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与单学鹏相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正在上大学,他恰巧在我上大学的那个 城里的招待所里创作长篇小说。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渤海渔歌》《燕岭风云》我早已拜读过, 对他很是崇敬。也许由于多年的压抑,他创作的激情如岩浆一样迸泻。他写得很累、也写得 很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弹精竭虑的程度。他将多年来对“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愤恨和对 人民的挚爱全都倾吐出来。他为了使自己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便打来一盆凉水放在写字 台下,然后将脚放进去。用这种“刺骨扎心”的冰凉振奋精神。见到此情景,我感慨万端,古 有“头悬梁,锥剌骨”的故事,今天他活生生地演绎出来。他就是凭着这种“拼命三郎”的劲 头,相继创作出了《这里通向世界》《凤落梧桐》《奔腾的大海》《海湾三部曲》等多部长篇小说。 其中《这里通向世界》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并获得了《当代》文学奖,《凤落梧 桐》被西安电影制片厂该编成了电影《巧哥儿》。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事情。
我与单学鹏的友谊是建构在共同工作的基础上的。单学鹏自地市合并以后,一直担任 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直至退休。我是在他任作家协会主席的最后一任时,担任作家协会副 秘书长的。这样我与他的接触便多了起来,也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共同为发展唐山市的文学 事业尽自己的职责。为了繁荣和发展唐山市的文学事业,唐山市作协创办了《唐山作家报》, 成立了文艺理论研究室。他还用自己的多年积蓄在南戴河创办了“海岳书院气这样一则唐 山市的作家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二则也为国家和省里的作家们提供了休息 和创作的良好环境。于是唐山市作协每年都在这里召开较大型的会议,一些著名作家也常 来这里进行创作。冰心老人为此很受感动,亲自题写了“海岳书院”的门匾,悬挂在海岳书 院。应该说,20世纪80至90年代是单学鹏创作的旺盛期。在这个时期,他先后创作了《千 岛之恋》《劫难》《受审》《孤女魂》《在转折的道路上》《来自异国的随船女郎》《凡人笔记》《警士 与美人鱼》《忠诚》等十几部长篇小说,尤其是近百万言的长篇小说《海湾三部曲》是他的代表 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他创作了一批性格各异的改革者的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凝聚着深 刻的历史感和鼓舞人心的理想色彩,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激情。在这部长篇小 说中激荡着明快高亢、昂扬奋进的时代的主旋律,突出地表现出了单学鹏气势恢弘、刚健雄 阔的创作风格。这部长篇小说受到了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地反响,因此获得了河北省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单学鹏是一位反映现实、紧跟时代、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了写好与时代和人民 接轨的作品,他长期以来深入到基层和改革最前沿一一工厂、海港、农村。他力图站在较高 的历史阶梯上,观照和把握转型时期生活的婚变和更替,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势作出正确的 判断和归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理念。单学鹏对生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社会的腐败有深刻 的批判意识。他用小说的审美形式干预生活、批判时弊、揭露腐败、匡扶正义,为生活在社会 底层的父老乡亲鼓与呼。这既是他的创作动机,也使他审美追求。
