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城创作的小说,极具地方特色和生活韵味。他从1984年开始创作,先后在《青年文 学》《萌芽》《河北文学》《唐山文学》等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 50余万字,同时有大量新闻、评论、特写发表于《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及《农村大世界》等报 刊。2001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海地•热土》,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滦河右岸散步》等多部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奖。
赵连城的小说是多向度的,创作视角的频繁调整,认知范围的不断拓展,价值标准的不 断更新成为赵连城的审美追求。所以,我们常常震撼于他在小说世界的建筑中所呈现出来 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就像一片氤氯生烟、蒸腾着思索和寓意的滩涂,博大而浩瀚、扑朔而迷 离,这样就使得我们试图从他的小说中提炼某种相对稳定的因素时,也显得比较困难。
―、浓郁的人文气息——对生命本能的发现及对社会准则的探求 和肯定
赵连城对生命属性的认识来自于自然律动的“生命启示”,因而使得他的作品向大自然 逼近,向人性逼近。他的《老河口》写出了人性的残缺之美,写出了大海的神秘莫测,写出了 人与大海相依相存、同“生”共“灭”的境况。青条和泥瞅作为“海之子”一一各自有着独特个 性和本领的“海浪头”(当地渔民的称呼),在各自命运的壇变过程中,人性由扭曲到回归,弹 射出人类征服自身局限的光芒。特别是在征服险恶自然面前奔突出的人性力量,使这片滩 涂因人性而有了灵光,有了神韵。“坦坦荡荡、荡荡坦坦”,这既是滩涂的性格,又是大海的性 格,更是人的性格。人海一体、海人同一,人就是海、海就是人,这使《老河口》具有强烈的人 文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相对于《老河口》从人物的外视角度表现顽强的生命执守和人性的 复苏,《海难》则着意从人物的内视角度表现人性失落过程中的苦涩与挣扎。在欲望的风洞 里,黑老五由过去“渔业队时,他是一条大船的家长”,“一个粗犷豪爽、见义勇为的汉子,一个 视金钱为粪土的人”变得自私自利、狭隘吝啬,最后走向毁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 社会道德衰落的悲歌。更叫绝的是黑老五身边还安排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物一小海,虽然 小海不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但小海是社会良心的负载者。他斥责父亲“卑鄙”,让人一下感 知社会生活中常常缺失的是道德的评判和良心的谴责。《海难》不但是黑老五父子的毁灭, 更是我们由古朴的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转换过程中因人性沉沦所付出的代价,而小海的毁 灭更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枸杞子》通过“老 根”和“五朵”的曲折的爱情经历表现了宽容大度、忍辱负重的美好人性。在与日本人由“仇” 为“友”的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弥合中,在侵略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化干戈为玉帛时,我们看 到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是由无数“老根”和“五朵”这样的优秀儿女付出巨大的牺牲而 获得的。
