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迟在唐山
         39年前,那个榴花如火的5月,河北省文联在长城脚下的海 棠之乡南水泉举行诗会。诗会由诗人田间主持。参加会议的除河 北的部分诗作者外,还有两位《诗刊》副主编。一位是邹荻帆,身着 蓝再生布工装,看上去像个电工。另一位是徐迟,他白衬衣外套灰 制服,一派儒者风度。与会者自带铺盖,住在社员家,土墙土屋土 炕。邹荻帆当时在南泳泉深入生活,另有住处,徐迟则和我们同吃 同宿。会议期间,一日两餐玉米面窝头佐以老咸菜,未曾开饭,早 已饥肠辘辘。我真担心,习以大米为主食的徐迟,怎耐得份清 苦。几日下来,他那弯月形的嘴角,依然挂满微笑;会前会后,依旧 ,谈笑风生;他那宽阔的前额,仿佛深藏着永不枯涸的睿智,叫人感 到他是那么潇洒自如,而有时又激情如火,使与会者深受感染。就 在此时,我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在适当的时候,到唐山一行。
        I960年,阳春三月,煤城的天气,乍暖还寒,我接到徐迟的来 信,说他将于3月15日下午抵唐。唐山的文学作者,莫不因诗人 的到来,为之振奋。
        15日下午3时,徐迟手拎旅行包,臂挽大衣,满面笑容地只身 走下火车。虽经4个小时的旅途,但他仍谈笑如常,兴致勃勃。是 日,下榻于唐山M人民委员会交际处。
        次日清晨,我陪他从唐山站乘火车抵古冶车站。在唐家庄矿 招待所用过早饭,便由通风区技术员陪同到更衣室更衣。当他戴 上安全帽,登上防水靴,腰间扎上镀灯盒,打开手上的矿灯时,身 不由己地前后走动了几步,新奇之中带有几分惬意地说,想不到 今天会当一次矿工,真有意思。说着开心地笑了。
        我们来到井口,等罐下井的时候,他想起我在南水泉诗会上, 发言时讲到的开滦矿工歌谣。问我,下井的歌谣怎么说?
        我说,当年矿工是这样说的:“下煤窑,下煤窑,累断了筋骨压 弯了腰;当几年骡子拉几年套,当几年花子抱几年瓢。”过去一到 井口,做窑的谁知道,两腿到井沿,小命没一半。即便这样,为了一 家老小的生存,还得到井下去冒险。
        徐迟沉吟了片刻,没说什么;但从他紧皱的眉头上,可以看 出,心里并不平静。
        借着矿灯的光亮,我们沿着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1958 年9月1日视察唐家庄矿时走过的巷道,径直上掌。巷风习习,淋 水滴答,长满白色菌毛的坑木,散发着湿漉漉的霉气。上掌的巷 道,高低不平,坡度很大,不时有浮煤和砰石珞脚。低矮处顶板碰 头,迫使人不得不躬身而行。很快,脊背已是热汗津津。此时,徐迟 更是汗流满面。我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当他得知距离采面已经 不远,说,一鼓作气吧!隆隆的水枪声,由远而近。霎时,顶板和底 板,整个采面似乎都在颤抖。闪闪灼灼的矿灯光下,一个身穿绿胶 防水衣,头戴三角防水帽的矿工,神情专注地操纵着水枪。粗大的 水柱,如同寒光闪闪的利剑,呼啸着直劈煤壁,大片大片亮晶晶的 煤炭,山崩般地倒下来,被汹涌的矿水带进溜槽,运往井口。徐迟 听说,如今釆煤使用水采水运水提升,节约又安全,想起《拉大筐》 那首歌谣,表述旧社会的矿工,在井下赤臂裸体,背擦顶板,膝抵 底板,膀套绳索,以柳编大筐运煤,“一筐煤炭千滴血,一条麻绳拉断肠”的惨状,不由低声浅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是日,正巧是当年给刘主席和周总理表演水枪采煤的工人杨 广顺当班。乗水枪关机移位的空当,徐迟详细地向他询问了两位 伟人当年视察的情景。听完后,又转动了几下水枪,内心似乎得到 很大满足,才向杨广顺致谢,握手告别。上井后,在回唐山的途中, 他还兴味不减地和我谈论矿山的变迁。
