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税务
机 构
        1946年6月,县税务局在大新庄镇东八户村成立,局下设4个税务分所:第一分所的管区在小集、宋家营一带。第二分所的管区在柳河、刘唐保、大齐各庄、小王庄一带。第三分所的管区,在钱营一带。第四分所的管区在柳树瞿阝、尖字沽一带。1947年1月,国民党统治区的浭阳县政府曾设有税捐征稽处,1948年12月随着县境解放而溃散。建国后,本县税务部门,除同财政部门合并时期外,始终为局的建制,下辖8个税务所,并于1975年增设黑沿子盐税所。
建国前的税收概况
        一、国民党政府的税收
        日本投降后,废除日伪税制,重新施行国民政府的税制,在其统治的两年时间,内战不已,国税和地方税名目繁多,同时地方驻军和地方政府还随意巧立名目,摊粮派款,其捐税实施情况是:
        (一)田赋1947年,国民党浭阳县政府为缓解因内战造成的粮荒和通货膨胀,明令推行“田赋仍宜暂行征收实物”。同时还要求“田赋征实以外必须斟酌需要办理征借”,“以征一借一为准”。
        同年11月,浭阳县政府奉河北省田赋粮食管理处的命令,向全县各警察所发布训令,“对本年度田赋继续增借三成五,随赋带购军粮五成,限两月之内征借完毕,逾期处罚。”同时限令各地一律征借小麦。小麦短缺地区,用杂粮折合,折合率见表
浭阳县田赋征实各种粮食折合率
粮食品种 公斤 折合法币元
  小麦 50 100
  黄豆 50 62. 5
  谷子 50 45. 45
  玉米 50 50
  稻谷 50 69. 93
 
        1947年,浭阳县田赋共征小麦171.16万公斤,公粮共征小麦51.35万公斤,合计222.5万公斤。
        除征收公粮外,其它杂支仍任意按田亩摊派。1947年2月,令每村摊派《唐山日报》费20万元。9 月30日,令各村摊派修筑工事的檩200根,劈柴1万斤,脚手板两块,各乡购子弹每亩摊派7000 元(法币)。10月16日,令各村共摊派军鞋600双。12月4日,令各乡共摊派军冬服530套,折合玉米2.5万公斤,为常备队每亩摊鞋款7000元,(法币)又续征3000元(法币)。1948年3月又限令:由收复区民商每亩预借绥靖临时费3000元(法币),制警队服装等项,每亩续借6000元(法币)。8 月30日,浭阳县政府重新颁布田赋小麦征收标准,规定上地亩征实3.5公斤,征借赋粮1.225公斤,带征省级公粮1公斤。购保安团队主食5.775公斤,连征带购共计小麦11.5公斤。中地亩实征2.5公斤,购保安团队主食4.125公斤,连征带购共计8公斤。下地亩征实1.5公斤,征借赋粮0.525公斤,带征省级公粮0.5公斤,购保安团队主食2.475公斤,连征带购共计5公斤。9月令各乡交纳7至12月役员津贴每百亩征玉米60公斤,计征74.51公斤。10月16日河北省令浭阳县抢购小麦1.83万包,代购粗细马料75万公斤。11月,县政府筹摊冬季炉火费,按地亩摊派各乡,共摊306.3万元,折玉米3.65万公斤。11月21日,因中央军来浭阳,县政府令各乡每百亩地摊大米1公斤,如无大米,可按每5公斤大米折合13公斤玉米交纳。
        自田赋实行征实后,国民党政府对粮食的搜刮,先后有征收、征购和借征等方式,合称“三征”。征购价格过低,征借既不付利息,还本也是一句空话,征借实质上成了征收。各乡、镇和地方驻军按田亩派粮、派款更是常事。
        (二)各项捐税契税民国35年(1946年)国民党政府规定契税划为地方收入。1947年6月,浭阳县政府有关契税附加的规定如下表:
  税别 税率 省附加税率 县附加税率 合计税率
  买契税 为其契价6% 为其契价6% 为其契价6% 为其契价18%
赠与契税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占有契税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交换契税 为其契价2% 为其契价2% 为其契价2% 为其契价6%
  典契税 为其契价4%     为其契价4%
分刻契税 为其契价2%     为其契价2%
屠宰税
        日军投降后,浭阳县政府明令废止招商承包制度。规定“屠宰税按头征税,参照肉斤价格每月估定每头应征平均税额,不问牲畜重量,一律估定同一税额征收”。并委托乡(镇)代征,往往从中中饱,税收实额,难以核查。
斗息、秤息
         浭阳县政府规定斗息、称息做为公营市场使用费,征收1%。
货物税
        浭阳县政府公布货物税征税品目,于1948年2月、4月及7月随货币日益贬值而数次修订提高,最后一次修订之税率摘录如下:
国产烟酒类税率(民国37年2月2日修订)
税目 计税价格 税率
烟叶 按产区核定完税价格征收 60%
烟丝   40%
酒类   100%
 
货物税各目税率(民国37年7月30日公布)    
    税目 计税价格 税率
卷烟   120%
熏烟叶 从价征收 30%
洋啤酒 从价征收 120%
火染 从价征收 20%
