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读刘禹锡那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我总感觉不 出他写的是一间陋室,反而觉得那是一个有着诗情画意的幽 雅居处,它比我亲眼目睹过的一些陋室要好得多。
我见过几个名副其实的“陋室”。那里,看不到“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盎然春意,也听不见“调素琴”的丝 竹之音。这些陋室的主人们有一些是生活清苦的中年知识分 子,他们身居陋室,却自甘茹苦含辛,兢兢业业地工作,为 社会创造着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他们赋予社会的东西比 向社会索取的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我很早就想为这些可敬的 陋室写一篇赋了。
我最熟悉的那间陋室,坐落于北京市一条繁华大街旁的 一个大杂院里,这间10平米的小屋,四周都被高墙屋檐所遮 掩,终日终月终年,那普照万物乐善好施的太阳却独不肯施 舍一丝阳光给它。那房屋是极其古老、残破的,墙壁变成了 暗褐色,并且留F了一道道被雨水浸透过的痕迹。
这暗室般的小屋,给人的印象是杂沓、凌乱、拥挤。两 张平板木床,一张带抽屉的方桌,一个满满的书架,一把椅 子,两只木箱,这便是所有的陈设。但这极简单的几件家什, 便已把个小屋塞得满满的了。而陋室主人一刻也离不开的那 一摞摞厚本的中外文书籍、辞典、报刊资料、卡片、稿纸、信 件等物,便都杂乱地堆放在桌上、床头、箱顶和水泥地面上。 乍一看,像是卖古旧书刊的小书铺。
你一定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年翻译家的居 室。然而,这又的的确确就是。这便是《雪莱诗选》、《狄金森 诗选》、《美国现代诗抄》和许多欧美诗歌的翻译者江枫的家。
我第一次到这个陋室来,是在1979年的夏季。那是在我 们音书断绝二十年重又接上了关系之后不久,我和诗人任彦 芳一同去的。我们住在北影招待所,那天下午,江枫打来电话, 邀我们到他家里去。傍晚时,下起了大雨,我们打着从严亭 亭那里借来的一把雨伞,匆匆挤进了公共汽车,去会见江枫。
那间屋子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幽暗、潮湿、阴冷,走进 屋子,仿佛进了阴森森的地下室。那屋子是白天也要亮着灯, 的,吊在方桌上方的那支8瓦的细管日光灯,似乎已经到了 奄奄一息的风烛残年,灯管两端的黑影越来越长,发光的部 位越来越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永久地熄灭。因此,亮 着灯的屋子也总是一片幽深的黯淡,仿佛是在下着迷濛的雾。 在这阴雨的晚上,就格外令人感到压抑、窒闷。我审视着屋 子里的陈设,心中不禁暗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会 有明朗开阔的心境呢?理猜想他的心是寂寞、阴郁、消沉的。
一抬头,我看见了毎在方桌前面墙壁上的那副对联。那用 小篆体书写的窄窄的条幅,是四十年代末他考取了清华大学 外文系时,一位长辈写给他的,他一直作为纪念品挂在壁上。.
三代铜,两汉瓦,
六朝砖,从吾所好;
五车书,七弦琴,
一壶酒,此外何求!?
我见过几个名副其实的“陋室”。那里,看不到“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盎然春意,也听不见“调素琴”的丝 竹之音。这些陋室的主人们有一些是生活清苦的中年知识分 子,他们身居陋室,却自甘茹苦含辛,兢兢业业地工作,为 社会创造着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他们赋予社会的东西比 向社会索取的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我很早就想为这些可敬的 陋室写一篇赋了。
我最熟悉的那间陋室,坐落于北京市一条繁华大街旁的 一个大杂院里,这间10平米的小屋,四周都被高墙屋檐所遮 掩,终日终月终年,那普照万物乐善好施的太阳却独不肯施 舍一丝阳光给它。那房屋是极其古老、残破的,墙壁变成了 暗褐色,并且留F了一道道被雨水浸透过的痕迹。
这暗室般的小屋,给人的印象是杂沓、凌乱、拥挤。两 张平板木床,一张带抽屉的方桌,一个满满的书架,一把椅 子,两只木箱,这便是所有的陈设。但这极简单的几件家什, 便已把个小屋塞得满满的了。而陋室主人一刻也离不开的那 一摞摞厚本的中外文书籍、辞典、报刊资料、卡片、稿纸、信 件等物,便都杂乱地堆放在桌上、床头、箱顶和水泥地面上。 乍一看,像是卖古旧书刊的小书铺。
你一定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年翻译家的居 室。然而,这又的的确确就是。这便是《雪莱诗选》、《狄金森 诗选》、《美国现代诗抄》和许多欧美诗歌的翻译者江枫的家。
我第一次到这个陋室来,是在1979年的夏季。那是在我 们音书断绝二十年重又接上了关系之后不久,我和诗人任彦 芳一同去的。我们住在北影招待所,那天下午,江枫打来电话, 邀我们到他家里去。傍晚时,下起了大雨,我们打着从严亭 亭那里借来的一把雨伞,匆匆挤进了公共汽车,去会见江枫。
那间屋子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幽暗、潮湿、阴冷,走进 屋子,仿佛进了阴森森的地下室。那屋子是白天也要亮着灯, 的,吊在方桌上方的那支8瓦的细管日光灯,似乎已经到了 奄奄一息的风烛残年,灯管两端的黑影越来越长,发光的部 位越来越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永久地熄灭。因此,亮 着灯的屋子也总是一片幽深的黯淡,仿佛是在下着迷濛的雾。 在这阴雨的晚上,就格外令人感到压抑、窒闷。我审视着屋 子里的陈设,心中不禁暗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会 有明朗开阔的心境呢?理猜想他的心是寂寞、阴郁、消沉的。
一抬头,我看见了毎在方桌前面墙壁上的那副对联。那用 小篆体书写的窄窄的条幅,是四十年代末他考取了清华大学 外文系时,一位长辈写给他的,他一直作为纪念品挂在壁上。.
