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县志》的编纂自1983年开始,博釆资料,9订篇目,3 易其稿,8度春秋,于1990年6月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 全国公开发行。这是丰南县建县以来的第一部县志,并且是全唐 山市10县5区2农场中率先出版的志书。为此,唐山市政府特 于1990年7月18日在丰南县城举行了《丰南县志》首发会, 省、市领导及唐山市各县、区、农场的领导出席祝贺,天津、保 定、井隆等省内外8个市、县有的派来了代表,有的发来贺电。 《唐山劳动报》、唐山电视台、唐山广播电台都相继作了报道。 1990年,《丰南县志》在唐山市社科联举办的评奖活动中,被评 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1年又被评为河北省“地方 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修志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已深入人心,一些 原来对修志事业认识不足的群众对修志人员也开始刮目相待。这 充分说明了修志形势大好,但也潜伏着一个问题,即志书出版 后,修志工作向何处去?这就是修志工作面临的一个战略转折问 题。面对这个转折,许多修志人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精神准备: 有的认为大功告成,如释重负,可以轻松轻松了,甚至陶醉于一 片赞扬声中;也有的青年编辑人员开始考虑找个好单位,还有的 老同志想凑合几年,坐等退休。针对这些思想问题,丰南县志办 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对地方 志工作的谈话精神,学习了《1990年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纪要》 和有关志书出版后修志工作如何转入长期化、正常化、制度化、 系列化等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修志工作 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如此重视修志工作,并把地方志办公 室作为常设机构,决不是把志书写出来就“束之高阁”,修志工 作就偃旗息鼓。修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志书的出版也和写 完一个剧本一样,这出剧好不好,还需要演员登台演出,让群众 进行评价。志书出版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把修志工作 由突击写一部书转移到工作的长期化、正常化、制度化、系列化 上来。《丰南县志》出版后,修志力量不仅没削弱,还从教育局 调进了一个曾经编过《文化、教育志》的年轻的大学本科毕业 生,扭转了县志办老同志比重过大的局面,实现了老、中、青比 例结构。除坚持了日常的整理资料、发行志书、准备编写年鉴、 总结修志、进行方志理论研究、帮助兄弟市县评议志稿以外,把 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利用县志进行县情教育上来。根据江泽民同志 “我想特别提出国情教育问题,这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 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 优良传统的教育等等”讲话精神,我们认为地方志是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的、生 动的、亲切的、富有说服力的教材,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都是以认识地情、热爱家乡为基础的。
基于这种思想,从志书出版后,我们和县委宣传部、县精神 文明办公室、县文化局联合举办了 “知我丰南,爱我丰南”百题 知识有奖竞赛。县志办公室这个倡仪不但得到了这些单位的积极 响应,县委书记、县长也大力支持,并担任了顾问。
百题知识竞赛活动从岀题、印卷、阅卷这些业务性的活动都 由县志办承担,其它单位帮助组织发动。
这个百题知识竞赛的内容,囊括了全县的地理、历史、资 源、人口、经济发展、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名胜古迹、人物 等各方面内容。这些试题都是填空题或选择题,只要阅读了地方 志就可以解决。
为解决发奖经费问题,我们采取了出售试卷的方法,为动员 全县人民参加这次活动,在县电视台讲解了这次“百题竞赛”活 动的目的、意义及参赛方法。由于宣传发动充分,10000张试卷 很快销售一空,收回现款7000元,资金得到了可靠保证。
这项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称 赞。从这项活动一开始,县志办一时门庭若市,有的打电话询问 竞赛事宜,有的登门购买县志,整个竞赛期间售出志书达500余 部。
参加这次活动的达万余人,其中,有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8人,科局长以上的干部37人,其它为一般干部、司机、高级 工程师、中小学教师、学生、一般市民和农民,还有在外籍工作 的干部、解放军。从参赛者的年龄结构看,有七八十岁的老者, 也有十来岁的小学生。在答卷期间,不少机关单位的领导亲自发 动、亲自组织、亲自找答案,不少乡镇由文化站专门进行了辅 导。全县出现了夫妻、父子、全家共答卷的动人情景,甚至一度 “百题竞赛”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虽然赛题的答案大部分都在县志里面,县志发行面毕竟还不 是太大,能读到县志的还不是大多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 所有的答案都串在一起写了讲稿,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四次答题辅 导讲座,启发了参赛者的兴趣,提高了答题的积极性。
