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林闻 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看到这个名字,使我们恍如走进清幽岑寂的密林深处, 聆听鸟声啼啾的“处处闻啼鸟'‘的感觉。文如其人,林闻写的散文有清新明净的天籁之美和 澄明高雅的禅境之妙,所以有人说她的散文是“心灵与天籁的绝唱”,是“来自天国的吟唱", 给人以美不胜收、尽善尽美的艺术享受。
林闻原名王晓艳,1971年生于遵化东陵附近的一个叫塔头寺的小山村,生活环境清新 幽静。远处群山起伏、长城蜿蜒,近处果林茂密花草繁茂。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铭刻在她 童年的生命体验中,并使她形成了热爱和歌颂大自然的情结。她在这里度过美丽的童年时 光后,后随父母迁居昌黎读中学。在那里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并开始尝试创作。在她结束 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以后,便正式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条道路无疑是曲折而又艰难 的,但林闻是义无反顾的,因为文学的殿堂是她梦中的伊甸园,精神的栖息地。林闻的创作 证明她走上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创作的成功固然有赖于她的创作天赋,也得利于她所在的 生活环境。昌黎是有名的诗歌之县和花果之乡,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积淀,雄厚的创作基 础,群众创作的优势,还有名闻遐迩的碣石山和金沙碧海的黄金海岸,李大钊就曾在这里写 下了《山中即景》等名篇。这里的自然风光与她童年时所生活的山村是一样的洁净美好。正 是因为这两地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风景和独具一格的山情海韵成为了她生命原初的底 色,浸染了她的成长历程。自然的灵性与灵性的自然也使她的心神变得更加清澄和空明,成 为了她创作的背景和文化的胎记,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图式。她在创作中将对大自然的钟 情和热爱与这些秀美的自然风光交融契合,异质同构,就使得她的散文清新自然、鲜亮澄明、 空灵飘逸、诗意盎然,有一种天籁之美。
林闻最早是写诗的,在她的诗中曾这样表露心曲:“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备了船备了 帆”,而“年龄长起来就像远行的风",她开始向着既定的目标远航。为了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她不怕“艰难和劳累”,不惧“寒冷的雨”,坚信“惟有奋斗才能成功”。但经过一段摸索之后, 她发现了散文更适合于自己的文学创作,是她用来表述心曲的最理想的方式,可以表现她 “人生里种种最美的韵律,而这种韵律就是心灵之声”她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这样使她的 散文创作很快攀援到一个新的高峰。
她的散文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是《静静的栗园》,它发表在1991年第9期的《散文》上。责 编慧眼识珠,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了这篇初学者的散文,并编排在头条上。这篇散文近4000 字,作为散文已是长文了,它表述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作者自己)在高考后来栗园打工的一 天工作中的经历、见闻和思感。可以说这是她生命体验的表述,心灵感受的自白。文中体验 的真切、感受的细腻、观察的深刻,描写的清丽宛如是“一个少女的心灵与幽幽天籁交织而成 的一曲绝唱”,使“人心中充满了难以言传的美感和抚慰,是一篇“充溢着自然、生命和爱”的 美文,后来《静静的栗园》荣获河北省第三届金牛文学奖,也正是这篇作品使“林闻文学创作 在不知不觉中由诗走向了散文,走向了一个新的演习场”⑵。后来随着她到廊坊师范专科学 校中文系的系统学习,而使得她在创作上由感性而达及了理论的高度,能够穿透事物的表象 而进入本质的层面。她以“苦乐随缘、心境所至”的创作心态,“开始一点一滴地从被风吹散 的虚空中",凝聚那飘飞的知觉,在自己心灵的空地上,“洒着如泼似水的心阳”⑶,她以开放 的、自由的创作精神相继写出了《月亮的白帆》《我持星中北斗》《职业猫》《我遇见的拾荒女 人》《阳光走着猫步来》等有影响的散文,并出版了散文集《洗澡的麻雀》,该书荣获了 2003年 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颁奖词是这样评价的:“这本集子是林闻十年散文创作的结晶。作 品始终以澄澈的心境去映照周边的自然、人事和记忆中的生活,对景象、物象、事象具有敏锐 的观察力、感知力和想象力后来这部散文集又获得了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和全国第 二届冰心散文奖。她的《我遇见的拾荒女人》入选2007年度河北十佳散文排行榜。