糖类 从价征收 25%
稀纱 从价征收 10%
毛纱线 从价征收 15%
皮桶 从价征收 15%
水泥 从价征收 15%
饮料品 从价征收 30%
锡箔及迷信品 从价征收 60%
化妆品 从价征收 45%
        当时缴纳生产加工业货物税的主要有盐业、猪鬃业、酿酒业、木业、毛毡业、麻袋业、海杂货、水产品、制香业、草纸业、皮革业等。并以海盐税和猪鬃税为大宗。
        (三)直接税
        营业税 征收的税款按照规定的分配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分成。由纳税人于每月过后5日内将上月的营业收入额或收益额填具申报核税表,报主管征收机关审批征收,每年3月、6月、9月、12 月过后15日内将其合法营业帐目送由主管征收机关查帐。
        所得税 所得税分为:盈利事业所得税、薪给报酬所得税、证券存款所得税、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
        印花税 应贴印花税的凭证名目繁多,计分为4类共78种。除从事商业活动的经济凭证和银钱收据外,其它各项的收据、证书连同中等以上学校的修业证书、转学证书、毕业证书以及文化娱乐的戏票等,都须以贴印花的形式纳税。
        遗产税 此税法规定:凡遗产总额在5万元(法币)以下者,一律征收1%,超过5万元(法币)其超过额按级计算交纳。征税机关经核实,计算出应纳税款后,通知纳税人,在一个月内向国库交纳,对不将死亡事实报告或不提交遗产清册,处以5万元(法币)以下罚金,有意偷漏税额处以1至5倍罚金,并由司法机关强制执行。
        (四)营业牌照税和使用牌照税
        营业牌照税
        营业牌照税按资本额及营业种类划分等级订税,税率最高不得超过其资本总额的3%。
        使用牌照税
        规定凡使用公共道路、河流之交通工具均请领牌照,缴纳使用牌照税,征收标准按驾驶种类及载重数量分等级课税。
        (五)筵席及娱乐税
        包括胥、河镇的妓院、餐馆及其它娱乐场所征收筵席税和娱乐税。
        (六)房捐、土地税
        除对私人房屋征收户捐外,对所有公营事业机关使用之房屋不论自用或出租,一律征收房捐。
        土地税分两种:地价税(税率为1.6%),土地增值税。土地税原归中央,从1947年起税款划拨分成比例是:中央30%,省20%,县50%。
        (七)其它杂税和各种摊派
        浭阳县政府杂税名目繁多,据考察有:绥靖临时费、唐山日报费、士兵阵亡埋葬费,各据点修炮楼摊款、县内架电话线摊款、慰劳国军摊款,年节费、县政府冬季炉火费,国军军马草派款,保安团警备队冬季服装费和服装借款,县政府官员、警长、警士增饷摊款、为国军抢购军粮、公债摊派等。当时所谓借款实际是派款。
附:浭阳县民国36年1-6月份税收摊派收人统计表   单位:法币万元
类别 年度预算金额 1至6月份实收金额
摊借经费 136692. 5 30187. 78
猪鬃捐献 12000 9242. 19
屠宰税 10000 5859. 99
筵席税 2400 1092. 83
娱乐税 1500 875. 6
牙行牌照税 5000 2184
使用牌照税 1400 4329. 9
契税 10000 1364. 77
营业税 12000 13752
规费 300 7. 72
营业牌照税 240 346. 29
牙行牌照税   80
屠宰税罚金   32
绥靖特别捐 300 80
免解赋粮变价 21200 9600
营业牌照税罚金   15
合计 213032. 5 79680. 07
 
        二、人民政府税收
        (一)“进出口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在丰南县设立了许多据点。
从此解放区和敌占区之间开始划分封锁线,商人通过封锁线由敌占区向解放区贩运商品为“进口”,由解放区向敌占区贩运商品为“出口”,当时称为“进出口税”,为解放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具体规定如下:
        禁止“出口”物资:关系军需民用的重要战略物资,如粮食、棉花、布匹、洋油、洋火、有色金属及其制品。
        “出口”免税物资:解放区所产之消耗品、毒品。
        “出口”收税物品:花生(15%)、花生饼(10%)、猪鬃、食盐、蔬菜、中草药等。
        禁止“进口”物资:毒品、纸烟、细线、洋袜子、毛巾、丝织品、雪花膏、润面油、头油、皮鞋、赌具、不健康的服装、淫画、反动书刊以及一切不需要的奢侈品。
        “进口”免税物资:机器、药品、五金、牲畜。
        “进口”收税物品:布30%,洋火5%,化妆品、卫生油20%,洋油5%,糖5%,肥皂20%,香皂40%,茶叶10%。