竞赛历时一个月,评出一等奖1名,奖18吋彩电1台;二 等奖3名,各奖收录机1台;三等奖6名,各奖电风扇1台;四 等奖15名,各奖50元以上半导体收音机1台;五等奖30名, 各奖《丰南县志》1部;六等奖100名,各奖5元以上自来水笔 1枝。为杜绝一切不正之风,解除群众的怀疑,县志办的工作人 员及其亲属一律不准参赛,并请县公证处的同志监督竞赛的全过 程。所以这次活动非常成功,没出现任何问题。发奖那天,县 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都出席了会议,并亲自发 奖。发奖后,县百花歌舞团还演出了精彩的文娱节目,全场爆 满。
这次活动在社会上反映很好,有的说:“一张竞赛题,搅动 了全县,牵动了千家万户”。还有的说:“答了一张卷,知道了全 县事”。一位县人大副主任不但答了卷,还给县志办写了热情洋 溢的信,他在信中说:“你们利用县志搞县情教育,这是个创举, 这比听一次政治报告受教育深刻,这是以实际行动支持了我县的 精神文明建设”。县委书记对县志办主任说:“县志办人手少,干 事多,起的作用大,你们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了新路 子”。1990年,县委、县政府为县志办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同时 选拔县志办主任为科技拔尖人才,并晋升一级工资。
以上事实说明:修志工作大有可为,志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有其独特作用。百题竞赛后,我们没有在赞扬声中停滞不前,因 为志书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的o 1991年春,县人大、县政协全委会代表和委员们提出了目 前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问题。我们考虑:青少年一代是 国家的未来,全社会必须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对他们要加强教 育。为此,县志办又编写了一套“县情知识讲稿”,共分五讲, 第一讲:悠久的历史;第二讲:苦难的过去;第三讲:光荣的斗 争传统;第四讲: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五讲:巨大的成就。首先 在县一中进行了试讲,由于师生反映甚好,消息不胫而走,各学 校争相邀请,县志办主任先后为全县8所中学和13所小学进行 了讲座。听讲的师生达1.8万人,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师 生们全神贯注,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后来,县委党校、县劳动 人事局也要求县志主编为干部、为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转 业军人讲县情,大有应接不暇的势头。针对这种情况,连同配合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教育面,于 6月份在县广播电台进行了广播讲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收听 讲座的达20余万人次。听了讲座后,不少同志和单位纷纷向县 志办索要讲稿,根据群众要求,县志办又将讲稿打印发至县直各 单位。这些单位把这套“讲座”材料当成了向干部、群众进行政 治思想教育的必读教材。
这次县情讲座反映强烈,不少人反映说,这比百题竞赛更系 统、更全面,更深刻。县三中副校长来信说:“县志办搞的这次 县情讲座实在太好了,既传授了知识,也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 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次讲座也给我们很大启发,过去,我们也给 学生上政治课,但效果不好,其原因是我们对全县的历史和现状 缺乏了解,都是'空对空’的理论,今后,我们要把乡土教育作 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
各学校师生听了讲座后,都进行了座谈,谈收获,写心得, 有3个学校还搞了征文竞赛活动。全县师生共写出心得、征文 2800余篇,不少学生说:“我们第一次听到了这样生动的乡土教 育课,所讲内容看得见,摸得着,感到无比亲切”。有的学生在 征文中写到:“我们虽然生在丰南,长在丰南,却不真正了解丰 南,听了讲座后感到家乡更可爱了”。还有的学生由于过去忽视 政治学习,不了解县情和国情,盲目羡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听了讲座后都感慨地说:“这次我们真正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含义”。一些同学在征其 中写道:“我们这一代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我初 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使革命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 帝国主义预言家的“和平演变” •幻想破产。学好本领,把家乡建 设得更加可爱,更加繁荣富强”。
有位丰南籍的唐山市文联主席也参加了知识竞赛活动并听了 广播讲座,他在来信中颇有感触地写道:“我在家乡的土地上生 活了很久,对家乡怀着眷恋之情,但是在过去,我对这片生我养 我的土地上的事情知之甚少,读了县志、听了你们的讲座,茅塞 顿开。我们的家乡竟有着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战斗的革命 传统,这块土地上竟孕育了如此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产生过如此众多的优秀人物,我对家乡爱得更深切了”。
如何发挥地方志的社会功能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决不是搞 一两次活动所能代替的,今后还需要修志同仁作更深层次的探 索。我们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去开创我县修志工作 的新局面。
(原载《中国地方志》1992年第三期,1993年获河北省地方 志优秀论文一等奖)