三代铜,两汉瓦,
六朝砖,从吾所好;
五车书,七弦琴,
一壶酒,此外何求!?
我赞赏对联的作者文思之妙,对仗之工,但也感到这种 超然物外的清高态度是同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怀格 格不入的。由此,我更证实了刚才自己的那种猜度。
然而,他却完全不是如我想象的那样去生活。那时,他 正在废寝忘餐地修订他的《雪莱诗选》译稿。出版社等着印 书,他却还要逐篇、逐句、逐字地去斟酌、推敲,决不马虎 从事。“读雪莱,我本不求甚解;译雪莱,我又必须力求甚解 他在《雪莱诗选,译后》中这样说。这确是实话。那些日子, 他几乎是在通宵达旦地伏案工作,天将明时迷糊一觉,便又 从乱糟糟的床上爬起来,坐到方桌前去。这张面积狭窄的写 字台兼饭桌的方桌,被书刊和稿纸铺满,单是那巨型的《韦 氏大辞典》和《牛津辞典》要占去多少空间!而他,便在剩 下的那一小块桌面上工作和用饭。那时,他爱人还带着小女 儿在外地工作,一个上中学的孩子留在他身边。孩子找不到 一块地方可以做作业,便到学校里去寄宿。他就是在这样的 环境里,把那些甜美醉人的英语诗句再创作成为清新优美的 汉语诗句的。
他译书是异常勤奋的。他的本职工作是编《国外中国近 代史研究》,译诗和写作全是在业余时间里搞。这样,他就不 得不在夜间工作,他把白天的一些零碎时间和夜晚的大块时 间都用在译书和写作上。他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也几乎没 有什么娱乐活动。偶而去看看电影,也大都是已经到了开映 时间才惶惶然跑进电影院,深一脚浅一脚地找到座位,影片 已经放映好久了。
他的翻译工作十分严肃认真,那本三百多页的《雪莱诗 选》,三年多印刷了五次,印数达到三十万册,这在诗歌作品 中是少见的。由于他的译笔清新、优美、准确,他的书受到 了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欢迎。他是第一个在我国系统地全面 地介绍女诗人狄金森诗作的人,《狄金森诗选》大大开阔了我 国读者的眼界,以至在一些青年诗歌爱好者中,形成了 “狄 金森热
他译书是异常勤奋的。他的本职工作是编《国外中国近 代史研究》,译诗和写作全是在业余时间里搞。这样,他就不 得不在夜间工作,他把白天的一些零碎时间和夜晚的大块时 间都用在译书和写作上。他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也几乎没 有什么娱乐活动。偶而去看看电影,也大都是已经到了开映 时间才惶惶然跑进电影院,深一脚浅一脚地找到座位,影片 已经放映好久了。
他的翻译工作十分严肃认真,那本三百多页的《雪莱诗 选》,三年多印刷了五次,印数达到三十万册,这在诗歌作品 中是少见的。由于他的译笔清新、优美、准确,他的书受到 了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欢迎。他是第一个在我国系统地全面 地介绍女诗人狄金森诗作的人,《狄金森诗选》大大开阔了我 国读者的眼界,以至在一些青年诗歌爱好者中,形成了 “狄 金森热
他是个极重友情的人,但却又总是欠了许多友人的信债。 有时,给他写几封信,也不见回音。不过,朋友们都了解他, 也就并不介意。我和他久不见面,彼此都很怀念,总是盼望 着相见的日子。然而,却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我到他家里去 了,他正在伏案工作,那往往是一个句子尚未译完,他便让 我先坐在床上,翻看放在那儿的书刊,等他译完了那一句,他 便放下手头的工作,同我亲热地交谈。而我,一点也没有受 到了冷淡的感觉。既然是诚挚的友谊,就不需要矫饰和猜疑。
