 观感来叙述故事,推动情节。这种人称变化使得作品的叙述灵动而鲜活,饱满而丰富。足见 作者对作品的驾驭能力。在《百年野狐》的叙述流程中也表现出一种独到的叙述方式,即“不 同时俗的叙述逻辑”。“小说中在历史性叙述逻辑之外还设置了超历史性的叙述逻辑,突破 了时下一些小说因拘限于历史之内结构文本所造成的封闭性,为人物展现肉身之外的超越 现实的精神质素提供了艺术空间。这样才有了边少炎超脱于世俗生活中非世俗性的人 文情怀和价值追求。
        老城的家族系列小说还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以用来扩大作品的内涵和容量。 象征具有超越形象本身的寓意性。这如同美国学者劳•坡林所指出的:“象征的定义可以粗 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越它所说 的。”口旳这样,就使扩大了作品的内涵,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如《人祖》“用英武不倒的男性生 殖器来象征人的根源,也似乎暗示着人的发展正是依靠着一种强悍的雄性精神。这里既揭 示着人的深层根源,又表述着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当然,这些内在精神都是通过特定 的象征而暗示出来的,而且其象征的意义也并不是那么单纯、清晰和确定的。我们的这种阐 释只是基于对作品批评的需要。这样的解释也并未穷尽《人祖》的意义。如果追寻小说的整 体内涵,恰恰表现的是人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丢弃了雄性精神以后的悲剧”小说中还 善于运用一些道具和物件作为象征物来表现作品的人物和凸现作品的意旨。如《人祖》中的 铁“人祖”不断地被遗弃,被埋进坟墓,直至最后被卖到妓院,一个神圣的供品随着时代的发 展逐渐成为了污秽的弃物的过程恰恰象征了: “随着铁人祖的被不断遗弃,随着那种雄性精 神的被辱没,一个家族乃至整个人类都在不同程度地走向堕落”誕」。再如《家园考》中的管 老汉的那匹长鬃老瘦马也颇有象征意味。老马与管老汉形影不离,成为亲密的伙伴,为开垦 土地而付出了生命,在垦荒之后便倒下了。这匹老马其实就是管老汉的象征,也是固守土地 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象征,他们在土地上耕作,死后又融于土地,与土地成为一体。在老马 死后,管老汉又添置了一匹新马。这又预示着有了新的一代农民在土地上奋斗创造美好的 家园。在这里,“马的意象就潜藏着一种历史精神的象征,,C2,]«不止这些,老城的家族还成 功地运用了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荒诞等多种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审美新奇和丰富意味。
        老城不仅创作了家族系列小说,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尤其对书 画的鉴赏评介的文章,老道精深,足以显现出他知识的全面和渊博,功底的深厚和扎实,这样 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学者型的作家,一个作家型的学者。
        注释:
       【1】【6】【7】 封秋昌∶《家族生存史与人类精神——老城家族小说概观》,见老城新浪博客《老城研究》,2007 年 11月 3日。

【2】【11】 丁帆、齐红∶《"困境"的建构∶作为一种手段——论老城的小说》,见老城新浪博客《老城研究》,2009 年3 月 23日。

【3】 《人祖·后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 年出版。【4】【5】 见远观博客∶《老城简介》,2007 年 9月 30 日。

】【10】【14】 张永泉、杜霞∶《激情和梦想——读老城的长篇小说〈家园考>》,见老城新浪博客《老城研究》,2007 年 10 月 25 日。

【9】【15】【16】【19】【20】 郝雨∶《走进老城——关于老城的长篇小说创作》,见老城新浪博客《老城研究》,2007 年 10 月 19日,。

【12】【17】【21】 司敬雪∶撷取历史之外的温凉———评老城新作《百年野狐》,见老城新浪博客《老城研究》,2007 年 2月6日。

【13】 杨金平∶《对人性的探视和触摸——老城(〈百年野狐〉人物塑造》,见老城新浪博客《老城研究》,2007 年 10 月 19日。

【18】 劳·坡林∶《诗的声音与意义》,《世界文学》1981年第5期,第 248 页。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