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采访的政协委员中,可能要属高金生最特别了。他虽任黑 沿子镇农场场长却没有财权;虽是镇里的一名小小的农业技术员,却 同时兼当林业员、科协秘书并兼万亩农场的场长;他虽是镇里的工 作人员,,也不用在镇里坐班,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这在全市 八大员行列中可能是唯一一个特别的。•,
1948年,高金生出生在大海岸边的黑沿子镇。蓝色的海给了幼 年的高金生很多的诱惑。他想驾船出海,做一名剽悍、勇猛的真正 渔民,发展渔业,收获海洋的馈赠。然而,命运却把他推进了黑沿 子镇政府,当上了一名农业技术员。
黑沿子镇是丰南市的沿海镇。这里历朝历代都是靠海洋资源过 活,这镇的强项是渔业,而农业则恰恰是该镇的弱项。丰富的海洋 资源足以吸引渔民到她宽广的腹地去探宝,有谁愿意又有谁甘心在 这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呢?湛蓝湛蓝的海水才有强劲的诱惑,而 岸边那被海水潺透泛着碱花的黑蒙蒙的土却令人望而生厌。“黑沿子 不能单是虾肥蟹美,还应稻谷飘香!''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黑沿子镇党 委一班人中诞生了。1992年,他们要在海洋滩涂上大做文章,做前 人想都没想过的事业一开发万亩稻田,让黑沿子镇真正成为北方 的“小江南"。
于是,开发万亩稻田的指挥部组成了。当时的党委书记王凯利、 镇长王宝会亲自挂帅兼任总指挥、副总指挥,其他副职等各有分工。 而高金生则担任万亩稻田开发的总施工员。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差 使,施工员必须实地勘査,亲自指挥施工。
1992年9月份,中秋时节。高金生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了属于黑 沿子镇的。九河下梢,这里土质非常差,黑粘土带着碱,水势缓慢, 这里的土地长期得不到充分的灌溉,高低不平。有的地方干旱的裂 了缝,有的地方是一入深的烂泥塘。多少年来,有水的地方自生自 灭着芦苇,没水的地方,遍地是沿海地区特有的黄蓿菜,远远望去, 是一片沉寂的草荒。
为了搞好稻田的实际勘测,高金生带领一班人浩浩荡荡地开进 了神秘莫测的滩涂。他们踏破了千年的沉寂,树标志,牵绳放尺。没 水的地方,蜥蜴跑来跑去,吓人的蛇爬来爬去;有水的地方,芦苇 丛生,苇叶象利刃一样,割出一道道血口。被芦苇遮挡的齐腰深的 水冰冷刺,冷得人直打颤',而那里的蚊子瞎虻叮在身上,贪婪地吸 吮着高金生他们的血液。芦苇比人还高,人在芦苇中外面根本看不 到。高金生就制做了一面面小红旗,高高地举着,做为联络的标志。 在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下工作,高金生他们一天穿烂一双鞋,,身上 被蚊虫叮的包一个接一个,身上的口子流着血水,他们来不及包扎, 就又继续干下去。咸水浸着被刮开的口子,伤口钻心地痛。要命的 是长期在水中作业,冰冷的咸水刺得高金生犯了关节炎,他的膝盖 又胀又痛。得让人架着在现场测量,但他始终没有休息一天。
千年沉寂的碱荒啊,因为有了高金生一班人的开拓苏醒过来了。 那在芦苇上猎猎飘动的红旗啊,将永远证实着高金生等人的拓荒史。
整个面积近18000亩的碱荒滩涂,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被高金 生他们测量得一清二楚。92年10月份,总施工开始了。工地上人山 人海;每天出动民工600多人,动用推土机100辆,挖沟机60辆。 作为总施工员的高金生忙得更是不可开交,他一会儿调动推土机,一 会儿又指挥挖掘机。高大魁梧的髙金生累得瘦了一套,眼圈深陷,头一 发蓬乱。一向以漂亮、潇洒著称的高金生仿佛变了一个人。经过全 镇人民的努力,万亩稻田开发兴建成功,万亩稻田中新建了5个养 水站,新修了 8条路,新开了 34条排水渠,新掘了 14个送水渠,总 投资450万元。至此,万亩稻田以路、渠、-沟、站配套的崭新风姿出现在了渤海之滨。
