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是案头常备之书,一日翻到《黄英》篇,在领略人 神爱情故事之美和蒲公文笔之妙的同时,却发现了 “副产品”, 故作《黄英》启示录。
启示之一,国人不必务求贫。书生马子才与花神陶黄英姐弟 相逢,陶弟三郎为使马家脱贫,利用马家荒圃种菊获利,马却 “甚鄙之”,认为卖菊不够风雅,有辱黄英。三郎则说:“自食其 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 也”。看来神比人还是高明,寥寥数语,使我顿开茅塞,并使我 想起了一件往事:一位文学朋友写广告词发了一笔小财,在宴宾 时竟有人称酒中有铜臭气,当时朋友无暇辩解,我也爱莫能助。 谁料蒲公早有高见,而可惜的是对利从何而来没有具体分析。盘 剥之利、忘义之利、损人之利、卖国求荣卖友求荣之利,当然是 可鄙的。倘若自食其力又于国于民有益之利,我看不仅该求,而 且应全力以求。像陶家种菊,以品种新奇而获利,无疑起到了美 化环境的作用,文学朋友写广告词,无疑促进了商品流通。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不主要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发达吗? 故取此利自应坦然欣然。
启示之二,干实事,不争论。贫富之争后,陶干脆不理马, 埋头种菊,“更不谋诸主人”,因而陶家越来越富。陶黄英与马子 才结为夫妻后,由于陶家物品多而好,马家所用“触类皆陶家
物”,马却耻以妻富,为保存自己的“清德”,非要分清不可,以 至闹成夫妻分居。黄英则听之任之,自己在另一院种菊创业, “土木大作”。为时不长,马还是找上门去。综观全篇,在安贫与 求富的问题上,马是步步认输,最终“马惭”,“无以对”,“一切 听诸黄英”,彻底折服。看来事实胜于雄辨,在现实生活中,人 们的分歧不可避免,是应该摆事实、讲道理的,而对某些死抱着 教条不放的人,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我们与其空费时间争论, 不如去干些实事。何况假如事实不充分,争也无益。记得华君武 先生有一幅漫画:两个人把球扔在一边,自管打起来,活灵活现 地讽刺了某些人的心态。当前如果不抓住机遇发展经济,而陷 于姓什么的争论中不能自拔,岂不会贻误时机?无论如何,应该 先把“球”控制在脚上,来几个漂亮的“射门”,才是正理。如 果老是争论从哪路进球才正确,怎能得胜?待名落孙山又有何 益?
写到此处,也不免自问,如果有对本文不以为然者奈何?尽 管指正就是,而笔者早已抱定宗旨:不争论。
原载《泰皇岛日报》1992年8月6日署名 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