他常常在陋室里宴请友人,自己动手做菜,做得匆忙而 慌乱。菜肴虽不一定十分丰盛,但那恳挚的热忱是立即能使 人感觉出的。也许,在这样狭窄凌乱的陋室里赴宴,是使人 局促和不舒适的,但朋友们看重的是真诚纯洁的感情,而不 是豪华的排场和美酒佳肴。
“吾室之陋,闻名于北京文艺界之一角",他在给我的信 中这样说。他的话是不假的。熟识他的人常常会谈起他的陋 室,有人甚至形诸于笔墨。任彦芳写过一首《题老同学小 屋》,诗中写道:“莫看屋小,却装着海阔天空;毫不羡慕那 花花世界,酒绿灯红!”雷抒雁是这陋室的常客,他在一首诗 里把它比做电子打火机丛中的一个火柴盒,而把陋室的主人 比做一根火柴。一次,公刘、谢冕、雷抒雁、韩瀚、陈敬容、 陈丹青豪等在这里聚会之后不久,公刘的夫人来到这里,她十 分惊讶地问:“那天你们是怎么坐的?”江枫说:“每个人坐下 来,谁也不动,就行了。”
他常常在陋室里宴请友人,自己动手做菜,做得匆忙而 慌乱。菜肴虽不一定十分丰盛,但那恳挚的热忱是立即能使 人感觉出的。也许,在这样狭窄凌乱的陋室里赴宴,是使人 局促和不舒适的,但朋友们看重的是真诚纯洁的感情,而不 是豪华的排场和美酒佳肴。
“吾室之陋,闻名于北京文艺界之一角",他在给我的信 中这样说。他的话是不假的。熟识他的人常常会谈起他的陋 室,有人甚至形诸于笔墨。任彦芳写过一首《题老同学小 屋》,诗中写道:“莫看屋小,却装着海阔天空;毫不羡慕那 花花世界,酒绿灯红!”雷抒雁是这陋室的常客,他在一首诗 里把它比做电子打火机丛中的一个火柴盒,而把陋室的主人 比做一根火柴。一次,公刘、谢冕、雷抒雁、韩瀚、陈敬容、 陈丹青豪等在这里聚会之后不久,公刘的夫人来到这里,她十 分惊讶地问:“那天你们是怎么坐的?”江枫说:“每个人坐下 来,谁也不动,就行了。”
近两年,他的境遇似乎渐渐好起来,爱人带着女儿从外 地调了来,儿子上大学走了,屋子里的家具陈设也在更新。然 而,他却更忙了。他翻译出版了与惠特曼同为美国现代诗歌 先驱的杰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选之后,又完成 了近四十万字的史沫特莱自传体报告文学名著《中国的战 歌》,主编了一套《红叶文学丛书》。他担任了中国三S研究 会(研究史沫特莱、斯诺、斯特朗的生平和著作的组织)的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之职。
他自己和友人们都相信,他终将有一天会离开这间10平 米的陋室,搬进较为宽敞的新居里去,“将来,这小屋会被新 楼宿舍代替,祖国记得:小屋有为她分忧的光荣……”(任彦 芳:《题老同学小屋》)然而,他现在毕竟还住在这个陋室里, 在这里默默地加倍工作着。
每次到那个純室里去,我总会生出许多感慨,并且常常 想起他译的雪莱《致云雀》里的诗句: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上你一跃而上9
像一片殂火的轻云, 掠过荷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 飞翔着歌唱。
我想,生活在陋室里的江枫,以及那些同他极相似的其 他陋室里的主人们,他们的心也正如这自由的云雀,早已冲 出这狭小阴暗的陋室,在高高的蓝蓝的天空,歌唱着飞翔,飞 翔着歌唱……
每次到那个純室里去,我总会生出许多感慨,并且常常 想起他译的雪莱《致云雀》里的诗句: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上你一跃而上9
像一片殂火的轻云, 掠过荷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 飞翔着歌唱。
我想,生活在陋室里的江枫,以及那些同他极相似的其 他陋室里的主人们,他们的心也正如这自由的云雀,早已冲 出这狭小阴暗的陋室,在高高的蓝蓝的天空,歌唱着飞翔,飞 翔着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