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经百战的铁脚团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磨砺了自己, 在打击敌人的战略和战术上,有所建树。后来,在国防大学执教30年,成长 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荣任了国防大学战略室主任。为培养一批批部队高级 将领呕心沥血,在军事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上的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一 位才华横溢的将军一一石翠岭。
石翠岭,解放前入伍的,参加不计其数的战斗战役,是经过战斗洗礼的 将军;解放后,又是以为人师表、精心施教、痺思竭虑、主教战略、桃李满 园,享誉军界等而闻名于世的教授,他于1929年1月31日诞生在河北省 丰南县小集镇北董庄子村。
赞老兵,沙场奋战建功勋
石翠岭同志常自称是个老兵,这是他自谦。1945年8月(16岁)他在家 乡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年77岁,当了半个世纪的 兵,这当然是个老兵,我认为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是很自豪的、很光荣 的。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第十七军分区学员。解放战 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冀东军区十七军分区学员、冀热辽军区 独立十三旅通信员、第十一旅文书、十六师司令部作训科见习参谋、东北野 战军、第四野战军第46军137师司令部作训参谋。参加了东北1947年秋 季、冬季进攻战、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
在上述战役、战斗,将军南征北战,东杀西闯,横刀立马、纵横掉阖。有人 称:“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将军笑着说:“非也,我认为,参谋者,小军 师也!参谋、参谋,不参难谋。也就是说,参谋是首长之肱股,作战之前,他们 是经过缜密的侦察(知彼),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我方实际(知 己)综合情况,精心加工,报告首长,研究决定,打与不打,胜败与否,作出决 策。故我军往往能战必胜,攻必克,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说来,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那只是一种谑言罢了。我是作过参谋工作的, 所以深有体会。
将军在战争年代,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枪林弹雨,南征北战,身经百战, 英勇善战,屡战奇功;和平时期,又逢盛世,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数百战例, 均已总结,升华理论,无价之宝,功在当今,利在千秋,挂一漏万,其中典范, 摘其两例,将军厚德,奉献读者,受益其昌。
战例之一:
东北民主联军1、2师
拉法、新站进攻战斗
(1946年6月8日至10日)
敌88师进占吉林后,即派其263团及264团一个菅于6月6日占领拉 法、新站地区,并准备继续向蛟河进犯。我在蛟河地区之1、2两师,奉命向该 敌实行自卫反击。该两师受命后,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 法,先攻拉法,后克新站,全歼敌人4个营共1800余人。
乘敌立足未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这次战斗的主要 经验。
第一,情况与任务
我军由四平撤退时,尾追之敌71军88师进占吉林后,即令其263团及 264团一个营,由吉林经老爷岭、小孤家子等地继续东犯,并于6月6日占领 拉法、新站地区。7日,双方停战协定生效,但敌竟违反协定,准备继续向蛟河 进犯,企图截断我拉图线联系。我军为打击违约进犯之敌,1、2两师受命集中 优势兵力向进占拉法、新站之敌实行自卫反击,歼灭该敌。
拉法、新站位于松花江以东,是长阁、拉滨两条铁路干线的连续点。因为 该地在军事上非常重要,敌进占后,即以3个营的兵力据守新站,以1个营
驻防拉法。
1、2师受领任务后,决定首先攻取拉法,再克新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 歼灭敌人,以1、2两团为进攻拉法之第一梯队,3、5团为预备队在蛟河待命, 4团沿铁路左侧西上,进抵小孤家子、老爷岭以南地区打援。