单学鹏是一位在全省有较大知名度的作家。他曾任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因为创作成 绩突出,于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被评为一级作 家。非常之人便有非凡之处,说到他的非凡之处有三点是其他作家所不比不的:一是他的俭 朴。单学鹏岀生与贫寒之家,从小要过饭,饱尝饥寒苦痛,受尽煎熬压迫。解放以后,是党和 人民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著名作家。虽然他的生活条件很优裕,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始终没 有变。他经常穿得是旧衣服,拎着一个旧书包,即使去省城和全国各地开会也是如此。他的 夫人给他做了好衣服,他也不穿。他认为穿好衣服受拘束。二是他创作的高产。用著作等 身来形容单学鹏一点也不为过,他发表的作品有千万言。三是他创作的快捷。单学鹏才思 敏捷、运笔如飞,一般写稿都是一稿成。他每天坚持写作3000字以上。最使我惊奇的是他 的记写农民傅显忠事迹的纪实文学《忠诚》,他从写稿到出版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河北省委宣传部交给的30多万字的写作任务。这种写作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单学鹏十分关心唐山文学事业的发展和重视对文学新人的培养。他不仅自己创作了大 量的作品,还辛勤地为文学爱好者讲课,热情地辅导青年作者的创作。许多作家就是在单学 鹏的直接帮助、扶植下走向全省和全国的。同时,单学鹏还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聘请为名 誉教授。多年来,他多次到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课、赠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正是这 样,使得唐山市的文学事业一直走在河北省的最前列。
当然,单学鹏也不是完人,他同样具有“农裔城籍”作家的爽直、倔强的性格。因此,他有 时讲话不太注意方式和场合,但他的动机是友善的。单学鹏一生匆忙,没有片刻的闲暇,也 从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以致在体检时才知道得了重疾,没有走出医院便去世了。而此时正是 “非典”时期,只有几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很是简陋。见此情景,我很是感慨,便随口说出: “生不逢时,死不逢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算是对他一生的概括。他留给我们的是不 尽的哀思和怀念,是永远的遗憾和追忆。大概他从未想过他会这样匆忙地离开他热爱的事 业和世界,他从未认为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他的亲人和朋友。他要出版千万言的《单学鹏 文集》,他要创办自己的经济实体,他要为唐山的文学事业开拓一片绿洲……然而这一切都 要搁浅了。这大概是他的最大的遗憾。
我与单学鹏的友谊是建构在共同工作的基础上的。单学鹏自地市合并以后,一直担任 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直至退休。我是在他任作家协会主席的最后一任时,担任作家协会副 秘书长的。这样我与他的接触便多了起来,也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共同为发展唐山市的文学 事业尽自己的职责。为了繁荣和发展唐山市的文学事业,唐山市作协创办了《唐山作家报》, 成立了文艺理论研究室。他还用自己的多年积蓄在南戴河创办了“海岳书院气这样一则唐 山市的作家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二则也为国家和省里的作家们提供了休息 和创作的良好环境。于是唐山市作协每年都在这里召开较大型的会议,一些著名作家也常 来这里进行创作。冰心老人为此很受感动,亲自题写了“海岳书院”的门匾,悬挂在海岳书 院。应该说,20世纪80至90年代是单学鹏创作的旺盛期。在这个时期,他先后创作了《千 岛之恋》《劫难》《受审》《孤女魂》《在转折的道路上》《来自异国的随船女郎》《凡人笔记》《警士 与美人鱼》《忠诚》等十几部长篇小说,尤其是近百万言的长篇小说《海湾三部曲》是他的代表 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他创作了一批性格各异的改革者的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凝聚着深 刻的历史感和鼓舞人心的理想色彩,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激情。在这部长篇小 说中激荡着明快高亢、昂扬奋进的时代的主旋律,突出地表现出了单学鹏气势恢弘、刚健雄 阔的创作风格。这部长篇小说受到了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地反响,因此获得了河北省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单学鹏是一位反映现实、紧跟时代、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了写好与时代和人民 接轨的作品,他长期以来深入到基层和改革最前沿一一工厂、海港、农村。他力图站在较高 的历史阶梯上,观照和把握转型时期生活的婚变和更替,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势作出正确的 判断和归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理念。单学鹏对生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社会的腐败有深刻 的批判意识。他用小说的审美形式干预生活、批判时弊、揭露腐败、匡扶正义,为生活在社会 底层的父老乡亲鼓与呼。这既是他的创作动机,也使他审美追求。