她的《阳 光走着猫步来》以新经典篇目入选中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还有其它作品入选多部选集。 她用她的魂魄,她的情感,她的心灵创造着自己的散文世界,以“一颗赤子之心发出”了具有 天籁之美的声响。她就像一只云雀一样以自由的舞步,在散文的天空中高傲地飞翔。林闻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林闻原名王晓艳,1971年生于遵化东陵附近的一个叫塔头寺的小山村,生活环境清新 幽静。远处群山起伏、长城蜿蜒,近处果林茂密花草繁茂。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铭刻在她 童年的生命体验中,并使她形成了热爱和歌颂大自然的情结。她在这里度过美丽的童年时 光后,后随父母迁居昌黎读中学。在那里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并开始尝试创作。在她结束 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以后,便正式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条道路无疑是曲折而又艰难 的,但林闻是义无反顾的,因为文学的殿堂是她梦中的伊甸园,精神的栖息地。林闻的创作 证明她走上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创作的成功固然有赖于她的创作天赋,也得利于她所在的 生活环境。昌黎是有名的诗歌之县和花果之乡,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积淀,雄厚的创作基 础,群众创作的优势,还有名闻遐迩的碣石山和金沙碧海的黄金海岸,李大钊就曾在这里写 下了《山中即景》等名篇。这里的自然风光与她童年时所生活的山村是一样的洁净美好。正 是因为这两地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风景和独具一格的山情海韵成为了她生命原初的底 色,浸染了她的成长历程。自然的灵性与灵性的自然也使她的心神变得更加清澄和空明,成 为了她创作的背景和文化的胎记,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图式。她在创作中将对大自然的钟 情和热爱与这些秀美的自然风光交融契合,异质同构,就使得她的散文清新自然、鲜亮澄明、 空灵飘逸、诗意盎然,有一种天籁之美。
林闻最早是写诗的,在她的诗中曾这样表露心曲:“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备了船备了 帆”,而“年龄长起来就像远行的风",她开始向着既定的目标远航。为了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她不怕“艰难和劳累”,不惧“寒冷的雨”,坚信“惟有奋斗才能成功”。但经过一段摸索之后, 她发现了散文更适合于自己的文学创作,是她用来表述心曲的最理想的方式,可以表现她 “人生里种种最美的韵律,而这种韵律就是心灵之声”她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这样使她的 散文创作很快攀援到一个新的高峰。
她的散文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是《静静的栗园》,它发表在1991年第9期的《散文》上。责 编慧眼识珠,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了这篇初学者的散文,并编排在头条上。这篇散文近4000 字,作为散文已是长文了,它表述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作者自己)在高考后来栗园打工的一 天工作中的经历、见闻和思感。可以说这是她生命体验的表述,心灵感受的自白。文中体验 的真切、感受的细腻、观察的深刻,描写的清丽宛如是“一个少女的心灵与幽幽天籁交织而成 的一曲绝唱”,使“人心中充满了难以言传的美感和抚慰,是一篇“充溢着自然、生命和爱”的 美文,后来《静静的栗园》荣获河北省第三届金牛文学奖,也正是这篇作品使“林闻文学创作 在不知不觉中由诗走向了散文,走向了一个新的演习场”⑵。后来随着她到廊坊师范专科学 校中文系的系统学习,而使得她在创作上由感性而达及了理论的高度,能够穿透事物的表象 而进入本质的层面。她以“苦乐随缘、心境所至”的创作心态,“开始一点一滴地从被风吹散 的虚空中",凝聚那飘飞的知觉,在自己心灵的空地上,“洒着如泼似水的心阳”⑶,她以开放 的、自由的创作精神相继写出了《月亮的白帆》《我持星中北斗》《职业猫》《我遇见的拾荒女 人》《阳光走着猫步来》等有影响的散文,并出版了散文集《洗澡的麻雀》,该书荣获了 2003年 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颁奖词是这样评价的:“这本集子是林闻十年散文创作的结晶。作 品始终以澄澈的心境去映照周边的自然、人事和记忆中的生活,对景象、物象、事象具有敏锐 的观察力、感知力和想象力后来这部散文集又获得了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和全国第 二届冰心散文奖。她的《我遇见的拾荒女人》入选2007年度河北十佳散文排行榜。她的《阳 光走着猫步来》以新经典篇目入选中学生语文新课标阅读。还有其它作品入选多部选集。 她用她的魂魄,她的情感,她的心灵创造着自己的散文世界,以“一颗赤子之心发出”了具有 天籁之美的声响。她就像一只云雀一样以自由的舞步,在散文的天空中高傲地飞翔。林闻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二
