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武备学堂
          唐山市郊区开平镇,于明 朝永乐三年(1404年)起始, 为中屯卫所在地,驻有重兵,开 始建镇。晚清洋务派在兴办近 堂,每堂学员七十人。吴桐仁 代军事工业的同时,成立了武为左堂领官,杨德滋为右堂领 备学堂,以洋枪洋炮和西方列官。两堂学员所学课程分内, 强的操练方法,训练军队,培 养基层军官。光绪九年(1883 年)成立的天津武备学堂,是 清朝最早的新式军事学校。其 后,开平武备学堂等军事学校相继成立起来。
         开平武备学堂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直隶省提督聂士成所创办的,其目的是为了督练他的"武毅军",使之成为新式军队。这所军事学堂,位于开平镇北五里外的平原上,有整齐的校舍、课堂和宽阔的操场。学堂总办为前清道台李竞成,会办为另一位道台孙宝琦,提调为吴春康,监学为裴其勋。第一期招收学员二百人,是从武毅 军 的 步兵、炮兵中通过考试选优录取的。学员被编为内堂和外堂。分别学习,各有侧重。内堂学员六十名,年纪较轻,不足二十岁,专门学习德文,以德国人沙尔为教官,进行教授,贾文元为领官,管理学员。外堂学员一百四十名,分为左右两堂,每堂学员七十人。吴桐仁为左堂领官,杨德滋为右堂领官。两堂学员所学课程分内、外两场。外场为军事训练,由德国人库恩为操场教官,训练关于步兵、炮兵的步法、操法和战法等术科。内场为课堂授课,由陈殉、陈远泉、金绍曾、刘廷桂、龚雨苍等为教官,分别 讲授国文,外国文、绘图测 量、操法、战法、筑垒学、军 器学等课程。学员在学堂训练 三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第一期学员毕业,挑选 了田宪章等十二名学业成绩优 秀的学员留在武备学堂内当助 教,大部分学员被分派到芦台 武毅军各营中去当教习,为候 补哨长。同年,又从武毅军中 选优招收了第二期学员入堂受 训。
         开平武备学堂第一期学员 毕业之时,正值康有为、梁启 超等变法维新派辅佐光绪皇帝 发布变法政令之际。为了绞杀 戊戌变法运动,慈禧太后等顽 固派也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发 动政变之时。为了应付变局,光 绪皇帝召袁世凯进京陛见,这 就更为加速了顽固派的防范措 施。慈禧太后立即要荣禄火速 下令调遣聂士成的武毅军五千 人到天津陈家沟一带布防,以 切断北京与小站之间的通道, 预防不测。戊戌政变发生后的 第三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爆发了义和团的反帝爱 国运动,八国联军随即侵入中 国。在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斗 中,聂士成率军抗敌,以身殉 职,开平武备学堂也随即宣告 解散。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