单学鹏是一位在全省有较大知名度的作家。他曾任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因为创作成 绩突出,于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被评为一级作 家。非常之人便有非凡之处,说到他的非凡之处有三点是其他作家所不比不的:一是他的俭 朴。单学鹏岀生与贫寒之家,从小要过饭,饱尝饥寒苦痛,受尽煎熬压迫。解放以后,是党和 人民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著名作家。虽然他的生活条件很优裕,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始终没 有变。他经常穿得是旧衣服,拎着一个旧书包,即使去省城和全国各地开会也是如此。他的 夫人给他做了好衣服,他也不穿。他认为穿好衣服受拘束。二是他创作的高产。用著作等 身来形容单学鹏一点也不为过,他发表的作品有千万言。三是他创作的快捷。单学鹏才思 敏捷、运笔如飞,一般写稿都是一稿成。他每天坚持写作3000字以上。最使我惊奇的是他 的记写农民傅显忠事迹的纪实文学《忠诚》,他从写稿到出版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河北省委宣传部交给的30多万字的写作任务。这种写作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单学鹏十分关心唐山文学事业的发展和重视对文学新人的培养。他不仅自己创作了大 量的作品,还辛勤地为文学爱好者讲课,热情地辅导青年作者的创作。许多作家就是在单学 鹏的直接帮助、扶植下走向全省和全国的。同时,单学鹏还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聘请为名 誉教授。多年来,他多次到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课、赠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正是这 样,使得唐山市的文学事业一直走在河北省的最前列。
当然,单学鹏也不是完人,他同样具有“农裔城籍”作家的爽直、倔强的性格。因此,他有 时讲话不太注意方式和场合,但他的动机是友善的。单学鹏一生匆忙,没有片刻的闲暇,也 从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以致在体检时才知道得了重疾,没有走出医院便去世了。而此时正是 “非典”时期,只有几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很是简陋。见此情景,我很是感慨,便随口说出: “生不逢时,死不逢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算是对他一生的概括。他留给我们的是不 尽的哀思和怀念,是永远的遗憾和追忆。大概他从未想过他会这样匆忙地离开他热爱的事 业和世界,他从未认为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他的亲人和朋友。他要出版千万言的《单学鹏 文集》,他要创办自己的经济实体,他要为唐山的文学事业开拓一片绿洲……然而这一切都 要搁浅了。这大概是他的最大的遗憾。
二
单学鹏是引人注目、成果显著的作家,但他走过的创作道路却是坎坷多艰的。在20世 纪60年代初期他开始发表作品,引人注目。但在历史转折时期,他一度苦闷、彷徨,创作似 乎寂寞、艰难。经过痛苦的蜕变和艰难的选择,他改变传统心态,用新的审美观念冲破积久 的模式,以浓烈的参与意识、忧患意识投身于改革的大潮,扩大审美视野、开拓新径,以新的 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审美视角和表现手段建构新的艺术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他相继创作 发表了《这里通向世界》《奔腾的大海》《海湾三部曲》《凤落梧桐》等10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篇 小说集,用以展示民族的伟大和韧性,讴歌改革的精神,描述打破坚冰的壮阔场景,于艰辛中 流泻出炽热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些都显示出作者对改革进程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审美观 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理性思考。
单学鹏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值得评论者探究的。著名作家孟伟哉在《关于〈这里通向 世界〉的通信》中说岀了他成功的真谛:
你极力使自己呼吸时代气息,大胆去触及正在前进着的生活中的矛盾,欲以自己艺术的 笔触反映祖国的改革,在重重阻力和困难中显示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很可贵的。你 的作品中跳动着你'的心,你的心是忠诚热烈的。