林闻的散文是美丽的、高贵的、纯粹的、自由的,与当下滥觞的矫揉造作、故作媚态小女 子散文和与卖弄学问、装腔作势的老夫子散文有着本质的不同。她的散文是对自然万物和 美好事物的赞歌,是她“心与心、心与自然倾诉对谈的真情”,⑷是她生命的本色和生活的本 色融合在一起的美色,是她人生的体验和哲学超验的熔铸在一起的意趣。如她所说,自然、 生命与爱构成了她的散文的天空。正是在这个基点上,林闻建构了自己散文的美。她的散 文可以分离出不同类别的散文,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她的散文可以归结为:灵性散文、人性散 文和知性(或曰理性)散文。她善于用自然的灵性表达美妙的心曲,用社会的人性表现美好 的生活,用丰富的知识表示深邃的哲思。
林闻认为“散文是最有灵性的一种文体”,所以在她的散文中灵性散文写得最多,也写得 最好。林闻写自然,绝不是临摹或复印自然,而是感悟大自然的性情,捕捉大自然的机趣,掘 挖大自然的灵性,显现大自然的精魂,并与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真切的生命体验紧密地融 汇在一起,所以她笔下的自然是比“第一自然”更集中、更鲜明、更强烈、更美的“人化的自 然”,因此她的灵性散文是对自然灵性的一种综合和升华。恰如别林斯基所说:“记述大自然 的作品是创造出来,不是抄袭而成的;诗人从心坎里复制大自然的景象或者把他所看到的东 西加以再创造。无论是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 具体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诗人用自己的情、自己的思 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⑸她自己也这样认为:“我在散文中表达的已然不是那个大自然,而是我内心的花草树木和风雨雷电”,“心里有最美的山水,一切美的山水都自心灵中 来。”®自然的灵性经过作者发现、表现出来之后,便有了一种灵透、灵动,一种情致、韵味,有 了—种天性之美和天籁之趣,这些散文是“心灵与自然的完好相融”。如《静静的栗园》《早 安,自然的婴儿》《金银色唱片》《南河水在唱》《月亮的白帆》《九月菊花头》《秋天的长廊》等散 文都有这种美质。如《静静的栗园》的环境幽静而又热闹、美丽而又温馨,被晨露“洗过的树 干净碧绿,叶面晶亮诱人。蓬松的栗篷丰腴多姿,伸展的软刺间缀满浑圆的晶体,白中透亮 中像一树淡绿色的刺猬",“树叶忽而有轻微的划动,也只是瞬间就停止下来。草叶在阳光的 照射下发出明亮的光环,扩大开去,草的形象便第一次那么美丽而温情。向前延伸的蔓,是 它们以热情等待你也伸出真诚的一双娇弱的素手。它那么纤细、天真,让你无法拒绝,你便 只有亲切地凝视和祝福它们”。作者把栗园的早晨写得清澈自然,灵动活泼,宛如一幅水墨 画,“墨汁从纸上直浸鼻孔入你的胸肺,心旷神怡”。她不仅寻找和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灵性, 也写出了自己热爱自然的天性。同样《金银色唱片》奏出了生命的“奔放、自由”,美好欢畅; 《南河水在唱》像一首美丽的童谣,“哗儿哗儿的清音”“柔波回肠”;《秋天的长廊》挂满了坠地 的果实,飘溢着诱人的清香;《月亮的白帆》载着梦想远航,“行进在茫茫时空,缤纷的路程纵 横千里”;《九月菊花头》千娇百媚,卓尔不群,显现着“清高的生命骨气”。由于作者对大自然 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大自然经过她的心灵的透视和情感的滤透便有了如此的灵性。如她 所说,自己作为“精美雄浑的自然世界”“怀抱里的精灵之一”,在蓝天上展开了放飞的翅膀, “那美丽的奇迹就会自然发生”。这类散文是大自然的赞美诗,是大自然的奏鸣曲,是自然与 灵性、人性与天性的完美契合。
林闻认为“散文是最有灵性的一种文体”,所以在她的散文中灵性散文写得最多,也写得 最好。林闻写自然,绝不是临摹或复印自然,而是感悟大自然的性情,捕捉大自然的机趣,掘 挖大自然的灵性,显现大自然的精魂,并与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真切的生命体验紧密地融 汇在一起,所以她笔下的自然是比“第一自然”更集中、更鲜明、更强烈、更美的“人化的自 然”,因此她的灵性散文是对自然灵性的一种综合和升华。恰如别林斯基所说:“记述大自然 的作品是创造出来,不是抄袭而成的;诗人从心坎里复制大自然的景象或者把他所看到的东 西加以再创造。无论是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 具体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诗人用自己的情、自己的思 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⑸她自己也这样认为:“我在散文中表达的已然不是那个大自然,而是我内心的花草树木和风雨雷电”,“心里有最美的山水,一切美的山水都自心灵中 来。”