第二,战斗经过
(一) 攻占拉法。1、2团受领任务后,7日下午4时,1团由蛟河以东之 下洼子村出发,沿铁路右侧经磊子前阳,东安乐向拉法前进,2团进至拉法以 西之466.2高地时,即以2营之两个连和3菅8连为第一梯队,于8日3时 向该高地之敌一个连展开攻击,该高地是控制拉法的制高点,敌人拼命顽 抗,同时拉法村内守敌又不断向其增援,战斗相当激烈,持续约4小时之久。 此时,右路之1团在拉法东面以一小部兵力在勇猛动作一举攻占了 574高 地,随后即以全力向村内猛攻。拉法守敌遭我三面夹击,顾此失彼。2团乘此 攻占了 466.2高地,并乘胜向村内攻击。敌人依托院落向我展开猛烈反击。当 我1团接近前沿时,已至天明,敌组织猛烈火力进行阻击,但我攻击部队以 勇猛迅速的动作,一举突入村内,并大胆将敌分割包围。敌除少数逃往新站 外,大部被歼。
(二) 克复新站。攻占拉法后,遂即对新站守敌3个营展开了攻击。
新站位于拉法以北6公里,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四周修有一丈余高之 土墙,外围是水沟、稻田,地形比较开阔,敌人占领后,即将街内房屋打通,在 街头路口构筑了地堡,并设置了障碍。根据此一情况,攻击部队做了充分的 准备工作,组织干部看了地形,区分了任务,确定了部署,部队进行了深入的 动员,决定以1、3、5团为第一梯队,4团仍担任打援。
8日黄昏,1团由拉法出发沿铁路右侧向新站东南方向前进,3团经蛟河 沿铁路左侧,继续向新站前进,5团由蛟河出发,沿铁路向新站西南方向前 进。
9日2时,我3个团即正式开始向新站守敌发起攻击。在东南方向实施 突击的1团2连和特务连,在拂晓前即以迅速动作,不顾敌人猛烈的火力拦 阻,通过水沟、稻田,仅以15分钟即突破敌前沿,占领东南角一部阵地,击退 敌人十余次的猛烈反扑,最后仅剩十余人,仍巩固了阵地。由正南方向突破 之3团和在西南方向突破之5团,曾一度突入街内,但遭敌猛烈反击,被迫 撤出。此时,我打援之4团在老爷岭以南地区与吉林来援之敌展开了激烈的 战斗。我为争取时间迅速消灭该敌,当即调2团5个连接替了 3团阵地,3团 撤至新站西北担任截击可能突围逃窜之敌。部署就绪后,于9日20时再次发 起攻击,三面突击部队一举突入村内,遂即实施大胆穿插、分割歼灭敌人。经 一夜战斗,将敌人大部歼灭,仅有少数敌人向西北方向突围,企图逃窜,亦被 我3团截歼。
拉法、新站战斗,1、2两师共歼敌1800余人,缴各种炮10余门,轻重机 枪70余挺。
第三,主要经验
乘敌立足未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此次战斗取得胜 利的主要原因。
进占拉法、新站之敌共4个营约2000人,而我集中了两个主力师共5个 团参加战斗,在总的兵力对比上超过敌数倍,已占绝对优势;而在具体打法 上,我又把敌人分为两次消灭,一 口一口地吃掉敌人。首先集中力量先消灭 拉法之1个营;对敌人一个营的攻击,我展开了两个团,并以两个团作预备 队,一个团打援,这样就使我在与敌力量对比上造成了相当大的优势,有绝 对把握歼灭敌人,而并能始终处于主动。事实证明,敌一个营在我两个团兵 力夹击下,防御迅速瓦解,为我歼灭。
我将拉法之敌一个营歼灭后,不给敌以任何喘息机会,立即转用兵力, 以三个团对新站之敌三个营继续展开攻击,以后并调2团主力也参加了战 斗。由于我兵力优势,很快打破了敌人防御。敌人一部分企图突围,也被我预 备队歼灭,使敌无一漏网。吉林敌人企图经老爷岭增援,也为我事先布置的 打援部队截回,保证了主力歼灭敌人。
这次战斗由于正确地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因 而能在敌进我退,相当被动的形势下,创造了全歼敌人4个营的光辉范例。
战例之二:
东北第9纵队74团
茶棚庵进攻战斗
(1948年2月23日)
1948年冬季攻势末期,9纵25师74团在师编成内,于2月22日,奉命 进到郭家屯、茶棚庵、王家干沟、前三棵树地区,切断新民与巨流河之敌的联 系,抗击新民之敌东援及堵击巨流河敌人西逃。
该团受领任务后,由于轻敌麻痹,对情况不调查不研究,部队到后不作 准备,不讲战术,只是简单的一冲,结果伤亡400余人,一无所获。
此战例主要说明以下几点:
1.情况不明,打了个糊涂仗;
2.轻敌麻痹,毫无战斗准备;
3.当情况已发生根本变化时,未能及时改变决心。
第一,情况与任务
冬季攻势第二阶段,为配合兄弟部队攻击巨流河之敌,25师奉命于2月 23日拂晓,占领施家窝棚、郭家屯、茶棚庵一线,切断敌人新民与巨流河之间 的联系,抗击新民之敌东援和巨流河之敌西逃。
茶棚庵、郭家屯、王家干沟乃新民之外围据点,敌以262团防守。但该师在 开进中只了解到郭家屯有敌一个营,茶棚庵驻有该营派出之一个连及部分保安 队共200人,三棵树有敌骑兵百余名。因此,师即令74团以一个营插到茶棚庵 西南向郭家屯警戒,并堵击茶棚庵敌西逃,一个营由茶棚庵东南向茶棚庵逼近, 敌少则消灭,敌多则包围监视起来,团掌握一个营作为机动。