        (二)农业税 1942年,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制定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十三个地亩等级的农业税收法,至1946年,一直执行此税收法,曾受到农民的拥护。1947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此法只在少数巩固村实行。大部地区仍按土地亩征收粮食,另征收一些鞋、袜、布匹之类的实物,在接近敌据点的游击区征部分税金。
        (三)缉私管理 解放战争时期,一些不法分子乘战争之机,以伪装的手段将棉花、银元等出境倒卖。为了有效地打击走私活动,按上级规定,税务机关对查缉走私物品的群众,予以提成奖励,如粮食可提成30%。建国后历年税收情况
        一、农业税
        建国初期,农业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49年至1953年农业税平均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4.8%,1961年农业税收入占24%,1985年农业税收入占6.9%。
1949年至1951年农业税征收实行“有免征额的比例税制”办法,此法根据每个农户土地,以实有数量在扣除农业人口一定的消费亩为免征额以后(每一个农业人口扣除一个标准亩,不拿负担),剩余为负担亩,按税收比率,每负担亩征收小米11公斤(为税率)折实。
        1952年至1954年,实行“种多少田,应产多少粮,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增产不增税的公平合理、鼓励增产的负担政策”。按21%税率计征。1952年实行以户按亩划等,查田定产,全县所定粮食产量为1.875亿公斤定产三年不变。
        1955年至1957年,实行“有免征额的地区差别比例税制”,税率按确定的差别比例执行。是年全县平均税率每负担亩征收标准产量的21.23%。本县的苇田按当年实收产量,当地出卖价格折谷计征(苇田八成折谷)。
        1958年按新的农业税条例规定,实行“比例税制”。即按常产,统一税率计征。平均税率为15.8%,为实行新体制,对土地又重新进行了查实,评定了常产,对苇田评定了常产并与耕地定产合并计征。经评定后的产量并未达到实产,特别是随着生产条件改善,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定产与实产有较大距离,而农业税仍按定产依率计征,增产不增税,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例税制一直沿用到1985年,但税率于1961年下调到9.3%一直延用到1985年。
1955年省规定附加粮5%,乡自筹粮6%,两项掌握在11%,最多不超过l2%,1957年省附加粮由原来5%,增到7%,乡自筹粮5%。1961年省附加粮为10%,乡自筹粮5%,此比例一直执行到1985年。省附加粮每年征收入库后,一律上解省厅,县、市不得截留。乡(镇)自筹由乡(镇)统筹安排。1955 年前实行代耕粮,按实征公粮数2%计征,此制1955年干部实行薪金制后取消。
        农业税计算土地亩数一律以市亩为单位。1949年至1955年农业税以征收实物为主,按规定时间,将公粮送交粮库。1955年为征收货币,原定的粮食部分一律卖给国家,以粮款或代金交征。征收的货币按当时统购米(小米)价折算,按米数找齐。其它品种(如棉花、油料)一律统购,不再征收。1985年开始实行“以米分配,以款结算”办法,改征收实物为征收现金,改夏秋两季征收,为全年征收。
        1949年至1953年农业税由户交征。1953年至1958年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由合作社交征。1958年至1961年由公社统一交征。1961年调整了社队规模,确定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全县直接交征的生产队共2510个。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除宣庄地区由4个乡镇结算外,其余都由户算、户结。
农业税实行减免政策,对垦荒土地免征农业税3年,届期计征。饲养幼畜和种公畜,给予减免的优待,对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实行减免。1961年至1985年,因水旱灾害累计减免征收180.47万元。1976年大地震减免农业税150万元,减免占全年征购任务80%以上。1979年至1981年农业税实行起征点的办法,对年人均生活标准在40元以下(包括40元),口粮在150斤以下(不包括150斤)包括生产大队统一核算单位免征农业税1~3年。
        农业税历来由县财政办理征收,不纳入税务局体制。
丰南县历年农业税征收统计表
