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岂能自安
        不知从何时起,古人开始把道义和富贵割裂开来,对立起 来。较有代表性的是:伯夷、叔齐为做商朝忠臣,不食周粟而饿 死在首阳山。孔夫子曰:君子固穷,富贵於我如浮云。陶渊明诗 云:“富贵非吾愿,忧道不忧贫。”自然,除伯夷、叔齐之外,别 人还要吃饭,从诗文中可见,一般文人在当时并无稿费的情况 下,酒还是有的喝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已经很惬意 To或许可以说,这就是小农经济的写照,也是小富即安思想的 流露。尽管所表现的自食其力精神是可贵的,却也束缚了人们的 思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苛求古人本不应该,因为古人必定受历史的局限。在封建社 会,为富不仁是普遍现象,人无外财不富,那时的外财多为不义 之财;同时由于战乱频仍,安定之后,人们极易满足;加上封闭 状态下,难知山高海阔,温饱之外再无他求,小农经济产生小富 即安思想,也就毫不奇怪。值得奇怪的倒是,社会发展到今天, 仍有人以小富而自慰,陶醉于本地、本单位的微小进步,得意于 生活的小有改善,糊里糊涂地欺骗自己,这就不能不对小富即安 加以剖析了。
        小富就能自安吗?在历史上,由于小农经济难以抵御天灾人 祸,小富总在不断分化之中,多数只能沦为贫穷。陶渊明本来很 满足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并且“躬耕未曾替”,却是 “寒馁常糟糠”,“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以致向人乞贷时露 出“叩门拙言辞”的窘相,发出了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的叹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到了晚年竟是“八口妻孥并告饥”。 有些家底的曹雪芹,也曾到过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到了近代 史上,无数农民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场景至今还有不少人 记忆犹新,即使像《林家铺子》里的林老板那样的所谓殷实人 家,不也破产了吗?
        自然,小富也有相对稳定即可以“自安”的时期,但也正因 此,就降低了进取心,减弱了竞争力。“自安”就是停顿,在经 济领域激烈的竞争中,处处都在逆水行舟,停顿就无以自保,肯 定会倒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涨船高,用不了多久,小富 就会变成贫穷Q所以小富自安实际上就是导致落后且又粉饰落 后,即使安稳一时,也是寒号鸟的形象,只能是经济上吃亏,道 义上受气的角色。号称天朝的大清在非正义的侵略者压力下割地 赔款,几乎被列强瓜分,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 国中国得到了近于战败国的待遇,使“公理战胜碑”成了绝妙的 讽刺。由此看来,任何道义要得到推行,还非得有经济作保证不 可。只要承认经济是基础,道义是上层建筑,就必须懂得经济是 道义的后盾,要走康庄大道,非大富不可,小富是不堪此任的。
        原载《山西日报》1993年5月13日署名乃钊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