®自然的灵性经过作者发现、表现出来之后,便有了一种灵透、灵动,一种情致、韵味,有 了—种天性之美和天籁之趣,这些散文是“心灵与自然的完好相融”。如《静静的栗园》《早 安,自然的婴儿》《金银色唱片》《南河水在唱》《月亮的白帆》《九月菊花头》《秋天的长廊》等散 文都有这种美质。如《静静的栗园》的环境幽静而又热闹、美丽而又温馨,被晨露“洗过的树 干净碧绿,叶面晶亮诱人。蓬松的栗篷丰腴多姿,伸展的软刺间缀满浑圆的晶体,白中透亮 中像一树淡绿色的刺猬",“树叶忽而有轻微的划动,也只是瞬间就停止下来。草叶在阳光的 照射下发出明亮的光环,扩大开去,草的形象便第一次那么美丽而温情。向前延伸的蔓,是 它们以热情等待你也伸出真诚的一双娇弱的素手。它那么纤细、天真,让你无法拒绝,你便 只有亲切地凝视和祝福它们”。作者把栗园的早晨写得清澈自然,灵动活泼,宛如一幅水墨 画,“墨汁从纸上直浸鼻孔入你的胸肺,心旷神怡”。她不仅寻找和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灵性, 也写出了自己热爱自然的天性。同样《金银色唱片》奏出了生命的“奔放、自由”,美好欢畅; 《南河水在唱》像一首美丽的童谣,“哗儿哗儿的清音”“柔波回肠”;《秋天的长廊》挂满了坠地 的果实,飘溢着诱人的清香;《月亮的白帆》载着梦想远航,“行进在茫茫时空,缤纷的路程纵 横千里”;《九月菊花头》千娇百媚,卓尔不群,显现着“清高的生命骨气”。由于作者对大自然 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大自然经过她的心灵的透视和情感的滤透便有了如此的灵性。如她 所说,自己作为“精美雄浑的自然世界”“怀抱里的精灵之一”,在蓝天上展开了放飞的翅膀, “那美丽的奇迹就会自然发生”。这类散文是大自然的赞美诗,是大自然的奏鸣曲,是自然与 灵性、人性与天性的完美契合。
林闻的人性散文主要存在于她的日常叙事的散文中,这类散文主要是对往事的一种追 忆,对亲情的一种惦念,表现出了美好的人性和人文情怀,也鲜明地表现出了散文的心和散 文精神。所谓的散文的心就是作者真实心灵情绪的自然流露,真实人格力量的生动展示,真 实精神境界的形象显现,所谓散文精神就是关于国人乃至人类生命群体的一种精神高度和 人性深度。如《母亲的项链》《老爸》《爱使我们宽容》《为爱舞蹈》《老宅窗前的大丽花》《小妹, 我的小孩》《童年那只上树的猴子》《我遇见的拾荒女人》等文章中都表现出了纯洁的人性美、 人情美,同时也对在艰苦的生活境遇中所闪现出来的人性之光给予了充分展示和道德评价, 显得意味深长、意义深远。如《母亲的项链》中写“聪慧漂亮”的母亲看上了“土里土气”的父 亲,并坚定地“离开家乡的平原,跟着父亲到了山里”。母亲勤劳善良,生活节俭,无私奉献, 全身心地料理家庭、侍奉老人,悉心地照料四个女儿,供她们上了大学。父亲嘴拙,不爱说 话,却把母亲的好处默默地记在心里。当他退休以后,用“攒了一辈子的零钱,偷偷给六十岁 的母亲买了一条金项链",而这些零钱全是他“出差时单位补助的饭钱气“满头白发的母亲 抚摸着金项链,眼睛里满是幸福的泪”。可“当母亲平静下来以后"却责备父亲,说是饿坏了 身体可怎么好啊”。这是高尚的人性之美,多么高洁的夫妻之爱啊!也正是这种特殊生存境 遇中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受才使得她懂得了大爱真情。虽然往事已成追忆,但那美好的人 性美、人情美却会使她一生惦念、铭记,引领她“告别尘嚣,剔除生活的杂质,回到洋溢亲情、 友情和爱情的敞亮境界"区0再如《我遇见的拾荒女人》叙述了一个拾荒女人靠自己拾荒来 养活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在贫穷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富足,在拾荒的路上寻找幸福,没有烦 恼忧伤,没有束缚羁绊,活得有滋有味、潇洒自由,快活得像一尾“荒野里的热带鱼”。“物质 生活的捉襟见肘与精神的洒脱欢愉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反差的精细准确的呈现,形成强劲的 艺术张力,令人惊悚,引人思索,为燥热的欲望化现实提供一付清凉的解毒剂。”弱所以这类 散文既给人以生活的沉实和厚重,又给人以道德的美好和圣洁,在当下人性异化和消解的语 境中,愈加显得弥足珍贵。所以铁凝说散文是一种惦念之作。
林闻还有一类侧重内心的体验、感悟的散文。它是作者从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照 中生发出来的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发现,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开掘出来的独到的看法 或见解,是作者特有的但又是普遍意义的发现。它能传达出生活的某种知识,表达人生的某 种真谛,能给人以心灵的启悟和精神的升华,使读者的心灵受到一种撞击,一种震动,或是人 生的理解,或是生命的感悟,或是思想的启迪,或是心灵的慰藉,或是学养的滋润,或是道德 的反省,或是美的领悟。所以我们称它为知性(或理性)散文。如《想是一种擦拭》《熊掌没 有,请给你鱼》《穿一串美丽的方块字》《情》《旅》《晴》《寂寞独好》《我持星中北斗》《极乐颂》 《永恒于晨》等都可以归属此类。