该团受领任务后,决定以2营由茶棚庵正南和东南向茶棚庵攻击,以3 营插到郭家屯、茶棚庵之门,堵击敌人西逃,一营为团机动部队。
第二,战斗经过
部队受领任务后,仍按行军队形前进。2营为前卫,该营副营长边走边向 各连交代任务:“茶棚庵有200多敌人,是顽军是保安队还弄不清,我们到后 一打一冲,就进去住房子,做饭吃,做工事。”毫无战斗准备。
23日6时30分,先头部队进到茶棚庵西南、大窑西北地区,突然遭到敌 人射击。该营即以5连1、3排向打枪处冲击,冲到敌阵地前沿,大部伤亡。该 连2排插到郭家屯东南,受敌火三面压制,被迫撤回。6连随5连跟进,当战 斗打响时,也受到敌火杀伤。12时,乘敌人出来拣枪,曾以两个班向敌人冲了 一下,结果大部伤亡。
3营与2营同时开进,当敌射击时,即以8连两个排冲击,另以9连向大 窑南面迂回,亦均为敌火压制。
该两营在敌火压制下达10小时之久,既未很好研究情况,亦未向上级 报告,结果遭受很大伤亡,战斗毫无进展,直至敌逃走后才撤下来。
2、3营在敌从阵地前遭受损失的情况,该团领导并不了解,师曾指示: “如茶棚庵战斗不利,可撤下来,以一部兵力监视,集中主力先搞掉王家干沟 的敌人。”但该团不但未将2、3营撤出战斗,却又将控制的机动力量1营撒 出去,单独歼灭王家干沟之敌,并告诉一营:“王家干沟有敌40人,还可能是 保安队,你们以两个连攻占该村,一定要攻下来,估计该村敌人一打就会跑 掉,这也就策应了 2、3营作战。”
一营以1、3连攻击。3连进到距该村80米处停止,进行准备工作。此时, 该营长赶到,命令马上冲击,结果连冲两次均未成功,又令该连到东面和一 连在一起攻。营长、教导员牺牲。至11时,团令副营长率2连及重机枪、迫击 炮、六0炮各2增援1、3连,进到村东二百米处,部署好后,向敌进行了反复 冲击,因火力中断,部队受敌火压制,冲击未成,与敌对峙。
第三,几点经验教训
(一) 情况不明,打了个糊涂仗。茶棚庵住敌约一个团,却当成200 A去 打。在开进中,曾听群众讲:该村住敌人一个团,但却未引起该团注意,战斗 打响后,在大窑曾抓个俘虏,也未详细了解情况,以致到敌人逃走还未弄清 情况,打了一个糊涂仗。
该团在战斗中,对我军情况也没有掌握住。部队从6时30分与敌人打 响,被敌火压制在阵地前沿进退不得,该团首长至14时30分才了解到战斗 有些不利,师首长几次追问情况,多是团首长估计上报的。
由于该团首长情况不明,所以当战斗不利时,表现束手无策,难于采取 有力措施,改变不利形势,致使全团在敌火控制下达十小时之久,使部队遭 受很大伤亡,我却一无所获。
(二) 轻敌麻痹,奇无战斗准备。部队受领任务后,毫无战斗准备,本来 是向敌人进攻,却被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2营受领任务后,该营副营长向各连传达任务时只是讲:“茶棚庵有 200多敌人,不知是顽军是保安队,我们到后一打一冲,就进去住房子,做 饭吃,做工事。”接近敌人时,部队仍以行军队形前进,当敌人向其射击时, 部队还不知向那里冲击。5连两个排即向着枪响的方向冲去,结果大部伤 亡。此时,该营有两挺重机枪还在牲口上驮着。2营打响后,3营也就跟着展 开,同时被敌人压制在阵地前沿,两个营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进入了战斗。
(三)当情况发生根本变化时,未及时改变决心,以摆脱被动,争取主 动。此次战斗打响后,发觉敌兵力过大,我已处于不利态势时,师曾令该团将 2、3营撤下来,集中兵力歼灭王家干沟之敌,但该团并未将2、3营撤下来,仅 以第1营去打,以致使本来就被动的局面更加被动,这样虽然坚持了原来决 心,但由于情况的根本改变,不但不能实现,反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 增大了伤亡,造成战斗的失利。由此可见,在战斗中,当情况发生了根本变 化,我已无胜利把握时,指挥员必须当机立断,及时改变决心,以使自己始终 处于主动地位。
综上所述两战训,一反一正,一胜一败,经验教训,双向受益,各领风骚, 警示后人,以谢天下。
献才华,呕心沥血传佳话
军中有个“习惯”,喜欢把有才华的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军 政干部称为“才子”,石翠岭,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精英。
他参军后,在党和军队的培养之下,不仅入了党,历任学员、参谋、副所 长、科长等职,且参加并参谋了东北、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等不计其 数,善于厚德,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升华理论,全天候地实践了毛主席 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谆谆教导。
