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育一腔热血
新征途再立新功
1992年4月,王昌海来到银丰镇。副职事杂,工作不好干。事 与事相连,节与节相通,如工作弄不出头绪,就会出现胡子眉毛一 起抓。王昌海负责的工作,大小牛六摊,可谓任务之大,肩头之重。 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为理舰工作之间的关系,王昌海总结出的经 验,就是深入实际,抓住重点,狠抓落实。.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发展教育事业,使普通教育达到“普九标准",有着教育管理 丰富经验的王昌海。对本镇的中、小学校办学,都一一挂在心上。他 抽出时间,对各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走访、调査和摸底,并一一 记下笔录,对需要改善的校舍,更是牵肠挂肚,铭记在心。大翟庄 小学校舍需要改善更新,但由于投资较大,筹集资金一时困难,使 这项工作装在他心里始终放不下。他认为,困难可以想办法解决,主 要的症结还是思想认识问题。为提高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 处,他把这一想法在党委会上提出,并得到了大家的客持,并先后 两次组织各校校长和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到改善办学条件较好的迁 安县学习参观。回来后,及时组织,以"我们的学校该不该建"为 主题开展讨论。
通过一起分析各校校舍现状和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都对改 善办学条件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紧迫感,认为改善办学条件.,是 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再难不能难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校舍非 建不可。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行动化作千钧力。1994年.投资84万 元,新建了大翟庄小学。随后又投资145万元和74万元,建起了傍 子庄小学和大岔河小学。
校舍的兴建和改善,促进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同时. 又加强了各校内务管理,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升学率达98. 2%,镇内一所中学、四所小学,全被市教委命名为-类学校.银丰 镇被评为省级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王昌海也被评为出席市的改 善办学条件先进个人。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新办、完善村技 校11所,职工技校3所,为这镇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325名。 目前,这镇成人教育办学条件、内部管理、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都 成为丰南的先进典型。并代表丰南市接受了省“双基”检查团的验 收.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银丰镇被评为市级“双基"达标工 作先进单位。
三产业腾飞猛进
抓财务再创佳绩
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创收中,占有主导地位,尤其对人多地少 的银丰镇,更显出它的重要。可以说,银丰镇的第三产业,起步早, 发展慢,且在管理上不稳定。仅1995年就换了四次主管领导,致使 第三产业的后备发展没有跟上去。9月份,王昌海接管这项工作后, 加大了管理力度。首先,组建了领导机构,镇成立了三产委员会、三 产办公室,各村成立了三产工作领导小组c并根据银丰镇,地处京、 津、唐金三角之腹地,紧靠205国道,交通、通讯的便利条件,鼓 励三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优惠政策,提供了便利场所,扩大了集 贸市场.增加了交易项目,制定了各项服务措施,使这镇的第三产 业,走向了规模型、效益型。增加值前九个月仅完成1400万元,后三个月就完成2600万元,并超额冽。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从业人 数由年初的1156人,增加到1796人,个体工商户由年初的561户, 发展到750户。 •
农村经济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又是 农村经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直接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的 大事。为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有头有绪,帐目清楚,给老百姓一个 明白帐,王昌海组织专业班子,对全镇18个村的帐目:进行了全面 审计检查,.对检査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对问题较为严重的 村级领导班子,,建议进行了调整。保持了社会稳定,蘭止了集体资 产的流失。
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向健康方向发 展,王昌海又组织制定并实施了农村经济管理方案。 ’
1、 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的管鲤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原来的农业承包合同中,暴露出许多不 够完善之处,群众对此反映极大,如果继续执行原合同,势必•导致 损害一方利益。鑒于这种情况,王昌海以身作则,了解情况,听取 不同意见,并根据实际,会同经管站、司法所,对承包合同进行调 解,使矛盾得到了及时处理。一年中,解决承包合同纠纷9起,使 农村承包合同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充实,走向正轨。
2、 加强全镇各村的资金、帐目双代管力度
农村资金的管理,是新生事物,缺乏管理经验;面对这种情况, 需要拿出新的措施。经过调查研沸,王昌海拿出了新的管理方案,实 施农村资金、帐目双代管,使之走向规范化管理,这一管理方案的 实施,对农村资金、帐目管理,起到了积极、完整、有效的作用,受 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受到市农村工作部的肯定和表扬,市农工部 并在这镇召开了现场会,并在全市推广这一经验。
3、 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 ■
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农民利益得到有效地保护,他们才能安心生产,多创收入。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监督农民上缴的各类款项,杜绝乱摊派,乱收费等不正之风,这一新的举措,在农民中产生了 极大反响,得到积极拥护。经市委农民负担监督室抽样调查结果表 明,银丰镇的农民负担在全市,最轻,此项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表 扬。
4、加强村务公开的管理
实行村务公开,这个便于监督和完善管理的新事物,为使这项 工作走入正轨,这镇结合.各村实际,从经管工作内部运行入手,村 级财务人员须及时报帐汇帐,公布帐目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完成各种 财务报表的编制情况,做到月广播季上墙。这一制度的形成,促进 了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也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王昌海深深感到,人民就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 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只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 抓民政一路领先
抓机关再结硕果
民政工作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 大事。民政工作管理范围很多,它包括养老保险、救灾扶贫、敬老 爱老、拥军优属、破除迷信等多方面。
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力度,农村养老保险,是造福农民的一件 大事。为作好这项工作,王昌海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培训会议,发 挥两委班子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确保了入保和缴 费工作的完成。
敬老爱幼是我们社会主义美德,银丰镇的尊老敬老工作搞得十 分出色。在原来敬老院的基础设施上,不断投资改善条件。1996年, 投资2000多元,建起了康复室、娱乐室、医务室、卫生间,购置了 健身器、拉力器等健身用品,建立了院民档案及卫生档案,每半年 为老人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成立了院务会.,每周定期召开一次院 务会,院民代表可及时反映院民的要求,促进了敬老院各项工作的 开展,这镇的五保供养率和统筹率均居全市第一,被省确定为甲级 敬老院。
银丰镇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得扎实有效。每年,这镇对所辖 18个村的特困户,都要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去年, 我省中部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在王昌海的积极组织下,全镇人 民立即行动起来,不到两天时间,这镇就捐款52940元,捐物价值 17000元,第二次又组织捐粮三万多斤。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工作在这镇也有新起色。为落实好《河北 省殡葬管理办法》,王昌海亲自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建立平坟监督小 组,并亲自带队,开展平坟扩耕突击月活动,在公路沿线,共平坟 60座,兴建了张思庄骨灰堂,全镇火化率达100%,使殡葬管理规 范化。
抓机关整顿,提高镇村干部素质,王昌海意识到,只有严整队 伍,才能大展旌旗。经过广泛调查,深思熟虑之后,他确定了治理 整顿的明晰思路,他主持制定了机关“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使 这镇的工作人员,树立了整体观念,形象观念,竞争观念,发展观 念。
”机关的财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其它方面的工作。王昌海抓汶项 工作,总是本着勤俭持家,节约办一切的原则,严格理财,做到不 合理的开支绝对不批,可花可不花的坚决不花,可多可少的一定少 花,该花的一定不拖的原则,因坚持了这项原则,收到了可喜的成 效。不仅保证了机关干部及教师工资的如期如数发放,也促进了其 它工作的开展。
骆驼珍惜绿洲的每一滴水,因为它有在沙漠里艰难跋涉的体验。 王昌海注意勤俭节约,是因为他懂得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他认为, 出身寒素,不可变节,创业维艰,不可奢华,简朴生活,不但可以 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