看完林闻的散文,我觉得其散文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在 于她的生活经验的丰富,生命体验的深刻和心灵营养的富裕。面对同样的生活,由于她学识 的修养丰厚、心智的感应机敏、见识的精卓高深,其作品自然也就“自成高格,,,含有较高的文 化含量和哲学分量。我们知道,生活是一种客观形态,而经验是一种知识形态,而这种知识 形态的东西高低,在于作家人格、品格的高下,而绝不仅仅是作品风格的问题。这种知识经 验是个人化的东西,但也是普遍性的东西,甚至是至理名言。古往今来,散文作品中的经验 之谈,哪个不是一种新颖、独到而又是普遍、共通的审美认识。这种认识是作家在积淀大量 生活的基础和深厚的知识学养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这就要求作者用审美认识辨识生活, 用审美情感浸泡生活,用审美理想烛照生活,独具慧眼,高屋建飆,或者提出一个高深的见 解,或者抒发一种高尚的情操,或者表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林闻散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 上来自她对事物理解的感受和深度,来自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到的智慧。我们可以随 意的采撷几段,便可以看出林闻散文的知识分量和文化容量了 :
想是一种擦拭,为岁月不被蒙尘,为使泪水不被玷染,为使真诚不被蒙蔽,为使往来不被 干扰,你擦拭,每天擦拭,擦拭成为每日的功课。当外面出现危象,你就用内部来抵挡外部, 会成功的。也可以想,也可以爱,当有人不在近旁,相思用以替代。
不管你信不信,擦拭是一种维护。使过去不被虫蛀,不生霉;使以后经得起风雨,不被误 解,不生分,你说对吗?
——《想是一种擦拭》
寂寞的心无比自由和充实,拥有天空、大地、季节、自然和神,拥有一切新发现;像盲者睁 开他的双眼,聋者不再失聪;像一对互相注视的苍颜的情侣,像年轻的恋人在私语;每个日子 都有等待在萌生,有幻觉来自心光和日影;寂寞的心无比纯美。
——《寂寞独好》
“想”与“寂寞”这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被她用形象的比喻,真切的感受诠释得活灵活现, 生动感人。她善于把坚实的内核包裹在美丽形象之中,就像一个青涩诱人的橄榄、丰盈圆实 的苹果,既美色诱人、又饱满而充实,可见林闻的散文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充满美学容量和 哲学质量的生命之作。
林闻还有一类侧重内心的体验、感悟的散文。它是作者从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照 中生发出来的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发现,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开掘出来的独到的看法 或见解,是作者特有的但又是普遍意义的发现。它能传达出生活的某种知识,表达人生的某 种真谛,能给人以心灵的启悟和精神的升华,使读者的心灵受到一种撞击,一种震动,或是人 生的理解,或是生命的感悟,或是思想的启迪,或是心灵的慰藉,或是学养的滋润,或是道德 的反省,或是美的领悟。所以我们称它为知性(或理性)散文。如《想是一种擦拭》《熊掌没 有,请给你鱼》《穿一串美丽的方块字》《情》《旅》《晴》《寂寞独好》《我持星中北斗》《极乐颂》 《永恒于晨》等都可以归属此类。看完林闻的散文,我觉得其散文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在 于她的生活经验的丰富,生命体验的深刻和心灵营养的富裕。面对同样的生活,由于她学识 的修养丰厚、心智的感应机敏、见识的精卓高深,其作品自然也就“自成高格,,,含有较高的文 化含量和哲学分量。我们知道,生活是一种客观形态,而经验是一种知识形态,而这种知识 形态的东西高低,在于作家人格、品格的高下,而绝不仅仅是作品风格的问题。这种知识经 验是个人化的东西,但也是普遍性的东西,甚至是至理名言。古往今来,散文作品中的经验 之谈,哪个不是一种新颖、独到而又是普遍、共通的审美认识。这种认识是作家在积淀大量 生活的基础和深厚的知识学养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这就要求作者用审美认识辨识生活, 用审美情感浸泡生活,用审美理想烛照生活,独具慧眼,高屋建飆,或者提出一个高深的见 解,或者抒发一种高尚的情操,或者表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林闻散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 上来自她对事物理解的感受和深度,来自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到的智慧。我们可以随 意的采撷几段,便可以看出林闻散文的知识分量和文化容量了 :
想是一种擦拭,为岁月不被蒙尘,为使泪水不被玷染,为使真诚不被蒙蔽,为使往来不被 干扰,你擦拭,每天擦拭,擦拭成为每日的功课。当外面出现危象,你就用内部来抵挡外部, 会成功的。也可以想,也可以爱,当有人不在近旁,相思用以替代。
不管你信不信,擦拭是一种维护。使过去不被虫蛀,不生霉;使以后经得起风雨,不被误 解,不生分,你说对吗?