年度 计税土地面积(亩) 完成数(万元) 备注
1949   308. 92 每负担亩征11公斤小麦
1950   325. 18  
1951   342. 29  
1952   360. 31 按21%税率计征
1953   379. 27  
1954至1960     1954年7月至1961年6月丰润、丰南二县合并,此阶段因无法反映丰南情况故不计入。
1961 1121738 181. 49 包括汽南县安各庄、柏各庄、南堡、柏各庄农场划入丰南部分。减自留地免征面积83839亩。
1962 1114984 114. 5 本年未征地方附加税。划入增等土地4980亩,划出水利基建占地11734亩。
1963 758557 195.1 包括柏各庄农场,滦南县属安各庄、柏各庄、南堡划出。
1964 760584 170. 9 1961年以前平均税率15.80  ; 1961年以后下调到9.3%。
1965 757949 209. 9 小米单价0. 14元(0. 5公斤)
1966 756560 182. 5  
1967 754618 184. 0 增已满年限开荒地200亩,公路水利工程减2142亩
1968 754618 171. 3  
1969 754575 181. 3  
1970 753139 181. 4  
1971 750400 181. 5  
1972 749620 173. 0  
1973 748530 181. 5  
1974 747303 182  
1975 743480 172. 8  
1976 743480 32 遭地震灾害
1977 724319 193. 3  
1978 723075 195. 7  
1979 719514 179  
1980 718267 173. 6  
1981 718150 186. 3  
1982 717985 182. 1  
1983 716587 196. 6  
1984 716506 183. 12  
此表除1962年未征地方附加税外,各年度均含地方附加税。
丰南县历年农业税减免额统计表 单位:万元
年度 减免税额 年度 减免税额
1949   1972 10
1950 524450. 5 1973 4. 2
1951 5348198. 5 1974 0
1952 1107272 1975 9. 2
1953 3183095 1976 150
1961 33. 9 1977 11.5
1962 76. 5 1978 12. 3
1963 5. 2 1979 27. 8
1964 33. 9 1980 24. 9
1965 0 1981 12. 4
1966 1. 5 1982 16. 6
1967 0 1983   9. 2
1968 12. 7 1984 22. 77
1969 2. 7    
1970 1. 6    
1971 1 .5    
 
注:1953年以前系减谷数(公斤)
 
        附:苇田计征
        从1952年开始,本县评定苇田常产,做为农林特产项目计征,当时苇泊面积因无法丈量,全凭农户自报。1957年又将苇田常产重新调整。当时规定特产常产与耕地常产合并计征。1961年本县有苇田特产常产额103.7万公斤,1962年至1974年,因挖草泊水库及入海河道等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而减少苇田面积,核减常产4.675万公斤,直到1975年全县有苇田常产99万公斤,此数延至到1985年未变。苇田常产分布在14个乡(镇)
丰南县苇田常产分布表(1975~1985年)
乡(镇)名 村数(个) 农林特产数额(公斤)
高庄子 1   2823. 5
王兰庄 15 75511. 5
南孙庄 11 205658. 5
董各庄 9 12380
黄各庄 13 17122
西葛各庄 14 427944
柳树瞿阝 11 36067
尖字沽 7 78628. 5
黑沿子 4 28392
老王庄 9 21689.5
西河 7 5361
小集 10 22307
宋家营 6 24250
大新庄 17 28121
合计 137 990251.5
 
其它林果等农林特产,现在数量甚小,不再记述。
 
        二、工商税
        建国以后,本县税收制度的变革经历了5个阶段:
        (一)新税制的建立(1950年至1952年)建国初期,全县税收制度不统一。本县老解放区沿用抗战时期制定的《冀东政府合理负担暂行办法》。在城镇(主要是胥各庄、河头),根据“中央关于暂时沿用旧税法,部分废除,在征收中逐步调整”的原则,取消了旧中国的多种苛捐杂税,暂时沿用了旧的税法。1950年本着简化税制,合理负担的精神,全县工商税收有9种。即货物税、工商业税(包括营业税和所得税)、盐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交易税、屠宰税、特种消费行为税、使用牌照税。
建国初期的税收制度,是多种税多次征的复税制。1952年国营、合作社营经济只占社会经济的15%,私营经济占85%,实行复税制,有利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改造。
