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赞歌——刘芳绿色散文论
       绿是生命的底色,绿是地球的原色,绿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色;没有绿,便没有生命,没 有地球的一切,世界将是荒凉和死寂的。刘芳作为绿色的歌者,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自己 的笔,描写绿色,歌咏绿色,赞美绿色,呼唤绿色,保护绿色。他用几近一生的心血为人类的 生态文明的形成,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人类的绿色家园建构而奔走呼喊、倾尽心力,创作了 一篇篇绿色的散文,谱写了一首首“绿色的赞歌”。我们沉痛地看到,这些年来我们践踏着 绿、摧残着绿,在人类无情地破坏大自然的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绿色在逐渐地 消失,沙尘暴肆虐地飞扬,我们多么渴望鸟语花香,绿色盎然的生存环境啊,多么希望回到 “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自然的原初生态啊。打开刘芳绿色的散文,那绿色便汩汩地涌了进 来,只见绿色在草原上、森林中、山坡上跳跃,绵延到天的尽头,覆盖了广袤的原野,让人感到 一种绿色的温馨,绿色的亲近、绿色的愉悦,于是绿色溢满了我们的心怀,充满了我们的全 身,使我们与绿色融为一体,也成为绿色的一部分,绿色在我们的心中又生长、丰盛起来,蔓 延开来,弥漫成一个圣洁、美丽的家园,让我们心驰神往。
       在中国作家中,还没有一个像刘芳把保护绿色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旨,有这样难能可贵的 绿色精神。这源于他的生命的底色一一绿色的情结。刘芳出生在燕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绿的山,绿的水和绿色的家园。绿色浸透了他的生命,浸透了他的血液,浸染了他的 灵魂,绿色也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也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所以他被人称为“绿色文学作 家”。当然主要在于他对绿色的钟情和热爱。他在考大学时报考了河北农业大学的一所分 校,因为农林业与绿色最贴近,参加工作以后,他将塞罕坝林区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因为那 里是草原最美处。盛夏时节,这里是绿色的海洋,草天一色,绿浪翻滚,绿在这里铺天盖地, 无际无涯。天是绿的,地是绿的,人是绿的,阳光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一切都是绿的。这 里的绿是无数治荒造林的英雄们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建造的。他被他们所感动,更被他 们创造的绿色所诱惑,于是他以此为基点开始了绿色散文的创作,春夏秋冬,他不知往那里 去多少次,他“膨胀着激情,生发着憧憬,在绿色的海洋中驰骋”,那里成为了他精神的家园和 灵魂的栖息地。后来,他又从广袤无垠的坝上林场走向了更遥远的边疆,从首都周围绿化工 地走向“三北”防护林的更大林区。他寻找绿色,歌颂绿色。他曾在零下四十三摄氏度的严 冬,到一个高山的望火楼去访问,因为这里有一对知青小夫妇,他们放弃了生活条件比较优 越的城镇,而甘愿生活在海拔一千九百多米的高山顶的“望火楼”上,当“森林的眼睛",以避 免火灾的发生。他们为了保护绿色,耐得住寂寞和清苦,默默无闻地奉献青春。他曾去围场 县三义村拜访老农董庆和。董庆和为了植树,和老伴穴居在地洞里,每天挖山不止,植树三 千多亩,几年工夫就使荒山成为了一片森林。附近的林场想用重金买这片林子,被他们拒绝 了。他们要把这片林子亲手交给国家,留给后代。他被深深地感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绿化大地,是人类的大事,一些普普通通的人,尚且知道如何为后代留下一点绿色,难道我们 这些经过党多年培养的国家干部、作家,还不能把绿化祖国作为己任吗? 一种强烈的责任 感、使命感,像一股巨大的动力,在激励他去讴歌绿色!他这样写道:“我由衷地感谢生活,若 不是我的思想与生活发生激烈的撞击,是绝不会产生这种深切的体会和为绿色而高歌的强 大动力"(《绿色的召唤》)。正是在这种动力的促使下,他把歌颂绿色的散文集拢荟萃起来, 从1986年到2007年,相继出版了散文集《黎雀声声》《绿的召唤》《绿染京华》《夜宿竹楼》《刘 芳绿色散文选》《绿色的乐章》,这些散文都是以歌颂生态文明、绿色家园为主调,表现了由森 林文化、花卉文化、竹林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所构成的绿色文化的多元性, 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相处、互为依赖的和谐文明的美好状态,也为构建和谐社会绿色家园 提供了坚实的文本支撑。他就“像一个徜徉于绿色王国的游子,到处奔走着、呼唤着、抒写 着、歌唱着”,“他用自己的双脚,用自己的行动,踏遍山山岭岭、荒野山村,弹奏着一曲曲绿色 的赞歌"⑴O
