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圈和出版界,崔道怡是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不 仅因为他是老牌国家级文学刊物《人民文学》的副主编,手 中握有稿件的生杀大权,而且他又是那样一位久享盛名、四 十年未曾挪窝儿的资深老编辑。从1956年到《人民文学》编 辑部任小说编辑时起,几十年为他人作嫁衣,这期间他付出 了多少心血和代价!他为一代代文学新人的成长和我国当代 文学繁荣发展贡献了多少力量!比他年长的,与他同辈的,较 他年轻的,当属后生晚辈的,这几代作家中的不少人,说起 崔道怡,都抑止不住感念之情。许多人是经他的慧眼识珠,如 伯乐相马那样相中了其货色而加以扶掖,才得以成为名重一 时的作家的。难怪有人把他名列“中国四大编”之内。这个 不成文的称谓,就是对他的出色工作的首肯和赞颂。
崔道怡是我的学长,我们相识已有四十余年了。1934年, 崔道怡岀生于辽宁省铁岭市,1956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在 学校里,他是个不显山不露水,勤勤恳恳攻读学业的学生,但 他在同学中又是有些名气的。那是因为他写小说,在《少年 文艺》上发表过《队员的道路》等作品。他还写过相声,由 班上同学拍练后在晚会上演岀,效果满不错。不知道那时他 是想当作家还是甘愿做编辑,毕业前夕,他一厢情愿地在毕 业分配志愿表的“个人志愿”栏里填写上“愿去《人民文 学》编辑部"几个字,不久,他真的被分配到了《人民文 学》。那几年中,北大毕业生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去了那个令人 艳羡的地方。四十年,这是一个漫长的人生旅程,是一个人 从青春年华走向老年的悠悠岁月,许多人在如此长长的时间 里都曾调转过多种工作岗位,改换过各种不同的职业,而崔 道怡却是“从一而终,只有在“文革”时期《人民文学》被 “砸烂”之后,同中国作协的人们一起去“五七干校”劳动, 在《人民文学》尚未复刊之时,他曾抽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 任小说编辑,而1976年1月《人民文学》复刊后,他便又回 到原单位。若是填写履历表,他是最简单不过的,历任《人 民文学》见习编辑、编辑、副组长、编辑部副主任、编委、副 主编,其间再加上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北组编辑。职称: 编审。但要填写社会兼职,就要写上长长的一大串:鲁迅文 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文学期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作家协会历届评奖委员会小说评委……
崔道怡是我的学长,我们相识已有四十余年了。1934年, 崔道怡岀生于辽宁省铁岭市,1956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在 学校里,他是个不显山不露水,勤勤恳恳攻读学业的学生,但 他在同学中又是有些名气的。那是因为他写小说,在《少年 文艺》上发表过《队员的道路》等作品。他还写过相声,由 班上同学拍练后在晚会上演岀,效果满不错。不知道那时他 是想当作家还是甘愿做编辑,毕业前夕,他一厢情愿地在毕 业分配志愿表的“个人志愿”栏里填写上“愿去《人民文 学》编辑部"几个字,不久,他真的被分配到了《人民文 学》。那几年中,北大毕业生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去了那个令人 艳羡的地方。四十年,这是一个漫长的人生旅程,是一个人 从青春年华走向老年的悠悠岁月,许多人在如此长长的时间 里都曾调转过多种工作岗位,改换过各种不同的职业,而崔 道怡却是“从一而终,只有在“文革”时期《人民文学》被 “砸烂”之后,同中国作协的人们一起去“五七干校”劳动, 在《人民文学》尚未复刊之时,他曾抽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 任小说编辑,而1976年1月《人民文学》复刊后,他便又回 到原单位。若是填写履历表,他是最简单不过的,历任《人 民文学》见习编辑、编辑、副组长、编辑部副主任、编委、副 主编,其间再加上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北组编辑。职称: 编审。但要填写社会兼职,就要写上长长的一大串:鲁迅文 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文学期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作家协会历届评奖委员会小说评委……