丰南县建立新税制时期工商各税收入统计表  单位:元    
 年度
  税额
项目
1951 1952 52年为51年%
总计 2660854 3123211 117. 39
货物税 1262159 1121697 88. 86
工商营业税 792505 1043206 132. 12
工商所得税 188217 349380 185. 64
印花税 89158 109781 123. 13
利息所得税 749 1017 135. 6
地方税 328066 498130 151. 82
其中:屠宰税 130881 186980 142. 8
交易税 194170 308597 158. 9
特种消费行为税 2190 1506 70. 0
车船使用牌照税 825 1047 126. 9
 
        (二)税制修正(1953年至1958年)
         1953年初,对原工商税制作了若干重要修正
丰南县税制修正时期工商各税收入统计表       
年度
税额
项目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合计
总计 238. 08 602. 50 619. 14 570. 82 620. 70 626. 52 3277. 78
商品流通税 45. 48 183. 60 185. 22 156. 62 173. 98 189. 33 934. 27
货物税 17. 30 58. 32 60. 74 67. 24 73. 50 61. 52 338. 65
工商营业税 96. 03 175. 85 183. 09 188. 04 186. 97 185. 35 1015. 35
工商所得税 45. 38 124. 85 127. 69 113. 38 146. 23 128. 45 686. O1
其它各税 33. 86 59. 36 62. 38 45. 52 40. 00 61. 85 303. 49
        注:1954年7月至1961年6月,丰润县与丰南县合并为丰润县。税收收入不能分开,所以收入较多。
        (三)试行工商统一税(1958年9月至1973年9月)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①将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印花税等4种税合并为一个新的税种———工商统一税。
        ②将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改为一个独立税种,称为工商所得税。
        ③简化征税办法。对连续生产企业的中间产品,除另有特殊规定者外,一般不再征收。
        ④在基本保持原税负的基础上,把税率作了部分调整。
        通过这次税制改革,全县开征的税种有:工商统一税、工商所得税、盐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车船使用牌照税、文化娱乐税,
        1958年下半年,盐税由盐务部门主办改为税务部门主办。1966年5月11日,明令停止征收自行车猪羊集市交易税。1966年9月12日停止征收文化娱乐税。至此,丰南县征收税种有:工商统一税、工商所得税、盐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车船使用牌照税。1972年又奉令停征了牲畜交易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只剩工商统一税、工商所得税、盐税、屠宰税。
丰南县试行工商统一税时期工商各税收统计表    单位:万元   
 
 税种
 
税额
 
年度
工商各税总计 工商统一税 工商所得税 国营企业工商税 其他工商税
合计 屠宰税 牲畜交易税 集市交易税 文化娱乐税 牌照税
1959 599. 47 520. 14 48. 44   30. 88 19. 25 4. 37   0. 37 6. 87
1960 512. 33 422. 46 65. 40   24. 45 10. 34 4. 89   0. 61 8. 65
1961 294. 39 245. 85 29. 93     18. 60 4. 40 6. 15 5. 89 0. 76 7. 28
1962 306. 79 235. 79 44. 15     26. 89 10. 37 2. 89 3. 37 0. 76 6. 90
1963 289. 85 206. 25 55. 23     28. 35 13. 64 4. 18 2. 12 0. 74 6. 39
1964 296. 30 197. 46 58. 40     40. 42 24. 72 4. 11 2. 36 0. 76 8. 71
