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野之恋到海天浩歌——董桂苓诗作浅平
       董桂苓是以一个眷恋土地的农民诗人的身姿走进新时期 诗坛的。他的诗作,起步于对家乡田园美景的赤诚讴歌,继 而是对处于经济改革大潮中的新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 欣然礼赞,尔后又是进而对整个浩瀚的海天大地自然景观以 及与此相适应的人生心态的衷心浩叹。他那诗情潮水的走向 是:从涓涓细流的小溪汩汩流向坦荡的江河,再畅然流向浩 渺无垠的大海-它始终流淌在诗人脚下丰厚的大地上.从未 与土地离异过 在他诗情的通畅流淌中,始终贯穿着对乡野 大地的挚烈情爱。在这样质朴情感的基础上,他的诗作的基 本情调和风格表现了田园牧歌式的朴素美。
        董桂苓早期的诗作,充溢着淳朴的乡情野趣,那正是中国 农村的蜕变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惊雷的震动下,中国的 农村从封闭了许久的贫困落后的蛹壳中挣脱了出来,一个欣 欣向荣的新农村生活景观展现在人们面前。也许是在中国农 村的母腹中早已孕育着商品经济的胎儿,因而几乎没有经历 多少难产的阵痛,在改革大潮中很快就出现了农村商品经济 的大繁荣。倒是囿于传统的思维定势的人们对这种新局面 的突然出现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惶惑感,一些缪斯的宠儿直 到此时长常常把真挚的情感奉献给以小农经济为框架的传统 农村,津津乐道地吟诵着旧农村生活的古朴情调。在这方 面,尝过农村生活苦辣酸甜、两脚踏在坚实大地上的董桂苓, 似乎要比某些以闲情逸致的眼光来欣赏旧农村古朴野趣的诗 人胜出一筹,他诗中表现出的乡情野趣大都是附着于农村商 品经济的形体之上,带着浓重的时代感和新气息。他不是 以赞美古朴甚至落后为能事,而是以关切农村和农民的命运 为己任。
        《打红枣》( 1979年)描写的是“十里青山披红霞”的 红枣丰收景象:“百根长竿霞中舞,/纷纷红雨漫空下”,
        “真象是千台大戏一齐唱哟,/锣敲鼓打哗啦啦” 0而这种 繁茂景象所带来的结果,是“年年给国家换外汇,/也引来 机声闹山洼” o这是踏响着喧闹时代足音的新乡情。
        《庄户笑了》( 1982年)画出了一幅农村实行联产承包 责任制后田间劳动的欢乐生活图景:“啊!昨夜里,雨儿悄 悄,/ 一清早,人欢马叫/责任田地块儿象镜框,/张张 “合影”镶的俏”。这是混融着党的富民政策光辉的野趣,这 野趣散发着浓浓的人生味儿。
        这一时期的《妈妈呵.歇会儿吧……》、《暮雨沙沙》、 《夜归》、《看到农家》、《水库边》等篇,都是诗人对党的农 村新经济政策发自肺腑的欣喜之情,在这里,乡情野趣只 不过是农村经济改革大潮的特殊裁体。
        董桂苓这一时期的诗作.视野较为狭窄,抒情方式也较 为直白显露,诗的意象缺乏饱满的深邃的内涵,抒写的生活 图景虽是美的,但又耐不住咀嚼和回味,而有些诗,则还停 留在对生活表面的抒写上,用对生活表象的直感来道明一种 浅显的道理,过多的直抒胸臆影响了对诗歌意象的浑然凝铸, 明显地表现了诗艺的不够成熟。
        大约在1984年以后,亦即董桂苓进入高等院校中文系系 统地学习文学基础理论之后,他的艺术视野扩大了,诗艺也有 了长足的进展。他的诗逐渐由直抒胸臆变得深沉蕴藉,由铺 陈生活表象进而注意丰富意象的内涵,同样写的是乡情野 趣,意韵却深邃、回荡而趋于哲理化,在许多诗篇里,他注 意表现自己对海天大地的深刻思考,因而诗的形象也由微观 具象转入宏观景观。
        《湖》( 1985年)正是这个转变期的代表之作。这是一 首构思精巧、内涵丰厚深邃的短诗。湖,已不是过去笔下的 那种实在的具象的事物,而是一种带有象征意味的美好情致, 在他看来,湖是“大地的眼睛”,在大地上,它象眼睛一样 的美好,象眼睛一样含蕴着丰富的情感。
        ' 大地的眼睛 '
        睁与闭
        都亮晶晶
        闭时憧憬的宁静
        象少女的梦
        睁时眼波闪闪
        激荡言青春期的热情
        是的,湖是美的,永远年轻的,日日夜夜,她总是闪着 含情脉脉的流波,以永不疲软的热情凝视着人间。人在湖边 伫立,湖面上虽映出倾斜的身影,但那并不是倾斜的人生,也 不是湖水给人身带来的罪愆,那只是一种美的折射。这是诗人 对自然美色的赞美,也是对现实人生的赞美。
        《碧色潮》以极其开阔的视角宏伟地描绘着生机勃 勃的大地上的绿色生命世界,表现字大地的勃发与跃动之 力。
        酥了 醉了的碧色潮
        大海忘了喧嚣
        山是绿的田是绿的
        绿的禾苗 绿的树梢 绿莹莹的小果子 藏头缩脑
        在绿政波涛里
        得细瞧
        这个宏大的“绿色潮”的总体意象,包容了我们肉眼所及 的绿色大地上众多清新活泼的自然形象。诗人在这里也许写 的只是他家乡那生气盎然的田野,但它馈赠给人们的却是囊 括了山河大地所有的绿色生命的昂奋意韵。这不是小农经济 的狭窄视野,而是寥廓恢宏的自然景观。诗人的真正目的是写 人生、写人生也有如此这般的碧色潮,以自然景观烘托人生 景观。这样,诗的意韵就更为丰富,诗的意象内涵也更为深 邃博大。
        《在黄金海岸》、《坐在海边》、《听潮》、《海浴》 等篇什,他写海的“无休止的澎湃”,“浪峰如壁你排我挤”:他“听恐怖的雷霆从海的心/野马般奔来”,“坐 在海边听涛声低唱又高喧” O他极写大海的伟力,但他又感 到人是比大海更可以骄矜的,“我自信我的力量将胜过大 海”。在人的伟力面前,大海是“太小了太小了太小了海/肤 浅得能够一眼洞穿”。诗人是爱大海、也欣赏大海的宏伟力量 的,他所以感到海的肤浅,那是为了赞美人和自己。他的这种 感觉和认识在《听潮》一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海大概难忍夜空的圧抑
        奔腾着咆哮着想冲出夜外
        一千次的呐喊一万次的冲锋终归徒劳
        海霞夭夭部在宣告 •
        海的失败但
        每夜每夜都有战鼓都有厮杀
        这——
        就是海的气派
        然而,“我自信我的力量将胜过大海,• I这是因为我的 “心旷然如天”。
        随着生活与艺术视野的拓展,思维方式的壇变,他的抒 情方式和抒情语言也在发生变化,由较为直白的诗化了的口 语变成了具有哲理和悟性的含蓄语言,由简单的宣叙调变为 繁复的咏叹调,由对光明生活的颂歌变为对自然社会人生彻 悟的吟哦。而他那以挚爱大地为基调的朴素诗美却一直被保 留了下来。
        董桂苓诗艺的进展是令人欣喜的,但他前面的路还很远很远........
        
1988年7月于唐山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