——《想是一种擦拭》
寂寞的心无比自由和充实,拥有天空、大地、季节、自然和神,拥有一切新发现;像盲者睁 开他的双眼,聋者不再失聪;像一对互相注视的苍颜的情侣,像年轻的恋人在私语;每个日子 都有等待在萌生,有幻觉来自心光和日影;寂寞的心无比纯美。
——《寂寞独好》
“想”与“寂寞”这些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被她用形象的比喻,真切的感受诠释得活灵活现, 生动感人。她善于把坚实的内核包裹在美丽形象之中,就像一个青涩诱人的橄榄、丰盈圆实 的苹果,既美色诱人、又饱满而充实,可见林闻的散文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充满美学容量和 哲学质量的生命之作。
三
林闻的散文是美文,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显得清明而绮丽,空灵而鲜亮,丰润而缤纷,富 有诗情画意,能给人一种以尽善尽美的艺术享受。这种散文成功的最大特点是作者感受的 真切,体验的细腻,描述的神奇。用美文来赞誉林闻的散文实不为过。
林闻笔下的散文是自己对世界的一种心灵感悟,一种生命体验,她将自己心境与自然的 场境完美融合,把个人的感悟与万物的灵性巧妙契合,做到水乳交融、了然无痕、妙合无垠, 让人发不出何者为物,何者为情,达到了“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 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 的意义“心灵具体化、肉身化”的“艺术境界"⑴。如《静静的栗园》,作者把自己生命的律动与 自然的韵律合拍,将心灵的吟唱与栗园的声响融为天籁,她的感受是那样真切,体验是那样 的细腻:“果林里到处是窸窸窣窣的声音。细细密密地倾洒,雨点轻如海边细腻的海沙,刷刷 地擦过树叶溅在草帽上。像风行的蚂蚁的脚,树叶轻轻晃两晃便无动静了。"“中午的天空高 而深远,宽阔而刚健。天的底色一味湛蓝,如烟变幻的云涌来涌去,层次十分鲜明。白和蓝 在天空是多么奇妙的组合呵,忽而白色流向蓝色,忽而蓝色拥抱白色,它们一起向秋天流动, 向我此时此刻无边的遐思里流动。在心的世界里停下来,又那样美好地随人化梦,缥若仙 境气自然景色在她的心中完全美化了,人化了。在她的清纯而美好的“眼里和心中,栗园的 一切自然景物都变得可喜可爱起来,一草一木都有了灵性。经过一个失意的而未对生活失 去信心和美好憧憬的少女心灵透视的自然,具有了一种人格化的审美特征,在转瞬之间变成 了充满心灵化和情感化的自然”,口負在我们欣赏作者笔下的自然景色时,也窥见了作者“心 灵的反映”:“在我的感觉里,天空更像深远的大漠,丝丝缕缕的白云是大漠深处的皱褶。我 凝望着它,思想着,我像在上面赤足行走,手提艳丽的红靴。它是那样的渺远,神秘莫测,它 又那样切近,仿佛在你耳畔低语。我在天空里,我深知:天空在我的思虑中,天无须知。我只 感觉自然真实赐予的幸福,我的心为它激动,脚步为它伫留,思绪随它飞舞,瞬间便像是拥有 了整个的天空大地,自我化为乌有。而幻想和无垠的思维,是我一个人的,也是天空和一切 美好事物的。生活与世界手拉手系满爱恋的庞博,我愿与之同乐”。作者情随物牵,心随景 动,思绪渺远,情深意长,真切地反映了一个十八岁少女的热爱大自然、与自然同在、同乐的 心声,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称她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的歌者。
林闻散文描写的细腻传神也是她散文成功的重要因素。散文承担着用精美、精炼的语 言形式表现作者多变的情感律动和主体内在活动情绪的重任。她运用灵动多姿、生动活泼 的语言,将情思溶注于灵山秀水、奇花异草、星云风月和人情风俗的描绘之中,组成一幅清新 鲜活、多姿多彩的艺术画面,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享受。在语言的使用上,她非常注重色 彩美,我们知道,色彩美是散文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散文美学性格的重要体现。散文的 色彩美不但能使读者的视觉产生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能引起读者如醉如痴的遐想,还能够 深层次、立体地抒发作者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表达作者的审美志趣。麻闻就像一个丹青妙 手点染了一幅幅灵动多姿、色彩绚丽的画面,表现出了诗一样的韵味与情调,同时也向人们 展示她丰富多彩、微妙多变的情感世界。请看《秋天的长廊》中的树林:“秋天的树林,绿叶子 浸挂在光谱里,参差的枝条招摇出秀美的手臂。细腻的阳光是有感情的,像芬芳的流水渗入 丛林的躯体。被感情浸染的一顶顶树冠,很快就飘出一朵红,飘出一朵黄,数朵红数朵黄,花 儿一般的飞扬掩藏不住幸福与得意。”绿、红、黄和谐交汇,溢光流彩,情意缠绵,比喻传神,使 其充满动感和美感:“参差的枝条”像“秀美的手臂”,“细腻的阳光''“像芬芳的流水”,这就形 象传神地表现出了秋天大自然的跃动和作者的心灵的律动。请看《九月的菊花头》:“你看她 们的华发,藏着红,掩着黄,露着白,映着紫,全都卷儿打着卷儿,环儿套着环儿,竟然没有一 根发丝是哀伤的虬曲*完全是福气挽着福气,爱意牵着爱意,一层层,一重重,卷着娇羞与温 情,卷着清凉与香润。而那漂浮的水汽正流连在她们的发间,欲向秋天的空濛里驰去”。作 者充分调动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多种审美感官,比喻新奇脱俗而又多种多样。形象地描 绘了菊花的美态、美味、美情,使得美景灵动、美意纷呈,情景兼到地写出了景物内在的神韵。 再请看《静静的栗园》中的色彩:林地内苍翠挺拔的栗树,碧绿的树叶,葱郁的林地,缤纷的 雾、灿烂的阳光;林地上方湛蓝的天空,白色和蓝色的云彩,色彩绚丽,把人带入了一种心驰 神往的艺术境界,得到了一种诗情画意般的陶冶和享受。