解放后,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有幸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 学院为学员——投到元帅教育家刘伯承门下,成为该校第三批选优学员。毕 业后,由于他成绩优良,又十分幸运,留母校任教员、研究员、中共西安交通 大学委员会常委;后又到首都北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战略教研室 教员、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 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主任(正军职)、教授、博导等。
他才华横溢,30余年的教学实践,在小小教台上,演绎了大战略,桃李满 园,将星辈出,栋梁之才泉涌,高级将领,不计其数。
他精心施教、勤奋耕耘,写下数百万字的教材、战例和专著等。其中专著 有:《军事战略概论》、《西北战场战例选编》、《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人 民解放军战史简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世界军事地理》等。
他的教学成果和专著,享誉军内外。前几年我国有一位学者——吴琼出 了一部力作——《< 战争论 > 诠释》登门拜请,让他“作序”,他欣然命笔,让 作者如愿以偿,令其感动不已。这足以证明:他的功底深厚,知识渊博。之所 以这样说,笔者认为不是粉饰贴金,而是对将军的真实写照。为此,笔者在这 里不妨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及其《诠释》(吴琼著),分别简介如下, 以注脚将军敢于作“序”,善于作“序”的才华。
首先,简介《战争论》——世上有称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西方 论战争的经典之作,和东方的《孙子兵法》一道被誉为是世界两大战争理论 的圣经。”《战争论》是军事科学的奠基作。它实际上是阐述了 “统帅的艺 术”。
其次,简介《诠释》——它强调了在高科技战争的新形势下,掌握军事 科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系统、准确 而深人地研究和客观地评价了《战争论》的重要军事学术力作。
现将石将军为本书作的“序”录于下,以飨读者。
石翠岭序
当前,在我国军事界热衷研究“新军事革命”和高科技条件下未来战争 的情况下,吴琼同志《〈战争诠释》一书的出版,是值得重视的。
《战争论》是一部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经典著作。其作者克劳塞维 茨以段洲战史经验和拿破仑时代的战争实践为依据。通过哲学推理的方法, 解决了当时一些有关战争及战争指导的根本理论问题。因此,自这部著作发 表后一百七十年来,一直是西方军人必读的主要军事著作,而且评价颇高。 由于该著在战争认识论、军事辩证法、战争指导艺术以及研究战争的方法等 方面,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所以,我军对此书也很重视。多年来,《战争论》也 是我军院校和军队高级干部的重要读物。
众所周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与战争有关的各方面情况均发 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场情况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新军事革命”,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热门课题。但是,说实在的,我 认为在着重研究高科技条件下未来战争的同时,我们对于军事科学的基础 理论重视不够,对于过去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其中包括毛主席 的军事著作,学习得也不够深入。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我军当前理论建设 上的一个不足。我认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怎样发展,情况发生了多么大的 变化,战争的基本性质、指导战争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研究战争的基本观 点和方法,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战争论》仍不失为一部很好的军事理论著 作,我军仍有必要把它列为军官的必读书籍。