用艺术的形式干预生活,医救时弊,反映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呼声,“显示对未来的信心 和希望",这正是单学鹏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动机。
单学鹏的小说,一方面是迅速更迭的社会潮流冲击的产物,一方面是他内在人格的外化 和审美意识的感性显现,这位农民出身的作家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和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 他在审美理想的驱动下,沉于生活的底层,挖掘真善美,深沉地反思历史、直面人生,审视现 实、构想未来,用文学这种形式,承载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他的审美心态总是呈现出被生 活激活、自由开放的活跃状态,与社会生活时刻保持同构、顺应,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展现 层面反映世态人情、意向欲求。他的作品打破了改革文学传统的思维模式,超越了伤痕文学 和反思文学的审美导向。在现实与未来,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撞击中呈现出审美价值和社会 意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取向:追踪时代的潮汐,再现当代人的魂灵,展示美好的社 会理想以及生命体验的广阔性。他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热情地、真心实意地投身到正在 变革的现实中去”,“时刻关心变化着的现实”,积极地感受“生活本身的冲击”,从不趋时媚 俗,坚信“文学是时代的产儿",是时代的“风雨表”。当作家群体趋向“寻根"、“淡化”、“空灵” 时,他显得不合时俗,依然潜心生活,关注改革的焦点,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心理结构作了 深刻地揭示,显示了一个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构筑了一个新的审美 氛围和审美整体,闪烁着时代的灵光和历史增进的印迹,比起那些追奇猎险或沉湎于民风俗 情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
他敢于超越他人,也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他的早期作品《燕岭风 云》《渤海渔歌》等基本遵循传统的创作模式,手法也较陈旧,理性的过分显露冲淡了形象的 美感,留下一些人为的痕迹。有的作品失之于概念化的说教,尽管有丰厚的生活功底做弥 补,仍显示出某些时代的流弊和社会的通病。当经过“炼狱'‘般的痛苦,“真心真意地投身到 正在变革的现实中去"的时候,他深刻地领悟到文学只有反映现实的变革和时代演进才会有 真正的价值。他迅速调整审美心理机制,开拓反映生活的空间,把审美视角投向改革热点的 工厂、港口,力图站在更高的历史阶梯上,宏观把握和反映变革时代生活内涵的娉递。作品 的主题由比较单一的走向转为深厚、丰富,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也呈变化的态势,开始形成 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艺术格局,使作品有了鲜明时代感和历史纵深感。长篇小说 《凤落梧桐》反映了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青年巧哥儿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 故事,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这在很多人对实行责任制还疑虑重重的当时,无 疑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大海的警士》着力描写了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外轮给我们带来 了物质的利益,也带来了精神污染,这在人们陶醉于“小康”生活的前景而忽视精神文明的情况下,有深刻的启迪作用。《这里通向世界》《奔腾的大海》和《海湾三部曲》晕正面写工业改 革的力作,写出了改革的重重困难和积重难返之势,对改革的艰辛进行了多角度审视和表 现,意在唤起人们正视这场伟大而又艰难的变革,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邃透视和超越意 识。尤其是在三卷本的《海湾三部曲——〈初潮〉〈微澜〉〈狂涛〉》中,他“着重写了'改革者'登 上各级领导岗位之后的心态和作为,斗争之激烈,手段之乖巧,言谈之微妙,行动之莫测,是 纯朴诚实的百姓所估计不到的吋七这部百万字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改革者堕落为腐败者 的复杂的蜕变过程,这在中国文坛上无疑有着开先河的作用。这部作品是作者创作道路上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单学鹏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值得评论者探究的。著名作家孟伟哉在《关于〈这里通向 世界〉的通信》中说岀了他成功的真谛:
你极力使自己呼吸时代气息,大胆去触及正在前进着的生活中的矛盾,欲以自己艺术的 笔触反映祖国的改革,在重重阻力和困难中显示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很可贵的。你 的作品中跳动着你'的心,你的心是忠诚热烈的。
用艺术的形式干预生活,医救时弊,反映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呼声,“显示对未来的信心 和希望",这正是单学鹏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动机。
单学鹏的小说,一方面是迅速更迭的社会潮流冲击的产物,一方面是他内在人格的外化 和审美意识的感性显现,这位农民出身的作家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和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 他在审美理想的驱动下,沉于生活的底层,挖掘真善美,深沉地反思历史、直面人生,审视现 实、构想未来,用文学这种形式,承载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他的审美心态总是呈现出被生 活激活、自由开放的活跃状态,与社会生活时刻保持同构、顺应,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展现 层面反映世态人情、意向欲求。他的作品打破了改革文学传统的思维模式,超越了伤痕文学 和反思文学的审美导向。在现实与未来,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撞击中呈现出审美价值和社会 意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取向:追踪时代的潮汐,再现当代人的魂灵,展示美好的社 会理想以及生命体验的广阔性。他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热情地、真心实意地投身到正在 变革的现实中去”,“时刻关心变化着的现实”,积极地感受“生活本身的冲击”,从不趋时媚 俗,坚信“文学是时代的产儿",是时代的“风雨表”。当作家群体趋向“寻根"、“淡化”、“空灵” 时,他显得不合时俗,依然潜心生活,关注改革的焦点,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心理结构作了 深刻地揭示,显示了一个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构筑了一个新的审美 氛围和审美整体,闪烁着时代的灵光和历史增进的印迹,比起那些追奇猎险或沉湎于民风俗 情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
他敢于超越他人,也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他的早期作品《燕岭风 云》《渤海渔歌》等基本遵循传统的创作模式,手法也较陈旧,理性的过分显露冲淡了形象的 美感,留下一些人为的痕迹。有的作品失之于概念化的说教,尽管有丰厚的生活功底做弥 补,仍显示出某些时代的流弊和社会的通病。当经过“炼狱'‘般的痛苦,“真心真意地投身到 正在变革的现实中去"的时候,他深刻地领悟到文学只有反映现实的变革和时代演进才会有 真正的价值。他迅速调整审美心理机制,开拓反映生活的空间,把审美视角投向改革热点的 工厂、港口,力图站在更高的历史阶梯上,宏观把握和反映变革时代生活内涵的娉递。作品 的主题由比较单一的走向转为深厚、丰富,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也呈变化的态势,开始形成 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艺术格局,使作品有了鲜明时代感和历史纵深感。长篇小说 《凤落梧桐》反映了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青年巧哥儿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 故事,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这在很多人对实行责任制还疑虑重重的当时,无 疑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大海的警士》着力描写了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外轮给我们带来 了物质的利益,也带来了精神污染,这在人们陶醉于“小康”生活的前景而忽视精神文明的情况下,有深刻的启迪作用。《这里通向世界》《奔腾的大海》和《海湾三部曲》晕正面写工业改 革的力作,写出了改革的重重困难和积重难返之势,对改革的艰辛进行了多角度审视和表 现,意在唤起人们正视这场伟大而又艰难的变革,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邃透视和超越意 识。尤其是在三卷本的《海湾三部曲——〈初潮〉〈微澜〉〈狂涛〉》中,他“着重写了'改革者'登 上各级领导岗位之后的心态和作为,斗争之激烈,手段之乖巧,言谈之微妙,行动之莫测,是 纯朴诚实的百姓所估计不到的吋七这部百万字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改革者堕落为腐败者 的复杂的蜕变过程,这在中国文坛上无疑有着开先河的作用。这部作品是作者创作道路上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三