1965 312. 75 207. 16 64. 35    41. 23 29. 84 4. 26   0. 46 9. 29
1966 293. 03 188. 36 73. 53 1.84   29. 28     停征 停征  
1967 275. 69 187. 78 61. 40 1.6 24.86          
1968 193. 91 122. 02 94. 54 1.42 25. 92          
1969 193. 8 136. 5 42. 9 1.6 12. 8          
1970 229. 8 159. 3 54. 3 2 11. 5          
1971 263. 8 188. 9 75. 63   20. 6          
1972 348. 07 267. 73     4. 71   停征     停征
        (四)试行工商税时期(1973年1月至1984年9月)
        1973年起试行工商税制,是在基本上保持原税负的基础上,以合并税种,简化征收办法变革而成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把原来对工商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及其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屠宰税合并为工商税。合并后,对国营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对集体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改变了对一个企业征收多种税的情况,深受企业欢迎。
        对原工商统一税的税目、税率分别进行了归类和简化。税目由过去的108个减为44个;税率由过去的141个减为82个。在82个新税率中,有很多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16个。多数企业都简化成一个税率纳税。
        对少数明显不合理的税率作了调整。例如为了支援农业,对农机、化肥等税率降低了一些,对手表、缝纫机等高档生活用品的税率调高了一些。
丰南县试行工商税时期工商各税收人统计表单位:万元
项目
数字
年度
工商各税总计 工商税 工商所得税 其它各税 补税罚款收入 增值税 国营企业所得税 能源交通建设基金 产品税 营业税
1973 966. 97 349. 78 114. 43 2 .76            
1974 550. 99 372. 64 175. 93 2. 36            
1975 664. 47 426. 38 234. 71 3. 38            
1976 483. 13 373. 23 107. 46 2. 43            
1977 352. 5 271. 31 80. 76 0. 41            
1978 569. O1 403. 75 163. 97 1.78            
1979 762. 9 560. 05 201. 63 1.21            
1980 871 663 206 1.5 0.5          
1981 913.2 687.6 224. 4 0. 4 0.8          
1982 1115.1 868.6 245. 5 16. 14 1          
1983 1408.8 987.1 385. 7 15 2.7 18. 3 262 138. 2    
1984 1707.49 979.13 956. 96 16. 8   50. 65 333. 73 186. 31 117. 61 86. 31
1985 3299.8   776. 5 121. 4 3.4 396. 7 302 236. 7 871. 7 591.4
         注:1985年其他各税包括:国营企业奖金税19. 6万元,城建税51. 2万元,牲畜交易税9. 7万元,屠宰税4. 4万元,建筑税41. 5万元。
         (五)利改税(1984年10月至意985年12月)
         丰南县第一步利改税,从1983年开始对24个国营公司、厂、矿单位按新的办法征收了国营企业所得税。1984年10月开始按第二步利改税的要求,又对5个单位开征收了国营企业所得税。
         利改税的基本模式是:将国营企业原来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改为向国家交税,由税利并存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
         利改税的具体内容是:将原来的工商税按照纳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