赵连城是大海和滦河的子孙。他把对海的理解、对母亲河一滦河的情感和理想全部 灌注于他的一系列作品之中,让人对我们民族秉承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行为方式有一种 深层的依恋。他关注历史发展中道德的缺失,更追求一种道德的力量,因而使得我们在观照 作品的人物时,常处于一种仰视的角度,这种仰视带给我们的是尊敬,甚至是敬仰。《大堤》 中田、乔两大家族因滦河捞沙而结怨,又因滦河水灾弃嫌而团结。在保护家园的同时,保护 了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尤其是田老明、田三爷和乔五爷舍命护堤行为,不失为一声震天动地、 撼人心魄的呐喊。在这迟来的呐喊声中,农民自身的局限开始得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他们 的行为方式、道德观念的内容被重新定义和思考。加之写作时时空顺序的转换切分,使作家 的主体情绪与作品中的那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契合。田三爷、乔五爷在灾难来临前 是卑琐的、狭隘的,但当共赴灾难时所表现出的英雄胆气却让人感到了心灵的震撼。
赵连城的小说常常彰显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而这种精神和力量却往往表现 在底层民众身上。我们知道,生活在底层的民众作为社会的主流和潜在的伟力,总会顽强地 抗拒着历史的负面,他们为正义与生存往往不避风险、舍身而战,用个体的生命去殉民族的 道义和尊严。这就是《枸杞子》带给我们的人文醒悟和哲学启示。海边的杨家铺人善饮酒, 并用枸杞子泡酒,可滋阴壮阳、舒筋活血,使得“杨家铺的汉子一个个粗犷豪放,颇具那种叫 阳刚之气的东西“杨家铺人面对日本人的刺刀没有畏缩,日本人的刺刀顶在了胸脯上,他 们的脚步没有停下来。”他们以不同的复仇方式狠狠地惩治了日本兵:老根狠狠地教训了“狂 妄的东洋矮子”,后成了“武工队的中坚”;五朵被日本兵糟蹋后,忍痛含辱,“用身子做诱饵做 陷阱,把一个一个日本人引进圈套,配合了老根的一次又一次复仇行动”……一个滩涂复仇 草莽变成一个民族义士,一个凡间女子申为大爱大恨变成一个中国式的“圣女贞德
总之,在赵连城系列作品中,无论凰对历史的反思(《枸杞子》),是对现实的揭示(《大 堤》),还是对人性障碍的拆解(《海难》《老河口》);无论是对健康的生命形态的展示(《打草的 女人》《海浪花》),还是对自由精神的弘扬(《芳草地》),始终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这是最 贴近生命本质意义的最可贵的东西。我们可理解为这是他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更可看作 是他艺术个性的生动展示。因为只有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才最终具有穿透时间和征服人的 力量。“人生不朽是文章”。这是赵连城作品底色中的主色调。
二、强劲的作品结构能力一作品力量和气韵的结合贯通
赵连城作品中的人物的根脉深植于泥土之中,人物的灵魂融会于草木、渔船、土房之中, 甚至这些人物在作品中微弱的脉息,我们都能够清晰地谛听出来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精 神。于是他们在浑然无边的滩涂上,在那波浪翻卷的滦河旁,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生发出 了生命的律动、精神的鲜活、灵魂的光彩,而这一切无疑又依仗于作品力量和气韵的结合 贯通。
赵连城有着非凡的结构能力。他作品的每一次结构、每一种形式都使作品变得光鲜,因 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或曰活的形式。我们知道,一般作品注重的是“力"——力量、力 度、魄力,它能够更快地被人的感觉所接纳,让人激动不已。它的力量具有方向性,指向人 心、人的感知器官。但这样的作品,又往往缺少另一种东西,那就是优秀作品所注重的 “气”——气息、气韵、气脉。“气”在文字间默默流动,所有文字都被这种“气”激活,有了生 命,所以卓越作品往往血脉相通,丝络交织,难以肢解。赵连城作品的结构力突出表现在 “力”与“气,,的结合。明看山重水复,转而柳暗花明;眼前云蒸霞蔚,过往沉寂空灵。每个重 要环节都有“力”的转承,每有魂魄贯通的地方都有“气”的节点。《老河口》中,青条看见仇人 泥輙一步步步入险境,“'危一,他本能地喊了起来。可是一个罪恶的念头突地在心中闪了 一下“青条的眼睛又冒出火来,哼!等老子明天为你收尸吧“他猛地停住脚步,想把泥 瞅从险境中喊出来啊?!'一股热血猛地涌上心头……他疯了般冲向大海”去救泥瞅。 每个环节都把人的神经拉紧,但这还不够,在青条拖着泥輙回游岸边的过程中,几处心理描 写和往日恩怨的情景闪回,又把人在绝望状态下的抗争本能和男人血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丰 沛充盈。《枸杞子》在描述老根和花脖儿血洗日军小红楼时,竟在刀光剑影的当口,出现以下 神奇的文字:
那时候三星在中天闪烁北斗勺子星在慢慢旋转。那时候一条野狗正璋在洞穴中把杨二 的指骨嚼的咯嚙咯喘响。那时候杨家铺一座座土屋中男女老少肯定都在做着噩梦。
那时候马灯里的洋油就要燃&桌子上的盘碗开始倾斜吏叠里面的汤汁在桌面上淌出一 个个不规则的图案。那时候酒坛子?淖詈笠坏尉票坏菇?炖锕鱿伦雷佑衷诘厣瞎龀隼显� 撞在一块石头上发出一声脆响。那时候喝酒吃菜的人都脑袋胀大眼睛发直看人是双影说话 喜欢老重复一个字。
星星和月亮看到这一幕发出一声叹息:他们醉了。
这种场面的描写,为接下来的向敌寇复仇的英雄行为做了诗性的铺垫。再如在《打草的 女人》中,作者也是以多彩而工细的文笔将斑斓多彩的海滩景色穿插于作品之中,形成一条 明晰的脉络,结构显得严谨而舒展。在这明丽宽广的背景下,一位少妇挥动着镰刀在飞快地 打草,她坚信自己通过劳动可以开拓出一条通往幸福的大道,生动地表现了冀东沿海渔民走 上富裕之路的崭新的精神面貌。可谓生气灌注,气韵生动。
当然,作者更注重的是情节设置得奇变和灵巧,因而产生突兀新奇之感。如《海浪花》中 海花嫂挥向桅杆和大海的太平斧;《打草的女人》中那圣婴般突然起来行走的小孩;《大堤》中 田三爷和乔五爷双双赴死保堤的情节,不仅构思奇谪,转承有度,更有一股或灵气或决绝或 浩然之气盈缩其中,给我们不尽的美感。
三、象征性的哲学表达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赵连城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此来扩大作品的内涵和容量。象征具 有超越形象本身的寓意性。这如同美国学者劳•坡林所指出的:“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 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越它所说的。”⑴ 这样,就使得他的小说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层面,扩大了作品的内涵。这・ 在《枸杞子》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首先“枸杞子”这种植物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物,与其说它 有滋阴壮阳的功效,不如说它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红色的枸杞子是这片滩涂子 民的鲜活血脉,也是焚灭入侵者的复仇烈火,因此成为在现实与历史中寻找现代象征意味的 恰当表达。同时“枸杞子”既是人物命运的象征,又是小说的灵魂;既是故事的初端,又是故 事的终结;既内含作品的意向,又连接情节的线索,使得作品精奇、精美。再如《打草的女人》 也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如作品起始写海滩荒凉的环境:这里是“大海和陆地在这里过渡"的 一片盐碱滩。冬天,西北风在这里“打滚、撒野、扬起遮天蔽日的苦涩咸土”。这就寓意着“四 人帮”肆虐时万物萧疏、百花凋零的时代环境。而春雨过后,沟沟坎坎“生出一片新绿”,不多 久便花草繁茂,郁郁葱葱了,这也暗示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生机勃勃,百业兴旺 的繁荣景象。尤其在最后,当刚满生日的儿子蹒蹒跚跚地向“打草的女人”走来,她张开双 臂,迎着儿子,大声地喊起来:“儿子,我的儿子会走了! ”她对儿子会站起来、往前迈出了步 子,感到欣慰、幸福,激动地流出了眼泪。此情此景,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在经济复苏的环 境中,中国的四化建设在蹒跚起步的象征意蕴。
除此之外,象《老河口》《大堤》《海难》《海浪花》《芳草地》的标题的设置和画面的展示都 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回味不尽,因而产生多重的意义。
