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一排平房,原本是服装裁剪、香油加工的作坊, 半年前粉刷一新,改作商用门市房。开张之时,鼓乐齐鸣,很热 闹了一阵子,谁知几个月下来,竟有多一半贴岀了 “出兑”,前 几天一看,有两家已关门大吉,偶遇某店主问及盈利几何?其连 连摇头:“赔了赔了。”又一日,闲逛某精品城,只见顾客廖廖, 向有过一面之交的经理问到经营状况,彼颇不肯透露具体情况, 只作苦笑状:“硬撑着。”据报载,外地一些大商厦也有苦熬甚至 倒闭者。面对如此境况,不觉痛感有给商战降温的必要。
在我国古代,商业、商人都是政府限制的对象,那时的商人 尽管有钱,但是政治地位不高,有的朝代不仅规定商人不得做 官,还限制商人的消费,由于对商业的鄙薄,封建的自给自足经 济模式限制了生产的发展。我国建国之后,商业仍未占据应有的 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的发展。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 重视以商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从汲 取经验教训出发,我们得出了 “无商不活”的结论,鼓励商业的 发展。
但凡事应有度,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及 价值因素的制约,同一种商品畅销一时后,就可能因饱和而滞 销。现今商战如此激烈,若占领市场稍慢一步,就很可能使你的 商品价格欲贵不能,欲贱不忍。更重要的是,一件商品倒来倒 去,只能增加销售成本,提高商品价格,却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基本事实是,总得有东西可卖才行,若是无 人去生产商品,商店卖什么?
说到这儿,不由想起下岗职工。下岗后再干点什么?有的人 认准了做买卖,把多年的积蓄一次性投入,其中,自然不乏获利 者,却也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而另有一批下岗人员另辟蹊 径,转向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或者凭一技之长,生产社会所需的 工业产品,还有的人干脆投入劳务市场,两者都不失为明智之 举。
说了这许多给商战降温的话,也并不想就此否定流通领域的 作用,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商战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不管怎么 说,,国有七十二行,不必人人都去挤一条从商的独木桥。
原载《秦皇岛日报》1998年1月17日 署名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