       在刘芳的“绿色的赞歌'‘中,充满了时代的旋律,高扬着时代的精神。他饱蘸情墨,大力 讴歌创造绿色的人们,如在《野人小记》中叙写了一位在西北的黄河岸边的老人张侯拉,老人 不顾艰辛,备受磨难,以几十年心血在黄土高坡上种植绿色、浇灌绿色,并把所培育的300多 亩森林无偿地捐献给了国家,自己却抛家舍业,穴居山洞,离群索居,蓬头垢面,过着像个野 人一样的生活。在《白云深处的老人》中,记述了全国林业劳动模范杜过秋,'‘放着清福不享, 偏要上山受罪”,采种育苗,治树造林、绿化荒山。在《姐妹林》中,描绘了古城川“三八”林场 的姑娘们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的拼搏,使得荒山秃岭绿色葱茏、花枝招展。在《“愚公”包 山》中赞美了司玉兰和她的老年造林队,这些早已是儿孙满堂的老奶奶,承包了一片荒山,植 树造林,建造绿色家园。凡此种种,无一不显示出这些治山人、护林人“前仆后继、为绿化荒 山而拼搏奋斗”的用生命换取绿色的牺牲精神和一代接一代的承传绿色接力棒的奉献精神。 在众多治山、育林人身上所焕发出来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 的精神,是时代的精神,也是绿化的精神、拓荒的精神。唯有此,才使得我们的青山常在、绿 水长流,使我们的祖国成为绿色葱茏、生机盎然的绿色王国,也才使得我们的民族精神绵延 不绝,旺盛强大。
       在刘芳的“绿色的赞歌”中,充盈着他火热的情感,流动着他绿色的情思。他从切肤的生 命感受与强烈的忧患意识出发,创作了这些生机勃发、激情充沛、欢畅动听的“绿色的乐章”。 那一个个赞美绿色的音符,或高亢有力,或悠扬动听,或低回婉转,无一不是他的心曲的吟 唱。那一篇篇歌颂绿色的篇章,涌动着情的波浪、爱的涡旋、绿的色彩,那情、那爱、那绿,摇 曳多姿,笔法多样,充分表达了他对绿色家园建设者的挚爱之情。如在《绿色的小关庄》中, 作者先融情于景,写出了迁西县小关庄人绿化荒山所带来的美好的景色:“我们越过一条清 澈见底的小溪,忽然阳光遁去,抬头一望,不知不觉已走进大森林之中了。刚刚萌生的嫩草 闪着亮晶晶的露珠;一簇簇正要开花的映山红,羞怯地闪着笑脸,像有无数的婀娜少女隐藏 其间;那挺拔高大的油松树,伸出长长的手臂,把万里蓝天擎起……这是一个温馨的世界,这 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乐土”。面对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的人类家园,他“无法控制自己,像是游 子回到母亲的怀抱那样,'扑'的一声坐在地上,望着碧绿的天空,听着百鸟的齐鸣,进入了一 个企盼已久的绿梦中……"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他源于生命深处的企盼。接着他 通过寓情于事,生动地记述了绿色的保护神老书记张玉清忍辱负重、为民谋利、保护山林,使 得“青山常在”,给全村人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的感人事迹。最后寓情于理,歌颂了老书记 的像“青山常在”的永恒精神:“张玉清没有死,那绿色的云就是他的身影和灵魂。人们一看 到那森林,就会想起张玉清。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片永恒的绿荫”。 全篇或融情入事,或寄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无一不是交汇在歌颂绿色的主题 中,使之成为一首诗意盎然、华美无比的绿色的乐章。同时,他不仅仅写他人的事迹,也把自 己投放进去,化作一个绿色的音符,融汇于“绿色的乐章”中。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无论是童年的记忆,还是中年的情感,在刘芳的视野中都诗化成绿意生活的写真和翘首,这 不仅仅是对林业,更是对生存的热切赞美、呼唤和期待”。“这样一种对现实的绿色期待,正 是刘芳自我灵魂的喧响和人性品质的高扬。'‘⑵刘芳自己也这样写道:“绿叶是真正孕育生命 的摇篮,是一切活力的源泉。世上因为有了绿叶,才有了森林,有了绿野,有了现存的一切。 所以,我深深地挚爱着这些象征生命光彩的绿叶,但也更爱那些用心血、乃至生命去创造绿 叶的人,是他们使大地不断出现新绿,使世界充满美好的希冀,使宇宙出现勃勃生机”(《绿色 吟》)。这是他生命的歌吟,灵魂的抒唱。