典型形象是作者心灵的创造物,是作者审美意识和创作追求的具体体现。单学鹏把“塑 造新人和寻找广大劳动人民身上的美德”作为“文学上的主攻点”,“试图和探索着写现代新 的人物”,展示他们的“美好心灵”。发现、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个性特征,即社会主义新人的性 格,是他倾心追求的目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 高的美。”⑵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灵魂高尚、心灵明净和内心丰富、复杂多变的人物,在他 们的身上凝聚着深沉的历史感和深刻的时代精神。他摒弃了塑造“乔厂长”、“李向南"式的 现代神话原型的方法,而是把“一般的人”“身上的东西抓下来”,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去提炼合 成,塑造出令人信服的人物。这种非英雄化倾向是对过去审美观念的反拨,也是对现代美学 风范的积极选择。
单学鹏善于把改革者置于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和历史发展起伏变化中去塑造,并注意 发掘人物性格的深层结构,揭示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使其具有可信性、典型性和审美性。《海 湾三部曲》中的楚文辉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改革者形象。起初,他是一个非党员又有海外关系 的知识分子,他担任了港务局局长后,大刀阔斧、力排险阻、扫除积弊,清理后门干部,收缴私 用公物,改办公室为新婚公寓,大胆提拔精通业务的干部,改革工资制度。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是一个裹挟着一股清新、刚劲、逼人气势的不负党和人民的重负,义无反顾、勇于开拓的改 革者形象。后来他因政绩卓然当上了双岩市市长,但这时,他已经无心致力改革而是私欲膨 胀。他从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悟出了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投机善变的道理。于是他网罗关 系、逢迎上级、笼络人心,耍尽权术后终于登上了市委书记的位子,此时的他已经蛻变为沉湎 于官场的政客。在工作中,他既要靠任代理市长的老同学姜汝举为他创建政绩,但又嫉贤妒 能,怕姜汝举超过自己,后来不动声色地把姜汝举拉了下来。他在生活上也喜新厌旧,抛弃 患难之妻。官场中的异化、生活中的腐化已经使楚文辉由一个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改革 者堕落为一个专门构建自己营垒的腐败者。这个人物有很强的典型性。大浪淘沙,当年的 多少改革者因经不起物质金钱美女的诱惑而堕落为改革的落伍者,甚至沦落为人民的罪人, 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单学鹏较早地看出了这一点,并写出了这一点。发现大于创 造,正是这个发现使得单学鹏的《海湾三部曲》具有了开拓性的意义。
作者还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改革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努力表现出他们在改革大潮中的沉 浮,把他们的矛盾性格与复杂的社会现实胶合一起,以此反映出时代进程的某些侧面、某些 本质。《海湾三部曲》中的姜汝举、何瑞年都是学有所长的知识分子,与楚文辉一起被提拔到 领导岗位。姜汝举有改革大志和实干精神,有敢作敢为的气魄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他深入 群众、体察民情、呕心沥血、替民解忧,但却因楚文辉的嫉妒而成为官场的失意者。他无处倾 诉,只能面对狂涛汹涌的大海,拉起小提琴发泄心中的愤怒。在他的身上充满了爱国主义的 精神,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忍辱负重、忧国忧民、国而忘家、奋斗不已的传统美德。作者饱蘸 情墨,精心塑造了这样一个充满悲剧性和理想性的人物。这种悲剧色彩显示出强大的艺术 征服力,造成了深沉和崇高的氛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使人在大悲大恸中得到灵魂的净化 和这样一种审美认同:生活是一个伟大的悲剧,是人类充满艰辛苦难而又神圣庄严的历程, 它是以开拓者的痛苦甚至牺牲作为阶梯的。同样为知识分子的何瑞年却早已在十年浩劫中 尽失了锐气,磨平了棱角。当时代把他推到大潮前面时,他只能屈服、忍让,在大是大非面前 只能逃避退缩,沉沦于世俗之中,成为改革的落伍者。《这里通向世界》中的耿赢也是一位从 落魄到“烧汤锅"的狼狈处境而突然提拔到“煮大海”的领导岗位的知识分子。他有忘我的冲 动,也有内心的忧虑,但他总是强制自己尽快抛弃私心杂念,冷静下来,服从大局和整体利 益,在书生气后面有一颗火热的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輝精竭虑、奋斗不止。