对于《战争论》,我本人并没有做过专门深入的研究,只是因为工作的 需要,经常新阅它,我的感觉是:这部著作的篇幅较大,内容庞杂,寓意较深, 文法、逻辑不像一般的理论著作那样容易把握,以至使许多军人产生了望而 生畏、敬而远之的心理,读后很难掌握书中的要领。怎样用一种通俗易懂的 方法讲解好它,让普通军人能够分清书中的精华与糟粕,以便通过研读它而 达到提高军事理论修养和水平的目的? ——这是我多年来思考的一个问 题。
我认为,吴琼同志的《〈战争论〉诠释》是一部很好的著作。这部著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客观地、实事求 是地分析和批判了《战争论》,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诠释》的观 点明确,论述基本准确,结构安排也比较合理。此著给我的感觉是:比原著 升华了,对有些问题的阐述更加深刻、圆满。这部著作为大家认真阅读和 深入研究《战争论》,吸收其中的合理内容,以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 军事科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应该说《< 战争论〉诠释》 为我军的军事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我对这部著作的出版感到由衷的欣 喜!
当然,无论对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吴琼同志 在《诠释》中提出的一些观点,都还有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讨论的必要,例如, “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是否战争的客观发展规律问题;防御是不是比进攻 “较强”的作战形式问题;《战争论》是“唯物主义性质”,还是“带有唯物主 义性质”的军事著作问题;以及《战争论》是“西方军事科学的奠基作”还是 “军事科学的奠基作”问题,等等。但是,我想本着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只要大家都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正确态度,都有丰富和发展 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的共同心愿,许多问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是不 虹获得解决的。
最后,我对吴琼同志十七年来不间断地研究《战争论》和著述《诠释》 这种对科学的执著和钻研精神,感到非常敬佩。目前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 的,是值得提倡的。希望在军事科学领域里,有更多像《〈战争论〉诠释》这 样的好作品问世。
国防大学原战略教研室主任、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石翠岭
2000年9月9日
葆青春,几句感想作尾声
我所釆访的石将军的经历和贡献,大体介绍完了。我还在想,石将军的 聪明睿智是怎样孕积迸发的?!他能不断迭有建树的动力是什么?天资当然 是一个因素,最重要的源泉是革命,是战争,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感 而激发出的勤奋、执著的求索进取和开拓意识。
他的才干是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增长起来的,他始终坚持“三人之行, 必有我师”的信条,对他而言,人民军队就是他的学校。他在这个学校里,学 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学马列、学毛泽东思想等等。
是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培育了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军 事战略教授、博导、将军,是伟大的人民解放事业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国防事业,激发了一个老兵的才华。勤奋、追求、进取、开拓和敢于向自己 的无知挑战,敢于闯进未知的领域寻根问底,不甘落后,不知疲倦,力求上 进,是将军的极其可贵的品格。
翠岭教授展奇才, 桃李满园放光彩; 军中正需擎天柱, 国防犹仰栋梁才。
几句诗概括了石翠岭将军的卓著功勋;道出了家乡人民对他的爱戴和 尊敬。
愿将军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