林闻对景物的描写不仅有色彩美,还十分注意层次感、动感和音乐感。作者描绘景物, 具有空间化、立体化的特色。如《静静的栗园》中,从层次上看:从林地低处的草丛到树叶、树 上蓬松的栗篷,从近处的深黛色山岚到高远的天空,描绘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从动感和音 乐感上看:林中“细雨密密地倾洒”,“草丛里,蟋蟀的鸣叫从不间断”,树叶在“轻微的滑动”, 伴随着“响亮、清脆的鸟叫”,“褐色的坚果从树顶开裂的篷包里落下来”,各种声响汇聚在一 起,宛如一首栗园奏鸣曲。这样高低错落、动感鲜明的景物描写使读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在写景中,作者既描绘浩然阔大之景,也刻画近处景物的奇异,将大景、小景、远景、近景融于 一炉,互相映衬,以创造出一个五彩缤纷的自然天地。如《金银色唱片》中“连绵百里的黄沙, 手挽手的槐杨林”,“在银色的摇篮里自由腾飞”的海水’“强烈的海腥裹着海的感觉,海蓝的 天映着天蓝的海虚幻而真实,柔软的海沙一步追一步黄金没脚面”,“成群的海鸟嬉戏在沙滩 上,分得清灰鸥、白鸥,它们或立沙滩,或点水面,转颈飞得更远更高这样通过远近不同空 间的画面变换和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显得层次有致,增添了错综的动态美,同时也突出了景 物描写的空间化、立体化的特征。
在行文表现中,作者运笔潇洒飘逸,如行云流水那样舒缓自如,张弛有度,有一种音韵流 转的旋律美和生动鲜活的画面感。同时笔端流泻着情感,跃动着心律,传达出了作者多种多 样的美感体验,致使读者流连于优美的意境中,而不愿离去。
在林闻的散文世界里我们领略到的是她在审美活动中灵魂发射的光芒、情感奔放的热 力和主体精神世界的精彩展现,这正如歌德所说:“能一般地感动大众的东西,是作者的性格 而不是他的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口门。林闻散文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在她所创造的多姿多彩 的散文世界中,一切客观的自然景象和日常事件经过她心灵的浸泡和滤透后,表现出了她美 好的情操和美丽的情思。这样一位有美的个性和美的品格的散文家的主体人格与她所创造 的清新淡雅、空灵飘逸的创作风格也就达到了浑然契合的境界。
注释:
[1][3][6]林闻:《散文,走向真诚的心灵世界》,见林闻:《洗澡的麻雀》,作家出版社,2003 年版,第339-340页,第356页,第340页。
[2][10] 董宝瑞:《心灵与天籁的绝唱一读〈静静的栗园〉兼谈林闻的散文创作》,见林闻: 《洗澡的麻雀》,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328页,第326页。
[4][7] 张东城:《心灵的舞者》,见林闻:《洗澡的麻雀》,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第 7页。
[5][俄]别林斯基选集:《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41页。
[8] 《2007年度河北散文排行榜揭晓》,《河北作家》2008年第1期,第9页。
[9]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增订稿)《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第361页。
[11]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
林闻散文描写的细腻传神也是她散文成功的重要因素。散文承担着用精美、精炼的语 言形式表现作者多变的情感律动和主体内在活动情绪的重任。她运用灵动多姿、生动活泼 的语言,将情思溶注于灵山秀水、奇花异草、星云风月和人情风俗的描绘之中,组成一幅清新 鲜活、多姿多彩的艺术画面,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享受。在语言的使用上,她非常注重色 彩美,我们知道,色彩美是散文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散文美学性格的重要体现。散文的 色彩美不但能使读者的视觉产生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能引起读者如醉如痴的遐想,还能够 深层次、立体地抒发作者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表达作者的审美志趣。