古老的渤海湾啊,在您的怀抱中人类又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 伟大景观。
;万亩稻田开发后,命名为黑沿子镇农场。在党委会上,,几经研 究,高金生被镇党委、镇政府命名为农场场长。从此,高金生便更 与农场息息相关,彳相濡与沫"了。 •
进行水稻种植,在黑沿子镇历史上也曾有过,但面积小,产量,低,亩产没有超过500斤的。,高金生虽说是农业技术员。对于他,水 稻栽培仍是一门全•新的课题:他自己掏钱买来了一大域关于水稻栽 培的书籍,虽仅上过几年学,却凭着一种韧性和对事业的崇高责任 感苦读。夜深了,万籁俱静,只有大海的涛声伴着他夜读《水稻栽 培技术》;黎明中,有他在稻田里细细査看水稻的身姿。几年来,由 于他认真学习,苦心钻研,他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水稻栽培的全部理论,并且对在碱荒地这种特殊环境下进行水稻栽培有了有益的探索,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几年来,他已能够熟练指导人们运用“旱育稀 植技术”和“理秋术昔日的渔家儿女们在声金生的带领下站在渤 '海湾迥的万畫农场上,抛出了一个美丽的传仙,也抛出了一个个充满希翼的梦!
为了提高渔民经营农业的科技含量,高金生没有因稻田承包给 •个人撒手不管,而是更加忙碌起来。他到市农业局请来农艺师给人们讲课至少3次,更多的时候都是高金生本人亲自在镇夜校为承包者讲座。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讲座使得人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接 受科技知识,每次高金生讲课都是座无虚席。高金生带领他的农场工人还主动*承包者的产前、产中、产后搞好服务。他们出动双排 车义务为承初者买来优质稻种,买来蝴料薄膜、竹片,为他们育秧 做好服务,又为他们买来农药和化肥,义务为大家出车,乡亲们都 称高金生为大好人。
其实,高金生不单单是大好人,还是大忙人、大能人。为了提 高稻谷单位面积的产量,高金生详细化验了稻田中土质的各种元素的含量,然后划岀一小块实笋田]自己配方搞实验。经过他的反复 实验,他终于研制成功了改百丄”质,提高单产的施肥妙方。在他的 科学指导下,万亩稻田平均亩产1000斤,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比 历史上的最高产量记录翻了一番。
稻谷产量提高,效益也随之倍增。仅1995年一年就净获利润 220万元,截止到1986年底,已经盈利400万元,这400万元该有 高金生的多少心血啊。4年多的时间中高金生以场为.家,以稻田为 伴,带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7个人,管理发展着万亩农:®,。他从没 有给镇领导找过麻烦,把农场治理得井井有条。从稻秧的培育到稻 秧的播栽,以及稻子的防病、治病、施肥等,他都成了最好的技师。 几年中,他迅速成长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土专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 水稻栽培专家。 /
高金生是场长,更是镇里的一般工作人员,他没有因为当了万 亩农场的场长而飞扬跋扈,而是更谦逊,和镇里的每一,位领导、同 志的关系都非常和谐。他也没有因为爽场忙"而耽误了其他工作,而 是把农业、林业、科协等工作统筹安排,忙而不乱,没有顾此失彼。 有时候,一星期他就到市里开四个会,他一个也不耽误,为了不影 响农场工作,他总是提早干完第二天的事情,做到万无一失;,他时 刻提醒自己,“我就是一个农业技术员"。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勤勉 工作,1995年他荣获唐山市“ABT生根粉”推广二等奖。
高金生很平凡,但他却在平凡中创造了非凡,他用他平实的努 力在湛蓝的大海边,在黑坳坳的海岸边托起了一个绿色的梦,实现 了一个个金色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