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集镇有一个龙头企业——唐山市中原钢铁公司Q该公司下设 四个分厂及一个汽车队,有职工1200名,占地面积460多亩,厂房 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千万元。说它是龙头企业,这 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有高级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员17名, 专业技术人员120名。这公司以科学进步为动力,不断提髙钢材产 品质量,生产能力达20万吨。 ,
一个公司,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家庭,要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 出来,关键的还是企业的带头人。
谈起刘经理,还是先看看他的创业史,他走过的这段艰难历 程。.
时间迈入九十年代,小集镇乡镇企业兴起,企业需要能人、伯 乐。这时,镇领导发现了一个称职的人选"他就是当时在唐山市路 北区任建筑施工队长的刘希余。他是土生土长的小集镇人,家乡的 热土养育了他,
父老乡亲的呼唤,事业的激情在拨动着他的心弦,使他雄心萌 动。家乡的每一刻变化,都不时吸引着他,牵动着他,他早就产生 了为改变家乡面貌,献出自己微薄之力的幻想。今天,面对家乡父 老的呼唤,他舍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和繁华的城市生'活。
二
刘希余带着领导的信任和父老乡亲的期望,带着满腔的热情和 知难而进的雄心,来到了这个离别多年的小集镇,到胜利钢厂担任 了厂长。
当时经营危难的胜利钢厂,•面对他的是企业资金短缺,产品质 量不过关等诸多因素,他首先跑资金,从建行贷款50万元,启动生 产,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走入了正轨。
面对钢铁市场的形势,他分析市场,掌握市场。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希余白天和工人一起生产,摸情况,搞 调研,晚上又要査资料、做分析。
辛勤的播种、耕耘,结出了丰硕之果。胜利钢厂出现了新的转 机,经过搞技改,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争得了新的用户,供不 应求。企业有了后劲,出现了生机,使产品打入了广丞市场,因质 量好、包装美观,得到南方市场的青睐,产品一下船;就成了抢手 货,并且一听说是丰南胜利钢厂的,每吨加价30多元。市场一打开, 这厂每天收到求购信就7、8封。面对这种景象,职工欢呼跳跃,人 人心花怒放,奔走相告。这是胜利钢厂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一页,是 最值得自豪的时刻,这也是刘希余到家乡的企业后,打得第一仗,这 —仗打得干净、,漂亮。
1992年5月,为抓住机遇,加快企业发展步核,扩大规模,增 加后劲,镇领导果断做出决策,再建一个有规模的轧钢厂。这是个 重任务,所谓重,在当时没有资金的情况下,白手起家。
谁能接应这个任务,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出产品,抢夺市场。镇 领导自然又想到了刘希余,只有他能胜任,.只有他能狭路挺进。
这时,有风言冷语吹进了刘希余的耳朵里:“希余,你刚刚把胜 利钢厂搞得象了个样,放着省心不省心,又操那个心干啥?"
“ 希余,筹建大钢厂,没有个3年5载的见不着效益,你这不是 费力不讨好吗?”
面对好心人的相劝,面对风言冷语刘希余没有气馁,退却,他 暗自憋足了劲,要干就干岀个样来,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领导信 任我,我就要不辜负领导的希望,让事实来回答吧!
三
刘希余以满腔的热情,执著的追求又扬起了新的风帆。筹建企” 业,第一个关口就是资金。他开始跑银行,下企业,用赤诚之心,找 贷来一笔笔款项。有了资金,如鱼得水,很快车间建起来了;设备 安装到位,一个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中型钢铁企业拔地而起。
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的爱,刘希余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企业中。 为使企业正常运转,他和企业一班人,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管理上,他把国营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乡镇企业的管理机制结 合起来,既有国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又有乡镇企业的灵活性,车间 制定了量化指标,规定了质量标准、奖惩制度,哪班生产达不到规 定的质量林准,扣哪班的奖金。
企业要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首先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为提高 业务素质,刘希余和他的一班人,经过分析研究,做出了果断决策, 提出了抓管理、上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依靠产品质量占领市 场的经营决策。
企业自己建起了技术培训班,'它包括:.机器轧钢、电气、工艺 操作、财会法律等项目,由7名专职人员任教。并规定,星期日下 午2点,公司全体干部学习,工人下班后,1 一2小时的学习培训,经 过业务培训,收到了明显的效益,轧钢每班产量由原来月3000吨, 提高到3700吨,合格率达95%,每吨下降成本100元。
产品质量有了保障,就争得了用户,使这厂的钢材不仅在当地 畅销,还远销沈阳、、东北、福建、广东、北京等地,有力地占领了 市场。
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做到各尽所能,才能发挥为更大的效益。刘希余对企业的管理是具有远见,他不仅 在企业中以培训班的形式,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每年还要 株到外地院校培养专职技术人员。学期满后,发挥技术职能,为企业 服务。他们有一个规定,凡是具有高中以上学业的职工,要注重培 养保留。通过这些,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做到了机器出了故障自己 能修;设备出了问题,不出厂可以更换;做到了生产稳定正常。为 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上档次,这厂还聘请了有一技之长的退休老工 人指导,加强了企业技术力量。
刘希余用自己的管理体系,管理思路,不断地实践着他的诺言, 他的人生价值。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滑坡企业亏损,大小钢 厂都被迫停火停产的情况下,刘希余的中原飼铁公司,生产却从没 停止过.他们根据用户需求定产定销,每天拉钢材的车辆排成队。在 笔者采访那天,沈阳3柄拉钢材的货车,已经等了两天。
众所周知,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钢铁企业一落再落,一些县 乡小轧钢厂相继落马,就连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也忍不住叹息几 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山市中原钢铁公司却搞得红红火火,产 品供不应求,这不能不说,刘希余在管理上有一种朝前眼光,独特 的经营之道和务实创新精神。
为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后劲,使产品质量再有一个新提高。目 前,他又在和菲律宾客商洽谈搞合资,这是投资一个亿的大项目。它 的生产规模是前边是废钢,后面是产品,形成一条龙自动流水线,这 个项目已得到国家冶金部认定。
现在又和包头市一家大公司达成协议,以客户供煤、供废钢,中 原钢铁公司加工、产品返回客户的加工方式。
在刘希余的身上,显示出一个现代领导者的精明和才干,他这 种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使企业看到了希望,给唐山市中原钢 铁公司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刘希余今年51岁。当笔者问他;''你这么干图得是什么?“他笑 了笑,坦诚地说:“什么也不图。我想人总有老的时候,象我这个岁 数,再干也就几年。在我走后,给小集镇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他从田野中走来,普通得象一棵禾苗;从工厂中走来,又是那 样的朴实自信。他带着满腔的赤诚,为改变家乡面貌,投入到市场 经济的大潮中,又是那样充满朝气,显示出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