       在刘芳的“绿色的赞歌”中,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哲理的闪光。这样使得他的绿色散文不 仅有了情感的浓度,也有了理性的深度。他按照自己的审美评价,将独到的见解融合到鲜 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之中,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审美境界,并以此传达出自己的理想、信念、 情思和美学观念。他采用即物明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状客观之景,寓物外之理,以实衬 虚,借形传神。在散文的描述中随时穿插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醒明题旨,让读者在感叹人 物事迹、欣赏美好景色的同时领悟到精奥的道理,得到思想的启迪。如在他采访完“野人'‘张 侯拉的事迹后,这样写道:“他从十八岁开始植树,一直栽到八十七岁。他在九塔山上栽种的 三百多亩幼树全部成活,郁郁葱葱地绿了一座山,飘起一片云。他一生没有遗憾,从小就按 照自己的意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去追求,即使在人世角逐、互相争斗的动乱年代,他也 没有白白地度过,每天都生活在大自然里。"“这是我所见到的一位真正把利禄功名视为身外 之物的贤者,是我们民族和人民引以为荣的精英。当你亲眼目睹了这些先进人物的英雄事 迹时,你不能为之感动和自豪吗?” (《绿色的召唤》)精辟的议论,理性的归结,不仅升华人物 的精神,扩张了文章的内涵,也提高了我们的境界。可见,这种绿色散文,“它的激情是全人 类的幸福,是完美。它的信念是伟大的。它的道路一直通向那崇高的目的,即满怀激情地、 全力以赴地去创造"⑶。
       在刘芳的“绿色的赞歌”中,充满绿色的欢快,充满绿色的温馨。他就像挥动着一个充满 神力魔棒的魔术师,凡是点到之处,无一不生机勃发,美不胜收。看他的绿色散文,就像是在 看渐次打开的绿色的屏风,或恍如走进了绿色的画廊,那绿色或纵向伸延,或横向铺展,都给 人以绿色的诱惑,绿色的昂扬,绿色的亢奋。他就像一个丹青妙手,精到传神地描绘出了绿 色的神韵,使得美景各异、美意纷呈,使人得其神而感于心。走入“绿色明珠塞罕坝”,“我们 徜徉于绿色的林海之中,那绿的风,绿的波浪,绿的馨香,纯洁着人的灵魂,释放着心中的舒 畅,使人好像又回到了神话中的'伊甸园走入“绿色之旅”,我们看到了《澜沧江夕照》《大 漠双胡杨》,听到了《边塞新曲》《边城夜话》,领悟到了《滇池神韵》《山庄野趣》;走入绿色的山 川,我们既看到了《燕山秋色》《雾灵樱花》《太行红枣》的美色,更看到了比秀美山川更美的创 造绿色的人们,如《花神伯》《红果书记》《白云深处的老人》,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绿色,为 绿色而献身。尤其是篇中那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写,更使得生机盎然、神釆焕然,可 谓是美文了。如写林中“绿色的雨”:“暑天时,我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小住了几日,每天在林中 行走,就像在神奇无比的翡翠宫里漫游,是那样的新奇、恬适和惬意。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那 绿色的雨。它匆匆地来,悄悄地去,缥缈不定,时断时续。有时,刚见一丝儿浮云从林中腾 起,一转眼儿,就变成了霏霏的阵雨。那细长而又密集的雨丝,像网一样捞起林中所有的绿, 满溢得连圆圆的叶片,细长的枝条,都不住地朝下滴着绿液呢。若要蹲下身,轻轻地扒开草 丛一看,一条涓涓的溪流,潺潺地,犹如一泓浓酣猷的绿茶,在缓缓地流淌,馋得人真想趴在 地上,咕嘟咕嘟地喝个够……”这宛如一幅油画,如诗如画,清新自然,充满机趣,描写清新生 动而又传神明快,比喻新奇脱俗而又富于激情。“那细长而又密集的雨丝,像网一样捞起林 中所有的绿”,“一条涓涓的溪流,潺潺地,犹如一泓浓酣酣的绿茶,在缓缓地流淌",写得出神 入化,诗意盎然。像这样的描写,文中比比皆是,这是因为刘芳生活在绿色中,看其形得其 神,见其真知其深的缘故所致。
       如今年逾七旬的刘芳,依然是一个绿色的歌者,徜徉于绿色的山场、丛林和草地之中,不 知疲倦地为绿色歌唱。因为只有与绿色亲近,与绿色交流,他才感到生命的充实,精神的自 由;只有呵护绿色、保护绿色,他的心灵才能安稳,灵魂才能安顿。他用心血和汗水,用青春 和生命,谱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绿色的赞歌",并永不停歇地歌唱,如同他所说的那样:“为了 绿色,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该有多少事情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实现啊……”这种为绿 色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赞许和歌颂啊!因此,我对他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注释:
       [1]高洪波:《绿色的赞歌》,《人民日报>2007年10月30日。
       [2] 薛梅:《绿色生存的期待视野》,《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月5日。
       [3] 阿•托尔斯泰:《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31页。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