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未必常乐
         要说《三国演义》里谁最“没劲”?我说是刘禅。这位由赵 子龙舍命救岀、诸葛亮尽心辅佐的阿斗,胸无大志,废贤失政, 导致亡国。在兵败降魏之后,又满足于洛阳有吃有喝,能玩能 乐,从而“乐不思蜀”,堪称无所作为,知足常乐的典型。可以 说,偏安一隅是蜀汉的致命伤,说到底是小农思想在起作用。
        几千年来,小农思想禁锢着中国人,从桃花源的向往到三十 亩地一头牛的现实,都曾给人以巨大的满足。天天吃粉条熬肉片 曾是不少人的企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美好前景的蓝图。 因为多年来人们穷惯了,多年的封闭状态使他们不知世上还有比 糖甜、比醋酸的东西,这尚且在不应苛求之列。而在改革开放的 今天,我们已看到了差距和希望,如果再得意于事业上小有进 展,生活上温饱安稳,走上两步一回头,搬着指头数成绩,以知 足常乐而自慰,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因为世上有激烈的 竞争,谁也难逃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
        细想起来,如若除去对别人的帮助本应知足之外,其它所谓 知足常乐不过是自欺欺人。中老年人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过后大 都知足一时,倘若现在还是玉米面窝头敞开吃,谁还乐得起来?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固然荒唐,但是宇宙有多大,人的 欲望和追求就有多大,永无止境。本来有着美好的向往,何必让 “知足”二字所遮掩呢?求安则停,不进则退,若被激流冲到下 游,只能是挨打的角色,号称天朝的大清到底挡不住洋人的坚船 利炮,当初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前,不是洋奴的华人 谁乐过一声?不说远的,八十年代名躁一时、资产亿万的王安电 脑公司可谓大富,却于去年申请破产保护,原因之一是近年没有 开发新产品。大富尚且不保,小富何以自安?所以知足者未必常 乐,与其先乐后悲,何如不知足而求常乐呢?
        既然要常乐必得先不知足,就得眼睛向外看别人,而且要看 强者看强处;就得跳出小天地,走出去学,请进来学,“学然后 知不足”;还得把不知足的劲头保持下去,憋足劲赶强者,超强 者。正像萨马兰奇称赞邓亚萍那样:总是不服输,不满足于银 牌。这样做,或许才能常乐,乐到最后吧?
        原载《唐山劳动日报》1993年7月12日 署名火菲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