这些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告诉我们:真正的改革者是在艰难时世中迎着时代的暴风雨 而诞生的,是在与风浪的搏击中成长的;而贪图安逸、追求个人私欲者,尽管被推到时代的潮 头,也只能成为被时代抛弃的落伍者。这也正是这些典型形象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
单学鹏善于把改革者置于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和历史发展起伏变化中去塑造,并注意 发掘人物性格的深层结构,揭示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使其具有可信性、典型性和审美性。《海 湾三部曲》中的楚文辉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改革者形象。起初,他是一个非党员又有海外关系 的知识分子,他担任了港务局局长后,大刀阔斧、力排险阻、扫除积弊,清理后门干部,收缴私 用公物,改办公室为新婚公寓,大胆提拔精通业务的干部,改革工资制度。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是一个裹挟着一股清新、刚劲、逼人气势的不负党和人民的重负,义无反顾、勇于开拓的改 革者形象。后来他因政绩卓然当上了双岩市市长,但这时,他已经无心致力改革而是私欲膨 胀。他从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悟出了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投机善变的道理。于是他网罗关 系、逢迎上级、笼络人心,耍尽权术后终于登上了市委书记的位子,此时的他已经蛻变为沉湎 于官场的政客。在工作中,他既要靠任代理市长的老同学姜汝举为他创建政绩,但又嫉贤妒 能,怕姜汝举超过自己,后来不动声色地把姜汝举拉了下来。他在生活上也喜新厌旧,抛弃 患难之妻。官场中的异化、生活中的腐化已经使楚文辉由一个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改革 者堕落为一个专门构建自己营垒的腐败者。这个人物有很强的典型性。大浪淘沙,当年的 多少改革者因经不起物质金钱美女的诱惑而堕落为改革的落伍者,甚至沦落为人民的罪人, 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单学鹏较早地看出了这一点,并写出了这一点。发现大于创 造,正是这个发现使得单学鹏的《海湾三部曲》具有了开拓性的意义。
作者还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改革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努力表现出他们在改革大潮中的沉 浮,把他们的矛盾性格与复杂的社会现实胶合一起,以此反映出时代进程的某些侧面、某些 本质。《海湾三部曲》中的姜汝举、何瑞年都是学有所长的知识分子,与楚文辉一起被提拔到 领导岗位。姜汝举有改革大志和实干精神,有敢作敢为的气魄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他深入 群众、体察民情、呕心沥血、替民解忧,但却因楚文辉的嫉妒而成为官场的失意者。他无处倾 诉,只能面对狂涛汹涌的大海,拉起小提琴发泄心中的愤怒。在他的身上充满了爱国主义的 精神,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忍辱负重、忧国忧民、国而忘家、奋斗不已的传统美德。作者饱蘸 情墨,精心塑造了这样一个充满悲剧性和理想性的人物。这种悲剧色彩显示出强大的艺术 征服力,造成了深沉和崇高的氛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使人在大悲大恸中得到灵魂的净化 和这样一种审美认同:生活是一个伟大的悲剧,是人类充满艰辛苦难而又神圣庄严的历程, 它是以开拓者的痛苦甚至牺牲作为阶梯的。同样为知识分子的何瑞年却早已在十年浩劫中 尽失了锐气,磨平了棱角。当时代把他推到大潮前面时,他只能屈服、忍让,在大是大非面前 只能逃避退缩,沉沦于世俗之中,成为改革的落伍者。《这里通向世界》中的耿赢也是一位从 落魄到“烧汤锅"的狼狈处境而突然提拔到“煮大海”的领导岗位的知识分子。他有忘我的冲 动,也有内心的忧虑,但他总是强制自己尽快抛弃私心杂念,冷静下来,服从大局和整体利 益,在书生气后面有一颗火热的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輝精竭虑、奋斗不止。
