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上,庸者下”,此话不无道理,然而却不可绝对化。细 想起来,有些“上者”未必真能,诸如熟谙“溜须传” “马屁经” 的,可能就会上去。同样,有些“下者”也未必真庸,在中国封 建社会,有才能的人某句话逆了 “龙鳞”,就可能被贬下,甚至 入狱。同样一个人,不能仅凭他当了宰相就说他能,也不能因他 被贬就说他庸。再看看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有好多今 天任师长明天当营长,今天在中央明天到地方的。“能上不能下” 是近些年才成为一种习惯势力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分析清楚的是,“下者”为何而下?首先, 要承认好些的确是因庸而下。其次,也要看到有的人正是因为不 庸,才被掌权的庸者挤下的。第三,还有些人是由于本身的才能 没得到充分的或者正常的发挥才被迫而下。就算真是因庸而下, 有些人在这方面是庸才,在另一方面却可能是贤才,陶渊明、李 白弃官写诗,鲁迅、郭沫若弃医从文,都说明了这个道理。项羽 学书、学剑都不成,并不妨碍他当霸王。陈景润不适合当中学教 师,却能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遨游。盖叫天学唱戏,嗓子“倒仓” 变坏,改学武戏,成就了一个活武松。这些事例也都说明,人干 不成这事却能干好那事,所以将“下者” 一概视为庸者实在是形 而上学,恰恰是这种观点本身有些庸。
同样,对下岗职工也要客观分析。不可否认,不少职工下岗 是因目身的原因,但是也要看到有许多职工下岗是由于企业经营 上的原因,不能说企业不景气,职工就不行。更要看到,由于 “从一而终”的择业观念和用人上的“单位所有制”,掩盖了职工 潜在的才能。一般情况下,下岗职工的素质高于民工这已是不争 的事实,难怪有些精明的企业家或小老板视下岗职工为人才,网 罗在自己门下,而能正视自己的下岗职工,也有不少人另辟蹊 径,获得成功。因此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下岗职工,而下岗职工也 不必妄自菲薄,或许,这是“再就业工程”的思想基础之一。
原载《唐山晩报》1999年1月26日 署名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