        就在这天,即将告别矿山的时候,我为他拍下一帧身着矿工 服的照片。虽经“文化大革命”的洗劫,唐山大地震的摧残,37个冬 春过去了,至今依然珍藏在我的相册中,成了永久的纪念。
        回到下榻处,已有唐山铁道学院的师生在等候,请他到学校 座谈诗歌创作。尽管一天的劳碌,使他身体相当疲惫,还是欣然应 邀而去。
        17日上午,我们到唐山钢厂第二炼钢车间和中型轧钢车间, 参观转炉炼钢和中型钢轨的轧制。
        走进轧机轰鸣的中型轧钢车间,徐迟看到,钢轨在轧辗下像 --条条狂舞的金蛇,而轧钢工人操作却又是那么井然有序。这个 车卩的兴建,每年可向国家提供40万吨中型材,填补了唐钢不能 轧制中型钢轨的空白。
        为欢迎诗人徐迟来唐,当天中午,唐山市委宣传部、文化局、 唐山劳动日报社有关同志作陪,请徐迟品尝京东风味。当时正值 全国陷于大饥僅,唐山市民每人每月只能凭票证供应半斤肉,三 两油。席间,徐迟喝了家乡的花雕,还吃到了京东贡米小站稻。斟 酒布菜,主宾完全出于一片挚诚,只求借以尽兴一叙;而作为主 人,也是出于对诗人的敬重。
        午后,稍事休息,我们驱车西缸窑陶瓷厂,参观了瓷器从成型 到烧制的全过程。后到陶瓷研究所,访问了艺术研究室主任、画瓷 老艺人杨荫斋,观赏了他研制的雕金多头咖啡具及杯盘器皿。在 陶瓷陈列室,徐迟浏览了色彩纷呈、琳琅满目的电瓷、化学瓷、建 筑瓷和日用瓷。讲解员向他介绍了唐山陶瓷自大明永乐以来的演 变史。陈列品中,《莺莺听琴》的工艺瓷薄胎灯罩,使他伫足良久。 画面上初看只有倾身窥听的崔莺莺,开灯后,倏然出现超逸不拘 的张君瑞,在正襟危坐抚琴。那种如梦如幻,似闻琴瑟叮当的感 觉,给徐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次击节赞叹,拍掌叫绝。
        1960年3月17日的夜晚,是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也是一个令 人难忘的夜晚。唐山图书馆的阅览大厅,灯火辉煌。《诗刊》副主 编、诗人徐迟和唐山市文学作者见面。会上,徐迟神情有些激动。 他说“诗言志”。“党提倡我们树立雄心大志……像唐钢四十多天 建成'二炼’,六十多天建成中型轧钢车间,真像主席的名句:,当 惊世界殊这不是骄傲,我们就是要有这么股子劲儿。有这个志 ……”他告诫文学爱好者,“首先要做一个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好公民,才有可能做一个好诗人,好作者。不要考虑什么写作的窍 门和秘诀。”他说,“毛主席本来并不想当一个诗人,他是伟大的革 命家、政治家。他是为谋中国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共产党主义在 奋斗着。毛主席有那样的伟大的气概,有那样伟大的思想,很自然 就写出优美崇高的诗篇。”会上,他还谈了有关提高的问题。他忠 告大家,“不要为提不高而苦闷。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思想,使 自己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多读当代诗人和古代诗人的作品,多 写,多练习。除诗之外,还要学习写特写和回忆录。“怎样生活,怎 样斗争,就怎样写。把我们伟大的事业,豪迈地告诉世界。”最后, 他要大家注意评论工作,关心评论工作,参加评论工作。座谈会到 深夜23点,与会者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3月18日,春风和煦,太阳红亮。我和徐迟在唐山站握别。至 今还记得,分手时他给我留下的八字:获益良多,不虚此行。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