这些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告诉我们:真正的改革者是在艰难时世中迎着时代的暴风雨 而诞生的,是在与风浪的搏击中成长的;而贪图安逸、追求个人私欲者,尽管被推到时代的潮 头,也只能成为被时代抛弃的落伍者。这也正是这些典型形象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
四
单学鹏小说在文坛上所产生的反响,既不是靠对创作新潮的趋鹫,也不是靠对某一现代 派手法的借鉴,而在于他惯用直面人生、直面变革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表现世态人生。这 种写实手法,既能使生活的本质意义得到真实的凸现,又能将读者迅速导入他所建构的艺术 世界中。当然,他的现实主义手法也是不断拓宽、变化的。他极力使自己的创作个性与时代 特征和谐一致,为文学生命力的勃发和创造性的驰骋提供最充足的可能。他始终“在追求一 种最适宜表现自己思想的东西”,在不变中求变,使传统的现实主义向多元的现实主义发展。 他早期的作品基本都是按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变换这种传统方式而建构的,情节多呈平面、 单线状,很难使复杂的生活展现出丰富、多义的内涵■他在《海湾三部曲》等作品中,借鉴运 用了新的艺术手法,如意识流的注入,时空超越,感觉的捕捉,注意展现人物的深层意识活动 和复杂的内心世界,由起初的情节单一化向既注重建构情节、又注意展示人物丰富多彩的意 识流动的层面拓进,创作思维方式也由线性壇进到立体思维。在写实风格的笼罩下,他的作 品呈现出多元的色彩:一类是气势恢弘、大刀阔斧、激昂向上、节奏明快的,如《这里通向世 界》《奔腾的大海》《海湾三部曲》展现的是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激荡着明朗高亢、昂扬奋进 的时代旋律;一类是田园牧歌式的,如《凤落梧桐》展示出农村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一 类是借鉴现代创作技巧与传统写作手法相结合的,如《千岛之恋》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在细腻的心理刻画和人物的意识流动中展示出人情美、人性美。从这篇作品中,我们感觉到 作者试图摆脱传统小说创作模式的羁绊所做的新的努力,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探索和尝 试,预示着作者创作道路上的一次飞跃。
在人物描写方面,他亦有独到之处。他笔下的人物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凝聚着中华 民族的伟大和韧性。姜汝举(《海湾三部曲》),信天鹏(《千岛之恋》),巧歌儿(《凤落梧桐》), 冯占雄(《这里通向世界》),朱焰(《舌尖上的风暴》)等,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作者 用凝练、准确的笔触描述,更增添了真实感和贴近感,体现出我们民族心理性格的主导方面。
当然,他的有些作品或由于理性的直露和情感的过激,或由于对生活的素材缺乏更'深 刻、更细致的提炼,而缺乏一种深沉蕴藉、丰厚而富有弹性的审美意蕴。但瑕不掩瑜,由于他 深入生活,对文学与生活关系有着高于一般作家的理解,所以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迅速及时准 确地表现着生活,表达出时代的先声。
单学鹏已经离开了我们,他留给我们的是不尽的哀思和怀念,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感伤 和追忆。
注释:
【1】 朱光潜:《谈美书简》,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2】 单学鹏:《海湾三部曲》自序,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在人物描写方面,他亦有独到之处。他笔下的人物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凝聚着中华 民族的伟大和韧性。姜汝举(《海湾三部曲》),信天鹏(《千岛之恋》),巧歌儿(《凤落梧桐》), 冯占雄(《这里通向世界》),朱焰(《舌尖上的风暴》)等,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作者 用凝练、准确的笔触描述,更增添了真实感和贴近感,体现出我们民族心理性格的主导方面。
当然,他的有些作品或由于理性的直露和情感的过激,或由于对生活的素材缺乏更'深 刻、更细致的提炼,而缺乏一种深沉蕴藉、丰厚而富有弹性的审美意蕴。但瑕不掩瑜,由于他 深入生活,对文学与生活关系有着高于一般作家的理解,所以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迅速及时准 确地表现着生活,表达出时代的先声。
单学鹏已经离开了我们,他留给我们的是不尽的哀思和怀念,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感伤 和追忆。
注释:
【1】 朱光潜:《谈美书简》,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2】 单学鹏:《海湾三部曲》自序,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