正是这种象征使他的小说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的无限色彩,因而在超越了文字层面的 具象表达的形式之上便有了深邃的哲学内涵。赵连城的小说正是从象征意味的题目到群体 性的人物营造上构筑起了一个复杂的象征意蕴,让人感到他充足的创作底气。
赵连城近年来精进突兀的创作状态,在于他的生活的富裕和心灵的富有。他是一个“积 累型"的作家,生活的积累和心灵的积淀,使他常写常新,魅力不衰。
注释:
[1]劳•坡林:《诗的声音与意义》,《世界文学》1981年第5期,第248页。
赵连城的小说是多向度的,创作视角的频繁调整,认知范围的不断拓展,价值标准的不 断更新成为赵连城的审美追求。所以,我们常常震撼于他在小说世界的建筑中所呈现出来 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就像一片氤氯生烟、蒸腾着思索和寓意的滩涂,博大而浩瀚、扑朔而迷 离,这样就使得我们试图从他的小说中提炼某种相对稳定的因素时,也显得比较困难。
―、浓郁的人文气息——对生命本能的发现及对社会准则的探求 和肯定
赵连城对生命属性的认识来自于自然律动的“生命启示”,因而使得他的作品向大自然 逼近,向人性逼近。他的《老河口》写出了人性的残缺之美,写出了大海的神秘莫测,写出了 人与大海相依相存、同“生”共“灭”的境况。青条和泥瞅作为“海之子”一一各自有着独特个 性和本领的“海浪头”(当地渔民的称呼),在各自命运的壇变过程中,人性由扭曲到回归,弹 射出人类征服自身局限的光芒。特别是在征服险恶自然面前奔突出的人性力量,使这片滩 涂因人性而有了灵光,有了神韵。“坦坦荡荡、荡荡坦坦”,这既是滩涂的性格,又是大海的性 格,更是人的性格。人海一体、海人同一,人就是海、海就是人,这使《老河口》具有强烈的人 文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相对于《老河口》从人物的外视角度表现顽强的生命执守和人性的 复苏,《海难》则着意从人物的内视角度表现人性失落过程中的苦涩与挣扎。在欲望的风洞 里,黑老五由过去“渔业队时,他是一条大船的家长”,“一个粗犷豪爽、见义勇为的汉子,一个 视金钱为粪土的人”变得自私自利、狭隘吝啬,最后走向毁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 社会道德衰落的悲歌。更叫绝的是黑老五身边还安排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物一小海,虽然 小海不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但小海是社会良心的负载者。他斥责父亲“卑鄙”,让人一下感 知社会生活中常常缺失的是道德的评判和良心的谴责。《海难》不但是黑老五父子的毁灭, 更是我们由古朴的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转换过程中因人性沉沦所付出的代价,而小海的毁 灭更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枸杞子》通过“老 根”和“五朵”的曲折的爱情经历表现了宽容大度、忍辱负重的美好人性。在与日本人由“仇” 为“友”的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弥合中,在侵略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化干戈为玉帛时,我们看 到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是由无数“老根”和“五朵”这样的优秀儿女付出巨大的牺牲而 获得的。
赵连城是大海和滦河的子孙。他把对海的理解、对母亲河一滦河的情感和理想全部 灌注于他的一系列作品之中,让人对我们民族秉承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行为方式有一种 深层的依恋。他关注历史发展中道德的缺失,更追求一种道德的力量,因而使得我们在观照 作品的人物时,常处于一种仰视的角度,这种仰视带给我们的是尊敬,甚至是敬仰。《大堤》 中田、乔两大家族因滦河捞沙而结怨,又因滦河水灾弃嫌而团结。在保护家园的同时,保护 了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尤其是田老明、田三爷和乔五爷舍命护堤行为,不失为一声震天动地、 撼人心魄的呐喊。在这迟来的呐喊声中,农民自身的局限开始得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他们 的行为方式、道德观念的内容被重新定义和思考。加之写作时时空顺序的转换切分,使作家 的主体情绪与作品中的那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契合。田三爷、乔五爷在灾难来临前 是卑琐的、狭隘的,但当共赴灾难时所表现出的英雄胆气却让人感到了心灵的震撼。