         国营企业所得税纳税单位,分为大中型和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税率一律为55%;小型企业按新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为了调整企业留利水平,新增国营企业调节税。
增加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第二步利改税后,丰南县征收的税种有:产品税、营业税、盐税、建筑税、奖金税、工商所得税、国营企业所得税、牲畜交易税等10种。1984年起全面实行利改税以及开征新税种,进入完全的以税代利时期。
         三、盐税征收
         (一)税军 1950年实行“从量核定,就场征收”的原则。规定每担盐征收小米(或大米)100市斤,农牧业用盐和出口盐免税,渔业用盐按食盐税率30%征收。同年3月,改征实物为人民币,食盐每担折人民币7元,1957年开始每担增至8.6元。1958年境内南堡盐场所产食盐每吨征税165.8元,其它盐场吨盐税额152元,渔业和农牧业用盐每吨税额分别为34元和60.8元。1984年10 月1日起,南堡盐场盐税每吨征收160.8元,其它盐场不变。
         (二)盐税机构 旧中国历代王朝,所设置的盐税机构,都不隶属所在县府,盖由中央或上级政权直接管辖、县府不设盐税机构,也不立盐税科目。建国初期盐税机构仍不隶属于所在县,盐税不受县税务机关管理。1958年7月,盐税始由县税务部门管理。
         (三)缉私 旧中国历代都定有盐税法规,所定的律条极为严厉。到中华民国政府时期,革新旧制,制定了私盐治罪法和轻微私盐处罚章程,后又废除了这些规定,依盐专卖条例及盐政条例之规定办理。
         为缉查私盐,清代以前设巡检使、缉私营等机构。到民国35年(1946年),长芦盐场有51个盐警部队,共有盐警2498人,经常在本县沿海一带活动,对人民常常借机栽赃陷害,敲诈勒索。解放战争时期,县人民政府于1946年7月成立了盐民支队,有效地抵御了国民党政府盐警部队的袭扰,保证了盐税工作顺利开展。
建国后,新中国的盐务缉私工作,其性质、目的、方法与旧中国有本质的不同,强调按政策办事,并多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本县于1982年成立盐务缉私队,分别驻在黑沿子、小集、柳树瞿阝等地.共有专业缉私人员31人。配有汽车3部,摩托车8辆。1982至1985年底共处理私盐案件4996起,补税罚款36.82万元。
丰南县盐税收人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度 税额 年度 税额
1978 5055. 02 1982 5881.37
1979 6542. 26 1983 5407. 22
1980 4606. 65 1984 5690. 84
1981 5141. 37 1985 6138. 66
        四、利润、监交和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征集
        (一)利润监交利润监交是以国营企业为监交对象,利用上交利润的形式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在第二步利改税(1984年10月)以前,县税务局负责监交企业13户,监汇企业7户,至1985 年,仍有监交企业4户。
丰南县部分年度监交利润统计表     单位:万元
年度 1963 1965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金额 55. 0l 69. 25 1091.8 1134.2 828 835.4 31.4
 
 
        (二)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1983年开始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征集范围是: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事业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提取的专项基金,其它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城镇集体企业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征集率原为各项资金当年收入的10%,1983年7月提高到15%。
本县从1983年2月着手开展此项工作。到11月底止,共登记企业190户,应征集企业146户。本县“基金”征集数额分别为:1983年,138.2万元;1984年,167.7万元;1985年,236.64万元。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