麻闻就像一个丹青妙 手点染了一幅幅灵动多姿、色彩绚丽的画面,表现出了诗一样的韵味与情调,同时也向人们 展示她丰富多彩、微妙多变的情感世界。请看《秋天的长廊》中的树林:“秋天的树林,绿叶子 浸挂在光谱里,参差的枝条招摇出秀美的手臂。细腻的阳光是有感情的,像芬芳的流水渗入 丛林的躯体。被感情浸染的一顶顶树冠,很快就飘出一朵红,飘出一朵黄,数朵红数朵黄,花 儿一般的飞扬掩藏不住幸福与得意。”绿、红、黄和谐交汇,溢光流彩,情意缠绵,比喻传神,使 其充满动感和美感:“参差的枝条”像“秀美的手臂”,“细腻的阳光''“像芬芳的流水”,这就形 象传神地表现出了秋天大自然的跃动和作者的心灵的律动。请看《九月的菊花头》:“你看她 们的华发,藏着红,掩着黄,露着白,映着紫,全都卷儿打着卷儿,环儿套着环儿,竟然没有一 根发丝是哀伤的虬曲*完全是福气挽着福气,爱意牵着爱意,一层层,一重重,卷着娇羞与温 情,卷着清凉与香润。而那漂浮的水汽正流连在她们的发间,欲向秋天的空濛里驰去”。作 者充分调动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多种审美感官,比喻新奇脱俗而又多种多样。形象地描 绘了菊花的美态、美味、美情,使得美景灵动、美意纷呈,情景兼到地写出了景物内在的神韵。 再请看《静静的栗园》中的色彩:林地内苍翠挺拔的栗树,碧绿的树叶,葱郁的林地,缤纷的 雾、灿烂的阳光;林地上方湛蓝的天空,白色和蓝色的云彩,色彩绚丽,把人带入了一种心驰 神往的艺术境界,得到了一种诗情画意般的陶冶和享受。
林闻对景物的描写不仅有色彩美,还十分注意层次感、动感和音乐感。作者描绘景物, 具有空间化、立体化的特色。如《静静的栗园》中,从层次上看:从林地低处的草丛到树叶、树 上蓬松的栗篷,从近处的深黛色山岚到高远的天空,描绘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从动感和音 乐感上看:林中“细雨密密地倾洒”,“草丛里,蟋蟀的鸣叫从不间断”,树叶在“轻微的滑动”, 伴随着“响亮、清脆的鸟叫”,“褐色的坚果从树顶开裂的篷包里落下来”,各种声响汇聚在一 起,宛如一首栗园奏鸣曲。这样高低错落、动感鲜明的景物描写使读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在写景中,作者既描绘浩然阔大之景,也刻画近处景物的奇异,将大景、小景、远景、近景融于 一炉,互相映衬,以创造出一个五彩缤纷的自然天地。如《金银色唱片》中“连绵百里的黄沙, 手挽手的槐杨林”,“在银色的摇篮里自由腾飞”的海水’“强烈的海腥裹着海的感觉,海蓝的 天映着天蓝的海虚幻而真实,柔软的海沙一步追一步黄金没脚面”,“成群的海鸟嬉戏在沙滩 上,分得清灰鸥、白鸥,它们或立沙滩,或点水面,转颈飞得更远更高这样通过远近不同空 间的画面变换和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显得层次有致,增添了错综的动态美,同时也突出了景 物描写的空间化、立体化的特征。
在行文表现中,作者运笔潇洒飘逸,如行云流水那样舒缓自如,张弛有度,有一种音韵流 转的旋律美和生动鲜活的画面感。同时笔端流泻着情感,跃动着心律,传达出了作者多种多 样的美感体验,致使读者流连于优美的意境中,而不愿离去。
在林闻的散文世界里我们领略到的是她在审美活动中灵魂发射的光芒、情感奔放的热 力和主体精神世界的精彩展现,这正如歌德所说:“能一般地感动大众的东西,是作者的性格 而不是他的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口门。林闻散文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在她所创造的多姿多彩 的散文世界中,一切客观的自然景象和日常事件经过她心灵的浸泡和滤透后,表现出了她美 好的情操和美丽的情思。这样一位有美的个性和美的品格的散文家的主体人格与她所创造 的清新淡雅、空灵飘逸的创作风格也就达到了浑然契合的境界。
注释:
[1][3][6]林闻:《散文,走向真诚的心灵世界》,见林闻:《洗澡的麻雀》,作家出版社,2003 年版,第339-340页,第356页,第340页。
[2][10] 董宝瑞:《心灵与天籁的绝唱一读〈静静的栗园〉兼谈林闻的散文创作》,见林闻: 《洗澡的麻雀》,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328页,第326页。
[4][7] 张东城:《心灵的舞者》,见林闻:《洗澡的麻雀》,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第 7页。
[5][俄]别林斯基选集:《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41页。
[8] 《2007年度河北散文排行榜揭晓》,《河北作家》2008年第1期,第9页。
[9]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增订稿)《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第361页。
[11]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