赵连城的小说常常彰显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而这种精神和力量却往往表现 在底层民众身上。我们知道,生活在底层的民众作为社会的主流和潜在的伟力,总会顽强地 抗拒着历史的负面,他们为正义与生存往往不避风险、舍身而战,用个体的生命去殉民族的 道义和尊严。这就是《枸杞子》带给我们的人文醒悟和哲学启示。海边的杨家铺人善饮酒, 并用枸杞子泡酒,可滋阴壮阳、舒筋活血,使得“杨家铺的汉子一个个粗犷豪放,颇具那种叫 阳刚之气的东西“杨家铺人面对日本人的刺刀没有畏缩,日本人的刺刀顶在了胸脯上,他 们的脚步没有停下来。”他们以不同的复仇方式狠狠地惩治了日本兵:老根狠狠地教训了“狂 妄的东洋矮子”,后成了“武工队的中坚”;五朵被日本兵糟蹋后,忍痛含辱,“用身子做诱饵做 陷阱,把一个一个日本人引进圈套,配合了老根的一次又一次复仇行动”……一个滩涂复仇 草莽变成一个民族义士,一个凡间女子申为大爱大恨变成一个中国式的“圣女贞德
总之,在赵连城系列作品中,无论凰对历史的反思(《枸杞子》),是对现实的揭示(《大 堤》),还是对人性障碍的拆解(《海难》《老河口》);无论是对健康的生命形态的展示(《打草的 女人》《海浪花》),还是对自由精神的弘扬(《芳草地》),始终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这是最 贴近生命本质意义的最可贵的东西。我们可理解为这是他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更可看作 是他艺术个性的生动展示。因为只有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才最终具有穿透时间和征服人的 力量。“人生不朽是文章”。这是赵连城作品底色中的主色调。
二、强劲的作品结构能力一作品力量和气韵的结合贯通
赵连城作品中的人物的根脉深植于泥土之中,人物的灵魂融会于草木、渔船、土房之中, 甚至这些人物在作品中微弱的脉息,我们都能够清晰地谛听出来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精 神。于是他们在浑然无边的滩涂上,在那波浪翻卷的滦河旁,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生发出 了生命的律动、精神的鲜活、灵魂的光彩,而这一切无疑又依仗于作品力量和气韵的结合 贯通。
赵连城有着非凡的结构能力。他作品的每一次结构、每一种形式都使作品变得光鲜,因 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或曰活的形式。我们知道,一般作品注重的是“力"——力量、力 度、魄力,它能够更快地被人的感觉所接纳,让人激动不已。它的力量具有方向性,指向人 心、人的感知器官。但这样的作品,又往往缺少另一种东西,那就是优秀作品所注重的 “气”——气息、气韵、气脉。“气”在文字间默默流动,所有文字都被这种“气”激活,有了生 命,所以卓越作品往往血脉相通,丝络交织,难以肢解。赵连城作品的结构力突出表现在 “力”与“气,,的结合。明看山重水复,转而柳暗花明;眼前云蒸霞蔚,过往沉寂空灵。每个重 要环节都有“力”的转承,每有魂魄贯通的地方都有“气”的节点。《老河口》中,青条看见仇人 泥輙一步步步入险境,“'危一,他本能地喊了起来。可是一个罪恶的念头突地在心中闪了 一下“青条的眼睛又冒出火来,哼!等老子明天为你收尸吧“他猛地停住脚步,想把泥 瞅从险境中喊出来啊?!'一股热血猛地涌上心头……他疯了般冲向大海”去救泥瞅。 每个环节都把人的神经拉紧,但这还不够,在青条拖着泥輙回游岸边的过程中,几处心理描 写和往日恩怨的情景闪回,又把人在绝望状态下的抗争本能和男人血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丰 沛充盈。《枸杞子》在描述老根和花脖儿血洗日军小红楼时,竟在刀光剑影的当口,出现以下 神奇的文字:
那时候三星在中天闪烁北斗勺子星在慢慢旋转。那时候一条野狗正璋在洞穴中把杨二 的指骨嚼的咯嚙咯喘响。那时候杨家铺一座座土屋中男女老少肯定都在做着噩梦。