四十年中,经崔道怡的手编发的稿子实在多得难以说清, 而他看过的稿件更是无法统计了。他忠于职守,呕心沥血,发 现与扶持了众多能够代表国家水平、显示时代特征、产生广 泛影响、获得各种奖励的名家名篇和新人新作。著名作家李 国文在《编辑与我》一文中说:“在中国作家这支队伍中,至 少半数以上的人都程度或深或浅地和崔道怡有过交往。我算 是其中的一个人,而且他还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摆渡 人”,“从他漫长的编辑生涯里,我恐怕不是唯一的例子,证 明他的眼力,他的判断以及他对作者未来的信任,是正确的, 同时也是准确的气与崔道怡同龄的著名作家王蒙在为崔道怡 的《创作技巧谈》一书所写的序言《雪里送炭,其善如何》中 有这样的话:“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提起崔道怡和《人民文学》的其他老编辑,都会有一种感谢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多 少人经他的手立起来了,'打响了然而,他们是不声不响 的默默地做着'人梯'的工作。想到这里,我眼里、心里都 发热。”
刘心武的第一篇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短篇小说《班 主任》是经崔道怡发现和编发的,那篇具有振聋发職意义的 作品几乎开创了文学的一个新时代。而那是在《人民文学》复 刊后不久的1977年11月号发表的,那时,人们还没有从两 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仍然是战战兢兢,小心 翼翼地龟缩在封闭的思想牢笼里。而他,•却以其敏锐的嗅觉 和大胆的运作推岀了这篇警世之作。此后,他就适时适度、积 极稳健地一个又一个地推出了一批崭露头角而名不见经传的 新作者,为新时期那个虎虎有生气的中青年作家队伍的形成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近几年,他又发现、扶掖、推出 了一批九十年代的文学新秀,如近几年表现了强劲创作势头、 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河北作家谈歌、何申、关仁 山等人,便是他着力培植的。几年前,老作家管桦在家乡发 现了文学青年关仁山的才华,便把这位从乡土中走出来的青 年介绍给崔道怡。崔道怡几乎是手把手地扶植、培育这颗新 苗,几年间,发表了关仁山的《苦雪》、《蓝脉》、《醉鼓》、 《太极地》、《胭脂地》等中短篇小说,并为他的作品撰写评论 文章,组织作品讨论,使关仁山茁壮地成长起来。他发现了 承德的何申有着丰厚的生活基础和提炼生活表现生活的才 华,便着意扶掖,发表了何申的《年前年后》、《大会之前》等 一批“乡镇干部系列”小说,使何申得以在文坛上显露头角。
崔道怡具有一个文学编辑所要求的素质和优长:非凡的 眼力,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而他,还有着甚至比作家更高一筹的远见卓识。这一切,使他成为共 和国的一位著名编辑家,1988年,他荣获了全国文学期刊优 秀编辑奖。
崔道怡具有一个文学编辑所要求的素质和优长:非凡的 眼力,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而他,还有着甚至比作家更高一筹的远见卓识。这一切,使他成为共 和国的一位著名编辑家,1988年,他荣获了全国文学期刊优 秀编辑奖。
崔道怡曾经做过作家梦,而且有着做一个作家的很好的 起步,他年轻时写过一些很不错的短篇小说,70年代,他还 曾与人合作,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红石口》。然而,他却终 生选择了为作家和读者服务的编辑工作。这些年,他结合自 己的编辑工作和辅导青年作者的丰富经验,撰写出版了《创 作技巧谈》、《小说创作入门》、《祝你登上文学殿堂》等专著。
时光悠悠地逝去,如今崔道怡已过了花甲之年,作为一 个经验丰富、与作家有着广泛联系和深厚友谊的老编辑,他 还留在任上,继续着那一经选定就永不反悔的平凡而崇高的 事业。我想,待他退下之后,他会更好地总结经验,写出更 多的对作家和读者均有裨益的著作°或者,他会继续写他中 断了好久的小说。
时光悠悠地逝去,如今崔道怡已过了花甲之年,作为一 个经验丰富、与作家有着广泛联系和深厚友谊的老编辑,他 还留在任上,继续着那一经选定就永不反悔的平凡而崇高的 事业。我想,待他退下之后,他会更好地总结经验,写出更 多的对作家和读者均有裨益的著作°或者,他会继续写他中 断了好久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