那时候马灯里的洋油就要燃&桌子上的盘碗开始倾斜吏叠里面的汤汁在桌面上淌出一 个个不规则的图案。那时候酒坛子?淖詈笠坏尉票坏菇?炖锕鱿伦雷佑衷诘厣瞎龀隼显� 撞在一块石头上发出一声脆响。那时候喝酒吃菜的人都脑袋胀大眼睛发直看人是双影说话 喜欢老重复一个字。
星星和月亮看到这一幕发出一声叹息:他们醉了。
这种场面的描写,为接下来的向敌寇复仇的英雄行为做了诗性的铺垫。再如在《打草的 女人》中,作者也是以多彩而工细的文笔将斑斓多彩的海滩景色穿插于作品之中,形成一条 明晰的脉络,结构显得严谨而舒展。在这明丽宽广的背景下,一位少妇挥动着镰刀在飞快地 打草,她坚信自己通过劳动可以开拓出一条通往幸福的大道,生动地表现了冀东沿海渔民走 上富裕之路的崭新的精神面貌。可谓生气灌注,气韵生动。
当然,作者更注重的是情节设置得奇变和灵巧,因而产生突兀新奇之感。如《海浪花》中 海花嫂挥向桅杆和大海的太平斧;《打草的女人》中那圣婴般突然起来行走的小孩;《大堤》中 田三爷和乔五爷双双赴死保堤的情节,不仅构思奇谪,转承有度,更有一股或灵气或决绝或 浩然之气盈缩其中,给我们不尽的美感。
三、象征性的哲学表达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赵连城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此来扩大作品的内涵和容量。象征具 有超越形象本身的寓意性。这如同美国学者劳•坡林所指出的:“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 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越它所说的。”⑴ 这样,就使得他的小说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层面,扩大了作品的内涵。这・ 在《枸杞子》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首先“枸杞子”这种植物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物,与其说它 有滋阴壮阳的功效,不如说它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红色的枸杞子是这片滩涂子 民的鲜活血脉,也是焚灭入侵者的复仇烈火,因此成为在现实与历史中寻找现代象征意味的 恰当表达。同时“枸杞子”既是人物命运的象征,又是小说的灵魂;既是故事的初端,又是故 事的终结;既内含作品的意向,又连接情节的线索,使得作品精奇、精美。再如《打草的女人》 也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如作品起始写海滩荒凉的环境:这里是“大海和陆地在这里过渡"的 一片盐碱滩。冬天,西北风在这里“打滚、撒野、扬起遮天蔽日的苦涩咸土”。这就寓意着“四 人帮”肆虐时万物萧疏、百花凋零的时代环境。而春雨过后,沟沟坎坎“生出一片新绿”,不多 久便花草繁茂,郁郁葱葱了,这也暗示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生机勃勃,百业兴旺 的繁荣景象。尤其在最后,当刚满生日的儿子蹒蹒跚跚地向“打草的女人”走来,她张开双 臂,迎着儿子,大声地喊起来:“儿子,我的儿子会走了! ”她对儿子会站起来、往前迈出了步 子,感到欣慰、幸福,激动地流出了眼泪。此情此景,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在经济复苏的环 境中,中国的四化建设在蹒跚起步的象征意蕴。
除此之外,象《老河口》《大堤》《海难》《海浪花》《芳草地》的标题的设置和画面的展示都 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回味不尽,因而产生多重的意义。
正是这种象征使他的小说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的无限色彩,因而在超越了文字层面的 具象表达的形式之上便有了深邃的哲学内涵。赵连城的小说正是从象征意味的题目到群体 性的人物营造上构筑起了一个复杂的象征意蕴,让人感到他充足的创作底气。
赵连城近年来精进突兀的创作状态,在于他的生活的富裕和心灵的富有。他是一个“积 累型"的作家,生活的积累和心灵的积淀,使他常写常新,魅力不衰。
注释:
[1]劳•坡林:《诗的声音与意义》,《世界文学》1981年第5期,第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